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兴趣往往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某门功课的热情而成为今后漫长学习道路上的推动力。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作为初中化学教师,从上第一节化学课起,就应该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转化成乐趣,把乐趣转化成志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而轻松地学习化学。经过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直接兴趣
学生常常被新异的现象和新颖的对象所吸引,因而,灵活多样、颇有新鲜感的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习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来看,设置带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化学的情境,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实验展现化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常用实验创设情境,如“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上课开始,请大家观察一个实验:取一个可乐塑料瓶充满一种气体,打开瓶盖后倒入三分之一的清水立即盖紧瓶盖震荡,瓶子立刻变扁了。这种气体是什么呢?这是它的一种什么性质呢?对这个实验现象学生很惊诧,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2、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在紧张的学习中更能活跃气氛,把一些与化学相关的技能变成小游戏,在适当的课间组织学生参加,更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如讲“酸碱盐”,课前组织学生做“白纸显猫”的游戏,游戏内容是:取事先准备好的白纸,分别在上面喷洒酸碱盐三种溶液,有的白纸上出现了一只小猫,有的没有。学生很困惑:为什么同样的白纸有不同的现象?兴趣自然产生了。
3、化学故事创设情境。
生活中、历史上有许多人们应用化学知识的故事和科学家的趣闻轶事,这些故事脍炙人口、多年传诵。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创设情境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讲“鲨鱼也有克星”:以《老人和海》一文而闻名于世的海明威在自己熟悉的海域里做以药防鲨实验,把含有硫酸铜和不含硫酸铜的诱饵互相交错置于海面上。结果,两天后,他惊奇地发现,鲨鱼已把不含硫酸铜的诱饵吃得精光,相反,含硫酸铜的诱饵动却未动。海明威高兴地跳起来,他终于发现,硫酸铜可以防鲨鱼。二战时,战争不仅在陆地上,海面上也充满了战争,空前残酷,被击中的战船上的船员只有弃船而逃,却面临另一挑战——鲨鱼,因此,美国政府号召全国有识之士来研究防鲨药品。由海明威的故事,他们很快地配备起用硫酸铜作“护身符”来防鲨鱼。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种盐的性质。
4、利用化学现象、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生活中,人们有些处理问题的习惯和生活经验,经常使用但又讲不出道理,如果把这些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便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以联系家庭中所用的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制品等)创设教学情境;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萝卜、马铃薯在水中洗”会形成悬浊液,用肥皂洗油迹会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会形成溶液;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
5、利用新闻报道创设情境。
新闻报道比讲故事更有真实性和说服力,更能让学生信服,教师可利用新闻事件中的化学知识为学生创设情境。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某市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井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炸伤了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的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对: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氢气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爆炸事故的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通过巧妙的导入,可激发学生的直观兴趣,若要学习兴趣持久,一浪更比一浪高,关键在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觉兴趣。
二、轻松学习,培养自觉兴趣
1、设置合理难度的习题。
成功的喜悦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教学中习题安排要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桃子太高,学生只能望桃兴叹;桃子满地,学生索然无味。只有选择“最佳智能培养高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他们才能有兴趣、有欲望、有奔头去奋力跳跃,从而既吃到桃子又增长才干。
2、采用快乐记忆,提高效率。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但有些较抽象的理论或远离生活的实验,让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缺乏信心和活力。“快乐记忆”能抓住学生自主发展、自研自悟这条主线,让全体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我们通过给学生编口诀、利用谐音、类比等快乐记忆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能够以愉快的心情获取知识,培养对化学的自觉兴趣。
(1)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就是利用谐音来辅助记忆。如: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分为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装药品、三固定仪器、四加热、五收集气体、六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连起来是“查、装、定、点、收、熄”,可利用谐音“茶庄定点收息”来辅助记忆。
(2)类比记忆法。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划分的依据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浓溶液、稀溶液的区分标准是溶液中溶质含量的相对多少。由于两者的认识角度不同,所以彼此间存在着“不一定”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这一关系可通过下列类比去加以记忆:吃饱了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
(3)口诀法。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学习中我们就采用了口诀法: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莫忘单质价为零。
总之,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记忆深刻。当然培养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直接兴趣
学生常常被新异的现象和新颖的对象所吸引,因而,灵活多样、颇有新鲜感的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习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来看,设置带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化学的情境,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实验展现化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常用实验创设情境,如“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上课开始,请大家观察一个实验:取一个可乐塑料瓶充满一种气体,打开瓶盖后倒入三分之一的清水立即盖紧瓶盖震荡,瓶子立刻变扁了。这种气体是什么呢?这是它的一种什么性质呢?对这个实验现象学生很惊诧,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2、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在紧张的学习中更能活跃气氛,把一些与化学相关的技能变成小游戏,在适当的课间组织学生参加,更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如讲“酸碱盐”,课前组织学生做“白纸显猫”的游戏,游戏内容是:取事先准备好的白纸,分别在上面喷洒酸碱盐三种溶液,有的白纸上出现了一只小猫,有的没有。学生很困惑:为什么同样的白纸有不同的现象?兴趣自然产生了。
3、化学故事创设情境。
生活中、历史上有许多人们应用化学知识的故事和科学家的趣闻轶事,这些故事脍炙人口、多年传诵。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创设情境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讲“鲨鱼也有克星”:以《老人和海》一文而闻名于世的海明威在自己熟悉的海域里做以药防鲨实验,把含有硫酸铜和不含硫酸铜的诱饵互相交错置于海面上。结果,两天后,他惊奇地发现,鲨鱼已把不含硫酸铜的诱饵吃得精光,相反,含硫酸铜的诱饵动却未动。海明威高兴地跳起来,他终于发现,硫酸铜可以防鲨鱼。二战时,战争不仅在陆地上,海面上也充满了战争,空前残酷,被击中的战船上的船员只有弃船而逃,却面临另一挑战——鲨鱼,因此,美国政府号召全国有识之士来研究防鲨药品。由海明威的故事,他们很快地配备起用硫酸铜作“护身符”来防鲨鱼。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种盐的性质。
4、利用化学现象、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生活中,人们有些处理问题的习惯和生活经验,经常使用但又讲不出道理,如果把这些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便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以联系家庭中所用的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制品等)创设教学情境;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萝卜、马铃薯在水中洗”会形成悬浊液,用肥皂洗油迹会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会形成溶液;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
5、利用新闻报道创设情境。
新闻报道比讲故事更有真实性和说服力,更能让学生信服,教师可利用新闻事件中的化学知识为学生创设情境。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某市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井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炸伤了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的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对: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氢气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爆炸事故的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通过巧妙的导入,可激发学生的直观兴趣,若要学习兴趣持久,一浪更比一浪高,关键在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觉兴趣。
二、轻松学习,培养自觉兴趣
1、设置合理难度的习题。
成功的喜悦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教学中习题安排要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桃子太高,学生只能望桃兴叹;桃子满地,学生索然无味。只有选择“最佳智能培养高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他们才能有兴趣、有欲望、有奔头去奋力跳跃,从而既吃到桃子又增长才干。
2、采用快乐记忆,提高效率。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但有些较抽象的理论或远离生活的实验,让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缺乏信心和活力。“快乐记忆”能抓住学生自主发展、自研自悟这条主线,让全体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我们通过给学生编口诀、利用谐音、类比等快乐记忆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能够以愉快的心情获取知识,培养对化学的自觉兴趣。
(1)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就是利用谐音来辅助记忆。如: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分为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装药品、三固定仪器、四加热、五收集气体、六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连起来是“查、装、定、点、收、熄”,可利用谐音“茶庄定点收息”来辅助记忆。
(2)类比记忆法。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划分的依据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浓溶液、稀溶液的区分标准是溶液中溶质含量的相对多少。由于两者的认识角度不同,所以彼此间存在着“不一定”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这一关系可通过下列类比去加以记忆:吃饱了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
(3)口诀法。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学习中我们就采用了口诀法: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莫忘单质价为零。
总之,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记忆深刻。当然培养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