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尽管在《数学原理》的合作中,怀特海对数学的倾心与罗素对逻辑学的热衷,个性鲜明的体现在具体分工上面;但这一围绕数理逻辑基础研究的长期合作,对早期怀特海哲学的萌动影响是永远无法磨灭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逻辑”(数理逻辑)是如何潜藏在怀特海早期科学观中。
关键词:形而上学;数理逻辑;观念世界
1科学的“独立宣言”
相对而言,独立是指对一定领域的直接支配和完全主导。然而,独立并不是指要自绝于一切,正如价值判断是科学产生的动机。只不过,审美与道德等价值论要素并不直接构成科学研究的范围。因此,将价值论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是比较容易的;而对本体论——“即真实存在之本性的确定”——的形而上学加以拒斥则更为复杂。
如果把“一致性”作为实践方面的目标,形而上学无休止的争论对此毫无帮助,而科学是可以达成一致的。不过,除了“一致性”的要求外,科学对形而上学的排斥还有一个原因:怀特海不愿接受古希腊人的观点。古希腊人认为,“形而上学比物理学诞生的更早,并倾向于从有关事物本性的先天概念中推论出科学的原理。”怀特海认为这一倾向是极其有害的,并认为科学进步可能与形而上学预设的情形相反。怀特海强调说,“科学的基础不依赖于任何形而上学结论的假设。科学和形而上学都同样始于直接经验给予的基础,且在主要进程中以相反的方向进行它们各自的任务。”例如我们考察一把椅子,形而上学研究的是,有关椅子的知觉如何把主体与某些真正的实在联系起来。科学则把这些知觉概括纳入一个确定的类型,并增加一些类似类型的理想知觉;科学所需要的是有关一系列知觉的概念。如果科学与形而上学方向相反,那么“科学是否必须等待形而上学的争论终止之后才能决定自己的主题?”科学与形而上学的上述区分,必然会导致这样的诘问。显然,怀特海的这种划分,更像是在明确科学哲学或自然哲学的研究范围。在他看来,自然科学“只关心自然,也就是知觉认识的对象,而非认识者已知的综合。这一区分是自然哲学对形而上学的精确分离。”
综上可知,怀特海相信科学比形而上学更能满足一致性的要求,否认科学原理来自先天概念的推论,强调科学与形而上学方向各异。这三点在怀特海那里,导致了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分离。
2科学的“逻辑”基础
然而,这些理由并不能构成科学独立的理论的根据。维克多·洛提醒我们:怀特海《思想的组织》这篇文章,“试图根据逻辑理论的一般原理来分析科学的命题,其中包含了对《数学原理》提供的专业性概括。”当把怀特海与罗素的合作视为某個阶段的背景,就不得不留意数理逻辑对怀特海的影响。确切地说,是“逻辑”对怀特海科学观的根本影响。
在“逻辑”信念地簇拥下,逻辑学正经历数理逻辑发展的狂热阶段。怀特海这个始作俑者坚信,“科学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有机时代(age of organisation)”。在这样的时代里,“有组织的思想(organised thought)是有组织的活动(organised action)的基础。组织(organisation)是对诸元素的调节,从而使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表现出某种预定的性质。”怀特海将“组织”理解成“对诸元素的调节”,那么“调节”必然是一种理智的理性行为;而“调节”的作用——使诸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表现出某种预定的性质”,只不过是为了建立诸元素间和谐有序的逻辑形式关系。所以,怀特海强调的“有机”或“组织”的本质依然是指“逻辑形式”或“逻辑结构”;它们只不过是“逻辑”这个术语的衍生物。
而真正被组织的并不是诸元素,而是诸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关系被加以组织,以有机和谐的整体面貌呈现出来。所以,“组织”就是逻辑关系有机化的过程。那些原始的、模糊的以及碎片化的现实经验,只有经过“组织”调节才能变得和谐。
怀特海相信,科学也是一种确定类型的“思想的组织”(organisation of thought)。在他看来,科学自身的两个来源,即实践来源和理论来源,无一都不要求科学是一种有机化的组织。在实践中,科学有机的组织行为活动;在理论上,科学有机的组织思想思维。因此,科学的目的是实现逻辑形式结构的和谐。
3科学的“观念世界”
那么,就科学的目的而言,世界实际上又是什么?怀特海认为,科学认识到的世界,仅仅是一个“观念世界”(a world of ideas)。尽管感觉经验是科学活动的领域,但科学对感觉经验的组织并不是直接性的,而是通过感觉经验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只不过是“更为精炼的逻辑实体”。并且,我们习惯于想象:“我们直接经验到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由相当明确的事件所涉及的完全确定的对象所构成;而其中的这些事件,就像我们通过感官直接认识了一样,发生在精确的刹那间,以及由没有部分和大小的精确的点所构成的空间里。这个平滑、整洁、齐一、精确的世界,它是科学思想的目标。”很明显,科学给予的这个观念的世界是逻辑思维的产物,其内在关系是逻辑概念之间的关系。
因此,这个科学的观念世界是抽象概念间的“逻辑”和谐。首先,科学植根于常识思维的一整套概念系统之中;并且这些常识性的概念是科学开始的直接材料。怀特海认为,在思想组织的最初,我们的常识思维准备了一套概念系统。它是由确定的物质对象、时间流逝、同时性、重复性、相对位置以及类似基本观点等概念形成。当我们在精神中安排那些流动的经验时,正是这些常识性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参考。其次,“想象”对知觉经验的修饰,使得那些呈现在科学面前的经验是理想的经验。这些“理想的经验,既与我们对他者实际经验在想象再现中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与我们自己几乎不可避免的概念密切相关,正如我们接受一个来自外部复杂的超越自身的实在的印象一样。”
尽管怀特海一再强调,科学始于混乱零碎的现实经验。然而,我们已经看到了科学与直接经验的距离,这种距离是科学与经验的间接性。而观念世界的抽象概念及其关系,在一致性的要求下,兑现了这种间接性。“科学本质上是逻辑的。科学概念间的联结是一种逻辑的联结,科学详细声称的根据是逻辑的根据”。因此,科学的世界是逻辑的观念世界。
4结语:
当罗素将哲学奠基在数理逻辑中,怀特海内心倍受鼓舞。既然形而上学可以在现代逻辑中寻得根据,那么科学何尝又不可呢?因此,在怀特海看来,减少形而上学这一中间环节,将科学直接植根于现代逻辑,兴许更能满足“欧卡姆剃刀”原则。
参考文献:
[1]刘益宇.个体性的创造:怀特海机体论自然主义解释探析[J].科学与管理,2018,38(1).
作者简介:李明(1988.10),男,汉,湖南株洲攸县,湘潭大学在读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陈妤迪(1994.03),女,侗,贵州省铜仁市,湘潭大学在读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关键词:形而上学;数理逻辑;观念世界
1科学的“独立宣言”
相对而言,独立是指对一定领域的直接支配和完全主导。然而,独立并不是指要自绝于一切,正如价值判断是科学产生的动机。只不过,审美与道德等价值论要素并不直接构成科学研究的范围。因此,将价值论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是比较容易的;而对本体论——“即真实存在之本性的确定”——的形而上学加以拒斥则更为复杂。
如果把“一致性”作为实践方面的目标,形而上学无休止的争论对此毫无帮助,而科学是可以达成一致的。不过,除了“一致性”的要求外,科学对形而上学的排斥还有一个原因:怀特海不愿接受古希腊人的观点。古希腊人认为,“形而上学比物理学诞生的更早,并倾向于从有关事物本性的先天概念中推论出科学的原理。”怀特海认为这一倾向是极其有害的,并认为科学进步可能与形而上学预设的情形相反。怀特海强调说,“科学的基础不依赖于任何形而上学结论的假设。科学和形而上学都同样始于直接经验给予的基础,且在主要进程中以相反的方向进行它们各自的任务。”例如我们考察一把椅子,形而上学研究的是,有关椅子的知觉如何把主体与某些真正的实在联系起来。科学则把这些知觉概括纳入一个确定的类型,并增加一些类似类型的理想知觉;科学所需要的是有关一系列知觉的概念。如果科学与形而上学方向相反,那么“科学是否必须等待形而上学的争论终止之后才能决定自己的主题?”科学与形而上学的上述区分,必然会导致这样的诘问。显然,怀特海的这种划分,更像是在明确科学哲学或自然哲学的研究范围。在他看来,自然科学“只关心自然,也就是知觉认识的对象,而非认识者已知的综合。这一区分是自然哲学对形而上学的精确分离。”
综上可知,怀特海相信科学比形而上学更能满足一致性的要求,否认科学原理来自先天概念的推论,强调科学与形而上学方向各异。这三点在怀特海那里,导致了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分离。
2科学的“逻辑”基础
然而,这些理由并不能构成科学独立的理论的根据。维克多·洛提醒我们:怀特海《思想的组织》这篇文章,“试图根据逻辑理论的一般原理来分析科学的命题,其中包含了对《数学原理》提供的专业性概括。”当把怀特海与罗素的合作视为某個阶段的背景,就不得不留意数理逻辑对怀特海的影响。确切地说,是“逻辑”对怀特海科学观的根本影响。
在“逻辑”信念地簇拥下,逻辑学正经历数理逻辑发展的狂热阶段。怀特海这个始作俑者坚信,“科学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有机时代(age of organisation)”。在这样的时代里,“有组织的思想(organised thought)是有组织的活动(organised action)的基础。组织(organisation)是对诸元素的调节,从而使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表现出某种预定的性质。”怀特海将“组织”理解成“对诸元素的调节”,那么“调节”必然是一种理智的理性行为;而“调节”的作用——使诸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表现出某种预定的性质”,只不过是为了建立诸元素间和谐有序的逻辑形式关系。所以,怀特海强调的“有机”或“组织”的本质依然是指“逻辑形式”或“逻辑结构”;它们只不过是“逻辑”这个术语的衍生物。
而真正被组织的并不是诸元素,而是诸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关系被加以组织,以有机和谐的整体面貌呈现出来。所以,“组织”就是逻辑关系有机化的过程。那些原始的、模糊的以及碎片化的现实经验,只有经过“组织”调节才能变得和谐。
怀特海相信,科学也是一种确定类型的“思想的组织”(organisation of thought)。在他看来,科学自身的两个来源,即实践来源和理论来源,无一都不要求科学是一种有机化的组织。在实践中,科学有机的组织行为活动;在理论上,科学有机的组织思想思维。因此,科学的目的是实现逻辑形式结构的和谐。
3科学的“观念世界”
那么,就科学的目的而言,世界实际上又是什么?怀特海认为,科学认识到的世界,仅仅是一个“观念世界”(a world of ideas)。尽管感觉经验是科学活动的领域,但科学对感觉经验的组织并不是直接性的,而是通过感觉经验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只不过是“更为精炼的逻辑实体”。并且,我们习惯于想象:“我们直接经验到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由相当明确的事件所涉及的完全确定的对象所构成;而其中的这些事件,就像我们通过感官直接认识了一样,发生在精确的刹那间,以及由没有部分和大小的精确的点所构成的空间里。这个平滑、整洁、齐一、精确的世界,它是科学思想的目标。”很明显,科学给予的这个观念的世界是逻辑思维的产物,其内在关系是逻辑概念之间的关系。
因此,这个科学的观念世界是抽象概念间的“逻辑”和谐。首先,科学植根于常识思维的一整套概念系统之中;并且这些常识性的概念是科学开始的直接材料。怀特海认为,在思想组织的最初,我们的常识思维准备了一套概念系统。它是由确定的物质对象、时间流逝、同时性、重复性、相对位置以及类似基本观点等概念形成。当我们在精神中安排那些流动的经验时,正是这些常识性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参考。其次,“想象”对知觉经验的修饰,使得那些呈现在科学面前的经验是理想的经验。这些“理想的经验,既与我们对他者实际经验在想象再现中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与我们自己几乎不可避免的概念密切相关,正如我们接受一个来自外部复杂的超越自身的实在的印象一样。”
尽管怀特海一再强调,科学始于混乱零碎的现实经验。然而,我们已经看到了科学与直接经验的距离,这种距离是科学与经验的间接性。而观念世界的抽象概念及其关系,在一致性的要求下,兑现了这种间接性。“科学本质上是逻辑的。科学概念间的联结是一种逻辑的联结,科学详细声称的根据是逻辑的根据”。因此,科学的世界是逻辑的观念世界。
4结语:
当罗素将哲学奠基在数理逻辑中,怀特海内心倍受鼓舞。既然形而上学可以在现代逻辑中寻得根据,那么科学何尝又不可呢?因此,在怀特海看来,减少形而上学这一中间环节,将科学直接植根于现代逻辑,兴许更能满足“欧卡姆剃刀”原则。
参考文献:
[1]刘益宇.个体性的创造:怀特海机体论自然主义解释探析[J].科学与管理,2018,38(1).
作者简介:李明(1988.10),男,汉,湖南株洲攸县,湘潭大学在读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陈妤迪(1994.03),女,侗,贵州省铜仁市,湘潭大学在读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外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