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拓展阅读的“四要”“四不要”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mitere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课堂拓展能深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效性呢?笔者进行深入的实践和反思,认为有效的语文拓展阅读应做到“四要”和“四不要”。
  
  1、要立足文本,强化感悟;不要舍本逐末
  
  笔者曾经听过一个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只花24分钟的教学时间,要求学生读课文并总结出桂林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而后就补充了未经筛选的近2000字的有关桂林的传说、桂林风景介绍等等。对于文质兼美的原教材是如何用简练的文字刻画出如画美景的,则不再研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几乎完全被忽略。这样的拓展减少生本接触、对话的时间,弱化学生对文本的体验,非但没有起到反哺文本、夯实课堂之功效,反而显得喧宾夺主。
  要提高语文拓展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基于文本,把握好拓展的“度”。首先要扎扎实实地教好每篇课文。在小学阶段,课本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凭借。目前使用的教材选文大多为文质兼美之作,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范例作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品读,了解掌握基本的阅读过程、阅读技能。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开放教学的时间,适当地推荐介绍一些课文相关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阅读要重视量的扩张,更应重视质的提升,要慧目识真,把一些真正的经典性的材料引入语文教学中来,准确把握好拓展的限度。一是选择的数量要有限度。语文课堂的拓展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看是否必要,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二是占用的时间要有限度。拓展要着眼于文本的深化,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文本学习时间,不能让拓展的材料挤占文本的学习时间,真正做到以本为本,扣本拓展,为本服务。
  
  2、要研读文本,有的放矢;不要杂乱无序
  
  目前,拓展阅读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序现象。如,一年级教师教《春晓》一文,提供的拓展阅读是杜甫诗作《春夜喜雨》,三年级教师教《秋天的雨》一课时拓展的依然是《春夜喜雨》,而《春夜喜雨》一般是初中二年级才要学的内容。更糟糕的是一年级的阅读要求和三年级的阅读要求几乎一样,都是读背这首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境。像这种无序的拓展,既消耗学生宝贵的时间,又销蚀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
  只有在获得对课文等各类原始阅读材料的充分理解与感悟,明确拓展方向与目标,才能做到拓展有序。拓展时教师应关注2点。1)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出发,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选择与所选用教材程度相当的甚至略比教材浅显的内容,让学生能读懂。如果内容略深,那么就要考虑其篇幅必须短小,而且要有一定的阅读指导。2)加强计划性。可以在每学期初制订拓展阅读的计划,而后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每学期结束时通过教研组内的交流梳理,可以把那些拓展材料整理成为校本教材的一部分,成为一个与教材并行的新的阅读系列。
  
  3、要超越文本,开发利用;不要蜻蜒点水
  
  当前拓展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中,教师更多采用的是内容相关的拓展。相对来说都比较忽视形式上的迁移拓展,更少有比较阅读性质的拓展,拓展阅读的形式单一,基本采用的是一篇课文加一篇(组)阅读材料或是从课文出发推荐阅读原著的形式,如教《草船借箭》,便把学生带向三国;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便把学生带向《水浒传》。这样的拓展,浅尝辄止,浮光掠影,缺乏深度,效果不佳。
  要改变这种“蜻蜒点水”式的拓展现状,使拓展有深度,必须做到2点。一是拓展材料要有“含金量”。拓展的内容本身要有可供利用的价值,有可供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生长点。二是要开发拓展材料的“附加值”。教师要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对所拓展的材料加以开发和利用,进行内化和提升。拓展阅读的类型总的来说可分为3种: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补充性拓展:二是与课文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拓展;三是具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比较性拓展。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相应的拓展阅读的类型和形式。小学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表达形式的学习模仿,因此更应重视迁移性和比较性的拓展。
  
  4、要尊重主体,导学结合;不要生搬硬套
  
  当前,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时间的安排基本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且教师在确定拓展阅读材料时,很少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弱化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笔者认为,拓展阅读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原则。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喜好,抓住他们的兴奋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和他们一起选择与实际生活贴近或最受关注的文章来学习,使学生能腾出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和材料,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其他文献
“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肩负着美育的使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时充分挖掘这些美的因素,启迪学生进行审美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来挖掘这些美的因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赏析词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课堂教学新的冲击与活力。以往的数学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缺乏学生的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多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新的课改的开展,数学教学逐渐摆脱教室的限制,呈现出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局面,教师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实践操作,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过程中学习,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
针对超视距舰空导弹拦截低空飞行的目标时,会导致在制导初段就出现导弹"掉海"的现象,提出一种虚拟目标的设计方法,并利用伪控制量的概念,应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一
针对大型客机放宽静稳定性后纵向稳定性和操纵品质不足等问题,采用LQG/LTR理论及方法设计了一种纵向控制增稳系统,并通过典型重心位置和飞行阶段的仿真,表明该系统具有比经典
<正>功的计算是中学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因此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要求同学们能熟练掌握功的计算,对恒力做功,可用公式W=Fscosθ来求解,容易掌握,但涉及变力做功的问题,同学
针对在飞机拦阻过程中飞机过载、拦停距离以及带拉力不能超过各自的指标要求这一多指标限定问题,提出了不同性能指标下最优拦阻力变化规律的确定方法,并通过仿真计算,给出了各种
按照纵向静不稳定配平原则设计了一个飞翼的总体方案,通过CFD计算得到了相关气动数据。采用数值方法仿真了纵向静不稳定飞翼在两种滑跑抬头状态的起飞离地过程。分析了升降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