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水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8ni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的傍晚,去三里桥生态公园散步。站在运河大桥上,薄暮之下的运河水不似白天那么浑浊。水波滟潋,含情脉脉。三里桥生态公园,其实是一个京杭大运河中的小岛,可能也是整条运河中绝无仅有的景致。在小岛的北侧,运河水分开两股,沿着小岛左右,缓缓向前,直到小岛南端,又汇成了一股。西侧那股,是老运河,河上有座三里桥。三里桥,是吴江区域内现存最古老的桥,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建,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单孔花岗岩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运河。当年,就是为了保护这坐历史悠久的古桥,又不能阻碍了运河航道,才在东侧另辟了河道,运河在此处成了分分合合的状态。
  运河边,是更为古老的松陵镇,也是吴江县城。《读史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吴江县如此记载:吴江“在县东门外,即长桥下分太湖之流而东出者,古名笠泽江,亦曰松陵江,亦曰松江”。今称吴淞江。吴以吴江(即吴淞江)为名。梁开平三年(909年)吴江建县,县治设松陵,属苏州。古运河绕城而过,直往西南,给吴江留下了好几条大大小小的支流,也留下了许多多姿多彩的桥梁。东南垂虹桥,为七十二孔桥,桥心垂虹亭,翼然而立,宋代以来,百余名人为之吟诗作画,王安石赞其“颇夸九州物,壮丽此无敌。”米芾留下了“垂虹秋色满东南”的墨迹。明沈周、文嘉和唐寅分别绘有《垂虹暮色图》、《垂虹亭图》和《垂虹画卷》。垂虹桥有江南第一长桥的美誉。
  自古以来,吴江都是物产丰饶之地,风土清嘉,人文荟萃。据史书记载,自西汉庄忌庄夫子作为吴江文学的开山鼻祖以来,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著作汗牛充栋。文学方面,诗歌创作极为繁盛,戏曲创作自成一派。文学之外,许多学术著作也为一时所重,如徐大榛的医学,王锡阐的天文、计成的《园冶》、孙云球的《镜史》,这些著作在各自領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先辈的著述是留给运河边的吴江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1902年,16岁的柳亚子赴吴江应童子试。这是柳亚子第一次来到县城,县考顺利,拔得头筹,还结识了对他生命产生终生影响的两个人,陈去病和金松岑。柳、陈、金并称为清末民初吴江三杰。县考结束,又去苏州应府考和道考。在苏州又结识了王振之等一批吴江新学界人物,也正是从那时起,他的世界被豁然打开,梁启超成了这个16岁少年的偶像。柳亚子由黎里到吴江,而苏州上海,乃至日本和香港,像滔滔运河水,奔腾远去。从创立“欲以文字播风雷”的南社,到加入同盟会国民党,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这位由江南小镇走出去的秀才,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推进摇旗呐喊,成了时代的风云人物,描绘了人生的华章,创下了不朽的功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运河边的古镇震泽读中学。经过操场,淌过浅浅的护校河,再经过一片葱茏的田野,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条支流,它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頔塘河,横贯东西,长13公里,是一条异常繁忙的河道。我所在的这所震泽中学,是吴江区域内最好的中学。1923年,著名银行家施肇曾和中国第一任驻美公使施肇基兄弟在震泽王锡阐祠堂创设私立震属初级中学(震泽中学前身)以来,学校三迁校址,六易其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桃李满天下。春天的傍晚,小雨初歇,合欢花急雨似落了一地,运河边水汽苍茫,有一种氤氲之美。少年童心未泯,三五好友,坐在頔塘河边,细数河道中长长的船队,悠长的汽笛声将我们年轻的心事带到远方,连同梦想。
  江南的运河,像极了一根丝钱,将明珠似的各式古城穿起来,令它成为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
  嘉兴,是唯一一座被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城市就在运河的两岸繁衍生息。春日,阳光明媚,坐着游船,顺着河水,看两岸风光,是无比惬意的事。虽然和苏州一样,嘉兴地处经济发展第一方阵的长江三角洲,但这座城市自有一种慵懒悠闲,我行我素。据说在嘉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战争地,嘉兴人随和宽容,心地豁达,将过日子当成最正经的营生。运河的北岸,一式古色古香的茶楼,粉墙黛瓦,长窗临水,垂柳依依,人家不紧不慢从厨房窗下伸出一只吊桶,徐徐拎起一桶河水,浣衣浇花。也许因了从容不迫的嘉兴人,此处的大运河水比别处更加清澈和沉静,或许正是这一份难得的清澈与沉静,才孕育了嘉兴底气十足的文化蕴味。嘉兴人自豪地说:中国有一半的文人在浙江,而浙江有一半的文人在嘉兴。如此算来,嘉兴应该拥有全国四分之一的文人。也许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是不得不承认,嘉兴的确是人杰地灵,代有才人出。远的,姑且不说,就现当代来看,嘉兴就拥有张元济、沈钧儒、王国维、茅盾、徐志摩、丰子恺、穆旦、李叔同、朱生豪、张乐平、金庸、黄源、余华等文化名人,他们在中国的文化界都占据着一席之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嘉兴的悠闲仿佛也在提示江南水乡的另一种文化生存,归隐,或者称退隐,外面世界的人事喧嚷、滔滔名利、尔虞我诈,在自己的双脚踏在青石街上的那一刻起就得到了净化,退居到宁静的运河之畔,韬光养晦,再战江湖。吴江古运河三里桥边,有一座三高祠,纪念的三位高士是范蟁、张翰和陆龟蒙。所谓高士,是正在高官显要,前途无量之时,看破时事,急流勇退者。西汉张翰,为官显要,因思家乡鲈鱼莼菜之美,异官还乡,彻老不仕。陆龟蒙,唐代诗人,不愿入仕为官,隐居吴淞江上,惟以养鸭为乐。范蟁与西施的故事,家喻户晓,范蟁本为国相之资,却激流勇退,扃舟邀游五湖,自号鸱夷子。由三高祠而至现代著名书画家,嘉兴隐士吴藕汀,仿佛一衣带水,一脉相承。吴藕汀著有《烟雨楼史话》、《嘉兴三百年艺林志》、《药窗词》、《画牛阁词》、《词名索引》、《词调名辞典》等。无论是山水花卉,一气直写,笔运中锋,力避做作,力参己意,以“拙”为归,维系了传统中国画的嫡传,又创造了现代人类对山川事物的新认识、新感受,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作了先锋楷模。
  经过嘉兴,来到杭州,这座做过皇城的城池,也让运河的气魄宏大了起来。杭州运河两岸,不仅有“天下粮仓”之称的“富义仓”,它是清代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仓库,取其水道便利之故,结实宽阔的水运码头遍布运河沿岸,在今天看来还是气势恢宏,还有著名的香积寺,拱宸桥。今天的运河两岸,寸土寸金,豪宅林立,房价非一般百姓可以问津。运河畔坐拥小河直街历史风貌街区、桥西历史保护街区、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刀剪剑、伞、扇三大国家级博物馆等灿烂的运河文化遗产。运河博物馆、LOFT文化公园、西岸文化创意园等文化设施为在千年古运河畔居住生活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因占据黄金水道的重要位置,杭州终于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的兴盛景象。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三吴都会,到“商贾骈集,物价辐萃”的华贵之城,运河带给杭州的不止是“天下粮仓”、“丝绸之府”等物质财富,更留下了大量流芳千古的诗歌、绘画、戏曲、建筑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城市的兴盛往往与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条河与一座城,诉说着千年不朽的传奇。
  京杭大运河,这条始开凿于春秋时期,与万里长城同为中华民族身份象征的世界古老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者,贯通中华南北经济文化的大动脉,“半天下之财,悉经此路而进”。在交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高铁动车飞机游轮立体式全方位交通网络面前,古老的运河仍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老的运河水,缓缓流淌,由古及今,永远在诉说着繁华与荣耀,也在诉说着沧桑与寂寞。
  选自文学采风作品集《行走大运河》(光明日报出版社)
其他文献
我们换上蓝色的矿工服,带上橘黄色的安全帽,挂好矿灯,在坊子矿井体验馆地上部分-------德国当年建设的绞车房里,安静等待着送上一波游客的升降机上来,把我们带入175米深的地下——一百多年前,德国在坊子大肆掠夺煤炭时开采的第一口竖井矿道内,开始我们在炭矿遗址文化园的这次别有意味的井下之旅。  如果不了解坊子煤矿历史的人,就不会体味到到坊子碳矿遗址存在的特殊意义和警示。  坊子在明末清初,挖煤业就开
期刊
心若在,情就在。我将我的情感经常寄托在童年的小竹林、小山头,我将我的情感经常寄托在记忆的最深处。  我的好友是区政协委员,对于树山村,他是再熟悉也不过的了。我对梨树及梨花的了解,就是他那儿知晓的。  最早的时候,好友在树山山脚旁边的中学任教,因为教学认真,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又加上他勤奋,所以对于通安镇的各方面之情形是了如指掌的。  据好友介绍说,后来,通安树山村不少地方都改种了翠冠梨。翠冠梨刚一上
期刊
我生在苏北农村,那里有我童年的记忆。渐渐远离农村,父母在上海,我则在南京读大学,两座不远的城市之间成了我多次往返的地方。  家人工作的原由,从小接触上海,是从虹桥机场开始的,总会独自在机场周围转悠,常在护栏外看飞机的起飞着落,配合着飞机的声音去幻想。在侯机楼广场注视着来回不同肤色的行人,猜测他们的来自哪里。不开心会跑去对着机场的天空发泄,那里看天空感觉也是难以回味,偶尔点神经质也是难免,会大喊几声
期刊
旅游是在山水之间的行走,用文字记录行走,就是用心去抚摸天地的脉搏。  ——题记  只差一步去天堂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我没去过;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我也没去过;我只去过“世界第三大峡谷”——云南怒江。  怒江,你从唐古拉山的崖缝里脱颖而出,一路高歌,带着雪域的光芒,收集着千沟万壑高原的乳汁,一泻千里,如天河一般流经云南“边疆的边疆”。虽然与西藏相连,与缅甸毗邻,但至今仍没有飞机,不通火车。要去
期刊
上学时,读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是自己这个北方人对江南最朴素的触摸。之后借助几首古诗和影视中的几个片段,模糊地拼接了一个神秘、悠远而又让人神往的江南。  也许是一场宿命的履约,两年前自己举家落户苏州,变成了氤氲在苏城这幅画卷中的一景,完成了自己一段未了的情缘。  古老的苏州城更像是一位大家闺秀,举手投足间蕴含着一种端庄的古典美,她不施粉,不媚俗;她不张扬,不盲从,静候在自己的
期刊
序曲  “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菇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  莲藕、鸡头米、菱角、荸荠、茨菇、茭白、莼菜、水芹,生长在苏州的八种水生食物。你沐浴着苏州的阳光,吮吸苏州的水,或扎根在水中的泥土,或漂荡于水面,你成了苏州水的儿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种,一方水土栽培出一方精灵,酥糯甜软,这正是苏州的味道,此味只应苏州有!  茭白  這里的风太清。  这里的水太柔
期刊
妈妈经常收拾房间,在这次的清单中有一张半米来高的小方桌,退休多年了,本来早该扔掉,不知什么原因到现在才离开这个家。  这是一张用塑料皮包裹起来的旧桌子,记忆中它并不是这样的,应该是光滑的木制表面。它可是家里的老成员了,曾经一家人吃饭,我写作业都会用到它。岁月不饶“桌”,现在它缺胳膊少腿的,桌面上满是油渍、墨迹和划痕。看到它,我经常会想起那些熟悉的画面:“添添,来杀一盘棋!”爷爷闲时总是会这样邀请我
期刊
松陵镇,乃吴江县城所在地,亦称吴江,是我故乡。  八月秋雨,淅淅沥沥;我悠然触摸松陵古镇的年轮。  故乡悠远,景色闻名天下。  闻名于世的垂虹桥横架在镇东吴淞江上。  垂虹桥俗称为长桥,七十二孔,三起三伏,蜿蜒如龙,因环如半月,长若垂虹而得名。垂虹桥前拦太湖,横截松陵,河光水色,气势磅礴,有诗为证:“八十丈晴虹卧影,一千顷玉碧无暇。”实为吴中一绝。它曾引多少先贤、墨客驻足,挥毫。  古华严讲寺、七
期刊
一  吃好晚饭,我喜欢到到家门口不远处的笠泽路散步。  行走在灯光迷离的笠泽路,我常常会产生错觉,脚下不就是笠泽江吗?  历史记载告诉我,笠泽江又叫吴淞江。它位于城北,从苏州湾北梢出发,一路向东而去,奔向上海。  但我肯定,历史上的吴淞江要宽阔的多。不信,读一读宋代诗人王禹偁的《泛吴淞江》一诗:“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是的,吴淞江宽阔壮观,名称由来已
期刊
一路葱茏一路行  接到女儿的电话,我立即背起行囊,登上开往南京的快速列车。因为使命在身,来不得半点的迟疑和延缓,正如归心似箭一样,我是心飛如箭,牵挂的心早已飞到远在南京的女儿那里!  列车仿佛洞悉我的心思,快速奔驰在广袤的华东大平原上。原野上的风景一幅幅飞快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又迅速的离你而去,犹如反复放映一部精彩纷呈的平原风光纪实片。凭窗远眺,车窗外迷人的景致让我一度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  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