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教学的主阵地。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需要,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新审视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在教孩子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交给孩子掌握知识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了解学生要做到既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已有经验。了解学生个性,做到因材施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才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实验证明,不同的性格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在“我要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任何一个人在学习新知识时,都是有已有知识和经验作为支撑的。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既让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层次与坡度,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也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所以,实施每一章节内容的学习前,教师都应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做出客观实际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为高效课堂打好基础。如本学期,我新接了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在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时,我按课前的预设,自信满满的走进了教室,但在回答12.8×3+7.2×3还可以怎么计算,才能让计算变得简便时,发现学生对之前学过的乘法的运算定律已经忘的差不多了。所以“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的教学目标瞬间变得难以实现。怎么办,只能新课旧知一起上,教学效率可想而知。其次,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新教材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全面系统的把握教材内容,深入细致的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资源优势,增强整合教材的能力,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正真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正真他们想要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和同年级组的教师探讨研究,编写出切合学生实际的、科学合理的、高质量的导学案,使其成为指导学生高效学习的路线图。
其次,充分的课前准备还包括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校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途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之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智慧和集体优势,必须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因此,高效课堂学习中小组长的培训尤为重要,培训要经常化。培训内容可以是针对小组长自身特点的,如要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要勇于展示自己,以身作则,在小组学习中起带头作用等。也可以是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如熟悉合作学习流程,向老师反馈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把握交流时间,确保小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与探究内容相一致的话题,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扶,指定展示和点评的学生等。
三、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导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法宝
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张把学习还给学生。我们还认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抓手就是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案。导学案不比传统的教案,他主要“服务于学”,让学生在其“指导”下,“会学”、“创学”,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导学的“方案”。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高效发挥导学案的作用,让导学案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法宝。
1.前置性研究。每节课学习之前,教师都可以先将核心的问题设计在导学案上,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翻阅课本、查找资料、请教同伴等方法展开前置性小研究。初步感知学习的内容,大致理解新知,标识疑问,等待课中交流、质疑展示。前置性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为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奠定基础。前置性学习的扎实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目标的达成,关系到课堂学习的高效与否。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并坚持不懈,直至形成能力。
2.组织交流。由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课前研究,所以课中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分享所得,在提出疑问和给予解答的同时帮助别人,提高自己,体验快乐。同时,高效课堂中的展示与点评环节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成共识,认知得到提升,也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和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恰当的时间做适当的点拨即可。
3.课后检测。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要看目标的达成情况。为此,导学案的最后一环节便是当堂检测。检测内容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一般要求学生用5-10分钟时间来完成,最后老师反馈批阅。
四、有效评价是高效课堂的推动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成为高效课堂的推动力,伴随高效课堂教学的始终。评价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要有灵敏的应变能力,客观的、中肯的、鼓励性的评价都是教师在瞬间做出的精心设计。什么时候评价,怎么评价,力求做到恰到好处。同时,我们还要做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随机而定,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上进的信心。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我们必须不断学习,转变观念,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与反思,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让数学课堂变得高效,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了解学生要做到既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已有经验。了解学生个性,做到因材施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才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实验证明,不同的性格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在“我要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任何一个人在学习新知识时,都是有已有知识和经验作为支撑的。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既让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层次与坡度,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也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所以,实施每一章节内容的学习前,教师都应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做出客观实际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为高效课堂打好基础。如本学期,我新接了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在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时,我按课前的预设,自信满满的走进了教室,但在回答12.8×3+7.2×3还可以怎么计算,才能让计算变得简便时,发现学生对之前学过的乘法的运算定律已经忘的差不多了。所以“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的教学目标瞬间变得难以实现。怎么办,只能新课旧知一起上,教学效率可想而知。其次,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新教材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全面系统的把握教材内容,深入细致的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资源优势,增强整合教材的能力,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正真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正真他们想要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和同年级组的教师探讨研究,编写出切合学生实际的、科学合理的、高质量的导学案,使其成为指导学生高效学习的路线图。
其次,充分的课前准备还包括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校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途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之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智慧和集体优势,必须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因此,高效课堂学习中小组长的培训尤为重要,培训要经常化。培训内容可以是针对小组长自身特点的,如要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要勇于展示自己,以身作则,在小组学习中起带头作用等。也可以是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如熟悉合作学习流程,向老师反馈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把握交流时间,确保小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与探究内容相一致的话题,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扶,指定展示和点评的学生等。
三、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导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法宝
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张把学习还给学生。我们还认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抓手就是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案。导学案不比传统的教案,他主要“服务于学”,让学生在其“指导”下,“会学”、“创学”,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导学的“方案”。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高效发挥导学案的作用,让导学案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法宝。
1.前置性研究。每节课学习之前,教师都可以先将核心的问题设计在导学案上,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翻阅课本、查找资料、请教同伴等方法展开前置性小研究。初步感知学习的内容,大致理解新知,标识疑问,等待课中交流、质疑展示。前置性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为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奠定基础。前置性学习的扎实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目标的达成,关系到课堂学习的高效与否。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并坚持不懈,直至形成能力。
2.组织交流。由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课前研究,所以课中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分享所得,在提出疑问和给予解答的同时帮助别人,提高自己,体验快乐。同时,高效课堂中的展示与点评环节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成共识,认知得到提升,也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和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恰当的时间做适当的点拨即可。
3.课后检测。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要看目标的达成情况。为此,导学案的最后一环节便是当堂检测。检测内容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一般要求学生用5-10分钟时间来完成,最后老师反馈批阅。
四、有效评价是高效课堂的推动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成为高效课堂的推动力,伴随高效课堂教学的始终。评价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要有灵敏的应变能力,客观的、中肯的、鼓励性的评价都是教师在瞬间做出的精心设计。什么时候评价,怎么评价,力求做到恰到好处。同时,我们还要做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随机而定,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上进的信心。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我们必须不断学习,转变观念,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与反思,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让数学课堂变得高效,学生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