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很多家长在为人父母后都有这样的体会:家庭冲突比没有孩子之前多了起来,而大多冲突都因管教孩子引起。父母双方带孩子的,夫妻争执多了;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两代监护人间的矛盾频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根本原因就是监护人之间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立场不统一,自然就难以统一教育口令,矛盾也就容易产生。
当父母的意见相左……
一天,淼淼画完画后,彩笔散落一桌也不收起来。我叫她收,她还很不乐意。为此,我说了她两句,她看上去委屈得要哭出来了。
爸爸见状说:“好了,淼淼还小,我来帮她收拾就是了。”我阻止了他:“不行,她必须学着自己收。越是小,越要从小养成好习惯。”淼淼借机撒娇,哭得更凶。
爸爸更加心疼女儿,提高嗓门:“你为啥跟一个孩子过不去?真是小题大做。有你这样当妈的吗?”
我一听更生气:“为什么每次我管孩子,你总是唱反调?我在管,你在慣,这孩子还能教育好吗?你让她到底听谁的?”
就这样,原本我跟淼淼之间的小矛盾,结果,爸爸一插手,矛盾升级为夫妻间的战争,我们两人吵了一架……
和稀泥,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情景,相信很多家长也都经历过。原本只是管孩子,结果管到最后,上升成了夫妻双方的矛盾,而孩子的问题早已没人在意了,更不用说去解决。很多时候,当夫妻一方在正常地教育孩子时,如果另一半不横插一手,孩子就没有了耍性子的退路,他会乖乖听从教导,纠正和反省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但是一旦有人从中和稀泥,就给了孩子借口或者逃避推诿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但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初衷破灭,而且又引发了家庭新的矛盾,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孩子的心反而离得更远
孩子有时也会见风使舵,如果他知道谁习惯站在他那一边帮他撑腰,那他就变得无法无天,就敢挑衅管教者的威严(即使他知道自己是无理取闹或者做错了事情)。
一方支持孩子的行为,一方反对孩子的行为,给了孩子空子可钻,他会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那方,而无脑地排斥和反感反对他的那方,不服从管教。这样一来,不但反对者的威严大打折扣,而且还会使孩子对他产生一种敌对心理。孩子的思维是直线思维,他会认为支持他的人是爱他的;而总是反对他做这做那的人是讨厌的,是不爱他的。这等于在无形中帮孩子结了埋怨,置持反对意见的管教一方于两难之中。最终的结果肯定不是如意的,不但管教孩子的目的达不到,相反还会破坏亲子关系的和谐。
对立的家教模式,负面影响多
如果孩子长期处在这种对立的家教环境中,一个管,一个惯;一个支持,一个反对;一个约束,一个纵容……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不良影响一: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幼儿时期正处于认识阶段,对与错,好与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都是他学习的日常课题。如果同一件事,一个家长说对,一个家长说不对,对于本就是非不断的孩子来说,就真的不知道该听谁的了,进而干扰了他对事物合理判断和认识能力以及自我纠正和进步能力的发展。
不良影响二:导致孩子越管越难管。当孩子面临单一情况,只能选择一种教导和建议时,他就会认真思考,乖乖听话。而一旦教育者中产生了不同的声音,孩子就会本能地按自己的意愿,想听谁的就听谁的,不想听谁的就不理你的管束。这就麻烦了,结果就是越管,孩子越难服管。
不良影响三:影响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甚至是整个家庭的和谐与安定。当不同的监护人持有不同的教育观点时,自然会有冲突发生。处理不好,矛盾就会升级,不再单单是教育一方与孩子之间的小摩擦,而成了大人之间的角逐对立。如此一来,孩子处于矛盾的家庭环境中,对他的心理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如胆怯、烦躁不安、茫然无助等情绪,这势必会影响孩子健康性格的塑造。
如何破解“管教僵局”?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双方或者两代教育者之间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是正常的,关键就是如何正确处理这种不同。这就需要智慧对待。
首先:提前约法三章。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双方或者父母与长辈之间可以事前约定好,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提出来,可以背后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商量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来一致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口令统一了,才好一起教育好孩子。
其次:职责分明。
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方面,最好一个人做主,其他人辅助。这样一来,负主要教育职责的一方,拥有更多的教育发言权,而且他也会是最了解孩子的,提出的意见也最适合孩子。当然,也不能独断专行,也要适当地听取辅助教育一方的观点,完善家庭教育方案,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指导。
再者:相互理解。
全家人要本着相互体谅的原则和谐相处,冷静对待孩子的问题。特别是有老人帮着带孩子的,由于两代人的教育理念不同,肯定会有诸多方面的不同意见。这种情况下,不要产生敌对心理,一味抱怨对方,指责对方。而应该多沟通,多体谅,理解对方本意是对孩子好,彼此都是为了孩子。既然初衷都是一致的,那就尽量求同存异、和平相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第一要务,不要相互指责和埋怨。
只有这样,对孩子的管教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同时也避免“管孩子管出家庭矛盾”的情况发生,为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
当父母的意见相左……
一天,淼淼画完画后,彩笔散落一桌也不收起来。我叫她收,她还很不乐意。为此,我说了她两句,她看上去委屈得要哭出来了。
爸爸见状说:“好了,淼淼还小,我来帮她收拾就是了。”我阻止了他:“不行,她必须学着自己收。越是小,越要从小养成好习惯。”淼淼借机撒娇,哭得更凶。
爸爸更加心疼女儿,提高嗓门:“你为啥跟一个孩子过不去?真是小题大做。有你这样当妈的吗?”
我一听更生气:“为什么每次我管孩子,你总是唱反调?我在管,你在慣,这孩子还能教育好吗?你让她到底听谁的?”
就这样,原本我跟淼淼之间的小矛盾,结果,爸爸一插手,矛盾升级为夫妻间的战争,我们两人吵了一架……
和稀泥,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情景,相信很多家长也都经历过。原本只是管孩子,结果管到最后,上升成了夫妻双方的矛盾,而孩子的问题早已没人在意了,更不用说去解决。很多时候,当夫妻一方在正常地教育孩子时,如果另一半不横插一手,孩子就没有了耍性子的退路,他会乖乖听从教导,纠正和反省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但是一旦有人从中和稀泥,就给了孩子借口或者逃避推诿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但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初衷破灭,而且又引发了家庭新的矛盾,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孩子的心反而离得更远
孩子有时也会见风使舵,如果他知道谁习惯站在他那一边帮他撑腰,那他就变得无法无天,就敢挑衅管教者的威严(即使他知道自己是无理取闹或者做错了事情)。
一方支持孩子的行为,一方反对孩子的行为,给了孩子空子可钻,他会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那方,而无脑地排斥和反感反对他的那方,不服从管教。这样一来,不但反对者的威严大打折扣,而且还会使孩子对他产生一种敌对心理。孩子的思维是直线思维,他会认为支持他的人是爱他的;而总是反对他做这做那的人是讨厌的,是不爱他的。这等于在无形中帮孩子结了埋怨,置持反对意见的管教一方于两难之中。最终的结果肯定不是如意的,不但管教孩子的目的达不到,相反还会破坏亲子关系的和谐。
对立的家教模式,负面影响多
如果孩子长期处在这种对立的家教环境中,一个管,一个惯;一个支持,一个反对;一个约束,一个纵容……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不良影响一: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幼儿时期正处于认识阶段,对与错,好与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都是他学习的日常课题。如果同一件事,一个家长说对,一个家长说不对,对于本就是非不断的孩子来说,就真的不知道该听谁的了,进而干扰了他对事物合理判断和认识能力以及自我纠正和进步能力的发展。
不良影响二:导致孩子越管越难管。当孩子面临单一情况,只能选择一种教导和建议时,他就会认真思考,乖乖听话。而一旦教育者中产生了不同的声音,孩子就会本能地按自己的意愿,想听谁的就听谁的,不想听谁的就不理你的管束。这就麻烦了,结果就是越管,孩子越难服管。
不良影响三:影响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甚至是整个家庭的和谐与安定。当不同的监护人持有不同的教育观点时,自然会有冲突发生。处理不好,矛盾就会升级,不再单单是教育一方与孩子之间的小摩擦,而成了大人之间的角逐对立。如此一来,孩子处于矛盾的家庭环境中,对他的心理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如胆怯、烦躁不安、茫然无助等情绪,这势必会影响孩子健康性格的塑造。
如何破解“管教僵局”?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双方或者两代教育者之间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是正常的,关键就是如何正确处理这种不同。这就需要智慧对待。
首先:提前约法三章。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双方或者父母与长辈之间可以事前约定好,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提出来,可以背后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商量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来一致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口令统一了,才好一起教育好孩子。
其次:职责分明。
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方面,最好一个人做主,其他人辅助。这样一来,负主要教育职责的一方,拥有更多的教育发言权,而且他也会是最了解孩子的,提出的意见也最适合孩子。当然,也不能独断专行,也要适当地听取辅助教育一方的观点,完善家庭教育方案,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指导。
再者:相互理解。
全家人要本着相互体谅的原则和谐相处,冷静对待孩子的问题。特别是有老人帮着带孩子的,由于两代人的教育理念不同,肯定会有诸多方面的不同意见。这种情况下,不要产生敌对心理,一味抱怨对方,指责对方。而应该多沟通,多体谅,理解对方本意是对孩子好,彼此都是为了孩子。既然初衷都是一致的,那就尽量求同存异、和平相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第一要务,不要相互指责和埋怨。
只有这样,对孩子的管教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同时也避免“管孩子管出家庭矛盾”的情况发生,为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