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杯送别酒 终成千古绝唱听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曲子。因诗中有“阳关”、“渭城”两地名,故又被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三叠》之得名,是因为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了三次。本文拟从诗、曲、歌三方面浅议这一传世佳作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阳关三叠》 王维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唐朝是我国诗歌繁荣鼎盛的时代,多少文人骚客闻名于世,多少杰作佳篇流传至今。在浩瀚无边的诗海当中,有一朵炫目的浪花,那就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诗乐俱佳的经典名作,颇能使古人传诵,令今人陶醉。而根据此诗谱写的曲子《阳关三叠》更因其丰富的音调、真切的情意,优美的意境而被广泛流传。下面我们就从诗、曲、歌三个方面对这一传世佳作进行分析和品味。
  
  一 《阳关三叠》“诗”的文学魅力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别友人元二出使安西时写的诗作,全诗仅用四句二十八字,就把作者送友西行的离愁别绪形象鲜明地描写出来。在当时征戍徭役制度给人们带来妻离子散的痛苦情况下,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普遍的生活体验和凄苦忧伤的感情,所以成为一首著名的赠别诗。如同当时的许多乐府名篇一样,王维的这首诗也被乐人配上音乐,广为传唱。因诗中有“阳关”、“渭城”两地名,故又被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由于演唱时要将末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三次,(或谓叠唱后三句),故又称《阳关三叠》。因这种一咏三叹,缠绵悱恻的音乐,颇能引发世人的情感共鸣,所以这首歌后来几乎成为唐人送别时必唱的歌曲。唐代的许多诗人都在诗作中提到过这支歌,如白居易的“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对酒五首》其四),张祜的“不堪昨夜先流泪,西去阳关第一声”(《听歌者二首》其二),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赠歌妓者二首》其一),刘禹锡的“旧人惟有何戢在,更与殷勤唱《渭城》”(《赠歌者何戡》)等诗句,都写在王维《渭城曲》之后,可见此歌影响之大,传播之广。
  在唐朝众多诗人当中,王维可谓才华横溢。他不仅能诗善画,而且还精通音乐。他的诗往往描绘了事物的声息、动态,似乎可见亦可闻。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他的诗作的确有一种诗画交融的感觉,使人不觉浮想联翩。比如我们在读《送元二使安西》时,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初春时节,柳枝微绽新绿,一场春雨把咸阳古城洗涤得干干净净。在渭水北岸,王维送别元二,携手古驿道,说不完的离愁别绪,道不尽的叮咛嘱咐,挚友相送,无语凝噎,千言万语化作诗一首。诗作的魅力就在于虽是送别,但诗人没有悲戚伤感,没有“伤心色、断肠声”。所有的心绪皆留给后人想象。诗中有雨,却不是阴沉暮雨,而是尘的晨雨;诗中有柳,却不是秋末残柳,而是初春的嫩柳。这样的环境,好像与离别不相融合,其实是另有其意:“惟有相思似春色”,表明诗人和友人的友情像初春的柳色那样纯洁清新,像春天一样光彩长存。
  这首千古传唱的《阳关三叠》,令多少有情人愁肠百结,相思情浓。读来会让人想起清风明月、南国红豆,不愧是诗中上品,千古绝唱!
  
  二 《阳关三叠》“曲”的音乐特色
  
  唐代《阳关曲》的原始曲谱没有流传下来。我国当代作曲家王震亚曾根据近代琴家夏一峰演奏谱改编为合唱曲,并录有唱片。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共有30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琴歌曲调以级进变奏、重复发展的手法展开乐思,增加了乐曲的缠绵情怀,五声调式的商羽色彩,为琴歌增添了一层忧思难舍之情。每段羽音的八度大跳具有动力感,急切诉求,令人思绪万千,怦然心动,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每句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给人以千叮咛万嘱咐的印象,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而二段式、带对比性主、副歌的曲式结构,更是让人倍感别言有尽却离情无穷。全曲曲调淳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分别渲染了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
  《阳关三叠》的演奏版本很多,流传最广的当属古琴版与二胡版。苍凉的曲意与古琴、二胡的音色相得益彰。古琴的古朴、沉郁,二胡的哀婉、缠绵,用以表现《阳关三叠》是最好不过了。声声如诉,泪沾衣襟,悠扬平缓,声调低沉而更显抑郁。薄酒一杯赠远人,阳关三叠惆怅听,短短数音,便话尽人间离别苦,无穷的眷恋和关切萦绕耳际,迂回曲折,跌宕起伏。一叠曲罢,一声声叮咛,一声声嘱咐,叹他乡再无故人来,欢喜悲伤独自尝。何等悲凉!何等孤单!二叠歌罢,依依不舍,泪滴沾巾,感怀“思君十二时辰”,惆怅“前路无知己,芳草再难寻”,生死茫茫,何处话凄凉?三叠声罢,酒已尽,人微醉,“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寸衷难泯无穷伤感”。尾声在“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鸿雁来宾”的叹息中,渐渐消失在回味无穷的诗境之中。
  
  三 《阳关三叠》“歌”的演唱韵味
  
  唐宋时期,《阳关三叠》的演唱都是单独为了送别,应用范围比较单纯,到了明代及以后,《阳关三叠》是以琴曲演奏的形式出现的。所谓琴曲,就是弹奏古琴的人,一边弹琴,一边吟唱,两者同时进行,但弹唱的目的不是为某人送行,而是为陶冶性情,玩味音乐。今天,《阳关三叠》的演唱或演奏,都是为了表演或欣赏,属于艺术性活动的范畴。因此,《阳关三叠》的身份就由单纯的送别曲步入了纯音乐的艺术殿堂。
  琴歌《阳关三叠》的歌词是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现存的歌曲《阳关三叠》三段歌词皆在原诗后添加了一段长短句歌词,贴近了传统送别诗的凄凉缠绵之情,黯然消魂之态,并在友人送别之外,似乎又多了一些朦胧眷恋的情感。歌词如下: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朋友,此去长途跋涉,要历尽千辛万苦,一定要保重啊!(第一段)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弛神。朋友,我们是挚友,如今要天各一方了,伤感啊!我会想念你的!(第二段)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载驰
  ,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感。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鸿雁来宾。朋友,喝了这杯酒,忘掉那天涯孤旅的愁,一醉到天尽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今后我们只能在梦里相见,靠鸿雁传书了。(第三段)
  因为琴歌《阳关三叠》是古曲,所以它和现代歌曲的演唱就有所不同。要想唱出它的意境,唱出它的韵味,那么对它产生的历史背景、琴歌体裁的风格要求以及演唱韵味的体会就要深入了解、仔细研究和用心把握。
  首先,我们要了解《阳关三叠》产生的历史背景。唐太宗和唐高宗扩大疆土之后,需要大批的人员充实边疆。而王维的友人元二正在去边疆戍守人员之列。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自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元二西出阳关,不免经历长途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阳关三叠》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还包含王维对友人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和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其次,我们要掌握琴歌的体裁风格。若以孔子抚琴而歌“诗三百”算起,琴歌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国古代琴歌又称“弦歌”,是采用古琴伴奏,自弹自唱的艺术歌曲。古代琴歌的风格可以用“简淡”二字概括。儒、道、佛三家的人生哲学态度和艺术审美观念深刻地影响了琴歌这一声乐艺术的风格倾向。儒家强调音乐应利于主观感情的调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主张人的感情抒发应有节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所以古琴音乐鲜有大喜大悲、极怒极怨之情的宣泄。因此,在演唱琴歌《阳关三叠》时,感情的抒发要含蓄、深沉,犹如潺潺的小溪一样汩汩而出,而不能像咆哮的大河一样奔涌而下。
  再者,我们要仔细揣摩、把握琴歌的演唱韵味,力求正确地演绎作品。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1 音色的把握。《阳关三叠》是一首古诗词歌曲,而古诗词歌曲情感的主要特点是体现意味的深长、内容的深邃。古代琴歌都是以古琴作为伴奏乐器,那么我们在演唱琴歌时就要考虑一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以《阳关三叠》来说,歌曲本身就是抒发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又略带伤感的情绪,所以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音色的把握,要柔和,不要刚劲,要稍暗淡,不要太明亮,做到温润如玉,圆泽通透。“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色是美,但若是用在离歌上,情感表达就会显得不伦不类了。
  2 情绪的把握。《阳关三叠》这首歌的情绪是伤感的,情感的表达是内在含蓄的,因此咬字要柔和,在演唱时根据旋律的走向和情绪的变换处理字头、字腹、字尾。比如在演唱“尘”、“新”、“酒”、“人”等字时,就不能太重、太冲,要力求轻柔、平稳,以表现诗人和友人在细雨蒙蒙下,柳色青青的自然环境中,相对无语,以酒代言的依依不舍的心情;而在演唱“历历苦辛宜自珍”的“珍”字和“思君十二时辰”的“思”字时,语气就要加重一些,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思念,但是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即使在第三段副歌的高潮“无穷的伤感”处,也不能让声音像开闸的洪水一样没有控制。
  3 速度的把握。《阳关三叠》是一首送别知己的琴歌,可想而知,他们的心情像渭城的朝雨一样,是湿湿的,这是一场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的离别,所以歌曲的速度应该是以慢为主。只是到了“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感”这一句时,速度才慢慢加快,把诗人激动的情绪表现出来。最后一句“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鸿雁来宾”,从慢渐快再到渐慢,“唉!从此天涯,遥遥无期,我们只能在梦里见面了。但愿鸿雁能够寄去我们的思念吧!”
  4 颤音的把握。了解了琴歌的演唱风格和古琴的演奏技巧之后,我们对《阳关三叠》中的一些字就要仔细揣摩。比如在演唱“渭城朝雨轻尘”的“尘”字和“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人”字时,曲作者并没有做任何表情记号和任何装饰音,但是为了表现诗中所写的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的深厚感情,演唱时可以模仿古琴的泛音效果,这样更能丰富地表现古诗特有的意境和古曲独到的韵味。
  5 气口的把握。对于歌唱者来说,气口的把握对歌曲感情的表达非常重要。换气不是消极的,不是因为气息不够了才换的,气口的设计是有目的的。比如《阳关三叠》中第一句“渭城朝雨轻尘”,这句唱时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换气,否则就给人以中气不足的感觉。而“客舍青青柳色新”就要在“舍”字后面换一口气,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气息的不足,而是因为表达的需要。换气之后,就突出了“青青”两个字,一来点明了送客的环境,二来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再比如“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感”这里,虽说中间有逗号断开,但是在演唱时不能在“尽”字后面换气,而应该在“穷”字后面换,然后用重音强调“伤感”两个字,这样就把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而知己走后又伤感无限,表现得准确、到位。
  “离愁别绪歌千载,断肠声里唱阳关”。《阳关三叠》能流传到现在,足见其生命力是多么地旺盛!以致于妇孺皆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杯酒足足让世人陶醉了千年!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 范晓峰:《音乐美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3] 丁雅贤:《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作者简介:赵小梅,女,1970—,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和教学研究,工作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马勒的《第一交响曲》和他的声乐套曲《漂泊艺徒之歌》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从中找出二者的契合点。这种关系的融合对声乐和交响曲的影响如此深远,由此奠定了马勒在音乐史上特殊而重要的位置。本文旨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勒,喜欢马勒,并能为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中准确而完美地把握其交响曲中的演唱风格提供一点资料和经验。  关键词:马勒 第一交响曲 漂泊艺徒之歌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肖邦的音乐具有高度的思想价值,同时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格。肖邦继承着古典音乐的优秀传统,同时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大胆创新,其作品渗透着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气息,洋溢着浓郁的斯拉夫民族的性格特征。本文试从肖邦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入手,通过音乐内容和音乐形式两个方面解读其民族风格的表现形式,并对其音乐创作的深远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肖邦 音乐作品 民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英雄交响曲》是德国音乐作曲家贝多芬在交响曲创作上的一部无比辉煌的作品,它标志着古典主义音乐艺术的一次大变革,成为贝多芬交响曲创作和整个交响曲创作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它完全确立了贝多芬自己的音乐创作风格。这部交响曲全面而广泛地体现出贝多芬的英雄性构思——革命斗争和胜利的形象。本文结合贝多芬的性格特点和所处时代背景,阐述了《英雄交响曲》的形成,并对这一交响曲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短篇叙事诗《当年惜别吾与君》(When We Two Parted)的十个汉译版本不同程度存在着翻译方面的问题。就汉译英诗的流派来看,不同流派的译风产生不同的译品,但译品的接受性也对译品有一定的制约,这种制约性还存在于译品的用词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同时给重译此诗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关键词:拜伦 当年惜别吾与君 翻译版本 读者接受 用词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欣赏英文歌曲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高精神修养,还可以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和享受,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升英文欣赏艺术的水平。本文以英文歌曲《Tennessee Waltz》(田纳西华尔兹)为代表,从该歌曲的歌词、字词句型、情感、曲风等艺术欣赏角度对这首传世金曲进行赏析。  关键词:英文 歌曲 Tennessee Waltz 欣赏  中图分类号:J652 文献标识码:A    歌曲借助于歌词的叙事
期刊
摘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汉字的书写从单一的实用功能到成为一种造型艺术,源于汉字本身丰富的物象性与意象性。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概称的“书法”一词事实上由两个概念构成,一是“书”,一是“法”,对这两个概念及其结构方式的理解不同,形成了书法创作的不同选择与鉴赏的不同视角,进而成为产生不同书法品类和书法创作流派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汉字 书法 艺术内涵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精神生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文章主要介绍了文化精神生态与设计的艺术化、文化精神生态与设计的人情化与文化精神生态与设计的多样化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一些浅显认识可以为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文化精神生态 艺术  中图分类号:TU-859 文献标识码:A    环境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
期刊
摘要创造性思维的科学体系在艺术设计活动中至关重要,我们要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原理进行艺术设计。  关键词:视觉艺术 教学实践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视觉艺术设计是当代艺术设计
期刊
摘要多年来,有关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处于争论中。本文以吴冠中先生有关艺术见解为切入点,略论笔墨、审美取向、传统继承和推陈出新等问题,浅识拙见,谨希抛砖引玉以同道。  关键词:笔墨之议 审美取向 传统继承 推陈出新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近二十年来的中国美术界围绕着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相继提出的“笔墨等于零”、“抽象美”、“形式美”等艺术见解以及某些针
期刊
一    奔向你,奔向你。  我不知道,这是我读《呼兰河传》又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时,为两位东北女作家在心底发出的呼喊,亦或真的是两位女作家在她们的心底早已发出的呼喊,穿越了时空,震响于我的耳际。  从萧红到迟子建,从迟子建到萧红,60余年的时空阻隔,人海苍茫,道路迢迢,心灵的呼应何其艰难,在我看来,正是她们驰骋其中的文学,使她们汇合,使她们在文学的想象中和心灵的现实中得到汇合,整体合一地展现了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