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外作业设计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来自生活,也来自大自然。大自然的一叶一木、一水一石,生活中一犟一笑、得失冷暖,都可以作为作业设计的素材。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课堂内容。在越来越注重学生主体性和核心素养的今天,课外作业也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文的实践性得到了发挥。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了生活化课外作业、拓展性课外作业、探究性课外作业,以此扩展学生的知识。
  一、联系生活设计作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道破了实践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在实践中理解知识,那么书本知识的实用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人的智力、思维也在动手实践中得到发展,转化为了应用能力。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我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到作业中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了对联、讲解了对对子的要素与技巧之后,联想到过年贴对联的风俗,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
  请放学后去街上或社区里观察商店、住户家门口的对联,并且自己上网或请教长辈,完成以下作业:
  (1)了解民间贴对联的风俗起源。
  (2)了解观察到的对联上的寓意和含义。
  (3)你对贴对联有什么感想和认识?
  由于这个作业要在户外进行,我允许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共同完成作业。
  作业布置下去后,各小组组长就召集小组同学商议,根据路线、社区分布进行合理分工,同学之间紧密配合。
  学生们手拿本子,走街串巷,边走边看。一看到好的对联马上记下来。回来后,各小组自己选定一个同学家,上网查询或去请教邻居、长辈,忙得不亦乐乎。这样的作业,使深奥难懂的对联,在学生们走街串巷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习了。學生自己动手,自己实践,学得兴致勃勃。这样的课外作业提高了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更锻炼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关键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作业设计如果有趣、形式多样而新颖,内容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我相信,充满创意的作业会调动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和热情。
  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后,我开展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活动前,我布置了这样的生活化作业:
  (1)向妈妈或奶奶、外婆学习钉纽扣、洗碗、烧一个菜。
  (2)整理自己的房间和书包。第二天在课堂上说说自己是怎么完成这些作业的,即用语言向同学们复述自己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用语言描述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和有趣的事。
  后来,我在班级里组织了一场钉纽扣比赛,看谁钉的纽扣规整、牢固,再让学生们回家向爸爸妈妈复述比赛的经过。
  这样的作业,有“听众”,有“观众”,也使复述有了拓展和交流。由于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使他们情绪高涨,他们回家复述时自然会表情丰富,动作形象,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复述后要让学生记住所学的内容就必须让他们记录下来,因为记录的过程同样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这些是学生亲身经历,并且是花费了不少心思才完成的作业,所以他们特别有感悟,印象深刻,记录下来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使课堂中的语文变成生活中的大语文,习作也就妙语连珠或童趣横生了。
  这样一环紧扣一环,从动手到动口,再到动手,既创新了作业形式,又加强了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
  二、立足文本拓展延伸,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语文,在课内学习的是文本的内容,而文本的内涵则需要在课外的活动中得到拓展和巩固。因此,立足于课文设计拓展性的课外作业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既能消化和巩固学生课堂掌握的文本知识,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语文,激发他们对语文的新奇感,使学生满怀求知地学习语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为此,我设计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作业。
  教学《搭石》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激活学生思维的作业:同学们,每天都会有人来走搭石,请大家想象下,你们希望还有什么样的人来走搭石呢?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学生说“我希望有位抱着孩子的阿姨来走搭石”;有的学生说“我希望看到一个小姑娘来走搭石,小姑娘摇摇晃晃走不稳,一个大哥哥看到了,一把抱起她走了过去”;还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一位腿残疾的叔叔想走搭石,可是走不了,人们蹲下身子背起他走过了搭石”。
  学生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精彩纷呈。是的,一块搭石就是一面社会的镜子,这镜子,照出了人们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爱护残疾人的美好心灵。趁热打铁,我赶紧抓住时机设计问题: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那么,什么是爱呢?这样,今天老师出个题《爱是什么》,请大家写首小诗,怎么样?
  在第二天上交的作业里,有位学生写道:“爱,是一首经久不衰的歌;爱,是吟唱了千百年的诗;爱,是母亲温柔的臂弯、父亲宽厚的胸膛!”我看后都被感动到了!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学结束后,我翻看教案时发现“饱经风霜”这个词语没有讲到。我想,这个词语的内涵很丰富,更具有很强的视觉直观性,应该好好讲。于是,我特意讲了“饱经风霜”这个词。
  开场白,我说,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描写那位拉车的车夫的脸部是什么样的?用了一个什么词?有学生举手回答:“饱经风霜。”“对!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用几句话把饱经风霜的含义描写出来。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那拉车的车夫才30多岁……”学生们沉思一下后开始低头写起来。10分钟后,我让写好的学生上讲台来,把自己写的内容给全班同学读一遍,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一边评一边改。一个学生的课堂练笔是这样写的:“拉车的车夫不过才30多岁,看上去却好像有50多岁了。胡子拉碴的脸又黑又瘦,额头上布满了皱纹,呆滞的眼睛深深地凹在眼眶里,细瘦的身子哆嗦着像霜打的茄子。”这样就把“饱经风霜”的含义描述得很清楚。   这个词语教学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这个词语教学既使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的含义,又让学生进行了一次人物外貌描写的练笔。由此可见,这样的作业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当课堂上激起的求知欲延伸到课外时,激发出来的创造潜能令人叹为观止。
  三、重视课外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语文是生活的“概括”和“总结”,所以,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又要走出课堂。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又要把生活中消化巩固的语文知识和获得的新的感知带回课堂,进行概括和总结,这就是语文实践贯串于语文教学,使语文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再进行探索和学习。
  我在执教《爬山虎》一课后,想到学生对大自然具有极大的好奇心,便设计了探究性的课外作业:观察大豆发芽的过程。准备的材料有:一把大豆、一个小盆、一个记录本、一支笔。
  以下是班上一位学生的观察记录:
  第一天:泡大豆,水温为常温,水浸没大豆。
  第二天:大豆鼓胀,水里起了细小的水泡。
  第三天:大豆更鼓胀了,水里的水泡也更多了。
  第四天:大豆鼓胀得要爆了!水变混了,气泡很多、很多。好期待哦!
  第五天:在大豆的肚子上有一个牙尖尖露出来了,白白的。我好开心!大豆宝宝终于发芽了!
  接着,我要求学生以练笔的形式,把这几天泡豆发芽的经历写下来。这样,通过生活中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再让学生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把实践中的知识运用以练笔的形式加以概括和总结。既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探究性作业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有趣的课外作业:“请同学们拟一条环保公益宣传广告,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学生们都很热情、踊跃地撰写广告宣传语,诸如“保护蓝天碧水,爱我文明校园”“足下多留意,小草有生命”“请不要打扰小草睡觉”等等。
  每一条都信手拈来,生动而又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趁热打铁,我紧接着抛出第二个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这个作业:
  “我与环境”的调查。要求:
  (1)你所在的社区的空气好吗?空气污染严重吗?为什么呢?
  (2)你所在的社区周围有河流吗?水质怎么样?对周边居民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3) 这些污染源是从哪里来的呢?
  (4)说说怎样减少空气污染、净化水源,请提出整改方案来。
  布置作业后,我根据学生居住地址的远近分组。
  双休日,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出去调查,并且实地进行考察,上网查找资料,组员间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还请教家长,得到家长的指导。学生们把考察得到的、上网查找的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查找原因,然后由组长执笔,撰写调查报告。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的看、问、查、议,对环境污染的源头有了了解,对如何治理空气污染、如何治理水质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根据要求写下了整改建议。他们写得有理有据,真不简单。
  語文课上,我为学生准备了展示的环节,让他们说说两天时间是怎么调查的、怎么走访的、怎么查询资料的,让他们说说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想法。正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所以在展示探究的成果时,他们言之有物。这样的探究性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语文的实践性,加强了学生的自觉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
  【成效回顾与反思】
  1.学习场所的扩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化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思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启、发展。
  2.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也是核心素养蕴含最丰富的学科。在核心素养观照下设计课外作业,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3.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动手能力的提高,丰富多彩又灵活多样的课外作业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他们情绪高昂、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语文,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激发,也使语文学习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语文处处蕴含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业可以从课堂延伸拓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由此可见,语文不仅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更具有实践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通过生活性课外作业、拓展性课外作业、探究性课外作业来进行了探究,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动手能力增强了。
其他文献
方卫视“潮童天下”是专门针对4~6岁小朋友量身定制的综艺访谈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无台本,不强加,不干涉”地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考量了主持人的提问能力和孩子们的思维应变能力及想象力。节目中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童真童趣让我收获了幼儿教育的一些感悟。  潮童是“话痨”  “人小鬼大,潮童天下”是该节目的口号,节目也确实展现了孩子们人小鬼大的机灵性。我发现节目中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小话痨,这也许就是他
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都喜欢出示范文,希望学生在学习范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并模仿范文写出“安全可靠”(不偏题、不离题)的文章,但是,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虽然“安全可靠”, 但往往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我并非否认范文的作用,其实教科书里的文章,就是一篇篇优秀的范文。从范文中,学生的确可以学到很多习作的技巧,但是,如果用不好范文,就会让学生走进条条框框,绕着范文转圈圈,束缚了学生的创造
教材选编了好多篇以奇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夸张的形象感染了成千上万儿童的童话,但许多教师常常将其作为普通的记叙文来教,仅用作识字写字、理解感悟的材料而已,这样就失去了童话原本的“童话味”。我们应用童话的方式来教童话,让学生置身于童话的氛围中尽情享受童话的美妙。下文以《云房子》一课的教学为例做简要分析。  一、图画——密不可分的直观感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图画与童话就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最吸引儿
“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标的理念之一。从“自主、合作、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如何去做进一步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呢?自主学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相对独立地、主动地、有效地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
前置性学习单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实施手段,是前置性学习的一种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预习作业。在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积累进行尝试性学习,旨在引领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学习的快乐。下面以中高年级阅读课为例谈谈如何设计高效的前置性学习单。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前置性学习单:  (1)正确书写。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看谁能做到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快餐文化应运而生。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快捷与便利,但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的浮躁,人们不愿意看书,静不下心去读一本好书。大人如此,学生也是这般,手机刷屏,玩电子游戏,喜欢看一些消遣“文学作品”。大人忙于生计,学生忙于补习,都缺少阅读时间,阅读的内容也趋于简单化、庸俗化。学生缺乏耐心去阅读复杂的文本,虽然四年级下册就要求学生能够抓住文本
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怎样让低年级的学生早点学会写话,乐于写话,并且能轻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魔法一:抓住词语丰富想象  通过某些词语的教学,来引导学生想象一些与它有关联的活动,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我在教学《欢乐的潑水节》一课时是这样做的——  师:傣族人民一年一次的泼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针对第三学段明确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从这一点中可以看出,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引导学生从中借鉴文本表达技巧。那么,如何依托文本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呢?本文结合“三读”(初读、品读与赏读)浅析看法,以便在阅读中将表达引向深处。  一、初读,走近文本,感知思路  初读
句子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说话、写话的基础。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写话水平,教师可以以课堂阅读为平台,以句子训练为渠道,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丰富多彩的句子训练,为学生的写话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在阅读中积累,学写句子  课标指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低年级正是学生学习词语和句子的启蒙时期,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一些新学到的有意义的词语,并鼓励
漂亮的鱼儿 沈煜培(6岁)  点评:美麗的海底世界是孩子们向往的乐园,对于海底孩子们都充满着想象和好奇。在参观完海底世界后,小作者创作了这幅作品。画面构图饱满,色彩艳麗,感觉有动有静。小作者对于鱼的外形把握得很好,画面中有小鱼、大鱼,鲨鱼、海星、海龟等,真可谓是行行色色,色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