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域文脉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展动力。城市特色的形成,归根结底取决于其城市文化的积淀和发展,因此地理特征、民俗民风、文化心理、建筑文化等地域文脉是城市特色构建的出发点与根本点。本文以南阳地域文脉为中心,深入挖掘南阳地域文脉传承因素,找寻其对于城市特色型塑的契合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与实施路径,从而为构建河南省城市特色,打破河南省“千城一面”的城市特色格局,形成河南城市特色品牌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地域文脉;城市特色;南阳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趋同性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风格却近乎雷同。城市的个性正在隐退,尤其是文化个性被高楼大厦及经济追求裹挟,沦落为附属品。这种城市个性危机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上世纪末,亚洲建协在马尼拉举行会议,以“特色危机”为主题,讨论城市特色的丧失问题。近年来,又一股标新立异之风席卷了国内城市建设,各种奇形怪状的建筑拔地而起,引起极大争议。这种状况说明,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远落后于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城市的文化品位并未得到彰显。当下,河南城市建设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本文拟以河南南阳地域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建构为基点,探索文化传承与城市特色契合的现实路径,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一、南阳地域文脉资源
南阳是中原形胜之地,位于豫西南,地接鄂陕,因居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为得名。南阳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五十万年的南召猿人时期。春秋战国,南阳已是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汉代南阳郡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南阳是全国三大灌区之一,以富庶著称;东汉南阳作为陪都,名冠一时。隋唐,南阳依旧繁华,李白《南都行》云:“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邀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宋元明清,南阳是北方通往湖广和云贵川的交通要道,陆路驿道与水路码头相接,商业繁荣。今天,南阳是豫陕鄂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域次中心城市及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漫长的历史古韵为南阳提供了展示自己独特魅力的舞台,累积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按朝代划分,南阳文化主要体现为楚文化、汉文化、唐宋文化、元明清文化及近现代文化,其中楚文化、汉文化最具代表性。据《国语》《左传》《史记》,南阳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曾为楚之都城,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据考古发掘,南阳地区已发现上千座楚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漆器,更有楚城池、长城遗址。“从南阳楚文化的考古发现到历史文献的有关记载,都证明南阳一带与楚有密切的关系……南阳楚文化遗存表现出了相对的个性,故可在河南楚文化研究中独立成区。”南阳在楚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楚文化也是南阳宝贵的历史遗产。南阳又是两汉政治中心之一,汉代南阳经济、文化的昌盛在《史记》《汉书》《后汉书》均有记述。《汉书·地理志》云:“南阳郡,户三十五万九千三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万两千五十一。”1张衡《南都赋》云:“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目前,在南阳市区及周边县发现及发掘了数量庞大的汉墓,出土无数精美的汉画石、玉器、金银器。南阳是学术界公认的汉代文化研究中心,保存了丰富的汉文化资源。
从类别划分,南阳文化资源可大致分为玉文化、水文化、药文化、府衙文化 、名人文化等。南阳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开采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今天,独山玉畅销世界,深受人们喜爱,独山玉成为南阳文化的品牌之一。南阳水资源丰富,歷史上,南阳是“舟楫之便、水运之利”的形胜之地。据《尚书·禹贡》,白河、唐河在夏商之时时代是荆州向王室交纳田赋的贡道隋、唐时期,江南槽粮除利用大运河北运之外,长江中游一带仍以汉江水运为主,经丹江与关中相通,经唐、白河而沟通中原。今天,南陽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区。南阳医药文化是中国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秦汉始,南阳医药就比较发达。中国第一部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记载365种药材,产自南阳的就有259种。南阳是中国府衙文化的代表之一,南阳府衙建于1271年,有740多年的历史,是保存在完整的封建府县官署两级衙门。南阳府衙规模庞大,是北京故宫的缩影和元明清三代建筑艺术的结晶,集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于一体。物华天宝造就了南阳地杰人灵之美誉,以百里奚、范蠡、张释之、刘秀、张衡、张仲景、诸葛亮、范仲淹、冯友兰、彭雪枫为代表,南阳历史名人熠熠生辉。武侯祠、医圣祠游客不断,闻名中外。
此外,南阳烙画、戏曲、文学、月季、饮食等各具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如此丰富、精致的文化资源是南阳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南阳城市建设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阳市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也开启了南阳市文化城市建设的新征程,打造宜居城市、文化城市成为南阳城建的重要目标。但目前南阳在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文化遗址保护上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加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文化遗址维护不力。作为千年名城,南阳的历史遗址年代久远,数量庞大。以城池为例,汉代南阳城遗址尚存,有城垣和高台建筑。城垣遗迹一处为古宛城东北角一部分,现位于南阳市城区东北隅防爆电气研究所附近。高台建筑遗迹也有二处:一为“明远顶”,亦称“明山”,一为“望仙台”。这是极为珍贵的汉代城池遗产,全国己不多见,但这些遗址未得到合理的保护,受损情况严重,急需看管、修缮。此外,南阳城区内散布的大量汉代灰坑遗迹、冶铁遗迹、古井、陶井圈、地下水管道、汉砖汉瓦、陶瓷陶片等文化遗址,很多处于无监管的状态。据司冬梅的统计,南阳城区已拆毁的历史遗址有良贾店、泰古车糖公司、南关小寨门、刘少奇下榻过的交通旅社,濒临毁灭的有南关寨墙、甘露寺、宛城驿、杨家大院、董作宾故居等,破败不堪、急需保护的有红庙、接官亭、南阳县文庙、三皇庙、万兴东药店、河大王庙、天妃庙、徐家大院、鲁班庙、复兴昌、盐店、好莱坞照相馆、玄妙观石刻等。面对南阳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必须走抢救与保护为主,开发与利用为辅的道路,即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次,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南阳市在河南省乃至全国处于劣势,这与本市的文化资源大市地位不匹配。从整体布局上,南阳市历史文化资源没有统一的机构管理,因历史文化旅游的性质各不相同,分别隶属不同部门,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各个遗址或景区常处于“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缺乏系统的整合,不能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彼此映衬的资源统一体。以武侯祠、汉画馆、烈士陵园为例,三者近在咫尺,彼此距离不超过两公里。但开发、利用不充分,外地游客竟不知道烈士陵园和闻名世界的汉画馆就在眼前,未将它们列入参观对象。再如南阳四圣遗址,是实现联合开发的极好范本,基本上处于“东西永隔如参商”的窘境。因此,完全可以整体规划,将资源、位置、交通、食宿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经济效益。
就个案而言,南阳市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吃老本现象严重,开发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文化遗迹处于未开发或半开发状态,如古城墙、十里庙、红庙、天妃庙、城隍殿等多年失修,破损严重,基本处于无监管状态。在得到较好开发、利用的文化遗产中,在此以武侯祠为例来具体论述。武侯祠是南阳文化遗产可发、利用的典范,基本支撑起市区旅游的半壁江山,但仍有极大地发展空间。一是基础设施陈旧,在维护的同时,更新不足,如道路的整修、公厕的建设与提升、景区休息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二是观念落伍,不重视品质提升。武侯祠旅游基本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以静态观赏,尤其是泥塑观赏为主,忽视了游客对历史文化的深层次感受与了解,未能借助科技实现文化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交流。三是急功近利,盲目开发。当下,市区不少文化遗址景区变成了游乐场,充斥着没有特色的小商品、纪念品、小吃和套圈、射击等游戏项目,和集市无甚区别。这严重影响了文化遗址的形象,拉低了其品位。四是目光短浅,惰于开发。隶属武侯祠景区的龙角塔原为双塔,为南阳知府顾嘉蘅、南阳县知县钮?于清咸丰四年所倡建。塔如龙生角,直插青云,故得龙角塔之美名。今只存一塔,是南阳市区内仅存的一座砖塔,是“研究清代历史、地方志史、风水塔”的宝贵建筑。因卧龙路横穿卧龙岗,该塔被遗弃在景区主体围墙之外,多年来未得到合理的维护、开发,实为可惜。这四点是南阳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此外,南阳市在文化定位、旅游形象建设及宣传方面也需要加强。在河南省的主要历史文化名城中,其它城市的定位很明确,如开封称宋都、安阳称殷墟、郑州称黄帝故里。南阳作为南都,却在城市风貌建设及文化遗产开发上达不到古都的标准。
三、建设特色文化南阳的策略与路径
鉴于南阳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巨大的空间,因此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文化南阳的重要措施。结合其它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建设文化南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城市风貌的整体规划,全面布局。一方面,合理规划区域建设,按照历史文化遗址的分布,划分不同城区。对没有文化遗址或文化遗址较少的区域,其建设可以现代城市风格为主。对于历史文化遗址富集区,尤其是老城区,建筑要以复古风格为主,借助现代科技,实现现代化与拟古的完美结合。“对历史积淀丰厚、续存状态良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价值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保护,积极创造既有现代化功能又能体现南阳文脉特色的城市风格,让城市成为历史、现在与未来和谐对话的载体。”2在这方面,卧龙岗城建是一个反例,教训深刻。卧龙岗于嵩山之南发脉,绵延数百里,至南阳古城西北起紫山,繼续南下至此岗地势而隆起,势如龙,回旋如巢。因是诸葛亮躬耕之地、汉昭烈皇帝“三顾茅庐”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岗”。岗上有武侯祠、龙角塔及民间庙宇,岗下有汉画馆,是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但因开发无序,卧龙岗已遭严重毁损,岗南段推岗填沟,成为工业园及住宅区。岗西高楼群起,岗东为城中村,卧龙岗困于钢筋混凝土中,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另一方面,每个文化遗址周围的城市建设都在风格上要与遗址相映衬,文化遗址的开发更要如此。如南阳民主街西北段的建设,基本做到了古色古香,与府衙形成照应,让人有身临古代的感觉。而白河游览区的开发则相对落后,作为历史秀水及4A级景区,基本被高楼围困,景区内的现代建筑及设施未能展现白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
二是城市标识设置。当下,城市标识早已超越了识别环境位置的功能。“作为一种特定的视觉符号,是城市形象、特征、文化的综合和浓缩”,自身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将南阳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标识设置融合在一起来,是提高南阳视觉形象与辨别度的重要方法。南阳城市形象标识中“楚风汉韵”、“宛都帝乡”“玉都”“四圣”“南水北调”等文化因子出现率最高,这些标识浓缩了南阳历史,彰显了南阳城市的历史底蕴与精神特质。将南阳城市形象标识以各种艺术形式呈现在街道建设中,会有效提高城市的美感与识别度。当然,城市入口及主干道的标识集中展现南阳主要文化资源。众多街道标识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各自的文化资源,做到百花齐放。譬如,卧龙路标识可以三国故事及诸葛亮事迹为元素,汉画街以汉文化,尤其是汉画石为元素。车站南路是药品批发零售中心,药文化和张仲景事迹是路标设计的最佳内涵。
除了在街道标识建设外,在旅游开发中宣传城市标识是比较流行且有效的方法,其中旅游纪念品起到重要作用。“旅游纪念品代表了游览地的文化和自然风貌,它们能够在其他的时空唤起旅游者对某一时间旅游行为的多重记忆。因此,旅游纪念品的要素必须包含地域特色。这些地域特色可以从旅游纪念品的题材、材质、形态、功能等方面得到体现。”南阳作为旅游大市,有丰富的旅游产品,但大部分产品地域特色不明显。以玉文化为例,汉代玉璧、玉蝉、玉猪、玉衣其造型與文化意蕴都是独一无二,也是众多旅游者及玉器爱好者喜爱的玉器种类。市场上多为普通的产品,以佛像造型为主,仿汉玉的产品少,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也无法体现南阳汉玉在玉文化方面的独特地位。
此外,加大资金投入和提升市民素质也是建设文化南阳的必要措施。城市形象建设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从绿化到交通都离不开财政支持。市民的行为举止也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品位,南阳市文明城市,市民素质较高,但仍有一些陋习有待革除。依托南阳师院、南阳理工学院及其他院校,推行文明新风,提高市民素质,为游客创造一个热情好客、文明、和谐的南阳。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地域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6B062)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怀满:《南阳地区历史沿革考略》,载《前沿》,2013年第8期。
[2]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78页。
[3]李陈广:《南阳地区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载《中原文物》,1992年第2期。
[4]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563页。
[5]严可均:《全汉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49页。
[6]司冬梅:《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探究》,载《科技信息》,2007年第29期。
[7]张朝霞:《南阳卧龙岗龙角塔》,载《中原文物》,2007年第6期。
[8]贺君:《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构建之思考》,载《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9]李方方:《城市标识设计艺术研究》,载《长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0] 林波,王廷廷:《城市典型性特质在旅游创意品设计中的应用》,载《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关键词:地域文脉;城市特色;南阳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趋同性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风格却近乎雷同。城市的个性正在隐退,尤其是文化个性被高楼大厦及经济追求裹挟,沦落为附属品。这种城市个性危机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上世纪末,亚洲建协在马尼拉举行会议,以“特色危机”为主题,讨论城市特色的丧失问题。近年来,又一股标新立异之风席卷了国内城市建设,各种奇形怪状的建筑拔地而起,引起极大争议。这种状况说明,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远落后于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城市的文化品位并未得到彰显。当下,河南城市建设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本文拟以河南南阳地域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建构为基点,探索文化传承与城市特色契合的现实路径,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一、南阳地域文脉资源
南阳是中原形胜之地,位于豫西南,地接鄂陕,因居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为得名。南阳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五十万年的南召猿人时期。春秋战国,南阳已是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汉代南阳郡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南阳是全国三大灌区之一,以富庶著称;东汉南阳作为陪都,名冠一时。隋唐,南阳依旧繁华,李白《南都行》云:“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邀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宋元明清,南阳是北方通往湖广和云贵川的交通要道,陆路驿道与水路码头相接,商业繁荣。今天,南阳是豫陕鄂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域次中心城市及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漫长的历史古韵为南阳提供了展示自己独特魅力的舞台,累积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按朝代划分,南阳文化主要体现为楚文化、汉文化、唐宋文化、元明清文化及近现代文化,其中楚文化、汉文化最具代表性。据《国语》《左传》《史记》,南阳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曾为楚之都城,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据考古发掘,南阳地区已发现上千座楚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漆器,更有楚城池、长城遗址。“从南阳楚文化的考古发现到历史文献的有关记载,都证明南阳一带与楚有密切的关系……南阳楚文化遗存表现出了相对的个性,故可在河南楚文化研究中独立成区。”南阳在楚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楚文化也是南阳宝贵的历史遗产。南阳又是两汉政治中心之一,汉代南阳经济、文化的昌盛在《史记》《汉书》《后汉书》均有记述。《汉书·地理志》云:“南阳郡,户三十五万九千三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万两千五十一。”1张衡《南都赋》云:“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目前,在南阳市区及周边县发现及发掘了数量庞大的汉墓,出土无数精美的汉画石、玉器、金银器。南阳是学术界公认的汉代文化研究中心,保存了丰富的汉文化资源。
从类别划分,南阳文化资源可大致分为玉文化、水文化、药文化、府衙文化 、名人文化等。南阳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开采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今天,独山玉畅销世界,深受人们喜爱,独山玉成为南阳文化的品牌之一。南阳水资源丰富,歷史上,南阳是“舟楫之便、水运之利”的形胜之地。据《尚书·禹贡》,白河、唐河在夏商之时时代是荆州向王室交纳田赋的贡道隋、唐时期,江南槽粮除利用大运河北运之外,长江中游一带仍以汉江水运为主,经丹江与关中相通,经唐、白河而沟通中原。今天,南陽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区。南阳医药文化是中国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秦汉始,南阳医药就比较发达。中国第一部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记载365种药材,产自南阳的就有259种。南阳是中国府衙文化的代表之一,南阳府衙建于1271年,有740多年的历史,是保存在完整的封建府县官署两级衙门。南阳府衙规模庞大,是北京故宫的缩影和元明清三代建筑艺术的结晶,集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于一体。物华天宝造就了南阳地杰人灵之美誉,以百里奚、范蠡、张释之、刘秀、张衡、张仲景、诸葛亮、范仲淹、冯友兰、彭雪枫为代表,南阳历史名人熠熠生辉。武侯祠、医圣祠游客不断,闻名中外。
此外,南阳烙画、戏曲、文学、月季、饮食等各具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如此丰富、精致的文化资源是南阳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南阳城市建设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阳市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也开启了南阳市文化城市建设的新征程,打造宜居城市、文化城市成为南阳城建的重要目标。但目前南阳在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文化遗址保护上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加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文化遗址维护不力。作为千年名城,南阳的历史遗址年代久远,数量庞大。以城池为例,汉代南阳城遗址尚存,有城垣和高台建筑。城垣遗迹一处为古宛城东北角一部分,现位于南阳市城区东北隅防爆电气研究所附近。高台建筑遗迹也有二处:一为“明远顶”,亦称“明山”,一为“望仙台”。这是极为珍贵的汉代城池遗产,全国己不多见,但这些遗址未得到合理的保护,受损情况严重,急需看管、修缮。此外,南阳城区内散布的大量汉代灰坑遗迹、冶铁遗迹、古井、陶井圈、地下水管道、汉砖汉瓦、陶瓷陶片等文化遗址,很多处于无监管的状态。据司冬梅的统计,南阳城区已拆毁的历史遗址有良贾店、泰古车糖公司、南关小寨门、刘少奇下榻过的交通旅社,濒临毁灭的有南关寨墙、甘露寺、宛城驿、杨家大院、董作宾故居等,破败不堪、急需保护的有红庙、接官亭、南阳县文庙、三皇庙、万兴东药店、河大王庙、天妃庙、徐家大院、鲁班庙、复兴昌、盐店、好莱坞照相馆、玄妙观石刻等。面对南阳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必须走抢救与保护为主,开发与利用为辅的道路,即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次,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南阳市在河南省乃至全国处于劣势,这与本市的文化资源大市地位不匹配。从整体布局上,南阳市历史文化资源没有统一的机构管理,因历史文化旅游的性质各不相同,分别隶属不同部门,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各个遗址或景区常处于“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缺乏系统的整合,不能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彼此映衬的资源统一体。以武侯祠、汉画馆、烈士陵园为例,三者近在咫尺,彼此距离不超过两公里。但开发、利用不充分,外地游客竟不知道烈士陵园和闻名世界的汉画馆就在眼前,未将它们列入参观对象。再如南阳四圣遗址,是实现联合开发的极好范本,基本上处于“东西永隔如参商”的窘境。因此,完全可以整体规划,将资源、位置、交通、食宿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经济效益。
就个案而言,南阳市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吃老本现象严重,开发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文化遗迹处于未开发或半开发状态,如古城墙、十里庙、红庙、天妃庙、城隍殿等多年失修,破损严重,基本处于无监管状态。在得到较好开发、利用的文化遗产中,在此以武侯祠为例来具体论述。武侯祠是南阳文化遗产可发、利用的典范,基本支撑起市区旅游的半壁江山,但仍有极大地发展空间。一是基础设施陈旧,在维护的同时,更新不足,如道路的整修、公厕的建设与提升、景区休息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二是观念落伍,不重视品质提升。武侯祠旅游基本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以静态观赏,尤其是泥塑观赏为主,忽视了游客对历史文化的深层次感受与了解,未能借助科技实现文化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交流。三是急功近利,盲目开发。当下,市区不少文化遗址景区变成了游乐场,充斥着没有特色的小商品、纪念品、小吃和套圈、射击等游戏项目,和集市无甚区别。这严重影响了文化遗址的形象,拉低了其品位。四是目光短浅,惰于开发。隶属武侯祠景区的龙角塔原为双塔,为南阳知府顾嘉蘅、南阳县知县钮?于清咸丰四年所倡建。塔如龙生角,直插青云,故得龙角塔之美名。今只存一塔,是南阳市区内仅存的一座砖塔,是“研究清代历史、地方志史、风水塔”的宝贵建筑。因卧龙路横穿卧龙岗,该塔被遗弃在景区主体围墙之外,多年来未得到合理的维护、开发,实为可惜。这四点是南阳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此外,南阳市在文化定位、旅游形象建设及宣传方面也需要加强。在河南省的主要历史文化名城中,其它城市的定位很明确,如开封称宋都、安阳称殷墟、郑州称黄帝故里。南阳作为南都,却在城市风貌建设及文化遗产开发上达不到古都的标准。
三、建设特色文化南阳的策略与路径
鉴于南阳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巨大的空间,因此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文化南阳的重要措施。结合其它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建设文化南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城市风貌的整体规划,全面布局。一方面,合理规划区域建设,按照历史文化遗址的分布,划分不同城区。对没有文化遗址或文化遗址较少的区域,其建设可以现代城市风格为主。对于历史文化遗址富集区,尤其是老城区,建筑要以复古风格为主,借助现代科技,实现现代化与拟古的完美结合。“对历史积淀丰厚、续存状态良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价值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保护,积极创造既有现代化功能又能体现南阳文脉特色的城市风格,让城市成为历史、现在与未来和谐对话的载体。”2在这方面,卧龙岗城建是一个反例,教训深刻。卧龙岗于嵩山之南发脉,绵延数百里,至南阳古城西北起紫山,繼续南下至此岗地势而隆起,势如龙,回旋如巢。因是诸葛亮躬耕之地、汉昭烈皇帝“三顾茅庐”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岗”。岗上有武侯祠、龙角塔及民间庙宇,岗下有汉画馆,是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但因开发无序,卧龙岗已遭严重毁损,岗南段推岗填沟,成为工业园及住宅区。岗西高楼群起,岗东为城中村,卧龙岗困于钢筋混凝土中,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另一方面,每个文化遗址周围的城市建设都在风格上要与遗址相映衬,文化遗址的开发更要如此。如南阳民主街西北段的建设,基本做到了古色古香,与府衙形成照应,让人有身临古代的感觉。而白河游览区的开发则相对落后,作为历史秀水及4A级景区,基本被高楼围困,景区内的现代建筑及设施未能展现白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
二是城市标识设置。当下,城市标识早已超越了识别环境位置的功能。“作为一种特定的视觉符号,是城市形象、特征、文化的综合和浓缩”,自身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将南阳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标识设置融合在一起来,是提高南阳视觉形象与辨别度的重要方法。南阳城市形象标识中“楚风汉韵”、“宛都帝乡”“玉都”“四圣”“南水北调”等文化因子出现率最高,这些标识浓缩了南阳历史,彰显了南阳城市的历史底蕴与精神特质。将南阳城市形象标识以各种艺术形式呈现在街道建设中,会有效提高城市的美感与识别度。当然,城市入口及主干道的标识集中展现南阳主要文化资源。众多街道标识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各自的文化资源,做到百花齐放。譬如,卧龙路标识可以三国故事及诸葛亮事迹为元素,汉画街以汉文化,尤其是汉画石为元素。车站南路是药品批发零售中心,药文化和张仲景事迹是路标设计的最佳内涵。
除了在街道标识建设外,在旅游开发中宣传城市标识是比较流行且有效的方法,其中旅游纪念品起到重要作用。“旅游纪念品代表了游览地的文化和自然风貌,它们能够在其他的时空唤起旅游者对某一时间旅游行为的多重记忆。因此,旅游纪念品的要素必须包含地域特色。这些地域特色可以从旅游纪念品的题材、材质、形态、功能等方面得到体现。”南阳作为旅游大市,有丰富的旅游产品,但大部分产品地域特色不明显。以玉文化为例,汉代玉璧、玉蝉、玉猪、玉衣其造型與文化意蕴都是独一无二,也是众多旅游者及玉器爱好者喜爱的玉器种类。市场上多为普通的产品,以佛像造型为主,仿汉玉的产品少,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也无法体现南阳汉玉在玉文化方面的独特地位。
此外,加大资金投入和提升市民素质也是建设文化南阳的必要措施。城市形象建设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从绿化到交通都离不开财政支持。市民的行为举止也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品位,南阳市文明城市,市民素质较高,但仍有一些陋习有待革除。依托南阳师院、南阳理工学院及其他院校,推行文明新风,提高市民素质,为游客创造一个热情好客、文明、和谐的南阳。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地域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6B062)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怀满:《南阳地区历史沿革考略》,载《前沿》,2013年第8期。
[2]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78页。
[3]李陈广:《南阳地区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载《中原文物》,1992年第2期。
[4]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563页。
[5]严可均:《全汉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49页。
[6]司冬梅:《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探究》,载《科技信息》,2007年第29期。
[7]张朝霞:《南阳卧龙岗龙角塔》,载《中原文物》,2007年第6期。
[8]贺君:《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构建之思考》,载《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9]李方方:《城市标识设计艺术研究》,载《长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0] 林波,王廷廷:《城市典型性特质在旅游创意品设计中的应用》,载《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