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169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采用不同手段行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STEMI并行再灌注治疗的169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再灌注手段的不同,分为单纯溶栓组、直接PCI组、延迟PCI组和挽救性PCI组,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出血、死亡率情况。结果 溶栓治疗组43例患者中血管再通30例(69.8%),出血并发症6例(14.0%),死亡2例(4.7%);直接PCI组血管全部开通,出血并发症1例(1.2%),无死亡病例;延迟PCI组血管全部开通,出血并发症4例(12.5%),无死亡病例;挽救性PCI组血管全部开通,出现出血并发症1例(10.0%),死亡1例(10.0%)。结论 直接PCI血管再通率高、出血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溶栓后再行延迟PCI干预仍是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介入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58-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血管危急症。AMI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大体可分为溶栓治疗、直接PCI、延迟PCI和挽救性PCI等。现将我院采用多种不同再灌注手段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文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确诊为STEMI的并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169例。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67例;年龄在45岁-75岁,平均(61.2±2.8)岁;合并糖尿病患者45例,高血压患者59例,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两种以上其他疾病23例;前壁心肌梗死42例,前间壁心肌梗死37例,下壁心肌梗死34例,下壁并后壁心肌梗死33例,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23例。溶栓治疗43例,直接PCI干预84例,延迟PCI干预32例、挽救性PCI干预10例,分别称为溶栓组、直接PCI组、延迟PCI组、挽救性PCI组;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和面积、基础疾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距(P>0.05),具备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休息、监测、吸氧、护理、建立静脉通道、缓解疼痛、负荷量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治疗。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200万U30min内静脉滴注完成。直接PCI组:在时间窗内行冠脉造影术,对罪犯血管进行PCI干预;延迟PCI组:常规办法溶栓,成功后数小时至数日再行PCI;挽救性PCI组:溶栓失败后立即行PCI干预。
1.3 治疗成功标准 溶栓成功标准:心电图抬高的ST段2小时内回降50%以上;胸痛2小时内缓解;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PCI再通标准:据PCI后冠脉造影确认IRA血流达TIMI3级。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溶栓治疗组43例患者中血管再通30例(69.8%),出血并发症6例(14.0%),死亡2例(4.7%);直接PCI组血管全部开通,出血并发症1例(1.2%),无死亡病例;延迟PCI组血管全部开通,出血并发症4例(12.5%),无死亡病例;挽救性PCI组血管全部开通9例(90.0%),出现出血并发症1例(10.0%),死亡1例(10.0%),见表1。
3 讨 论
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方法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AMI患者早期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才能挽救缺血心肌、保护心肌梗死区功能并降低病死率。其中,梗死相关血管血流恢复TIMI3级至关重要,<3级血流不仅心肌梗死区收缩功能差,而且患者的预后也无异于无灌注的患者[1]。
溶栓治疗的优点在于简便,但存在许多局限性:在全部AMI患者中,仅有约1/3适宜并接受溶栓治疗[2];IRA再通率低、TIMI3级血流率低,冠状动脉再闭塞和缺血复发率高,出血风险高。
与溶栓治疗相比,直接PCI能更有效开通IRA、出血并发症、死亡率均下降,但其疗效受时间延迟影响,如果PCI相关延误超过60-110min,PCI的优势消失;溶栓后立即PCI:20世纪80年代研究表明,溶栓后立即PCI并不能减少再闭塞或改善左心室整体与局部功能,反而增加病死率,增加出血并发症,增加急诊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移植术[3],现临床上已经少见;延迟PCI:溶栓成功后数小时至数日行PCI,适应于无条件行急诊PCI的医院;挽救性PCI:溶栓失败后立即行PCI。早期的TIMI4和GUSTO21造影亚组研究发现挽救性PCI增加病死率或与溶栓治疗相当[4]。
总之,有条件、有经验、能进行急诊PCI的医院,应积极行介入治疗。无条件者,溶栓后再行延迟PCI干预仍是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潘闽,陈绍良,朱健华.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2):186-188.
[2] 刘建平.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再灌注治疗及预后[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159-1160.
[3] 马长生.冠心病溶栓治疗与介入治疗的关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7-9.
[4] 陈纪林.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6):401-402.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介入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58-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血管危急症。AMI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大体可分为溶栓治疗、直接PCI、延迟PCI和挽救性PCI等。现将我院采用多种不同再灌注手段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文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确诊为STEMI的并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169例。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67例;年龄在45岁-75岁,平均(61.2±2.8)岁;合并糖尿病患者45例,高血压患者59例,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两种以上其他疾病23例;前壁心肌梗死42例,前间壁心肌梗死37例,下壁心肌梗死34例,下壁并后壁心肌梗死33例,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23例。溶栓治疗43例,直接PCI干预84例,延迟PCI干预32例、挽救性PCI干预10例,分别称为溶栓组、直接PCI组、延迟PCI组、挽救性PCI组;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和面积、基础疾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距(P>0.05),具备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休息、监测、吸氧、护理、建立静脉通道、缓解疼痛、负荷量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治疗。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200万U30min内静脉滴注完成。直接PCI组:在时间窗内行冠脉造影术,对罪犯血管进行PCI干预;延迟PCI组:常规办法溶栓,成功后数小时至数日再行PCI;挽救性PCI组:溶栓失败后立即行PCI干预。
1.3 治疗成功标准 溶栓成功标准:心电图抬高的ST段2小时内回降50%以上;胸痛2小时内缓解;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PCI再通标准:据PCI后冠脉造影确认IRA血流达TIMI3级。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溶栓治疗组43例患者中血管再通30例(69.8%),出血并发症6例(14.0%),死亡2例(4.7%);直接PCI组血管全部开通,出血并发症1例(1.2%),无死亡病例;延迟PCI组血管全部开通,出血并发症4例(12.5%),无死亡病例;挽救性PCI组血管全部开通9例(90.0%),出现出血并发症1例(10.0%),死亡1例(10.0%),见表1。
3 讨 论
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方法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AMI患者早期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才能挽救缺血心肌、保护心肌梗死区功能并降低病死率。其中,梗死相关血管血流恢复TIMI3级至关重要,<3级血流不仅心肌梗死区收缩功能差,而且患者的预后也无异于无灌注的患者[1]。
溶栓治疗的优点在于简便,但存在许多局限性:在全部AMI患者中,仅有约1/3适宜并接受溶栓治疗[2];IRA再通率低、TIMI3级血流率低,冠状动脉再闭塞和缺血复发率高,出血风险高。
与溶栓治疗相比,直接PCI能更有效开通IRA、出血并发症、死亡率均下降,但其疗效受时间延迟影响,如果PCI相关延误超过60-110min,PCI的优势消失;溶栓后立即PCI:20世纪80年代研究表明,溶栓后立即PCI并不能减少再闭塞或改善左心室整体与局部功能,反而增加病死率,增加出血并发症,增加急诊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移植术[3],现临床上已经少见;延迟PCI:溶栓成功后数小时至数日行PCI,适应于无条件行急诊PCI的医院;挽救性PCI:溶栓失败后立即行PCI。早期的TIMI4和GUSTO21造影亚组研究发现挽救性PCI增加病死率或与溶栓治疗相当[4]。
总之,有条件、有经验、能进行急诊PCI的医院,应积极行介入治疗。无条件者,溶栓后再行延迟PCI干预仍是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潘闽,陈绍良,朱健华.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2):186-188.
[2] 刘建平.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再灌注治疗及预后[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159-1160.
[3] 马长生.冠心病溶栓治疗与介入治疗的关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7-9.
[4] 陈纪林.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6):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