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学分制管理不完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管理模式对于创新学分制的推行形成了阻碍。本文从管理机制、模式和管理对策三个方面,提出学分制改革的途径,力求将管理改革推广开来以满足我国高职院校的需要。
【关键词】创新学分制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28-01
当今时代,高职院校最根本的使命就是为社会培养创新性、服务型、建设性和管理型的人才,致力于高端的技术性专业。虽然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就业以及学校本身的教学改革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瑕不掩瑜,囿于高职院校本身存在教学资源的匮乏,学生整体素质偏低而且往往缺乏自主创造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创新方面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所以为了高职院校能够培育更多技术性、创新型人才,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一、创新学分制的现况
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1000多所高职院校,但其中只有50多所真正实施了创新学分制,可见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学分制的重要性,由于是初步实施,所以创新学分制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些客观问题。如:高校不支持,教师不作为,学生不积极,制度不科学等等。
二、丞需深化教育管理改革
作为培养创新性、服务型、建设性和管理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职院校本身须具有实施创新学分制的能力,其中就要包括管理体制、基础教育设施、教师管理水平以及队伍整体建设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与教学目标等。硬件方面,教育素质可以通过增加教育资金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而软件方面的提升则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因为软件的提升要与学生、教师、学校多方面的接触,传统的教育理念会成为管理创新、改革教育前进的阻力。
要充分挖掘人们身上的自主创新意识,将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高职院校落实学分制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方位的开展教育创新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客观被动的学习变成主观主动的学习,这才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价值的最高体现,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科学管理、统一规划、合理统筹。
三、高职院校的改革思路
(一)在推行高职教育创新学分制的过程中,我们不单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还要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教育工作,完善高职院校的学分制管理体系,仅凭某个部门或者某个组织来推行学分制的创新显然是不现实、不合理、不科学的,但仅仅是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会增加管理成本,甚至发展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有打破现在固有的管理模式,精简管理学分制的部门,优化判定创新学分制的程序,才是实现高职院校改革的思路。一个体系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动力的不断鞭策,高职院校要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模式,因此,应建立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自主创新进行适当的奖励。
(二)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自身素质以及高职院校本身的教学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学分制的落实,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增加部门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性,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聘请社会优秀人才作为讲师,既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又可以将学习与实践完美的结合起来。
(三)创新学分制的建设离不开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以教育资源为基础,以网络集成为依托,为广大师生提供最便捷的优化服务,通过对教师以及设备的网络预约,节省时间,最大程度的进行创新活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征集对相关项目感兴趣的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项目的研发中来;高职院校也可以以网络为平台,公布社会实践的相关实践以及地点,供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自由选择。
四、教育改革的途径
(一)要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专业的课程体系,要让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的融合,溯本清源,把好创新教育的脉络,各个专业开展相关的创新活动,并且鼓励多课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建立开放式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二)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保证创新的动力不会枯竭,因此,在高职院校改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情景模拟、仿真机等形式丰富内容形式,或者采取多校联合、网络预约等提高实践效率。
(三)良好的创新氛围与完善的机制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关于心理学上的自我决定论,当学生还没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的时候, 教育管理者就需要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达到提高学生自我肯定的过程,由外而内,逐步促进学生创新自主化,于此同時, 制度的正常运转不是单一的,必须依赖其他的制度相辅佐,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出台相关政奖惩措施以及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创新学分制的落实。
不断探索、完善创新学分制,不仅可以对现有高职院校学分制进行改革,还可以为学分制带来新的发展模式,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的改革和管理模式的转型,也只有秉持着以人为主,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才能更好的推动创新学分制的进程与完善,对整个教育界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沈琦,石振莲.高校创新学分制实施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黑龙江教育,2017(3).
[2]安琳,兰劲华,薛素铎,等.设立创新学分是学分制改革的新举措[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S1).
[3]葛琦,岳红,胡小玲.高校管理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 .
作者简介:
谯垭岚(1993.02-),女,汉族,四川省广元市人,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关键词】创新学分制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28-01
当今时代,高职院校最根本的使命就是为社会培养创新性、服务型、建设性和管理型的人才,致力于高端的技术性专业。虽然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就业以及学校本身的教学改革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瑕不掩瑜,囿于高职院校本身存在教学资源的匮乏,学生整体素质偏低而且往往缺乏自主创造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创新方面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所以为了高职院校能够培育更多技术性、创新型人才,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一、创新学分制的现况
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1000多所高职院校,但其中只有50多所真正实施了创新学分制,可见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学分制的重要性,由于是初步实施,所以创新学分制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些客观问题。如:高校不支持,教师不作为,学生不积极,制度不科学等等。
二、丞需深化教育管理改革
作为培养创新性、服务型、建设性和管理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职院校本身须具有实施创新学分制的能力,其中就要包括管理体制、基础教育设施、教师管理水平以及队伍整体建设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与教学目标等。硬件方面,教育素质可以通过增加教育资金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而软件方面的提升则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因为软件的提升要与学生、教师、学校多方面的接触,传统的教育理念会成为管理创新、改革教育前进的阻力。
要充分挖掘人们身上的自主创新意识,将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高职院校落实学分制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方位的开展教育创新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客观被动的学习变成主观主动的学习,这才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价值的最高体现,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科学管理、统一规划、合理统筹。
三、高职院校的改革思路
(一)在推行高职教育创新学分制的过程中,我们不单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还要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教育工作,完善高职院校的学分制管理体系,仅凭某个部门或者某个组织来推行学分制的创新显然是不现实、不合理、不科学的,但仅仅是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会增加管理成本,甚至发展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有打破现在固有的管理模式,精简管理学分制的部门,优化判定创新学分制的程序,才是实现高职院校改革的思路。一个体系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动力的不断鞭策,高职院校要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模式,因此,应建立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自主创新进行适当的奖励。
(二)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自身素质以及高职院校本身的教学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学分制的落实,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增加部门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性,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聘请社会优秀人才作为讲师,既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又可以将学习与实践完美的结合起来。
(三)创新学分制的建设离不开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以教育资源为基础,以网络集成为依托,为广大师生提供最便捷的优化服务,通过对教师以及设备的网络预约,节省时间,最大程度的进行创新活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征集对相关项目感兴趣的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项目的研发中来;高职院校也可以以网络为平台,公布社会实践的相关实践以及地点,供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自由选择。
四、教育改革的途径
(一)要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专业的课程体系,要让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的融合,溯本清源,把好创新教育的脉络,各个专业开展相关的创新活动,并且鼓励多课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建立开放式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二)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保证创新的动力不会枯竭,因此,在高职院校改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情景模拟、仿真机等形式丰富内容形式,或者采取多校联合、网络预约等提高实践效率。
(三)良好的创新氛围与完善的机制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关于心理学上的自我决定论,当学生还没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的时候, 教育管理者就需要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达到提高学生自我肯定的过程,由外而内,逐步促进学生创新自主化,于此同時, 制度的正常运转不是单一的,必须依赖其他的制度相辅佐,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出台相关政奖惩措施以及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创新学分制的落实。
不断探索、完善创新学分制,不仅可以对现有高职院校学分制进行改革,还可以为学分制带来新的发展模式,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的改革和管理模式的转型,也只有秉持着以人为主,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才能更好的推动创新学分制的进程与完善,对整个教育界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沈琦,石振莲.高校创新学分制实施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黑龙江教育,2017(3).
[2]安琳,兰劲华,薛素铎,等.设立创新学分是学分制改革的新举措[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S1).
[3]葛琦,岳红,胡小玲.高校管理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 .
作者简介:
谯垭岚(1993.02-),女,汉族,四川省广元市人,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