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赏析】
片段一:(课前交流)
师:话说鸡窝里有4只鸡,分别叫wō、wó、wǒ、wò。一天,鸡窝里突然多了一只光溜溜的蛋,wō说:“不是我下的蛋。”wó说:“也不是我下的蛋。”wǒ说:“我昨天刚下过蛋,怎么可能是我下的蛋?”这蛋到底是谁下的呢?
生:我下的。
师:哦?是你下的?你会下蛋吗?(孩子们笑成一片)
生:是叫“wò”的那只鸡下的。
师:是呀。如果意思不表达清楚的话,你都变成有特异功能了呢。我们中国的语言就这么奇妙,要说清楚了才能让人明白。
片段二:(小试牛刀,改写提示语)
师:让我们也来试一试,改一改。老师这有两句提示语,你能不能把它们改得亲切友善、生动委婉一些?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改写。
提示语1:(卫生间)请节约用水。
提示语2:(阅览室)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卫生间)请别让我哭泣!
师:听得我心都软了,我肯定会同情你,把水龙头关紧。
生:滴滴情深自来水,请您拭去我的泪。
师:流掉的不仅是水,更是情呀!任何一个有情人,都不会忍心看着水龙头流泪!
生:阅览室是我的家,请把我送回家。
师:报刊在向我们倾诉它的愿望。
生:带走真理,留下书刊。
【解读和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对语文的性质作阐释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十分明确地点出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从生活中来,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下,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了,真可谓“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现生活”。语文本源于生活,它是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与思索。它不仅是以工具学科的身份服务于生活,更是一些重要的人文思想得以传承的重要方式。
这堂《生活中的提示语》上,该老师很巧妙地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提示语,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使之成为有效的语文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生动地展示出来,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让我们听课的教师也深受启发。上课伊始,该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生活小笑话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紧接着,一环扣一环,逐层递进,上课条理清晰,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和“引领学生过语文的生活”两个板块展开教学。
教师在游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好的语文教学资源,并及时动手搜集,进行归纳总结,引入课堂,还学以致用。先引导学生习得写提示语的方法,紧跟着小试牛刀,改写提示语,最后重点鉴赏,尝试创造提示语。环节设计巧妙,但却又丝丝入扣,在调起学生积极性之后,又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改编生活中的提示,学生精彩的发言源于教师深入浅出的教学设计和其精彩的点评,让人赞叹不已。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也是整堂课的一大亮点,尤其是最后的课堂小结: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有语文,我们的生活也需要用语文来美化,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学习语文的提示语:“生活需要语文,语文美化生活!”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所以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要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联系,使小学语文教学变封闭为开放,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听了这堂课后,我收获很多。
一、一定要有到生活中去的意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一本书,一篇课文,几道课后题,而学生的感觉也停留在这样的层次上:课文读熟,生字会写,下一篇课文依然如此,课与课之间无任何关联,每学期“学”完三十篇课文完事。有句话大家都知道,就是“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全部”。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只盯着学生眼前的考试成绩,不应该只盯着眼前的教参课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语文教育的立足点很高,它不局限于某一节课、某一方面的教学、某一册语文书的教学,而是对语文教学进行总体的考察、总体的设计、总体的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未来,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深远的。要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性质的界定。
二、引导学生重新发现语文的魅力
语文课程改革充满了魅力,它引导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顿觉语文教学原来如此美丽。“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正确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善于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好,并且善于把这种发现通过教学巧妙地传递给学生。当这成为一种习惯,学生于是渐渐有了观察生活的意识,被语文吸引,更不如说是被生活吸引。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几乎包容了一切美的表现。无论是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还是艺术的美,科学的美以及语言的美,在语文教材中都有生动的反映和鲜明的表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
生活处处是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不断地提高,而语文也会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而魅力无穷。
(乐清市蒲岐镇第三小学)
片段一:(课前交流)
师:话说鸡窝里有4只鸡,分别叫wō、wó、wǒ、wò。一天,鸡窝里突然多了一只光溜溜的蛋,wō说:“不是我下的蛋。”wó说:“也不是我下的蛋。”wǒ说:“我昨天刚下过蛋,怎么可能是我下的蛋?”这蛋到底是谁下的呢?
生:我下的。
师:哦?是你下的?你会下蛋吗?(孩子们笑成一片)
生:是叫“wò”的那只鸡下的。
师:是呀。如果意思不表达清楚的话,你都变成有特异功能了呢。我们中国的语言就这么奇妙,要说清楚了才能让人明白。
片段二:(小试牛刀,改写提示语)
师:让我们也来试一试,改一改。老师这有两句提示语,你能不能把它们改得亲切友善、生动委婉一些?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改写。
提示语1:(卫生间)请节约用水。
提示语2:(阅览室)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卫生间)请别让我哭泣!
师:听得我心都软了,我肯定会同情你,把水龙头关紧。
生:滴滴情深自来水,请您拭去我的泪。
师:流掉的不仅是水,更是情呀!任何一个有情人,都不会忍心看着水龙头流泪!
生:阅览室是我的家,请把我送回家。
师:报刊在向我们倾诉它的愿望。
生:带走真理,留下书刊。
【解读和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对语文的性质作阐释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十分明确地点出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从生活中来,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下,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了,真可谓“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现生活”。语文本源于生活,它是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与思索。它不仅是以工具学科的身份服务于生活,更是一些重要的人文思想得以传承的重要方式。
这堂《生活中的提示语》上,该老师很巧妙地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提示语,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使之成为有效的语文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生动地展示出来,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让我们听课的教师也深受启发。上课伊始,该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生活小笑话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紧接着,一环扣一环,逐层递进,上课条理清晰,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和“引领学生过语文的生活”两个板块展开教学。
教师在游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好的语文教学资源,并及时动手搜集,进行归纳总结,引入课堂,还学以致用。先引导学生习得写提示语的方法,紧跟着小试牛刀,改写提示语,最后重点鉴赏,尝试创造提示语。环节设计巧妙,但却又丝丝入扣,在调起学生积极性之后,又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改编生活中的提示,学生精彩的发言源于教师深入浅出的教学设计和其精彩的点评,让人赞叹不已。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也是整堂课的一大亮点,尤其是最后的课堂小结: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有语文,我们的生活也需要用语文来美化,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学习语文的提示语:“生活需要语文,语文美化生活!”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所以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要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联系,使小学语文教学变封闭为开放,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听了这堂课后,我收获很多。
一、一定要有到生活中去的意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一本书,一篇课文,几道课后题,而学生的感觉也停留在这样的层次上:课文读熟,生字会写,下一篇课文依然如此,课与课之间无任何关联,每学期“学”完三十篇课文完事。有句话大家都知道,就是“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全部”。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只盯着学生眼前的考试成绩,不应该只盯着眼前的教参课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语文教育的立足点很高,它不局限于某一节课、某一方面的教学、某一册语文书的教学,而是对语文教学进行总体的考察、总体的设计、总体的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未来,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深远的。要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性质的界定。
二、引导学生重新发现语文的魅力
语文课程改革充满了魅力,它引导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顿觉语文教学原来如此美丽。“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正确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善于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好,并且善于把这种发现通过教学巧妙地传递给学生。当这成为一种习惯,学生于是渐渐有了观察生活的意识,被语文吸引,更不如说是被生活吸引。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几乎包容了一切美的表现。无论是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还是艺术的美,科学的美以及语言的美,在语文教材中都有生动的反映和鲜明的表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
生活处处是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不断地提高,而语文也会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而魅力无穷。
(乐清市蒲岐镇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