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我校高职财经类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专业群建设的原则、设置方式和建设途径。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设置原则;设置方式;建设途径
专业群建设是形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专业群建设的水平不仅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生命力所在,决定了一个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作为刚刚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的我校,如何在原有良好基础上,迅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加强专业群建设是快速取得成效的途径之一。
一、我校财经专业建设的基本现状及分析
我校三年制财经专业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多年来已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具有成熟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毕业生就业和升学率在全省领先,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财经专业已经拥有一支事业心、责任感强、业务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75%,“双师型”“双证型”教师达65%。我校三年制会计专业于2004年和2007年先后被确认为省级示范专业,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2005年我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2006年起五年制会计专业开始招生。
虽然财经专业在我校的发展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全省层面上看,特别是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之后与其他高水平高职校相比,我们财经专业的整体优势并不突出,专业群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 35岁以下的专业教师占85%,45岁左右的成熟型骨干教师断档。专业教师背景单一,专业实践能力和产学研开发能力欠缺,各分支专业缺少成熟的带头人,尤其缺乏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高职办学的历史短,经验不足,专业建设的发展水平与社会对学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较为滞后,校本教材的开发还需加强。
三是专业优势不明显,特色不明显。三年制会计专业作为省级示范专业的辐射性还不强,营销、外贸、物流专业的办学规模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品牌培育意识不强,缺少长远规划,相关专业建设还未形成特色。
四是不能很好满足社会日益变化的人才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趋势,高职教育唯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原有的专业设置和建设方式较难快速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
二、专业群及其设置原则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链,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专业群所涵盖的可以是同一学科体系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体系的专业,其范围可以用是否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实践性教学加以界定。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专业是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与职业岗位(群)具有一致性。
专业群的构建要考虑企业岗位的设置背景,针对行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满足行业岗位群的需要,尽可能多地覆盖行业岗位群。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打包式”的立体化人才服务,减少企业人才招聘过程中的成本,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逐步形成相应的专业群。在专业群设置过程中应体现下列原则:
1. 整合(共同)性原则
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我校财经专业群内的专业应该是在会计专业基础上会计、金融、保险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这些专业群中具备共同的行业基础或行业背景、有共同的核心课程、有可以共用的实验实训设施、有大体相同的师资队伍。
由于专业群内的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围绕专业群进行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等方面的投入,降低专业建设的成本。以专业群为基础,可以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可以设计或增设相近的专业,以适应市场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2. 适应性原则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趋势,唯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
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要在广泛调查相关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证、预测所设专业、专业规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符合程度,以及学生择业志向的满足程度。根据其对高职财经人才规格的需求,积极引入行业标准,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使专业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逐步形成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 产学研相结合原则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财经专业群建设应主动争取行业、企业参与,应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和论证专业建设规划,使专业建设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体现企事业单位管理、生产的实际需要。教师通过对行业工作岗位群、业务流程的了解,通过科研,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学质量。
三、我校高职财经专业群设置方式
结合我校办学实际,五年制财经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可以采用“平台 模块”式的模式构建。
“平台”是根据财经专业群对高技能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公共课针对所有专业,按照培养社会人的要求,突出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所要求的最基本素质。基础课为专业群内各专业共同必需的生产技术知识、产品技术知识、材料技术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是按行业内职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设课程,是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
“模块”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或专门化方向)而设置,由体现专业(专门化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可以分为外贸、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等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或岗位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各模块的课程学时数大致相等,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获得专业群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在行业内从事专业群所包含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主要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较好地解决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针对性问题。
四、我校高职财经专业群建设的途径
1. 加强核心专业建设
我校高职财经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应该是五年制会计专业,在三年制会计专业建设良好的基础之上,加强五年制会计专业建设,有利于高职财经专业群建设的成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团队水平是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与根本所在。首先选好专业带头人特别是选好专业群内核心专业的带头人,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关键。其次是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配合我校推进的“4020师资队伍建设过程”、名师工作室、专业负责人的公选等举措来推动师资建设,尤其是注重抓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组织工作。在大力加强专业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应继续注重将行业、企业的专家和高等学校的优秀教师充实到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中,积极聘请他们进行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和多种形式的培训等,为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更早地接触实务提供机会。
(2)加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是对会计从业者必备的职业能力的层层分解、层层落实,为课程学习者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加强课程体系应该从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评估标准化、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4个方面着手,同时推进。应以就业为导向,做好会计专业市场调研,研究企事业用人需求,划分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依此设计课程模块,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并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建立会计专业课程评估办法,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抓好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定期完善和优化五年制会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实训计划等。拓宽校企合作内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资源库。
(3)进一步推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结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对已经形成的三年制的课改经验进行修正补充,合理迁移到五年制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中。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通过职业分析——工作任务分析——专项任务分析——教学分析等流程,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开发与研究,突出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实现从“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课程体系的转变。大力推进会计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双证融通”等措施。
(4)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继续在五年制会计专业学生中推行“五个一”工程,即“练一副好口才、写一手好字、通一本精账、会一套软件、做一个诚信人”。围绕“五个一”的培养目标,及时调整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方案,全面打造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5)完善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内现有的财会模拟操作室、模拟银行、会计电算化机房、商务技能实训室、电子商务室、金融实训室等实习场地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充分发挥会计专业实训基地作用,在满足会计基本技能训练和岗位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向合作单位和其他学校开放。
另外,进一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合作方式。将合作的领域,由单一的学生实习实训,逐步拓宽到共享优势资源、合作开发项目、专业教师实践、业内专家培训师生、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和论证、专业调研、提供实务资料、学校为企业员工进行专项培训等方面,积极构建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
2. 逐步拓展专业群
专业群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在以会计专业为核心专业建设的同时,财经专业群建设要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实际,在保持核心课程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或有关的教学内容,对市场变化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及时体现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专业设置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并要结合会计专业所处的行业背景、区位优势,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办学基础条件,结合学校拓展新专业的可能性,逐个推出金融、保险、财务管理、外贸会计等相关新专业(方向),步步推进,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
总之,我校五年制会计专业在原有良好基础上,正积极适应市场,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希望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专业群建设,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
[2]黄世江.试论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切入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3]李志宏,王伟,李津石.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5]蔡克勇.我国新办院校发展的战略选择[J].交通高教研究,2003(1).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设置原则;设置方式;建设途径
专业群建设是形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专业群建设的水平不仅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生命力所在,决定了一个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作为刚刚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的我校,如何在原有良好基础上,迅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加强专业群建设是快速取得成效的途径之一。
一、我校财经专业建设的基本现状及分析
我校三年制财经专业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多年来已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具有成熟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毕业生就业和升学率在全省领先,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财经专业已经拥有一支事业心、责任感强、业务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75%,“双师型”“双证型”教师达65%。我校三年制会计专业于2004年和2007年先后被确认为省级示范专业,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2005年我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2006年起五年制会计专业开始招生。
虽然财经专业在我校的发展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全省层面上看,特别是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之后与其他高水平高职校相比,我们财经专业的整体优势并不突出,专业群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 35岁以下的专业教师占85%,45岁左右的成熟型骨干教师断档。专业教师背景单一,专业实践能力和产学研开发能力欠缺,各分支专业缺少成熟的带头人,尤其缺乏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高职办学的历史短,经验不足,专业建设的发展水平与社会对学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较为滞后,校本教材的开发还需加强。
三是专业优势不明显,特色不明显。三年制会计专业作为省级示范专业的辐射性还不强,营销、外贸、物流专业的办学规模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品牌培育意识不强,缺少长远规划,相关专业建设还未形成特色。
四是不能很好满足社会日益变化的人才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趋势,高职教育唯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原有的专业设置和建设方式较难快速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
二、专业群及其设置原则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链,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专业群所涵盖的可以是同一学科体系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体系的专业,其范围可以用是否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实践性教学加以界定。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专业是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与职业岗位(群)具有一致性。
专业群的构建要考虑企业岗位的设置背景,针对行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满足行业岗位群的需要,尽可能多地覆盖行业岗位群。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打包式”的立体化人才服务,减少企业人才招聘过程中的成本,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逐步形成相应的专业群。在专业群设置过程中应体现下列原则:
1. 整合(共同)性原则
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我校财经专业群内的专业应该是在会计专业基础上会计、金融、保险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这些专业群中具备共同的行业基础或行业背景、有共同的核心课程、有可以共用的实验实训设施、有大体相同的师资队伍。
由于专业群内的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围绕专业群进行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等方面的投入,降低专业建设的成本。以专业群为基础,可以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可以设计或增设相近的专业,以适应市场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2. 适应性原则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趋势,唯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
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要在广泛调查相关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证、预测所设专业、专业规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符合程度,以及学生择业志向的满足程度。根据其对高职财经人才规格的需求,积极引入行业标准,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使专业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逐步形成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 产学研相结合原则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财经专业群建设应主动争取行业、企业参与,应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和论证专业建设规划,使专业建设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体现企事业单位管理、生产的实际需要。教师通过对行业工作岗位群、业务流程的了解,通过科研,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学质量。
三、我校高职财经专业群设置方式
结合我校办学实际,五年制财经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可以采用“平台 模块”式的模式构建。
“平台”是根据财经专业群对高技能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公共课针对所有专业,按照培养社会人的要求,突出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所要求的最基本素质。基础课为专业群内各专业共同必需的生产技术知识、产品技术知识、材料技术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是按行业内职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设课程,是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
“模块”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或专门化方向)而设置,由体现专业(专门化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可以分为外贸、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等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或岗位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各模块的课程学时数大致相等,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获得专业群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在行业内从事专业群所包含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主要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较好地解决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针对性问题。
四、我校高职财经专业群建设的途径
1. 加强核心专业建设
我校高职财经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应该是五年制会计专业,在三年制会计专业建设良好的基础之上,加强五年制会计专业建设,有利于高职财经专业群建设的成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团队水平是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与根本所在。首先选好专业带头人特别是选好专业群内核心专业的带头人,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关键。其次是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配合我校推进的“4020师资队伍建设过程”、名师工作室、专业负责人的公选等举措来推动师资建设,尤其是注重抓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组织工作。在大力加强专业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应继续注重将行业、企业的专家和高等学校的优秀教师充实到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中,积极聘请他们进行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和多种形式的培训等,为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更早地接触实务提供机会。
(2)加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是对会计从业者必备的职业能力的层层分解、层层落实,为课程学习者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加强课程体系应该从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评估标准化、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4个方面着手,同时推进。应以就业为导向,做好会计专业市场调研,研究企事业用人需求,划分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依此设计课程模块,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并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建立会计专业课程评估办法,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抓好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定期完善和优化五年制会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实训计划等。拓宽校企合作内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资源库。
(3)进一步推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结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对已经形成的三年制的课改经验进行修正补充,合理迁移到五年制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中。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通过职业分析——工作任务分析——专项任务分析——教学分析等流程,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开发与研究,突出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实现从“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课程体系的转变。大力推进会计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双证融通”等措施。
(4)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继续在五年制会计专业学生中推行“五个一”工程,即“练一副好口才、写一手好字、通一本精账、会一套软件、做一个诚信人”。围绕“五个一”的培养目标,及时调整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方案,全面打造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5)完善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内现有的财会模拟操作室、模拟银行、会计电算化机房、商务技能实训室、电子商务室、金融实训室等实习场地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充分发挥会计专业实训基地作用,在满足会计基本技能训练和岗位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向合作单位和其他学校开放。
另外,进一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合作方式。将合作的领域,由单一的学生实习实训,逐步拓宽到共享优势资源、合作开发项目、专业教师实践、业内专家培训师生、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和论证、专业调研、提供实务资料、学校为企业员工进行专项培训等方面,积极构建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
2. 逐步拓展专业群
专业群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在以会计专业为核心专业建设的同时,财经专业群建设要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实际,在保持核心课程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或有关的教学内容,对市场变化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及时体现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专业设置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并要结合会计专业所处的行业背景、区位优势,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办学基础条件,结合学校拓展新专业的可能性,逐个推出金融、保险、财务管理、外贸会计等相关新专业(方向),步步推进,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
总之,我校五年制会计专业在原有良好基础上,正积极适应市场,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希望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专业群建设,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
[2]黄世江.试论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切入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3]李志宏,王伟,李津石.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5]蔡克勇.我国新办院校发展的战略选择[J].交通高教研究,2003(1).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