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阅读能力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得到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的重视,因此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文章就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课文题材多样,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形式,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赏析,体会作者是如何利用语言文字对事物生动地进行描写和刻画的,进而认识到细致地观察事物是写作的关键。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通过对各种观察方法的学习来积累经验,逐渐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兴趣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作者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才创造出来的优秀作品,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这类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利用通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精读品味作者的写作意境和文章的思想主旨,细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在对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和段落描写进行分析和思考,从中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写作特点,品味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领会文字能赋予很多事物新的活力,让学生认识到认真观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传授各种观察方法
五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经验有限,加上学生的爱好不同,对事物在观察时就会出现片面性,观察不够全面或者重点有所偏失,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解不同的观察方法。
(一)学会顺序观察
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不能盲目,要有顺序性和目的性,根据观察实物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按顺序观察是进行观察活动的最基本方式,但是顺序也有很多种,在观察静态的实体时,通常按实物的方位顺序对事物的形状和结构进行观察,大致包括上下左右、东南西北、前后内外、局部整体等。如果要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一般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观察。例如五年级上册课文《开国大典》在介绍会场时就是用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三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二)学会观察细节
事物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对事物描写之前进行细致观察,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才能把事物描写得更加形象具体,突出事物本身的特点。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细节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别是在人物的描写中,通过一些细节观察可以发现人物的情感,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在教会学生观察细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金色的鱼钩》中有一段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话写出了三十多岁的老班长却有着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体现出了长征的艰苦。在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对父亲脸、眼和衣服的细节描写体现出父亲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伟大的爱。
(三)学会多感官观察
对事物的观察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通过眼睛看,还可以利用耳朵进行倾听、利用双手进行触摸、利用嘴巴进行品尝等。通过多种感官的观察和体验,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在描写和阐述时才能更加全面,更加生动具体。例如在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中,有一段通过视觉观察描写草原的美,抓住色彩写静态: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然后通过听觉感知描写草原的生机与活力,抓住声音写动态: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三、设置教学情境,调动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只有保持高涨的兴趣,才可以更好地投入到积极的思维状态中,由此激发自身的语文潜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地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努力发展自身的潜力,获得身心的放松,勇敢地畅所欲言,发挥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我们也应该重视良好的导入技巧,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在进行阅读指导的时候,应该积极地抓住小学生的心理,为他们设置一个巧妙的课题导入,吸引其注意力,让他们投入到学习语文的行列。
四、注重自读感悟,倡导合作模式
阅读本身就是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完成任务,但是小学生往往缺乏独立自主性,所以无法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积极地表达自身的见解。阅读属于一个团体的活动,针对小学生来说,小组合作模式的阅读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可以通过相互作用,理解学习的内容,这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策略。学生在独立阅读的时候,还是应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加以解决,通過与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在讨论中找到答案。整个过程,教师应该实时地关注小组内的讨论情况,并且适当地做出点拨。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探索中心思想,并且学会归纳总结,通过和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对每个人的观点进行提炼,在整合之后做好阐述的准备,以此让学生独立地感悟,并可以在小组讨论时表达出来。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就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杜淼.浅谈PISA阅读素养测试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启示[J].小学教学研究,2018(35):57-59.
[2] 王小健.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84+90.
[3] 朱洁.英语绘本教学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27):15.
[4] 胡永平.如何对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全面開发和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7):156-157.
[5] 阎光霞.从小学生阅读现状谈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03):110-112.
关键词:小学教育;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课文题材多样,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形式,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赏析,体会作者是如何利用语言文字对事物生动地进行描写和刻画的,进而认识到细致地观察事物是写作的关键。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通过对各种观察方法的学习来积累经验,逐渐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兴趣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作者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才创造出来的优秀作品,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这类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利用通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精读品味作者的写作意境和文章的思想主旨,细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在对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和段落描写进行分析和思考,从中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写作特点,品味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领会文字能赋予很多事物新的活力,让学生认识到认真观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传授各种观察方法
五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经验有限,加上学生的爱好不同,对事物在观察时就会出现片面性,观察不够全面或者重点有所偏失,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解不同的观察方法。
(一)学会顺序观察
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不能盲目,要有顺序性和目的性,根据观察实物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按顺序观察是进行观察活动的最基本方式,但是顺序也有很多种,在观察静态的实体时,通常按实物的方位顺序对事物的形状和结构进行观察,大致包括上下左右、东南西北、前后内外、局部整体等。如果要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一般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观察。例如五年级上册课文《开国大典》在介绍会场时就是用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三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二)学会观察细节
事物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对事物描写之前进行细致观察,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才能把事物描写得更加形象具体,突出事物本身的特点。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细节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别是在人物的描写中,通过一些细节观察可以发现人物的情感,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在教会学生观察细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金色的鱼钩》中有一段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话写出了三十多岁的老班长却有着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体现出了长征的艰苦。在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对父亲脸、眼和衣服的细节描写体现出父亲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伟大的爱。
(三)学会多感官观察
对事物的观察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通过眼睛看,还可以利用耳朵进行倾听、利用双手进行触摸、利用嘴巴进行品尝等。通过多种感官的观察和体验,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在描写和阐述时才能更加全面,更加生动具体。例如在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中,有一段通过视觉观察描写草原的美,抓住色彩写静态: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然后通过听觉感知描写草原的生机与活力,抓住声音写动态: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三、设置教学情境,调动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只有保持高涨的兴趣,才可以更好地投入到积极的思维状态中,由此激发自身的语文潜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地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努力发展自身的潜力,获得身心的放松,勇敢地畅所欲言,发挥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我们也应该重视良好的导入技巧,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在进行阅读指导的时候,应该积极地抓住小学生的心理,为他们设置一个巧妙的课题导入,吸引其注意力,让他们投入到学习语文的行列。
四、注重自读感悟,倡导合作模式
阅读本身就是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完成任务,但是小学生往往缺乏独立自主性,所以无法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积极地表达自身的见解。阅读属于一个团体的活动,针对小学生来说,小组合作模式的阅读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可以通过相互作用,理解学习的内容,这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策略。学生在独立阅读的时候,还是应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加以解决,通過与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在讨论中找到答案。整个过程,教师应该实时地关注小组内的讨论情况,并且适当地做出点拨。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探索中心思想,并且学会归纳总结,通过和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对每个人的观点进行提炼,在整合之后做好阐述的准备,以此让学生独立地感悟,并可以在小组讨论时表达出来。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就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杜淼.浅谈PISA阅读素养测试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启示[J].小学教学研究,2018(35):57-59.
[2] 王小健.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84+90.
[3] 朱洁.英语绘本教学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27):15.
[4] 胡永平.如何对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全面開发和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7):156-157.
[5] 阎光霞.从小学生阅读现状谈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03):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