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至清则无鱼”。 单边的教学活动,单调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及封闭的教学模式难以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更难以培养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合理的预设应该是双向的、大体的、包容的、实践的。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灵活应变,机智调控才能生成自然、动态、开放,充满创新与智慧,富有生命活力的新型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成性教学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的一种课堂教学新理念,与之相关的教学预设同时也被广大教学研究者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什么样的预设才是合理的预设?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科特点促成精彩生成?笔者结合实践与研究,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教学预设与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预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学预设有两种不当倾向:一是预设过松,一是预设过死。马虎了事固然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但预设过死同样弊端严重:课前,教师按照个人的意图设计每一个细节,甚至给予每一个问题固定的答案;课中,教师机械地执行教案,学生在教师的牵制下亦步亦趋;结果,虽然完成预定程序,但教师灌输什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什么。
  这种预设越“完美无缺”,执行越“滴水不漏”,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和学习的兴趣就越受压制和扼杀。这样的教学即便是“一帆风顺”,却只能是“死水微澜”。但不可否认,在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的今天,这种状况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依然普遍存在。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单调和低效,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1997年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最先明确提出生成性教学理论,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有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过程”,“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
  由此可知生成教学倡导的是一种自然、动态、开放,充满创新与智慧,富有生命活力,关注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课堂。这种课堂教学新形式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符合《中长期发展教育纲要》的战略主题以及人才培养体制的目标,因而成为课程改革提倡的课堂教学新理念。
  教学预设和生成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什么样的预设才是合理的预设?
  
  二、合理预设应该具备的特征
  
  1.双向性特征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的双边中又应以学生为主体。事实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当前许多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原因主要在于课前预设。在书市和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包括一些名师在内的大多数教案仍然以本为本,多从教师的教出发,为教师的教而设计,鲜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学习活动的设计。这样的“优秀教案”满天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观念的混乱。不少教师以为书市购买或网上下载都是不错的,稍事修改然后就在课堂上照样操作。虽然方便简捷,但是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合理的预设应该是为教师和学生双方,尤其为学生而准备。在预设这个环节上能够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真正地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参与,课堂才能活跃有效起来。
  2.大体性特征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预设过细过死,既不符合文本的多元化的理解特征,也不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实情。合理的预设应该留有适度的空间。适当的留白既为学生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新的机会,体现教师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又为精彩课堂的生成提供了可能。 留有空间的合理预设在课前进行的是一种大体上的、粗线条、板块化或框架式的备课;在课堂中实行的是一种总大体、宽细节的教学。例如笔者在《我的空中楼阁》的设计中只是大体设计了“听听说说,关注美;勾勾画画,咬文嚼字,探究美;美读美想,含英咀华,感受美;听音乐,写文字,姗姗学步,创造美”几个主要模块,至于学生“咬”哪些文句,“嚼”哪些字眼,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喜欢怎么写,写什么样的文字,都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有空间才有生成。空间广阔,才生机盎然。
  3.包容性特征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理念造就了北大的一代辉煌,同时也给予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启示。合理预设,始终应该包含有包容性原则。曾经有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词语练习时要学生说出一个能表达“有恒心、目标专一,最终成功”的词语,众多学生大声回答:“水滴石穿!”他正要表扬学生时,“水滴石成!”一个声音从教室的后排发出。“哪个说的?站起来!为什么捣乱?”“我没捣乱,我见过‘水滴石成’……”全班哄笑,教师不由分说,生气地让那学生坐下,那学生脸红到耳根,委屈的泪花在眼睛里打转。事实上那个学生确实在喀斯特地貌的溶洞里细心观察到水滴石成的情景。这课堂中小插曲原本可以成为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良好习惯,树立打破常识,发现新知的勇气的生成资源,但孩子刚刚燃起的求知火焰却被这位教师一时的独断瞬间扑灭,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到更多学生的大胆积极参与。没有包容,就没有生成。
  4.实践性特征
  教师放手让学生拥有丰富的体验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前提,合理的预设不应该是单调的,而应该设计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等活动去真切感知世界、生活和文化。结合语文课不同文体的特点,我们可以预设不同的实践活动:诗歌单元,可以设计配乐朗诵比赛;小说单元,可以设计“猜猜是写谁”的人物刻画活动;议论文单元,可以设计“ⅹⅹ的ⅹ大理由”的发散思维训练;戏剧和故事性的文言文,可以设计课本剧小组比赛活动。与单一地用耳朵接受知识相比,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需要。
  合理的预设的要求当然不止这些,但正如叶澜教授说的“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三、有效生成的技巧
  
  课堂教学永远不会只是按照我们预设的轨道发展,随时会有意外生成。并不是所有的生成都有意义,生成既有预设生成和非预设生成之分,又有有效生成和无效生成之别。那么,合学科特点促成有效性生成?
  1.将错就错
  据说某大学附中的一堂课里,一位女教师给学生上课。有些学生控制不住自己在下边说话,被打断思路的教师非常生气,大声说:“你们谁会上课就来上吧!”不料一个男学生真的大摇大摆走上讲台在黑板上一边比划一边说“喏,就这样,这样,很简单……”气得那教师眼泪直掉。学生的行为固然不对,但这位教师的观念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她以为课堂中学生就应该规规矩矩的听自己讲,所以对学生上课讲话才反应过激;其次是缺乏生成性教学理念,以为教学就应该遵循自己预设的固定路线发展,因此当意外发生的时候,没能灵活处理。其实如果教师了解学生好动的天性,为学生预留了活动的空间,学生就不会耐不住好动的个性违反纪律讲小话。而且当学生 “篡位”的时候,这位教师完全可以将错就错欢迎这位学生来给大家讲课。讲得好给鼓励一下,满足他表现的欲望(这种可能性比较小);讲得不好,学生自己会难为情而自然受到教育。教师甚至还可以因此在课后真诚地选择适当的内容让学生都来过把“教师瘾”,切身体会备课、上课、接受评价的感受后学生会更加理解教师,这对他们的各方面成长都会有益。
  2.巧用质疑
  在上鲁迅的文章《灯下漫笔》一课时,有学生问:“老师,这么陈旧的文章有什么可学的?”笔者愣了一下,心想这个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只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说出口而已,于是临时改变了上课方案,把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探讨,然后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真理不辩不明”。让笔者意想不到的是正方竟然在旧文章找出了新亮点:一,法币换金圆可是当时新近发生的了不得的大事;二,创造性地把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三,创造性地提出“第三时代”。他们还提出:“没有旧,哪来新?虚心继承,方能有所创新!何况新与旧只是相对而言!”清朝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巧用质疑,给学生一个思维的支点,让他们去探究,去碰撞,往往能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而推陈出新。
  3.苏格拉底产婆术
  苏格拉底产婆术是一种不断提问,使人在自相矛盾,否定之否定之后自然彻悟的教育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这种方法,不灌输自己的观点,而以学生的问题为契机和线索,带起一系列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问题的反复收放中思索、碰撞、觉悟。这也是一种效果不错的生成艺术。笔者在上《孔雀东南飞》一文时,有学生问:“为什么《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被称为 ‘双璧’而不是‘金子’或其他?”马上有学生指出:黄金有价,美玉无价,其旨在说明其文学价值之高。为什么它能拥有如此崇高的评价?它最有价值的因素是什么?笔者让学生就着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是故事感人?对,但当时感人的文章何止该篇?是精美的语言?也对,但南北朝精美的诗篇俯拾即是。是起兴,铺排、神话的艺术魅力?应该也是其中原因,但非它首创。那是什么原因使它虽经千年岁月的淘洗冲刷至今依然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笔者这时候才有所指点,发现了他们曾经忽略的文章中最闪光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产生了写现实重大题材、大气为文的意识。
  4.布设情境
  在《我的空中楼阁》课堂中,笔者让学生听音乐,看图片,写胡杨。一个学生是这么写的:“胡杨,生命的舞者,立于沙漠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我如此钦佩,如此震撼。只因为那一句‘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没错,你给我的震撼,光和电远远比不上!茫茫大漠,你孤独地站在那里。对着烈日,对着风沙,你用伟岸的身躯诠释了你的不屑,你的顽强。胡杨,对着烈日你高歌,对着沙漠你起舞。于是,你的轮廓在黑夜中淹没,你的歌声谱成一曲现代沙漠版的《高山流水》,千古流传!”(有少量修改)笔者播放音乐原本只为学生布设一个轻松的写文环境,没想到学生竟然将音乐《Super Star》的节奏、旋律和歌词融进了对胡杨的描写议论与抒情中,使笔者和其他学生深受启发。
  5.关注细节
  在某一堂课上,一个坐在教室后排角落的男生拿着小镜子照自己的脸。当笔者目光投向他时,周遭的同学一会儿瞧瞧他,一会儿瞧瞧我,猜想着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笔者想起了冰心的诗句,灵机一动,笑眯眯地看着那男生大声说:“墙角的小花,当你孤芳自赏时,你的天地便小了。”教室里一下哄地笑开了,那学生也红着面孔笑了。那一幕,大概在场不少学生的心里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自此,教这个班时,笔者再也没看到学生上课照镜子的情况。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实质性进展,更影响着学生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而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水至清则无鱼”,单边的教学活动,单调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及封闭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因此,教师应该坚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知识素养,掌握教学艺术,让预设与生成共振,让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华。
  
  【参考文献】
  1.孔凡哲:《上好课有效技能》,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2.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
  3.孔凡哲:《反思备课:教案的反思与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4.韦革:《白莲洞景观与一堂语文课》,教苑集粹(内部交流),2002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氛围,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了解学校最直观的“窗口”,具有较强的办学效应和社会效应。要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和谐校园环境。    一、校园布局合理,凸显美观的环境    学生成长于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校园环境,特别是校园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美的熏陶、
期刊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学科,其对于人才的全面发展作用重大。高中阶段是学生继续深造和一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奠基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身肩的责任,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将其教育教学从适应考试型转变为发展人才型。高中语文教学转型,必须在教学中认真抓好五个环节:    一、认真抓好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期刊
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不都成了兴趣浓厚的观众了吗?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尝试着几种方法。     一、在讲读课文前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    与节目预告一样,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某个突出的片断或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笔者讲了一个故事:“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曾经记载着一件事。联合国国旗一向不受任何
期刊
课堂气氛也称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给人以真实感觉的教学情境。它是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课堂所规定的情感气氛之中形成的教学双方感情的畅通交流。良好的课堂气氛要求师生心理相容相通,师生尤其是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状态,能使学生得到一种愉快的、成功的体验,从而达到传递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由是观之,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对教师来说,也
期刊
常听到同事们抱怨:“上作文课轻松,课后却不轻松。”何故?作文批改太累了。  的确,作文批改历来是令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件事,任课班级多,作文数量大,即使能抽出时间全批全改,有时候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就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写;老师改,学生看”这一劳而少功的固定模式上。有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入学是什么水平,毕业时还是什么水平,更有甚者认为自己写的东西还不如小学时写的好。造成这种现象的
期刊
【摘要】本文将韩国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汉字词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考察中韩同形异义汉字词在意义上发生的变化。在同形完全异义词方面,主要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三种词义变化类型来分析中韩同形汉字词的词义差别及其产生的原因。在对同形部分异义词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将其分成:除共同词义外韩国语中有其他词义的、除共同词义外汉语中有其他词义的、除共同词义外两国语中都有其他词义的三种情况分类进行说明。  
期刊
英语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英语教学处于以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大背景下,大多教师都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考试展开,学生也在为分数而努力。在这种形势下,学生对学习英语毫无兴趣可言,觉得每天都在重复枯燥的学习生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感到非常的疲惫,乡镇中学几乎都是这个样子。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传统英语教学的那种不太重视学习与现实的相互联系,只是一味地讲
期刊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饮水思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知恩不报非君子”等崇尚感恩的古训,都编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让感恩的种子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植入学生的心田,从小知恩、报恩和施恩,成为有用之人。    一、感恩教育
期刊
让法学教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也就是说,让法学进入小学、初中,并像语文、数学、英语一样成为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必考的一门课程。这将是扩大法律知识的覆盖面,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当我们询问那些违法的人时,大部分是一脸迷茫:“我不懂法,根本不知道那是违法的事情。”  中国是个法治国家,也正在努力地进行普法教育,比如一年一次的普法日,然毋容讳言的是,又有多少人懂法呢?又有多
期刊
习惯是养成的,好的习惯可以说终身受益。读书、学习也概不例外,也应该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基于此,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致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勤动手。即严格要求学生,把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容易混淆的字形以及容易理解错误的词语,都列表记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勤查字典、词典。这能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辨别字形、理解词语的意义。二是勤记优美的句子。它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不但能把语句写得通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