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补齐短板 又要快马加鞭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依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各地比较优势,补齐“低速”地区这个发展短板,促进“高速”地区快马加鞭,从更高层次更广空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才能更好地增強发展的整体性。
  关键词:区域 协调发展 小康社会 整体性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从中拓宽发展空间、寻求发展后劲,实现全区全方位的均衡协调发展,不仅可以弥补短板和薄弱环节,而且可以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力,而这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新常态下,如何巩固内蒙古区域发展已经取得的良好成果,加快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建立科学长效的协同发展机制,下好“十三五”区域发展这盘棋,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延续更长时间,需要我们深思,等待我们回答。
  一、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近些年来,内蒙古先后提出了促进呼包鄂、“小三角”、东部地区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但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尚待进一步弥合,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协作不配套,整体竞争力不强等等。因此,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一)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形成发展新动能
  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地区生产总值要保持在年均增长7.5%左右。这就需要坚持遵循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变各地唱“独角戏”的局面,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乌海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等等,加快培育和形成规模不等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实现各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二)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新常态下,我区要实现新发展,就必须加快转变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资源要素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使区域间分工合理化、生产专业化,形成区域创新合力,提高资源要素空间配置效率,正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事关群众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可以缩小区域之间特别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地区与发展较快地区,由于发展差距过大造成的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确保这些地区的人民与全区人民一道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二、 如何加快区域协调发展进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重大的发展理念,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内蒙古而言,区域协调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归根结底,需要建立健全有效激发各地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地区等发展缓慢地区是内蒙古发展的短板,呼包鄂、乌海及周边等发展较快地区是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和稳定器。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既要补齐发展缓慢地区这个短板,采取特殊手段,解决其发展中面临的特殊障碍,不断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它们脱困增力、跨越发展;又要对发展较快地区快马加鞭,加速形成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增强对发展缓慢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对全区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立足各地发展禀赋和实际,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在自治区层面,优化区域生产力空间格局,确立各地差别化发展功能定位。建立自治区层面呼包鄂协同发展领导和协调机制,建立呼包鄂三市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呼包鄂协同发展章程。设立自治区层面乌海及周边地区一体化管理协调委员会,建立由区域内相关盟市政府领导参加的会商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合作发展利益调节和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可量化、可报告、可核实的区域协调发展监测指标体系。通过顶层设计,打破区域之间的合作行政壁垒,在更高层面、更大空间范围内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和新动力。
  二是消除要素流动壁垒。打破市场分割,推动解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顽疾。进一步清理和废除妨碍区域统一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地违规违法出台优惠政策的行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区域人才开发与共享机制,推进区域社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金融资源自由流动、金融产品高度可替代、金融服务无差异,构建普惠性的创新支持政策体系,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空间顺畅流动与合理配置。
  三是创新发展评价机制。对各地发展的评价,更加注重考察地方政府行为对长期发展和区域整体利益的影响,提高长期成效和整体效应在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修订和完善区域内有关旗县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和办法,逐步以区域统筹发展指标来替代部分传统的地区性统计指标,引导各地正确处理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形成有利于协调发展的工作导向。
  (二)统筹推进各领域协调发展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多个领域。从我区的实际看,各盟市旗县之间在同一领域的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参差不齐,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既要推进有基础、难度小的领域快马加鞭,率先实现区域一体化;又要逐步补齐基础薄弱、难度较大的领域这个短板,最终实现各领域统筹协调。
  一方面,率先突破基础设施、生态保护领域。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规划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以同城化、网络化、便捷化为方向,建设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能源输送通道、油气管道和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建立统一的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形成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一体化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生态文明联合共建,坚持绿色富区、绿色惠民,合理有序利用自然,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科学构建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规划实施跨区域的重大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开展环境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重点行业和领域污染综合防治,共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另一方面,逐步推进产业、创新、开发等领域协调发展。引导产业协同发展,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的研发推广,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品牌,强力推动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形成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建立优势互补、配套协调的产业分工体系。统筹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调整优化区域创新发展布局,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創新,引领和推动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跨越式发展。构建多层次开放合作新格局,着眼于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动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呼包银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深化与东部发达省市、东三省、港澳台等交流合作,加强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呼包银经济带等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地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三)让老百姓更多享受协调发展成果
  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协调发展就是坚守底线、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保障基本,既要补齐老百姓利益最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这个短板,又要推动最容易合作的领域快马加鞭,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真正让协调发展造福百姓、惠及民生。
  从最容易合作的领域看,最容易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一方面就是促进老百姓生活便利化;另一方面,就是搭建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智慧城市建设。
  从基本公共服务看,一是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建立区域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统一的就业信息共享网络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二是合理规划布局、优化配置区域内公共教育资源,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和相互开放,拓宽区域内跨市、跨旗县、跨校际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三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区域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和信息共享,推动各医疗机构使用通用病历和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建设适用共享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面参保计划,推进区域内医疗保险同城化,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转移通道。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 2016年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
  [3] 杜鹰.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1,(4).
  [4]肖金成.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J].经济学动态,2009,(12).
  [5] 郭剑平.关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思考[J].求实,2012,(5).
  [6] 杨晓,师萍,高煜. 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困境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J].2011,(3).
  (作者单位: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莉莉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已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农村发展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紧要“关口”。我区农牧业发展同样面临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生产区域布局不合理、现代化拓展水平不高、经营体制机制改革迫在眉睫等问题,亟待以构建新型农牧业种养结构、推进农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升级为切入点,从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与金融在农牧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农牧民增收新动能等方面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下,党中央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把激励大众创业创新,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促进农村发展,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15年末,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更是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范围内。创业艰难,农民工创业更难,唯有政府积极提供创业条件,制定政策,改变思路,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庆阳香包民俗文化着手,评价香包产业发展的意义,分析香包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庆阳市应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创新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推动庆阳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庆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庆阳香包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对策  文化产业因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增强地区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
期刊
摘 要:本文是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充分分析当前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根源性问题。从建立高效营商环境和完善融资信用体系两大方面破解天津市中小企业在创业环境、政策扶持、行政执法、政府监督、舆论引导等诸方面的不足,为天津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发展营造更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中小企业 创新 融资  一、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为中小企
期刊
摘 要: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面积大幅减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挑战,小兴安岭的大森林对维持生态平衡、应对气候变化承担着重要作用。本文力图以微观反观宏观,以小兴安岭的伊春市为例,阐释小兴安岭森林的历史演变过程及面临的重大气候问题,介绍伊春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探讨伊春在加强森林保护、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化转型,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上的独特理解和实践。  关键词:
期刊
一、2016年内蒙古经济运行特征  2016年前三季度,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得到了延续和巩固,经济发展亮点和压力并存。亮点主要体现在“三去一补一降”取得实效,煤炭、钢铁等主要工业品价格回稳,企业效益改善明显;部分行业的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的理念都已发生了积极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旅游、交通运输、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服务业支撑力稳步提
期刊
摘 要:针对深化中直企业“央地融合”问题,本文以辽宁省为例,采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了驻辽中直“央地融合”的必要性和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促进辽宁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央地财政关系 协调失灵 地方政府  驻辽中央直属企业在当前辽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包括船舶制造、冶金、航空、石油化工、交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浙江省常州市余巷村地理位置、自然与人文环境、价值属性、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余巷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余巷村保护与开发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余巷传统村落 文化资源 保护与开发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策,实现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的目标。保护与开发好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期刊
产业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依托,是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离开产业支撑,其他扶贫措施难以持久见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十三五”规划纲要把产业扶贫放到八大重点工程之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于2016年6月成立了自治区产业精准扶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牧业厅。经过一年探索,总结出一些典型案例,摸索出一套较好的产
期刊
摘 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战略举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在精心研究相关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从新城区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发展的实际出发,对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有力的尝试。  关键词:新城区 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技术应用等产业特征决定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从世界服务业发展情况来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