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邓小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明确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在新时期取得了伟大成就。
【关键词】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作用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方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智慧结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第二次思想理论飞跃。相对于毛泽东是思想,邓小平是第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革命者。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并分别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其中,邓小平理论在三阶段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我当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会建设思想的成熟哦,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又是“三个代表”思想的直接思想资源,“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继承与发展。邓小平理论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方面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形成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在这一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形式方面就是使毛泽东思想的思想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指导中国社会建设的社会智慧。
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越中邓小平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1、强化必须进一步研究中国国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属性和特点所要求的,也是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理论武器,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必须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①在充分吸取和借鉴中国革命成功经验基础之上,邓小平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必须对中国国情作出更加全面细致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认清中国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大进步。在革命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对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在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作为欧洲人,他们对中国的情况知之不多,在他们的著作中说到中国的事情也不多。由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不仅与欧洲各国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就是与经济文化同样落后的俄国相比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毫无疑问地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领导革命必然会遇到很多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提供现成的答案,也不能够盲目地照搬其他国家革命的经验。要解决好中国革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特殊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给予创造性地回答。”邓小平充分吸收了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所得出和形成的这种宝贵的经验认识,灵活运用其方法论思想原则,得出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阐述,更是标志着我党在社会主義建设的新时期,已经走向成熟。
2、奠定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归宿点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不仅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思想路线、思想方法的问题。邓小平一方面改革开放中的保守主义,坚决发的和破除“两个凡是”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那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人民服务。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中,邓小平明确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指出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中国国情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和建设强大祖国的需要。邓小平认为,只有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才能真正贯彻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在南巡谈话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初步实现。
三、邓小平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在二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一直都非常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教育党员和干部。在论述两手都要硬,要坚持两手抓社会建设时,邓小平就深刻指出,在新时期,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社会历史考验,全党应坚定不移得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制度地位,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教育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那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切成就就可能付之一炬。邓小平同志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教育党员和干部使他们切实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社会建设才会有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总之,邓小平同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既要继承前人,又要不断探索创新;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特征。这种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探索精神,正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是被中国社会实践证明了的历史唯物主义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吴松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兰州大学, 2009
[2]周连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北京大学,2006
【关键词】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作用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方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智慧结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第二次思想理论飞跃。相对于毛泽东是思想,邓小平是第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革命者。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并分别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其中,邓小平理论在三阶段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我当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会建设思想的成熟哦,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又是“三个代表”思想的直接思想资源,“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继承与发展。邓小平理论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方面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形成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在这一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形式方面就是使毛泽东思想的思想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指导中国社会建设的社会智慧。
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越中邓小平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1、强化必须进一步研究中国国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属性和特点所要求的,也是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理论武器,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必须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①在充分吸取和借鉴中国革命成功经验基础之上,邓小平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必须对中国国情作出更加全面细致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认清中国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大进步。在革命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对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在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作为欧洲人,他们对中国的情况知之不多,在他们的著作中说到中国的事情也不多。由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不仅与欧洲各国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就是与经济文化同样落后的俄国相比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毫无疑问地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领导革命必然会遇到很多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提供现成的答案,也不能够盲目地照搬其他国家革命的经验。要解决好中国革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特殊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给予创造性地回答。”邓小平充分吸收了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所得出和形成的这种宝贵的经验认识,灵活运用其方法论思想原则,得出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阐述,更是标志着我党在社会主義建设的新时期,已经走向成熟。
2、奠定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归宿点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不仅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思想路线、思想方法的问题。邓小平一方面改革开放中的保守主义,坚决发的和破除“两个凡是”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那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人民服务。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中,邓小平明确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指出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中国国情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和建设强大祖国的需要。邓小平认为,只有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才能真正贯彻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在南巡谈话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初步实现。
三、邓小平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在二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一直都非常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教育党员和干部。在论述两手都要硬,要坚持两手抓社会建设时,邓小平就深刻指出,在新时期,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社会历史考验,全党应坚定不移得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制度地位,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教育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那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切成就就可能付之一炬。邓小平同志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教育党员和干部使他们切实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社会建设才会有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总之,邓小平同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既要继承前人,又要不断探索创新;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特征。这种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探索精神,正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是被中国社会实践证明了的历史唯物主义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吴松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兰州大学, 2009
[2]周连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北京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