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

来源 :金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q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知命畏天”的生态伦理意识,《论语。阳货第十七》的记载说--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言?”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用八个字揭示了天命即“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正是天地万物自然变化的规律。孔子的生态伦理意识不仅仅体现在“知天命”而且更重要的是“畏天命”。天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如四时变化,万物生长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人们只有掌握它,春种才能秋收;人们只有适应它,热天降暑,冬日防寒,才能健康不病。如果违背天命,既不能搞好作物生长,也难以保证人自身的健康成长,这无异于自取灭亡,所以君子必然要敬畏天命了。孔子敬畏天命的思想还不仅仅是讲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而且还将“畏天命”与“君子”人格结合起来,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识。 将“畏天命”与否,作为一条划分“君子”“小人”的分界线,要求君子卑以自牧,不做过头事,不将过分话,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世界的安宁、和平。《中庸》讲“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小人没有“畏天命”之心,所以肆意妄为,什么缺德事都干得出来,既敢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敢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于是出现了人伦散尽,生态破坏的当今世界一系列的所谓“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生态危机”现象。由此可见,二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倡敬畏天命,树立君子人格,维护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用心良苦。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这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高效课堂,我觉得它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要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构建一个充分调动学生主观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更应当重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中,笔
介绍了种次号和著者号,分析了在编目工作中相同义;提出了对种次号的改进方法,并将改进后的种次号应用于工作实践.
一战结束后,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来到欧洲想要建立以美国为首的世界新秩序,但是却受到了欧洲大国的挑战。他所倡导的新秩序中划分疆界的民族自决原则与法国想要吞并德国萨
总理来到永川.rn人们把目光投向这个被称为“西部职教城”的地方.rn仅仅几个月前,在温总理亲自提议下,国务院召开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
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中国职业教育实践的先驱者和中国早期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主要创建者.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在去年国务院
1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采用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具有便捷的操作方式,小巧而精美的外型设计和多功能的外部接口.其单片机测温单元可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测量当前环境的温度,并能够
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采独具的时期。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雅士名流崇尚自然之道与主体意识。魏晋六朝亦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魏晋六朝士人独特的审美追求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