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阅读更重要的是写作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完著名特级教师刘祥的新作《改变,从写作开始》,收获良多。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普通教师如何成长的书,更是一部全面介绍教育写作方法的专著。对于在教育道路上仍彷徨忧困的教师来说,此书无疑是道亮光,能够引导他们走出昏暗。
  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
  朱永新教授领衔的“新教育实验”团队始终倡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刘祥认为,这四个“不停”正如一把尺子,可以衡量出一个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情怀,并强调:“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践、教育反思、专业阅读,需要以专业写作为主线,串联起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换句话说,唯有持之以恒的专业写作,才能带动起持之以恒的专业实践、专业阅读和专业思考。对此我深以为然。我想,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实践,刘祥才能在14年间发表900多篇文章,出版10部个人教育专著。而这本书又是一个确证。
  本书一共30讲,都是关于教育写作的,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育论文、教育随笔……一个教师所需掌握的教育写作体式几乎都囊括在内。全书可以说是一次全景式的教育写作经验分享,而且每种写作体式都有详实的案例分析,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
  比如在剖析教学论文写作误区时,刘祥就以《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模式探讨》一文为例,指出教学论文写作中的“堆砌理论,故作高深”“乱贴标签,不讲逻辑”的弊病。他还用多个例子阐述某个观点,比如在介绍教育论文框架结构多采用“一干多枝”的表达形式时,他一连列举三例,而且这三例并非简单的罗列堆砌,它们分别采用了“并列式”“层进式”“正反结合式”结构。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一干多枝”的表达形式,进而有选择地进行写作尝试。
  优秀的逻辑层次与表达
  一部优秀的教育专著有很多特征,比如主题明确、条目清晰、承接流畅、论说有据、案例充实、语言优美等,然而,是否有严密的逻辑层次与清晰生动的语言表达可以说是关键要素。就叙述逻辑层次与语言表达而言,刘祥的这本书可谓范本。
  不难看出,此书核心内容集中在“叙事”“案例”“反思”以及“论文”写作上。这四种文体形式从难度上来看是逐渐增大的。而具体到书中的每篇文章,同样是逻辑严密、语言流畅清晰。比如书中第8讲《教育案例分析的思维梯度形成》,从“学生、教育、社会、未来”四个视角解答教育案例分析中思维梯度形成的问题,告诉读者有效深化写作时思维梯度的方法,体现出缜密的逻辑层次和清晰的表达方式。
  在阅读该书过程中,总有种与刘祥老师面对面交谈的感觉,在他的娓娓叙述中,给听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他的每一种写作形式的论述都没有陷入艰涩的理论泥潭,更没有天花乱坠的术语堆砌,他只是用平实精到的语言,让读者切实地收获写作技能。当然,这也归功于他思想与情感的倾注,正如他在书中说的:“许许多多的人,生活在两套话语体系中。一套是日常生活话语体系,另一套是写文章或作报告的话语体系。前者展示着现实人生中的真实思考、真实情感与真实表达,后者往往带着厚厚的面纱,端坐在高高的台子之上,表达出的每一句话都正确,却又都缺乏具体而明晰的内涵。”毋庸置疑,刘祥总是用日常生活话语体系进行写作。
  突出教育写作的价值
  如果说一个人的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那么一个人的写作就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命质量。阅读是吸收、积累,写作是倾吐、表达,阅读是储存,写作是输出。阅读与写作好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没有阅读的写作”与“没有写作的阅读”都是有缺憾的。當你沉下心去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反思后,你必然会有用笔说话的冲动与欲望。当然,你不一定要正襟危坐地在纸上写完整的文章,如今是自媒体时代,在微信、QQ、微博里都可以很方便地写,只言片语也是一种写作和表达。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沉下心来进行专业写作显然不足以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
  对于教师阅读,已经有各方面的呼吁和发声;但对于教师专业写作,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漠视乃至摒弃。然而,但凡有影响力的名师,都长期坚持教育写作。刘祥在此书最后总结道:“应该说,正是因为教育写作与教育实践、专业阅读和专业反思的相辅相成,我才得以一步步走出生活的平庸,走向生命的丰盈。现在,我能在国内语文界略有薄名,我以为,完全是14年来坚持教育写作的功劳。”
  那么,教育写作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力量?刘祥在此书“前言”中说道:“写作中的迷惘、困顿,会逼迫着你开展有目的的实践,强迫着你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敦促着你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也就是说,写作推动着实践、阅读和思考,反之,不停地实践、阅读和思考又能激发写作的动力,它们互为作用,静悄悄地推动着亲历者跨过困顿,走向明澈。
  刘祥还以李镇西为例,阐述教育写作有助于教师站在更高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也许一开始并没有多少明晰的思考,但写着写着,就会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就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也就慢慢脱离了偏激和狭隘,走向了成熟和理性。”他还强调:“只有动手写时,才会发现思维力的欠缺,才会更好地阅读、思考和实践。”
  作家、思想家周国平曾说:“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无独有偶,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也曾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回过头来看作者刘祥老师,作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名师,可以说作为一名教师所能得到的荣誉几乎都被其收入囊中,那他为什么还要不停地进行教育写作?我想,对于刘祥老师来说,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俨然已是一种专业自觉,来自一种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热爱,他寻求的是一种心灵上的丰富,是一种精神上的自得。
  当教育写作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自觉习惯时,会促使他的教育实践产生质变,将氤氲他的教育生命。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魏桥中学)
  责任编辑 万永勇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学情分析】  《小狗包弟》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一,授课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学生对散文样式已经比较熟悉,对本文的情节把握也不是难事。该水平层级的学生学习《小狗包弟》最大困惑是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时期 的了解和认识,因此不会做深入的思考。特殊的历史时期,巴金屈从于政治和压力,他胆小怯懦,为求自保牺牲小狗包弟,直至“文革”结束才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并忏悔……这些都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这
期刊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人的这一情感脉络,进而走进诗人的精神內核。这不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指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杜甫晚年“无奈”“无力”“无常”的“三无”人生状态,再通过链接其他诗文,领略杜甫心中“有寒士”“有苍生”“有社稷”的“三有”精神情怀,在“三无”“三有”的对比中,体悟到“聖”的内涵,从而感受杜甫的“诗圣”
期刊
【文本再现】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通过让学生课内大量阅读来学好语文。通俗点说便是在课内,先学好教材这个例子,然后利用教材中所习得的阅读方法去阅读与教材内容、情感、表达方法类似的另一篇文章或另一类文章,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不仅能一课一得,习得掌握技能,而且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018年3月,鹰潭市九小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集体备课成果展示,四
期刊
北大教授温儒敏说:“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现在你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诵读与课外阅读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小学六年要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语文主题学习”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托主题丛书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最终实现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学习课文,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
期刊
导 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相对比较枯燥,但如果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巧妙运用“通读词语、读准字音、读中理解、边读边用”四步骤,课堂激趣,适当评价,就能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一、通读词语  师:这篇文章一共13小节,392个字。作者已经92岁了,写得真好。同学们读过吗?  生(齐):读过。  师:这里一共有六个生字词。(课前板书:数学家、学问、任溶溶、猜中、新鲜、
期刊
7月11日至15日, 在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组织下,由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国家督学、江西省教育学会会长汤赛南先生领衔,省学前教育教研员卢筱红,宜丰中学校长黄建德,九江六中校长梁明等组成的江西省教育厅讲师团一行四人,深入新疆克州,为全州中小学及幼儿园的书记、校长(园长)作系列教育专题讲学。  选派内地教育专家远赴新疆开展系列教育专题讲学是江西省教育援疆的一个重要举措,特别是此次讲师团由省基础教育泰斗汤赛
期刊
导 读:  整合教学是指把两篇或多篇有关联性的文本结合起来,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对各文本内容进行加工、取舍、重组而进行的教学。比较阅读是运用比较思维进行阅读,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的阅读方法,将其运用在整合教学中,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比较意境,达成教学目标  师:“壮”和“大”的联系好像是很自然的,那“忧”和“大”呢?现在咱们说说王湾的“大”。同学们可以从比较《
期刊
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认识厘米”一课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究等过程中不断形成合理信念:不管从尺的哪一条刻度线开始量,被度量的物体里包含几个1厘米,那么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种触及数学学科内核和知识本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片段一】自主操作,引出本质  师:拿出直尺,先试着量一量红色小棒的长度。  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生:(图1)我把小棒的一头对着直尺上的0,另一
期刊
《背影》这样的经典篇目到底该教些什么,该怎样教,可谓众说纷纭。我既不想人云亦云走老路,也不想借培养什么批判性思维对作品搞些颠覆性的解读。只想遵循并坚守着“语文”应有的规律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基于以上认识,这堂课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遵循“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原则找到教学的起点。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要“教学生不懂的,从学生学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背影》写于1925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