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茶盘干泡的秘密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sha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约的大漆茶器,
  是诗意的载体,
  也是一种朴素的生活哲学。
  简,是最智慧与最纯净的美。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漆与茶器
  去年某日,在漆盼艺术工作室(以下简称“漆盼”)里的一次茶叙,话题由席间的大漆茶盘开始。
  红色茶盘沉稳有底蕴,讨人欢喜。局部印入的金箔朋.理纹样,使得整个茶盘的构图简单却不单调。金色部分的平涂肌理不是那种细密的,更加简洁直接,像斑驳的历史古籍的文字,又像是竹叶飘落的影子,像是两个高手在比武,静止不动,而叶子从一旁飘落。侧边的金色与茶盘面上互相连接,呼应,看上去像楚汉之城墙,将军之盔甲,荣华而富有深意。
  多凝视一会茶盘,仿佛就会出神。不得不感叹,大漆的美轮美奂,令人欲罢不能。因此,尽管大漆制作周期长,材料操控难,环境成本高,但漆艺界依然把大漆视为最珍贵的漆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与审美追求。惟有如此崇高的虔诚,方能与自然造化的高度达到一致。这就是大漆之美。
  而如今,漆的艺术仍旧小众,更别提在茶生活中的运用。所见眼前的茶盘、茶盏、壶承、茶托、香炉等,有大有小,无不流露出“简约、自然、纯净、唯美”的感觉,令人惊喜。花在茶盘上更艳丽,是大气却不艳俗,纹在杯盏上是更神秘,又不是画蛇添足。原来把漆运用到茶道、香道用器的创作中,可以获得这样舒服和谐的氛围体验,令诗意回归生活。
  漆盘千泡
  在喝茶聊漆的时候,我发现眼光所及的茶盘成品和半成品,基本都是干泡用的茶盘。对于泡茶不流畅,喜欢湿泡人来说,有些费解。不知是否有同类,喜欢用开水烫壶或盖碗,或者把第一泡茶汤倒在茶盘上,热气腾腾,澡堂似的,成仙一样。
  漆盼的主理人卢坚听了我的疑问,表示他曾经也是个喜欢湿泡的人。“我原本也以为干泡茶盘只适合强迫症的人使用,出汤滴下水渍就得擦—下,仪式感强,但很别扭,我都没办法在茶盘上策马奔腾了。而习惯的转变,是受好友的影响,这倒是让我萌生了做漆艺干泡茶盘的想法了。”
  卢坚渐渐觉得,把水倒在茶盘上,不但不潇洒,反而水乱洒,时不时还要用养壶笔捋一捋水流。而连通茶桶的管子也容易脏,长此以往,管子里要清理,茶桶要清理,茶台更要清理。“现在的一些只顾外形的石头、木头和金属茶盘,因为要做局部的结构造型,一些地方很难清理到,日子久了,包浆没有,只会包垢。”卢坚笑说。
  干泡对于新手一开始可能不习惯,其实从操作流程上差别不大。最让人感到麻烦的便是在盖碗公道杯茶杯转换的时候,洒落茶台的那点水渍,其实用茶巾随手擦拭即可。这样一来,需要清洗的东西就少很多,而且不会担心急着起身,弄断导管,踢翻茶桶。
  如果要养壶,用茶水浇,可以另外配一个养壶底座。其实养壶关键在于多用,从内往外的通透才是真通透。
  并且,大漆虽然可以承受烟头烫而不留痕,但是如果沸水經常直接倒在漆面上,漆面有开裂的可能,而干泡时那些偶尔洒落的热水茶汤,对漆是完全没影响的。
  这一来,卢坚就更坚定了要做用于干泡的漆艺茶盘。
  为了漆面
  卢坚介绍,漆盘如果做湿泡,一定会有个开孔点,开孔的连接处基本都是金属,金属件长期热胀冷缩,密合度有变化的概率,然后开水再从木头部分渗入进去,引起木头开裂。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在实木上直接擦生漆或者透明漆,等于漆渗入了木头层,可以防腐,漆面干透后也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这种做法是让漆渗入木头,成为木头的—部分,跟装饰语言那种附着在表面上的还不—样。
  这种实木擦漆的做法,往后木头如果变形,漆已经印入在木头里了,并无影响。如果是色漆的装饰语言(在一层一层色彩的叠加中通过反复打磨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即漆艺语言)直接在实木表面,长此以往漆会缓慢被木头吸进去,或者随着木头的变形而变形,开裂而开裂。实木变形开裂问题,一些木作比较老道的手艺人,已经能够解决,但卢坚比较喜欢做更丰富的漆色语言,所以没有采用这个方案。
  为了美学
  卢坚解释不在漆艺茶盘上“动刀”,拿出了手机作为比喻:“君不见为了少一个开孔,手机厂家要花几个亿去研发。为了定制一块整面的不开孔屏幕,要采用升降摄像头、弹出摄像头、翻转摄像头等各种增加手机厚度的昂贵方案。君不见苹果的刘海屏被嘲笑多年,现在连双开孔都被各种吐槽,屏下摄像到目前都还是工程机阶段。”
  在他看来,漆面的艺术语言是完整的,本质上,大漆茶盘就是绘画的器物化,不想在一张完整的绘画上打一个孔,就和不想在茶台上开一个用来下水的洞是一个道理。干泡用的漆艺茶盘不仅可以帮助茶人搭建一个好的审美场景,还能培养整洁干燥的泡茶习惯。“如果一定要储水,可以用一些体积很小的储水壶承,以此养壶。”
  现在几乎所有在使用的东西都是有孔的,为了出水,为了透气,为了散热,为了扩展,守住一个艺术品的完整,着实不容易。不过,卢坚表示,干泡习惯主要还是针对大漆茶盘而言,泡茶还是以自己顺心的方式为主。不管干泡还是湿泡,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话题聊罢,再看一眼茶盘,似乎觉得这样简洁的结构、唯美的意象的确不该被煞风景的导水管和茶桶干扰。只要放在一个空间里,大漆茶盘会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视线一定会落在它所散发的幽幽光泽里。不管和什么器物搭配,都能与环境间自然融合,展现归一之美。大约做干泡茶盘,也是一种让生活回归本质的方式,在擦拭与呵护间,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大漆的力量。
其他文献
在新西蘭有大量的福建人,当他们收到来自家乡的锦囊时倍感兴奋,红色象征着吉祥如意,为了烘托气氛,茶会现场还点亮了红灯笼、红蜡烛,幸福映照在每个人的脸庞。
期刊
自2010年创办茗读会以来,《茶道》杂志就将这场活动作为团结全国各地办事处、联络点的利器,把福建最好的茶品通過迎新茶会的形式分享给天下茶人。一杯好茶在人与人之间搭建心灵的桥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就算遥隔千里万里,也会因此变得近在咫尺。
期刊
茗讀会石家庄分会场在正定蕉林茶书屋举办,茶书屋里暖黄色的灯光安静温暖,行至后庭院,抬首入目皆为翠绿,芭蕉遮目,竹叶相映成趣,蕉林馆内流水声不断,踩在细碎的石米上,仿佛春天来到这里就没再离开过,有四季颠倒之感。  茶事开始,蕉林茶师恭敬侍奉一杯茶汤,怀着“一期一会”的心情,诚心礼遇今天到场的所有朋友。福鼎白茶、政和白茶以“才女”“美女”之姿,让大家细细品味采茶原料之佳,制茶工艺之妙;大红袍、马头岩肉
期刊
在广州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茶中有饭,饭中有茶”这句谚语可谓道出了茶在广州人心中的地位和分量。食在广州,茶也在广州。“一盅两件”的广州早茶文化、引领全国的凉茶文化构成了广州茶道的主要形式。广州人喝茶,从早贯穿到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二厘馆”到“茶居”再到“茶楼”  广州茶楼业的兴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致经历了从“二厘馆”到“茶居”再到“茶楼”的过程。  清咸丰同治年间,一些店家就已经
期刊
“茶禅一味”,茶可以帮助我们领悟自心与佛性的平等不二。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几道茶。今年茗读会四川分会场依旧在蜀州八景之一的天目寺举行。天目寺主持释能照法师带领百多茶友—起祈福,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社会和谐。  茶会现场,才6岁的四位小小茶艺师表演少儿盖碗茶艺。茉莉花茶在小盖碗中翻滚着,小茶艺师们熟练而老到的茶艺表演,一开始就把茶会拉到了高潮。今年四川分会场的主题是“三名读书会
期刊
茗讀会上海分会场邀请了茶艺师冯娟娟以及五位茶艺老师给茶友们展示茶叶的冲泡技巧和品鉴方法。大家一边品茶,老师一边讲解茶叶的知识、冲泡的技巧、从一杯清水开始,一泡一泡的茶,一杯一杯的品。从岩茶、生茶到白茶,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对茶不同的见解。专业茶艺师冲泡之后,在座的每位茶友都轮流冲泡,互相品味出自于每一位茶友之手的茶汤,分享着属于他们自己泡茶的味道。  茶友们纷纷表示,茶会形式很好,对于当下紧张
期刊
成书于秦汉的《神农食经》云:“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美国弗兰克·啥德利·墨菲在《茶之精神》一书亦不无兴奋地指出:“她(茶)呼唤我们最深处的自我,并与我们同欢共乐。”  茶,这片源自中国的树叶,竟在古今中外的人心中产生了共鸣!  的确,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的茶,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健康礼物,它曾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了世界。从第一片茶叶被发现、利用,到成为“比屋之饮”,再到传遍全球,茶经历了漫长的
期刊
茗读会台湾分会场设在桃园,由台湾著名的茶文化学者、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增平主持。范老师致力于两岸茶文化的推广,自1 988年起每年至少都会来大陆2~3次,或参加茶事活动,或讲学授课,或参访参观,30多年来往返陆台之间有300多趟。当日茶会,社会各界欢聚一堂,品味福建名茶,大家侃侃而谈,谈话重点集中在茶与健康方面,不仅身体的健康,许多是谈到茶精神修养方面。范老师表示,茶道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修行,
期刊
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茶叶打开了通往欧洲的路。英国茶行将单一品种的茶与各种香料进行混合,开启了“风味茶”的盛行。而这种调配工艺启发了尊尼获加创始人约翰·获加(John waIker),创立了世界知名调配型威士忌品牌一尊尼获加。  11月30日,在微冷的武夷山,有这样一场茶酒相遇——“知己知味”武夷山福瑞茶酒文化之旅,再次唤起了茶与威士忌的记忆。  行业大咖云集,茶酒臻品齐聚  现场大咖云集,全球
期刊
在中国最美的边境小城丹东,有很多爱茶的朋友时常相聚,自从有了《茶道》茗读会更丰富了我们一年中所有对茶的期待,北方的冬天多了几分暖心的茶香,一份美好的开始。挂满书画和各色民族剪纸手工艺的展示厅,七张茶席慢慢展开,不同风格的茶席应对着不同茶具和精心装扮的七位席主,身穿不同民族特色的服饰,招待着前来参加“茗读会”的茶友落座,席上有赤橙黄綠青蓝紫七位席面,分别搭配着建盏、青花、霁红、霁蓝、白陶、青瓷等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