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只有认识到困难和问题的存在,才能产生对已有知识的不满,进而产生新的设想。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兴趣。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
  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难度适度”,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凭已有知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最具有启发性,才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目的地积极探索。
  
  1.讲故事
  将问题创设在故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笔者绘声绘色地讲述:“在阿尔卑斯山上有一个神秘的山洞,一些喜欢探险的人进去后再也没有出来过。一天,又来了一支探险队,与众不同的是他们的队伍中还有一条活蹦乱跳的狗。他们进洞后,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可走着走着,忽然狗倒在了地上。于是,队员们带着狗撤出了山洞。通过研究,发现原来是狗吸入了过量的二氧化碳。”昕到这里,原本非常安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为什么?”“哦,我知道了。”学生们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于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等性质学生们便轻松掌握了。笔者趁热打铁,随即问到:“我们能不能冒然闯进久无人去的山洞?要进去该做什么实验?”
  
  2.摆事实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且比较熟悉的事物、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更直接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时,笔者让学生想象自己刚好处在夏天快要下雷阵雨时的环境中,然后问:“你们感觉闷热吗?河里的鱼儿有些什么反应?”学生凭着真实的生活经验,都能说出:“闷热,有些鱼儿跃出水面。”紧接着就有学生问道:“鱼儿为什么会这样?”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夏天闷热,说明气温如何?压强如何?鱼儿跃出水面,说明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多了还是少了?那么,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有什么关系?”
  
  3.做实验
  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直观的特点,这种问题情境创设在化学教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例如在教学“氢气的性质”时,笔者让学生演示“用氢气流吹肥皂泡”,看着一个个肥皂泡往上升,许多学生带着好奇的神情欣赏着。过了一会儿,有一学生忍不住在座位上悄悄地说:“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才会这样。”笔者让另一学生用燃着的木条靠近上升的肥皂泡,在大家还不解的时候,肥皂泡已化为一团火焰。顿时,教室里响起了学生的惊叹声,同时很自然地得出了“氢气具有可燃性”这一性质。
  
  4.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化学的奥秘与神奇,使抽象、枯燥的问题变得具体、鲜活。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进发。例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悉尼奥运会开幕式圣火点燃的片断,只见澳大利亚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卡茜·弗里曼在水中缓缓点燃圣火,圣火在水中熊熊燃烧。看到这里有学生不禁疑惑:“不是水火不容吗?”笔者随即说道:“燃烧需要一定条件,只要条件满足了,燃烧就能进行。”“什么条件?”学生忍不住问。接下去实验演示,得出结论,一切就都变得顺理成章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5.将错就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稚化自己的思维,模仿学生的错误思维方式,进行推理、论证或演示实验,当出现不合理的结论时,极易使学生产生疑问,并努力探究错误之源。例如题目“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什么组成?”往往有一部分同学回答成“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针对这种答案,笔者诱导学生:“许多氢分子构成了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氢气。”“许多氧分子又构成了什么?”笔者随即又问。“氧气。”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笔者顺着学生的思路讲述道:“那么,水就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了。有问题吗?水还是纯净物吗?”到此,学生们自己都不由得好笑起来,至于题目的答案也就不需要反复强调了。
  
  二、科学、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提问
  
  课堂提问是学习性问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师或学生试图引出对方言语反应的信号。学生想问、敢问却不一定会问,在课堂上学生提不出问题并不意味着学生都懂了、全会了,而可能是学生不会问问题,不知道问什么。教师应教给学生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要贴切、恰当,让学生心悦诚服。
  
  (1)学生的思维往往是纯朴而不够成熟的,他们难免提出一些认识狭隘、偏激或是理解上有偏颇、有误差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让他们所提的化学问题要符合自身现有的能力、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问题的内容应是自己熟悉或与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所接触的生活环境相贴近。化学问题应该是学生根据自身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校现有条件,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和创新能得以解决的问题。
  
  (2)当学生表述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明确,教师应抓住关键给予点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修改、补充,使问题尽可能被准确、完整地表述出来。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中分别提出要求,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训练,使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由模糊变为清晰。
  
  (3)如果在教学中,有学生提了不适合在课堂上展开的问题,教师不要采取否决的态度,而要鼓励他们在课后去寻找答案。因为课堂上的45分钟是有限的,课后的时间却是无限的。要让学生感觉到只要是他们提出来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并且会和他们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研究。久而久之,学生的求知欲就会越来越强烈,并逐渐获得满足,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学习能力也就会慢慢得到提升。
  
  (4)学生所提的化学问题必须措辞科学、严谨,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化学符号、化学术语、专用名词来规范表述。
  总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达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这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的正确态度更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当然,教师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适合现代教育的新方法,这都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可忽略的重要举措。
  以问题为教学纽带,并抓住这些问题因势利导,“问则疑”“疑则思”“思则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科学、引向成熟,在思想的碰撞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不断获得新知。这也就是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刊去年邀请了一些建筑师及建筑评论家笔谈,就美国建筑的发展方向问题发表意见。编辑部为此而发的通知中指出:“近些年来,美国建筑已进入了多元主义与折衷主
当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着制度设计上标准笼统、实施中存在隐性干预等问题,影响绩效管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对此,笔者在分析了国企绩效管理优化方向的基础上,着重对于改
川口钨矿是隶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长沙公司的中型矿山企业,位于湖南省衡南县花桥镇。矿区面积73.8万平方米,距衡阳市47公里,有衡川公路相连,交通便利。矿山正式开采始
1941年,《巴西:未来之国》出版。一年后,茨威格选择自杀,逝于被他称为“未来之国”的巴西。“未来之国”于是变成一句无法兑现的许诺,对他自己来说。在应许之地也有人绝望,在
1.前言已研制成若干种精密压力计,其中有些获得了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度。机械式精密压力计的主要缺点是要求令人生厌地长时读数。具有电信号输出的压力计现已有了商品。但不
“世界三大公园树”和“世界五大公园树”的概念在我国园林工作者中流传已久,一些报刊书籍里也屡有所见。但其出于何处?由何人最先提出?却少为人知。近年来,笔者为此查阅了
鹧鸪场的建立应优先考虑利用空余房舍、闲置厂房或者旧农场、旧养殖场,适当整修后用来饲养鹧鸪,这样可以节省投资。建新的房舍要根据饲养规模来测算用地面积、鹧鸪舍的间数、
一、限用一种试剂鉴别1.用水鉴别例1用水作试剂,不可能区分开来的一组物质是().A.生石灰、食盐、烧碱B.汽油、酒精、浓硫酸C.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D.氯化钾、硝酸钠、
用Philips的计算机放射摄影系统,能从任何一种传统的放射设备上直接获取数字图象。该系统采用一种光激发成象板,它被置于暗盒中,然后像常规的屏片组合一样再于X线系统中。成
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不仅能增添知识和文采,还是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成绩的有力保障。  高中生提升语文素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读点古代经典  这里的“读点”,可不是泛读,而是要精读、熟记、会用。我们的古圣先贤早就在他们的著述里为我们阐明了修身齐家之法,治国平天下之策。所以我们要读经典,并选择其中的名句作为我们修身的行为准则。如修身之道要懂得:“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