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复习课具有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作用,因此,复习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复习题要做到精练高效,就必须在有限的题目中渗入多层次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应预埋多条解题线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改重复训练为变式训练,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关键词]复习课;练习设计;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59-01
复习课的练习不仅要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练习中连通整个知识网络。那么,教师应如何设计出有效的练习题呢?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复习课教学具有知识涵盖面广、信息量大、知识点庞杂等特点,因此,教师所设计的练习题应是结构繁复且层次分明的,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练习题应体现知识结构的繁复性。例如,图1中阴影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积是7.5cm2,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此题中,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显性条件,而底却是需要间接求出的隐性条件。这类题目体现了知识结构的繁复性,能帮助学生提升全面分析题目信息、寻找线索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综合题型虽然指向性强,但线索单一不利于训练学生的辨识度。而当多种知识点杂糅在一起,甚至是交替出现时,就能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分析力和辨别力。例如,图2是一个长方体透明玻璃海鲜水箱。(1)制作这样一个无盖海鲜水箱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材料?(2)海鲜水箱的容积是多少?(3)海鲜水箱里水深4分米,放入一块鹅卵石后,水面上升1厘米,那么鹅卵石的体积是多少?(4)如果海鲜水箱增高2分米,需要多费多少材料?
解题时,教师先出示课件(如图3),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材料换成一个圆筒,你又能设计出哪些问题呢?
通过上面的练习,学生依葫芦画瓢,设计出了各种问题。
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此设计,能使学生将独立的表面积与体积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知识涉及面广,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锤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解题线索辨识度是指在错综复杂的题设中,准确找到对应各知识点的解题线索,并灵活处理。在复习课上,为了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辨识各解题线索,教师应设计一些多解题。学生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能感受到“对问题线索的处理不同,解题过程也不同”。
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一位教师出了一道题目:在长10米、宽8米的长方形绿化带中铺设着纵横交错的水泥路,这些水泥路宽1米,那么绿化带里的草皮面积是多少(如图4)?这道题有三种解法。解法一:四块隔断的草皮面积分别为3×3=9(平方米),6×3=18(平方米),4×5=20(平方米),4×4=16(平方米),草地总面积为9 18 20 16=63(平方米)。解法二:绿化带的总占地面积为10×8=80(平方米),全段水泥路的面积为1×10 1×3 1×4=17(平方米),草皮总面积为80-17=63(平方米)。解法三:(10-1)×(8-1)=63(平方米)。显然,解法三对分段的小路作了平移,将大长方形切除后,变成长和宽小了1米的小长方形。
三种解法各不相同:解法一只用到了明线,只将草皮视为长方形,直接累加各块草皮的面积;解法二用到了暗线和明线,将带状的水泥路视为长方形,间接求解;解法三充分发挥了想象,将各线索合并梳理,一步到位解决问题。
变式练习是指在原有框架下填充新的内容,通过形式多变的题干聚焦一个知识点的练习。为了避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于表面,教师应设计一些变式练习,来使学生加强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例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一个圆柱高6厘米,沿着轴心剖成两半,表面积增加48平方厘米,求圆柱体积。此问题从结论入手,运用逆向思维,从增加的面积逆推出圆柱的底面直径,然后再逐步推出圆柱的体积。解题的过程雖曲折,但学生对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认识被有效联系起来,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综上所述,多元化练习题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思维的平台,为学生拓宽了思维视野,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习题中提升了解题能力。
(责编 黄 露)
[关键词]复习课;练习设计;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59-01
复习课的练习不仅要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练习中连通整个知识网络。那么,教师应如何设计出有效的练习题呢?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设计结构层次繁复的练习
复习课教学具有知识涵盖面广、信息量大、知识点庞杂等特点,因此,教师所设计的练习题应是结构繁复且层次分明的,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练习题应体现知识结构的繁复性。例如,图1中阴影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积是7.5cm2,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此题中,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显性条件,而底却是需要间接求出的隐性条件。这类题目体现了知识结构的繁复性,能帮助学生提升全面分析题目信息、寻找线索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综合题型虽然指向性强,但线索单一不利于训练学生的辨识度。而当多种知识点杂糅在一起,甚至是交替出现时,就能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分析力和辨别力。例如,图2是一个长方体透明玻璃海鲜水箱。(1)制作这样一个无盖海鲜水箱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材料?(2)海鲜水箱的容积是多少?(3)海鲜水箱里水深4分米,放入一块鹅卵石后,水面上升1厘米,那么鹅卵石的体积是多少?(4)如果海鲜水箱增高2分米,需要多费多少材料?
解题时,教师先出示课件(如图3),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材料换成一个圆筒,你又能设计出哪些问题呢?
通过上面的练习,学生依葫芦画瓢,设计出了各种问题。
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此设计,能使学生将独立的表面积与体积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知识涉及面广,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锤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设计解题线索辨识度强的练习
解题线索辨识度是指在错综复杂的题设中,准确找到对应各知识点的解题线索,并灵活处理。在复习课上,为了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辨识各解题线索,教师应设计一些多解题。学生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能感受到“对问题线索的处理不同,解题过程也不同”。
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一位教师出了一道题目:在长10米、宽8米的长方形绿化带中铺设着纵横交错的水泥路,这些水泥路宽1米,那么绿化带里的草皮面积是多少(如图4)?这道题有三种解法。解法一:四块隔断的草皮面积分别为3×3=9(平方米),6×3=18(平方米),4×5=20(平方米),4×4=16(平方米),草地总面积为9 18 20 16=63(平方米)。解法二:绿化带的总占地面积为10×8=80(平方米),全段水泥路的面积为1×10 1×3 1×4=17(平方米),草皮总面积为80-17=63(平方米)。解法三:(10-1)×(8-1)=63(平方米)。显然,解法三对分段的小路作了平移,将大长方形切除后,变成长和宽小了1米的小长方形。
三种解法各不相同:解法一只用到了明线,只将草皮视为长方形,直接累加各块草皮的面积;解法二用到了暗线和明线,将带状的水泥路视为长方形,间接求解;解法三充分发挥了想象,将各线索合并梳理,一步到位解决问题。
三、用逆向思维设计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是指在原有框架下填充新的内容,通过形式多变的题干聚焦一个知识点的练习。为了避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于表面,教师应设计一些变式练习,来使学生加强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例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一个圆柱高6厘米,沿着轴心剖成两半,表面积增加48平方厘米,求圆柱体积。此问题从结论入手,运用逆向思维,从增加的面积逆推出圆柱的底面直径,然后再逐步推出圆柱的体积。解题的过程雖曲折,但学生对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认识被有效联系起来,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综上所述,多元化练习题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思维的平台,为学生拓宽了思维视野,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习题中提升了解题能力。
(责编 黄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