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通过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了在高专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口腔组织病理知识的积极性和提高高专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分析表明,对于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来讲,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专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教学方式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之间的纽带。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但要对疾病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也需要能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学习口腔临床医学打下理论基础。笔者对病理学的教学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教学方式应生动活泼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师要想教好口腔组织病理学这门课程,其自身不但要在专业知识上有一定的造诣,还要能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对语速、语音有所控制,不得使用平铺直叙、尖利生硬的语言,不应太快要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消化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相近的知识点相互联系,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口腔组织病理知识,使其养成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教师在课堂讲课的过程中,要对难点、重点等进行重点讲解,同时也要学生之间互动。对于口腔组织病理知识中的难点、重点,学生难免会产生疲劳,这时教师通过适当的病例让学生相互讨论,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产生疲劳,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二、课程设置要合理
作为基础学科,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以口腔组织病理形态下的组织形态。只有熟悉掌握了口腔组织正常状态下的形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口腔组织在病理状态下的形态。但是,现在的高中口腔医学班的课程安排根本没有遵守这一规律,口腔组织病理学和大多数口腔课程几乎同时安排。这使得教师在讲解口腔组织病理形态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讲解口腔正常组织的形态。这既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量,也使学生不仅要理解口腔组织病理的状态,也要了解正常情况下的形态,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所以,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课程应该安排在学习完基础学科之后再开课。
三、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有机结合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最重要的实践就是口腔组织病理学这门实验课。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践课上,大体标本还是显微镜下的微观观察都会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口腔组织病理实验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观看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观察切片,这让学生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的切片而对口腔组织病变特点进行记忆和掌握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并使他们可以将口腔组织病理知识和口腔临床知识有效地连接起来。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们不但加深了对口腔组织病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观察口腔组织病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从形态学上来描述口腔组织病变及显微镜下的微观变化。对于教师来说,已经掌握了挂图、黑板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可以通过一组口腔组织病理的变化的挂图来详细讲述各种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和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生发展规律,使学生能紧紧跟着教师的思路来理解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它们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口腔组织病理教学中,有些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用语言是很难描述清楚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其形式固定单一呆板很难详细地描述和表现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使用大量的口腔组织病理切片、图片、音频等,可以把口腔疾病组织病理变化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这易于学生理解,也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PBL教学法的广泛报道和应用,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也得到应用,这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欲望。
五、结语
为了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使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有机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汲取知识,从而也提高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宝华,张庆莉,康敏等.关于医学院形态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切片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1,6(4):86-88.
[2]汤晓飞,吴洪儒,刘晓勇等.口腔组织病理学七年制教学方法探索浅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7,(15):347-348.
[3]王洁,钟鸣,范玉等.创建口腔组织病理学PBL教学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11-12.
【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教学方式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之间的纽带。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但要对疾病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也需要能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学习口腔临床医学打下理论基础。笔者对病理学的教学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教学方式应生动活泼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师要想教好口腔组织病理学这门课程,其自身不但要在专业知识上有一定的造诣,还要能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对语速、语音有所控制,不得使用平铺直叙、尖利生硬的语言,不应太快要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消化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相近的知识点相互联系,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口腔组织病理知识,使其养成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教师在课堂讲课的过程中,要对难点、重点等进行重点讲解,同时也要学生之间互动。对于口腔组织病理知识中的难点、重点,学生难免会产生疲劳,这时教师通过适当的病例让学生相互讨论,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产生疲劳,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二、课程设置要合理
作为基础学科,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以口腔组织病理形态下的组织形态。只有熟悉掌握了口腔组织正常状态下的形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口腔组织在病理状态下的形态。但是,现在的高中口腔医学班的课程安排根本没有遵守这一规律,口腔组织病理学和大多数口腔课程几乎同时安排。这使得教师在讲解口腔组织病理形态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讲解口腔正常组织的形态。这既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量,也使学生不仅要理解口腔组织病理的状态,也要了解正常情况下的形态,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所以,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课程应该安排在学习完基础学科之后再开课。
三、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有机结合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最重要的实践就是口腔组织病理学这门实验课。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践课上,大体标本还是显微镜下的微观观察都会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口腔组织病理实验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观看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观察切片,这让学生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的切片而对口腔组织病变特点进行记忆和掌握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并使他们可以将口腔组织病理知识和口腔临床知识有效地连接起来。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们不但加深了对口腔组织病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观察口腔组织病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从形态学上来描述口腔组织病变及显微镜下的微观变化。对于教师来说,已经掌握了挂图、黑板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可以通过一组口腔组织病理的变化的挂图来详细讲述各种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和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生发展规律,使学生能紧紧跟着教师的思路来理解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它们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口腔组织病理教学中,有些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用语言是很难描述清楚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其形式固定单一呆板很难详细地描述和表现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使用大量的口腔组织病理切片、图片、音频等,可以把口腔疾病组织病理变化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这易于学生理解,也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PBL教学法的广泛报道和应用,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也得到应用,这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欲望。
五、结语
为了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使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有机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汲取知识,从而也提高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宝华,张庆莉,康敏等.关于医学院形态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切片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1,6(4):86-88.
[2]汤晓飞,吴洪儒,刘晓勇等.口腔组织病理学七年制教学方法探索浅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7,(15):347-348.
[3]王洁,钟鸣,范玉等.创建口腔组织病理学PBL教学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