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到一些教师埋怨:“这些学生真粗心啊,‘525’写成‘225’。”“无盖水箱怎么就算成6个面。”“‘广告灯箱的各个面由灯箱布围成’却只算4个面。”……学生是真的不会吗?可是稍加点拨,或要求重新看题,他们会立即动笔改正。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会审题。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会审题”却是共同的。那么如何让这些学困生走出“困境”呢?
一、分析原因,教会方法,激活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愿望
“不要粗心,要认真审题”这种粗线条的提醒对于学生的帮助不大。教师要进行审题方法指导,要激发他们审题的兴趣,激活他们走出“困境”的愿望。
在实际教学中,我通常要求学生这样审题: ①默读题目,仔细思考,将关键词、句画出。②出声读题,将重要的字词重读。③猜一猜,这道题同学有可能在哪里出错?请给予友情提醒。学生对这种审题方法非常感兴趣。
教育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那些学困生通过认真审题,他们能提醒同学注意:单位是否统一;是求比值还是化简比;这是一个无盖的纸盒;求圆锥的体积要注意乘三分之一;等等。只要他们举起小手,我总是及时地给予他们发言权,并对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加以肯定。这些学生对于审题的兴趣倍增,走出“困境”的欲望也逐渐增强。
二、理清关系,学会思考,帮助学困生树立走出“困境”的信心
如果仅仅满足于学困生通过审题能知道一些浅表的问题,是不能帮助他们真正走出“困境”的。我们应该帮助他们理清数量关系,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走出“困境”的信心。
1.理清数量关系
抓住重点字词是理清数量关系的重要途径。例如,北京颐和园占地290公顷,水面面积是陆地面积的3倍。颐和园的陆地和水面大约各有多少公顷?“占地290公顷”是指什么,看到“倍”就要找出谁与谁比,谁是一倍数,谁是几倍数。这样,学生勾出这些重点字词,小组内讨论题意,不仅能真正弄清题意,而且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也显而易见了。
正确运用示意图理清数量关系。示意图直观性强,形象具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教学中,我通常让学生或独立画图,或小组讨论画图,或根据线段图口述图意。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题意,避免教师画、学生看的现象,变“扶着学生走”为“学生自己走” 。
2.学会思考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当学困生经历了读题、作图,获得了一定的信息后,让他们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还可有意设疑,故意引起学生争论。问题越争越明,一方面,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校正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去填补别人的观点。学生可以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使获得的数学思想方法更明晰、更深刻,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帮助数学学习弱势群体走出“困境”的重要环节。
1.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从源头遏制学困生的数量
在低年级阶段,学生所接触的题目大都是图形类的,文字较少,我们应该认真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动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让他们建立起这样的概念:要做题首先得认真审题。
2.在中高年级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学生到了中高年级所接触的题目主要以文字为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
如关于应用题的审题,我通常要求学生:
首先,认真读题,抓住关键字眼,找出已知条件,认真分析,每道题至少读两遍,题意弄明白后才可解答。
其次,认真思考。应用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学会认真思考的习惯。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要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需要教师平时多引导、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更需要教师能持之以恒地、有创造性地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下,主动地变“要我认真审题”为“我要认真审题”,有且只有这样,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才能真正养成,学困生才有可能真正走出“困境”,与其他学生同享阳光,快乐学习!
(责编 金 铃)
一、分析原因,教会方法,激活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愿望
“不要粗心,要认真审题”这种粗线条的提醒对于学生的帮助不大。教师要进行审题方法指导,要激发他们审题的兴趣,激活他们走出“困境”的愿望。
在实际教学中,我通常要求学生这样审题: ①默读题目,仔细思考,将关键词、句画出。②出声读题,将重要的字词重读。③猜一猜,这道题同学有可能在哪里出错?请给予友情提醒。学生对这种审题方法非常感兴趣。
教育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那些学困生通过认真审题,他们能提醒同学注意:单位是否统一;是求比值还是化简比;这是一个无盖的纸盒;求圆锥的体积要注意乘三分之一;等等。只要他们举起小手,我总是及时地给予他们发言权,并对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加以肯定。这些学生对于审题的兴趣倍增,走出“困境”的欲望也逐渐增强。
二、理清关系,学会思考,帮助学困生树立走出“困境”的信心
如果仅仅满足于学困生通过审题能知道一些浅表的问题,是不能帮助他们真正走出“困境”的。我们应该帮助他们理清数量关系,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走出“困境”的信心。
1.理清数量关系
抓住重点字词是理清数量关系的重要途径。例如,北京颐和园占地290公顷,水面面积是陆地面积的3倍。颐和园的陆地和水面大约各有多少公顷?“占地290公顷”是指什么,看到“倍”就要找出谁与谁比,谁是一倍数,谁是几倍数。这样,学生勾出这些重点字词,小组内讨论题意,不仅能真正弄清题意,而且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也显而易见了。
正确运用示意图理清数量关系。示意图直观性强,形象具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教学中,我通常让学生或独立画图,或小组讨论画图,或根据线段图口述图意。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题意,避免教师画、学生看的现象,变“扶着学生走”为“学生自己走” 。
2.学会思考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当学困生经历了读题、作图,获得了一定的信息后,让他们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还可有意设疑,故意引起学生争论。问题越争越明,一方面,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校正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去填补别人的观点。学生可以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使获得的数学思想方法更明晰、更深刻,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帮助数学学习弱势群体走出“困境”的重要环节。
1.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从源头遏制学困生的数量
在低年级阶段,学生所接触的题目大都是图形类的,文字较少,我们应该认真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动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让他们建立起这样的概念:要做题首先得认真审题。
2.在中高年级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学生到了中高年级所接触的题目主要以文字为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
如关于应用题的审题,我通常要求学生:
首先,认真读题,抓住关键字眼,找出已知条件,认真分析,每道题至少读两遍,题意弄明白后才可解答。
其次,认真思考。应用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学会认真思考的习惯。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要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需要教师平时多引导、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更需要教师能持之以恒地、有创造性地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下,主动地变“要我认真审题”为“我要认真审题”,有且只有这样,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才能真正养成,学困生才有可能真正走出“困境”,与其他学生同享阳光,快乐学习!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