保护传统民居传承民族记忆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诗情画意的湘西吊脚楼到质朴粗犷的黄土窑洞,从壁垒森严的福建土楼到古雅简洁的徽州民居;从每一座有历史的宅院、祠堂、书院到每一处有故事的亭台、楼阁、牌坊,传统民居凝固着悠久的历史,沉淀着古老的文化,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审美。它们散布在每一处钟灵毓秀之地,点缀在每一座古老的城镇之中。它们或厚重或灵动,传承着数千年的文脉,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它们传递着每一座古城、古镇、古村的记忆,又寄托了今人诗意栖居的梦想。
  诗意栖居古老民居传承文脉
  传统民居往往蕴含着古老、朴素的“天人合一”理念。每一处传统民居都与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完美契合,体现着对自然的依赖与尊重。如晋东南及晋西北的黄土丘陵地带,窑洞是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家园与黄土地浑然一体,体现着当地朴素、简洁、实用的民居色彩:湘西侗家的传统民居吊脚楼,则多位于悬崖陡坎或河岸溪谷之上,或凌空飞架,或险挂峭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与秀丽的山水相映成画,妙不可言。“依山建屋,傍水结村”,一向是山地丘陵地区村落选址的重要原则。建筑用材则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尽量使用本地天然建筑材料,从而使建筑物在形式、色彩与质感上保持统一风格,达到民居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浑然一体的效果。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时常能够在传统民居中得以体现,稍具规模的古宅院尤甚。大至内外空间的形态、结构布局,小至每一扇门窗、家具等的装饰设计,无不富有浓厚的传统哲理、伦理色彩。正宅通常以天井为中轴线,两边严格对称,严肃方正。作为礼治建筑的祠堂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威严有加。庭院的进深结构井井有条,整个宅院体现出浓重的宗族伦理观念。除伦理观念之外,古民居的所有者往往以其身份、地位、经济实力以及个人的艺术品位、社会的审美时尚来考虑建筑的规模与装饰的形式,由此形成的文化氛围对后来的居住者的人格形成又有着极大的引导与熏陶作用。
  传统民居有着非凡的艺术价值,且往往是“有形”与“无形”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少古民居的建筑、装饰通常十分考究,房梁、柱础、斗拱、檐饰、门窗、脊饰的石刻、木雕等无不费尽心思,构图精美,雕刻巧妙。大量的花鸟、神兽、人物等寓意吉祥的图案,极具艺术欣赏价值。极富韵味的各色楹联,或写景状物,或叙事述史,或抒情寄怀,抑或是格言哲理,体现出居住者的情趣与人生追求,烘托出传统民居特有的文化氛围。
  作为建筑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民居,不仅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因子,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民族性的特征,往往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风俗,表现着各地方、各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与外地、外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演变历程,见证并记录着历史时期人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此之外,传统民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有着巨大的科学价值。经过长期的积淀与发展,无论是单体建筑的结构造型、细部装饰、内部布置,还是建筑组群、村镇聚落的选址、布局等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传统主流民居建筑多布局严谨,构筑巧妙,功能合理。一向为古人所看重的选址建房之参考的堪舆之学也蕴含着不少科学思想,“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至今仍为重要的建筑原则。
  在钢筋水泥林立的城市中,人们往往渴望拥有一个宁静的空间来放松心情,净化心灵,远离尘嚣与浮躁,回归自然,回归本我。散落于城市中的古民居便成为了喧嚣都市中的最后一片“静土”,盛满人们诗意栖居的梦想。保护传统民居,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遗存用作展览、开发旅游,重要的是保护城市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留住城市的优势和文脉。正如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吴良镛所言,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是“土木的历史”。土木建筑往往十分脆弱,极易受气候、虫蛀、天灾人祸的破坏,因此,中国古建保护比西方更为不易。古村老城民居保护走入困境
  在漫长的岁月里,为数甚巨的古民居湮灭了。十年浩劫,大量的古民居被人们的无知与偏执破坏殆尽。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逝去的难以追回,现有的更需保护。受现今社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地区不再修建传统民居,对古民居的保护便显得尤为重要。不少地方政府着眼于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并初见成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丽江古城与平遥古城,因妥善保存了大量古代民居,从而保存下了古城的人文韵味。世世代代的人们在古城上演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透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房屋不言,然而保护完好的古民居最能够体现与保持古城的韵味与活力。在现代人心目中,古老的民居是城市历史的守望者,也是人们心灵的理想家园。
  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宏村因典雅精致的徽州古民居而闻名世界。徽州古民居遍布古徽州各地,融山越文化、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于一体,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徽州古民居的数量之多、建筑风格之美、构件雕凿之精、文化底蕴之深,无与伦比,将民居建筑艺术发展到了极致,成就了古民居建筑中一座高峰。徽州的每一个村镇都依山傍水,青砖黛瓦马头墙,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古宅民居、祠堂牌坊、戏台书院、石桥古道、古塔寺庙、园林水道,构成了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于朴素中显露微州文化特有的端庄与雅致。
  徽州古民居是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由分散在古徽州各地的许多特殊的单体建筑构成,因此保护与管理难度较大,点多、面广、头绪繁杂,在民居保护领域极具代表性。尽管政府做了大量保护修缮工作,但徽州古民居的保护仍然面临诸多的矛盾与压力。微州古民居大多沿用至今,但一些居住者不满老宅昏暗的光线、潮湿的环境及鼠类的侵扰,或推倒重建或废弃不管,大批民居就此消失。尽管有1998年安徽省公布的《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的警戒和束缚,但由于大多古民居属私人财产,政府管理十分困难。加之人为的不科学的拆卸、更新和维护不力导致自然坍塌,徽州古民居面临着困境。
  如今,徽州古民居正在以每年100多幢的速度消失。甚至一些省重点保护单位也遭到破坏,青石雕花栏板被倒卖到外地,祠堂门罩、斗拱、雀替等重要构件被窃,只好临时用木块支撑。普通民居的遭遇更惨,一些缺乏远见的村民将有着重要价值的雕花门窗、隔断、匾额及石、木、砖雕件自拆下变卖,导致不少徽州民居上的雕刻被挖得满目疮痍,有的古民居甚至被挖成了一座空壳。拆迁遗址上断壁残垣,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砖、瓦、石条等珍贵材料被弃之如敝屣。由于缺乏资金进行修缮,许多建于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濒临坍塌的危险。在梅雨季节,不少无人居住的古民居普遍存在漏雨现象,有的民居木构件因此严重腐朽,瓦片大面积脱落。有的则基础松弛,墙体倾斜,部分坍塌。在管理层面,还存在文物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备,古民居保护执法难等问题。   整体而言,在数量众多的古村镇中,具有旅游开发价值且能吸引大量游客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古村镇则处于少人问津的状况。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极易出现资金匮乏,管理不善的问题,使得古民居的保护与修缮工作难以为继;而声名远扬的历史文化名镇名城,虽然少有资金短缺的问题,但却面临着过度开发之虞,容易走入过度商业化,失去原有文化内涵的歧途。最为典型的当属平遥、丽江、周庄等古城镇。这些古城镇保存了典型而又完整的传统民居聚落形态,素来走旅游开发的道路,虽然在古民居管理维护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在保持古民居固有的文化内涵方面却无可圈可点之处。在可观的商业利益的驱使之下,不少当地居民利用古民居开设店铺、客栈,甚至私自改变古民居的格局、风貌,“拆旧建新”、“毁真造假”。传统民居作为古城文化精髓的主要载体,其原真性与完整性极为重要。过度商业化、原住民外迁、人口膨胀与破坏性建设等使得这些古城镇传统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受到强烈冲击。
  在民居保护面临的所有问题中,最令人唏嘘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开发而进行的强拆。这种现象在近年来屡见不鲜,其根源正在于地方政府及企业存在重视政绩及现实利益的功利思想,对古民居珍贵价值的无知,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匮乏。南京古民居的遭遇尤为典型。城南的秦淮河两岸,曾经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民居。那些典雅的江南民居,是南京历史、经济、文化、民俗历史信息的珍贵物质载体,也是董小苑、陈圆圆、柳如是、李香君等等江南传奇女子动人故事的发生之地。在过去的千百年里,虽经历了朝代更替、军阀战争、日本侵占和解放战争,却始终脉络清晰,风貌完整。然而在最近20多年的时间里,有关部门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数次改造建设,历史街区遗存飞速减少,只剩下目前几块孤立的明清街区,点缀在秦淮河边。
  困境之下文化记忆如何保留
  古民居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民居保护不只是单纯的建筑形象的标本式保护,更不是冻结过去的回忆,古民居中的活态文化同样需要受到妥善的保护与传承。然而现实不容乐观。如何完整保存古民居中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出台的《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指出,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原先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修补要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原样以求达到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文物管理部门应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维修。国内一些古城镇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浙江宁波慈城市在古民居保护方面,坚持原真性原则,长期进行保护性投入,修复后的古建筑,仍保持原貌,以民居为主,保留了“人在景中,景在人中”的独特魅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为该市颁发了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素有微文化“活化石”美誉的“微派建筑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和传承技术研究示范”项目,目前也正式列入国家
其他文献
在结束广州站的巡展后,“新疆油画全国行——情系神州”上海站展览4月9日下午在上海市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17日,此后将运回乌鲁木齐展览。  “新疆油画全国行——情系神州”巡回展览,旨在通过组织“中国写实画派”优秀油画家与新疆本地油画家共同用画笔描绘新疆、创作新疆,用油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把一个美丽富饶、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充满魅力的新疆展示给大家,推动新疆的油画创作和文化事业走向繁荣
期刊
朱碧芳是谁?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她首先是女人,其次才是‘女王’。”  凡事见到她的人第一个印象就是:这是个美丽的女人。美丽的五官,得体的服装。或许一开始你很难把这个优雅的女人同员工200多人,每年服务数十万人次,生意额达3亿加元的东亚旅行社联系起来。然而她举手投足间的风度,言谈中的睿智,特别是微笑中散发出的桂馥兰馨般的气质又让人不得不信服。这是个在事业上颇具杨门女将风范的“女王”。正是这样一
期刊
提到重庆的建筑,许多人脑海中首先反映出的第一个建筑就是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这座建筑在造型上极富民族传统风格,气势恢弘,尽管距最初建成已有50多年历史,但它如今依然展现出特有的神韵和气质。可以说,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重庆市的标志,是重庆市建筑艺术的瑰宝。  虽然知道“大礼堂”的人不在少数,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和这座建筑密切相关、至关重要的名字——张家德。  身为中国当代建筑师中的前辈,又身为重庆市人民大
期刊
求学美国,生活艰苦,他不言放弃,最终考入纽约伯克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选择了一条艰难的创业路。坚韧不拔的信念,妻子默默的支持,让他在创业之路上走得义无反顾。他最早提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他和比尔·盖茨一同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电子商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他就是陈丕宏。  披荆斩棘初出茅庐  1981年,一架国际航班从香港起飞。这个航班的目的地是大洋彼岸的美国。飞机上,一个年轻人看
期刊
近日,由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承担的“纯电动轿车研发与产业化技术攻关”项目,获得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一期)重大项目立项。这一重大消息在整个汽车行业引起不小的波澜,纯电动轿车这个新概念吸引了大家的关注。纯电动轿车是一种新能源汽车,那么,它又有着怎样的神奇魔力以致如此夺人眼球?  稍微留心不难发现,自从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后,“新能源”一词便很是流
期刊
稀土,仅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这种“土”很稀有很珍贵,但这里的“土”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土并不相同。18世纪末的人们,常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而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很稀少,所以得名“稀土”。  用途广泛“锦上添花”  在元素周期表的下方,有单独隔离开的两行元素,其中的一行就是镧系。镧系元素的作用可以总结为“锦上添花”。混合镧系元素的氯化物和磷酸盐用作催化剂,以加速石油的裂化分解;用
期刊
中国侨联网站消息,4月11日,中国侨联经济科技部部长、中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陈桦会见并宴请了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青年团一行。陈桦部长简要介绍了中国侨商联合会的情况,他感谢马中经贸总商会对中国侨商联合会工作的支持。  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简称马中经贸总商会)成立于1990年,该会宗旨是加强马未西亚和中国有关政府机构与民间工商团体的联系,促进两国经贸发展与投资合作。该会现任会长黄汉良曾两次
期刊
柴新建1992年留学法国国立洛林高等理工学院。1996年毕业,获得水深动力学博士学位后,放弃优越的国外条件回到了祖国。他曾调侃说自己是一个“老海龟”,但如今基本算是一个“河龟土鳖”。在这幽默的背后,柴新建的心中充满着骄傲和对自己选择的肯定。如今的他拥有众多头衔——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轻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人大代表等
期刊
戴念慈  建筑学家。江苏无锡人。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建设部顾问、高级建筑师。曾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负责设计的中国美术馆、北京饭店西楼、斯里兰卡国际会议大厦、山东曲阜阙里宾舍等10项重要工程,都达到了国内建筑最高水平。在建筑传统、建筑现代科技、住宅建设等多方面提出的理论观点,丰富了现代建筑创作理论,对中国建筑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在住宅建设方面,提出了加大住房密度、节约用地等具有战
期刊
菊儿胡同,一个诗意温情的名字。  1989年前,这里却与诗意无关:残破斑驳的院墙、混乱拥挤的大杂院和胡同口火柴盒一样的老式居民楼,毫无美感可言。这里的生活远没有文人雅士笔下缅怀的那样诗情画意。  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先生受邀对菊儿胡同进行改造。他和学生出了上百张施工图,经过长时间的摸索,遵循着“有机更新”的原理,成功地将菊儿胡同改造成了新式四合院。  没有了随处可见的肮脏和拥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