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训练中培养语文素养,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lu0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儿童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工具学科,是小学语文素养的核心。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那么学生怎样才算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我着重从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听、读训练中培养、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从儿童基础训练开始,结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设置听读训练。如教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村居》。
  1.激发学生想看的欲望
  用直观视频播放古诗《村居》,让学生边听边看,图文结合,色彩鲜明,学生爱学乐学。
  2.明确要求,让学生明白干什么
  录音播放第二遍,提出要求让学生感受朗读节奏。
  3.指导训练听、读
  听完后,让学生初读,师指导正音;试读,指导朗读节奏;再读,理解诗意;品读,感悟诗情。
  这一系列的听读训练,小朋友不仅读得津津乐道,还喜欢品读其他古诗。如课外古诗《 清明 》,按以上步骤,分小组先练习听读,然后小组推荐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最好给予奖励。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读完后,请学生评一评,学生评得很有个性,很认真。这样由“范读—评读—品悟”的系列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素养,升华学生情感,还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积累训练中培养、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
  《心理学》中说学生的遗忘性大。为此,我采用强化学生积累训练这一方法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运用表达能力。通过长期训练,效果明显。(1)分类积累训练:如人物描写的成语、语句;动物描写的;景物描写等;(2)美文积累摘抄分享;(3)词汇积累;(4)修辞手法描写的佳句等。通过积累训练,不定时组织学生诵读、分享、评品、感悟语言魅力,使学生油然而生爱学、爱文的浓厚兴趣,也使班级形成浓浓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当学生词汇积累到一定量时,试着让学生触类旁通写词语、写句子、写短文进行交流分享提升。然后趁热打铁开展词语沙龙活动、美文诵读比赛、“我会写、我乐写”金笔作文比赛等。比赛活动的开展掀起积累高潮,小能手、小金笔、小快嘴等一个个运用而生。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训练中培养、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
  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突破教科书的局限。
  1.向书本开发,提升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内,阅读的是国文教本。那用意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本的当儿,培养阅读能力。”凭着这一份能力,应该再阅读其他的书,以及报纸杂志等等,这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课内和课外阅读,必须以课内精读为主,课外阅读为辅,课外要配合课内。如课内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六课《商鞅南门立木》这一精读课文可以讲读作品的一部分,课外可以阅读全篇如《商鞅传》;课内阅读学方法,课外阅读去运用,运用已掌握的阅读能力去学习、提高。
  2.向生活开放,提升写作
  学生视野的广阔来自于生活、社会、大自然,因此我们要把儿童带到生活中去,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活动中、在观察玩赏中,自然有序地学习语文。比如在校园内进行观察,写一篇习作《美丽的校园》;到校外观赏大自然可以写《我爱大自然》,在活动中学习语言可以写《有趣的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还带孩子们一起到野外放风筝,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口语交际训练中培养、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独立地读书、作文,能独立地进行语言交际。“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处处创设学生语文实践交际活动,使之真正去识字、写字,去读书、作文,去交际会话,去讲故事、开讨论会,去思考、探究。
  1.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曾讲过:“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这是指的听、读、重读、抄写,用手用舌头去练习,在可能的范围以内,尽量时时这样去做。”这话是千真万确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知──行”名论中“行”,就是语言实践。使学生从读书中学会读书,从作文中学会作文,从说话中学会说话,从听话中学会听话,从写字中学会写字,从思考、探究中,学会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就如一些艺术大师、歌星、体育明星,他们的老师教得再好,也不能代替自己的勤学苦练。
  2.给学生创造交际的话题
  我们在交往中,如果无话可说,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学生也是,作为教学主导者,要引导学生有话说,想说话,会说话,乐说话。首先学生说话的话题要贴切学生生活实际,我们都说,话来源于生活,止于生活。其次,交给学生说话的技巧,如说话要文明有礼,说话不能夸大。再次,抓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爱说,乐说。
  3.激励学生把交际的话写下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会说不等于会写,会写不等于会说,为此,在交际训练中要引导学生不仅会说还要会写。怎样写呢?第一:引导学生说话清楚有順序,如:先……然后……接着……最后……原来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了,以后会怎样。第二:引导学生抓重点写。如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二单元《遵守规则》这一项口语交际,重点引导学生把事件写清楚、详细。第三:引导学生夹叙夹议写,边说边论,把自己或别人的看法写下来。这样引导训练,学生变得爱说爱写,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形成不仅仅是训练学生,还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良好的素养,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训练,在训练中培养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让它形成习惯。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性质,从工具性的角度看,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首先,本册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内容的概述延续北京版教材注重语言学习基础,强调语言能力培养,
期刊
有意义的课堂,就是指教师在 新的理念指导下创建出来的能够培养自主的学习者,也就是能够进行有 意 义的学习并养成终身爱好学习的学 习 者的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环境。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的改 革 逐 步 深 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当提供适合学生教育环境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现跃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教育技术跟着发生巨大变化。  忆往昔看今朝,教育教学手段深刻变化,现代教育技术悄然普及。过去,推开任意一扇教室门,三尺讲台上,老师左手举着一本书,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解课文或定义定理;一转身右手拽着一支白色的粉笔,粉笔游走在漆黑油亮的黑板上,发出沙沙声响,同时留下一版白色印迹。那白色痕迹帮学生理解课本的意思,传达老师的见解。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从课标的阐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基础性东西。而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能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并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形成牢固、完善的认识结构。  布鲁纳指
期刊
语文是有生命的,有活力的。语文的生命体现在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在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充满温暖的课堂,呼唤崇高的人性化的对话。我赞同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应是学生的一个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教学目的达成乃是通过激励、唤醒、启迪等各种方式,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心等素质得到发展。  一、有情感  “情”
期刊
一、引言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学生估算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数感的培养。与精算相比,估算能更简洁、迅速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数感也很有意义。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尤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
期刊
【摘要】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转变观念 优化教学 适时评价  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那么,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实践“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一、转变观念,还“学”以生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存在着一个
期刊
曾几何时,语文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却听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怕学”到“盼学”呢?如何让教师的“独角戏”课堂成为学生“好学”“乐学”的课堂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想学、喜欢学。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实践证明,学生若对所学科目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悦地进行学习。为此,我从以下
期刊
美国加州大学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提出了“补强法则”。即“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补强法则”虽然很简单,但对塑造人们的行为,有着深远的意义。补强有及时补强、物质补强、精神补强、撤销补强等原则。多伯森认为,如果要让补强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应该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表扬;如果时间拖得太久,补强的作用也随之淡化、减弱或消失。这是及时补强原则。多伯森主
期刊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强调“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克服以教师“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这里着重谈谈如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