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邮政物流业务损益核算指的是结合企业的业务经营实际根据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责任中心的损益核算办法,以合同物流为重点引入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物流业务实行全过程、全环节的责任损益核算。主要的工作内容为明确各业务板块责任主体,落实损益核算管理责任,如分公司作为企业物流产品的营运主体,需要对自身业务板块的损益结果负责;规范业务工作流程,确保核算信息真实、完整,如市场部需通过对物流产品的优化建立业务台账,提供损益核算业务数据,人力资源、办公室、网运等部门需要将人员及车辆信息提供给分公司,辅助其进行台账记录;突出业务工作重点,把握业务损益核算关键环节,从合同物流、功能性物流以及中邮快货以及规模以上的重点物流着手,进行企业的物流业务损益核算;充分利用损益核算结果支撑企业的经营决策,为成本管控、项目报价、绩效考核等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改进物流业务,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水平。
关键词:邮政物流;业务;损益核算;管理优化
一、邮政物流业务损益核算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领导人员在管理思想上仍未摆脱过去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效益意识淡薄,对业务的损益核算工作仍停留在基础报表的填报工作层面,没有积极推动业务损益核算组织体系的建设,导致业务损益核算责任不清、管理无序。邮政物流各分公司或者项目部门一直存在混合核算现象,导致各物流业务损益数据不真实、不完整,难以准确的进行损益核算。由于发货渠道混乱、成本价格虚高、成本支出管控不力,严重影响了邮政物流综合效益的提升。信息系统财务对账功能不完善,业务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导致各项收入费用数据统计汇总工作复杂、效率低下。没有对损益核算结果进行考核评价,难以激发职工的效益管理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二、邮政物流业务损益核算管理优化策略
(一)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企业要逐步从过去分散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主的集约化经营模式,成立物流业务部,下设业务核算、项目管理以及市场开发等多个部门,从根本上明确业务核算的主体,落实收入成本管理责任。核算部主要负责成本预算的控制、项目的损益分析、项目组台账的管理、客户以及渠道端的收支报账以及稽核对账等工作。项目管理部主要负责项目的客户维护、流程管理、指标考核、营运调度、仓储管理、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保障理赔以及新物流增值服务的上线及规划培训等。市场开发部主要负责洽谈业务方案、对标业务指标、进行资源开发和宣传推广等。项目部作为主要的损益核算主体,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需要制定明确的项目推进计划和预算执行方案,做好日常的收支报账、成本控制等工作,明确各成本费用支出项目归属,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相关事项签字确认并承担损益责任。
(二)进行项目管理的SOP设计
SOP设计指的是标准化作业程序设计,通过统一操作流程,建立规范标准,明细清分核算确保项目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项目管理SOP的步骤一般分为开发阶段、谈判阶段、准备阶段、上线阶段、运营与提升阶段以及退出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执行标准,结合价值链管理思想以成本控制为主线对全过程阶段进行成本的跟踪核算。
(三)强化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控制管理包括运输成本管控和非运输成本管控两个部分。运输成本是物流企业所有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强化运输成本的管控需要着重加强承运商的管理、提升运营服务质量,统筹协调资源配置,有效防范运营风险危机。企业项目管理部运控中心需要做好基础的管理工作,如定期的招投标工作,运输服务过程中的短缺、破损处理工作、承运商的监管工作、每月的對账与付款工作等。核算部门要积极配合好运控中心对承运商承运线路的抽查分析工作,及时调整一些直接利润率比项目预期要低的运输方案。项目部要做好承运商信息的收集以及与其日常的联系沟通工作、按照既定的方案分拨发运、并对承运商运输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考核。非运输成本是由核算部组织各业务项目部门结合历史的成本费用水平以及发展趋势对成本进行合理的预测,并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各项目经理对本项目成本费用预算负责,费用报销过程中需制定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并且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进行岗位责任分工。由核算部经理负责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以及日常的成本费用结算以及支出监管工作,核算会计负责成本、管理以及财务等各项费用的核算工作;由核算部经理授权人负责费用支出的稽查工作,由出纳负责现金收支、银行收支以及费用报销支出工作。
(四)完善业务台账
完善业务台账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的计列业务收入与直接运输成本,确保项目核算数据的可靠性。具体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客户合同,在提交客户合同评审资料时需要附上项目损益核算表,且该表必须经由主要负责人员签字确认。对于没有合同的承运商或者客户不参与损益核算工作,有效规避收入虚进、成本预留等不良现象。二是设置数据修改权限,在规定日期内若成本收支数据发生变动可允许信息录入人员进行修改并上报修改记录,超出一定期限则需上报给有关部门经审批后才可修改。三是设置收入以及直接运输成本的调整数,主要是为了保证财务数据与业务损益核算数据的一致性,弥补原有业财数据差异体外循环差异增大所产生的巨大的核算偏差。调整数的内容包括修改汇总数以及损益核算开票数与基础业务录入数据差异数,通过差异数的补充,不仅促进损益核算数据的闭环管理,而且能够使财务数据与损益核算数据互为监督,强化业务的数据监控,进一步为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提供保障。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业务数据质量是损益核算的基础,在进行业务损益核算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ERP系统实现业务数据的高效映射和集成传递。具体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要强化ERP系统同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在业务发生时,各业务系统将所接收到的业务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经筛选和映射转换后,将数据传入ERP管理系统,由系统自动生成凭证并做入账处理,从而减少过程中的人为操作失误的影响,从而有效保障数据信息质量。二是要加强信息化的成本控制管理,以邮政物流的各营业网点成本费用的信息化归集为例,各网点费用一般由报账人员通过报账系统发起报账。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将审核数据结果接入ERP系统,对于一些与管理系统直接对接的人工成本等成本项目直接推送到ERP管理系统。在进行数据分摊时,本着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将集中核算的成本费用按照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动因分摊系统进行成本费用分摊,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ERP系统的管理会计相关的模块功能,定期生成业务损益报表,以便更直观的了解盈利情况,对标数据差异,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可建立“双向反馈机制”,通过将ERP系统生成的报表数据同台账记录以及专业化的系统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异常数据,并将数据反馈给有关部门进行核实,确保上下数据的一致性。同时建立分组对标制度,按照业务类型、收入规模进行分组对标,通过对标分析结果优化业务流程,改进管理方法。
(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企业需要以经济利润为中心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重点关注服务效率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项目部要按照岗位贡献程度实行差异化分配原则,参考损益核算结果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并将考核评价的结果作为各部门绩效以及负责人员职位升迁的主要依据。考核工作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部署,考核内容要全面涵盖业务损益核算相关的成本收支数据,并且要将激励奖惩制度纳入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中,从而树立考核评价的制度权威,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框架、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明确各项工作权责,不断改进邮政物流业务损益核算的工作流程,为邮政企业有效的控制经营成本、提升业务综合效益夯实了基础,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赵琛.邮政物流业务损益核算管理优化研究[D].2014.
[2]马驰.基于中国邮政速递业务分析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的应用[J].经贸实践, 2017(1).
[3]张杰.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中国邮政物流管理应用研究[D].2017.
关键词:邮政物流;业务;损益核算;管理优化
一、邮政物流业务损益核算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领导人员在管理思想上仍未摆脱过去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效益意识淡薄,对业务的损益核算工作仍停留在基础报表的填报工作层面,没有积极推动业务损益核算组织体系的建设,导致业务损益核算责任不清、管理无序。邮政物流各分公司或者项目部门一直存在混合核算现象,导致各物流业务损益数据不真实、不完整,难以准确的进行损益核算。由于发货渠道混乱、成本价格虚高、成本支出管控不力,严重影响了邮政物流综合效益的提升。信息系统财务对账功能不完善,业务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导致各项收入费用数据统计汇总工作复杂、效率低下。没有对损益核算结果进行考核评价,难以激发职工的效益管理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二、邮政物流业务损益核算管理优化策略
(一)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企业要逐步从过去分散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主的集约化经营模式,成立物流业务部,下设业务核算、项目管理以及市场开发等多个部门,从根本上明确业务核算的主体,落实收入成本管理责任。核算部主要负责成本预算的控制、项目的损益分析、项目组台账的管理、客户以及渠道端的收支报账以及稽核对账等工作。项目管理部主要负责项目的客户维护、流程管理、指标考核、营运调度、仓储管理、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保障理赔以及新物流增值服务的上线及规划培训等。市场开发部主要负责洽谈业务方案、对标业务指标、进行资源开发和宣传推广等。项目部作为主要的损益核算主体,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需要制定明确的项目推进计划和预算执行方案,做好日常的收支报账、成本控制等工作,明确各成本费用支出项目归属,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相关事项签字确认并承担损益责任。
(二)进行项目管理的SOP设计
SOP设计指的是标准化作业程序设计,通过统一操作流程,建立规范标准,明细清分核算确保项目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项目管理SOP的步骤一般分为开发阶段、谈判阶段、准备阶段、上线阶段、运营与提升阶段以及退出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执行标准,结合价值链管理思想以成本控制为主线对全过程阶段进行成本的跟踪核算。
(三)强化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控制管理包括运输成本管控和非运输成本管控两个部分。运输成本是物流企业所有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强化运输成本的管控需要着重加强承运商的管理、提升运营服务质量,统筹协调资源配置,有效防范运营风险危机。企业项目管理部运控中心需要做好基础的管理工作,如定期的招投标工作,运输服务过程中的短缺、破损处理工作、承运商的监管工作、每月的對账与付款工作等。核算部门要积极配合好运控中心对承运商承运线路的抽查分析工作,及时调整一些直接利润率比项目预期要低的运输方案。项目部要做好承运商信息的收集以及与其日常的联系沟通工作、按照既定的方案分拨发运、并对承运商运输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考核。非运输成本是由核算部组织各业务项目部门结合历史的成本费用水平以及发展趋势对成本进行合理的预测,并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各项目经理对本项目成本费用预算负责,费用报销过程中需制定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并且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进行岗位责任分工。由核算部经理负责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以及日常的成本费用结算以及支出监管工作,核算会计负责成本、管理以及财务等各项费用的核算工作;由核算部经理授权人负责费用支出的稽查工作,由出纳负责现金收支、银行收支以及费用报销支出工作。
(四)完善业务台账
完善业务台账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的计列业务收入与直接运输成本,确保项目核算数据的可靠性。具体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客户合同,在提交客户合同评审资料时需要附上项目损益核算表,且该表必须经由主要负责人员签字确认。对于没有合同的承运商或者客户不参与损益核算工作,有效规避收入虚进、成本预留等不良现象。二是设置数据修改权限,在规定日期内若成本收支数据发生变动可允许信息录入人员进行修改并上报修改记录,超出一定期限则需上报给有关部门经审批后才可修改。三是设置收入以及直接运输成本的调整数,主要是为了保证财务数据与业务损益核算数据的一致性,弥补原有业财数据差异体外循环差异增大所产生的巨大的核算偏差。调整数的内容包括修改汇总数以及损益核算开票数与基础业务录入数据差异数,通过差异数的补充,不仅促进损益核算数据的闭环管理,而且能够使财务数据与损益核算数据互为监督,强化业务的数据监控,进一步为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提供保障。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业务数据质量是损益核算的基础,在进行业务损益核算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ERP系统实现业务数据的高效映射和集成传递。具体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要强化ERP系统同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在业务发生时,各业务系统将所接收到的业务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经筛选和映射转换后,将数据传入ERP管理系统,由系统自动生成凭证并做入账处理,从而减少过程中的人为操作失误的影响,从而有效保障数据信息质量。二是要加强信息化的成本控制管理,以邮政物流的各营业网点成本费用的信息化归集为例,各网点费用一般由报账人员通过报账系统发起报账。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将审核数据结果接入ERP系统,对于一些与管理系统直接对接的人工成本等成本项目直接推送到ERP管理系统。在进行数据分摊时,本着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将集中核算的成本费用按照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动因分摊系统进行成本费用分摊,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ERP系统的管理会计相关的模块功能,定期生成业务损益报表,以便更直观的了解盈利情况,对标数据差异,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可建立“双向反馈机制”,通过将ERP系统生成的报表数据同台账记录以及专业化的系统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异常数据,并将数据反馈给有关部门进行核实,确保上下数据的一致性。同时建立分组对标制度,按照业务类型、收入规模进行分组对标,通过对标分析结果优化业务流程,改进管理方法。
(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企业需要以经济利润为中心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重点关注服务效率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项目部要按照岗位贡献程度实行差异化分配原则,参考损益核算结果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并将考核评价的结果作为各部门绩效以及负责人员职位升迁的主要依据。考核工作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部署,考核内容要全面涵盖业务损益核算相关的成本收支数据,并且要将激励奖惩制度纳入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中,从而树立考核评价的制度权威,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框架、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明确各项工作权责,不断改进邮政物流业务损益核算的工作流程,为邮政企业有效的控制经营成本、提升业务综合效益夯实了基础,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赵琛.邮政物流业务损益核算管理优化研究[D].2014.
[2]马驰.基于中国邮政速递业务分析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的应用[J].经贸实践, 2017(1).
[3]张杰.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中国邮政物流管理应用研究[D].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