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027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探究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抓住“学生对未知的渴求”心理,增设物理实验,培养其探究兴趣
笛卡儿说:“科学产生于质疑”,只有善于质疑的人才能善于思考、善于创造。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一节时,让同学用自制教具在水外(容器内不放水)叉鱼,轻而易举地便叉到了鱼。然后向容器内倒入定量的水,再让学生用鱼叉叉鱼,这时很难叉到鱼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水的时候就叉不到鱼了呢?为什么有经验的渔民就能叉到鱼呢?我们怎样做也能叉到鱼呢?实验是简单的,又是神奇的,要让学生好奇、追切地想知道原因。一系列的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被激发兴趣的情况下开始求知,从而带着问题积极地开动脑筋,积极去思考。
二、关注生活实际,进行创新性设计,打好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长期以来只把实验当作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这样做既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没能促使其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现如今,《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我们指明了实验教学的方向。我们除了需要做好明确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外还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物品来弥补现有实验的不足,设计出创新实验,特别要增加演示实验,满足学生探究实验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讲解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一节教学中,教材中引入压强计,并利用假想的液柱来进行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得到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但是受到这些固有仪器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不能对科学知识勇于去质疑。枯燥的机械性的字母公式的推导,也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使学生将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我便积极引导、提问:“液体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呢?同是在水面下相同的深度,河水与细而高的深容器内水的压强是否一样呢?”学生们大多认为河水的压强大,我便借此时机,设计了一个由自制教具来演示的实验,两个1L的大可乐瓶一个将瓶底去掉、另一个将瓶身去掉,并分别在两个瓶口封好橡皮膜,去掉了瓶身的接好一根带有漏斗的橡皮管,分别向两容器中倒水,学生对于夸张的实验现象而感到震惊,并由此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及积极思考的兴趣,使本节内容的知识教学不再呆板,不再过于平淡。
又例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部分新增的教学内容中,教材中的实验与生活实际联系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飞机的升力”的内容虽是生活实际,但又离学生生活较远,不能很好地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我自制了一个房屋模型,带有门帘、相对敞开的两个窗户,通过实践演示頑外“大风”吹过以及吹过堂风时门帘的飘向的实际情况,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强化学生们的思维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物理知识。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强化学生们的思维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真切地感受到物理为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八年级物理《探究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向学生们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照明电路、灯泡、保险丝等等以此引起学生们对物理的熟悉感和亲切感。然后,教师向学生发出提问: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哪些?学生们会主动探究保险丝的材料对家庭电路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理论分析和对电路的实际观察能够提升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养成将科学技术应盱日常生活的意识,为以后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起学生们主动探究
“合作”一词从古至今都不可或缺,物理实验中存在许多需要动手操作的环节,教师可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们实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们在实验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们自主合作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八年级物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并且共同合作讨论滑动变阻器如何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最大限度地感受到物理规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除此之外,学生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分工,每个人都为组内出一份力。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合作竞争意识。
结论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物理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去保持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培植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热情和提供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使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培养出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倪佳燕.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物理核心素养教育[J].名师在线,2019(12):39-40.
[2]毕尉红.怎样让初中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穿上魔术的罩衣[J].中学理科园地,2019,15(02):25-26.
[3]王红标.实验前的讨论比实验更重要——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前问题”的设计[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04):71-72.
[4]郑晓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04-105.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027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探究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抓住“学生对未知的渴求”心理,增设物理实验,培养其探究兴趣
笛卡儿说:“科学产生于质疑”,只有善于质疑的人才能善于思考、善于创造。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一节时,让同学用自制教具在水外(容器内不放水)叉鱼,轻而易举地便叉到了鱼。然后向容器内倒入定量的水,再让学生用鱼叉叉鱼,这时很难叉到鱼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水的时候就叉不到鱼了呢?为什么有经验的渔民就能叉到鱼呢?我们怎样做也能叉到鱼呢?实验是简单的,又是神奇的,要让学生好奇、追切地想知道原因。一系列的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被激发兴趣的情况下开始求知,从而带着问题积极地开动脑筋,积极去思考。
二、关注生活实际,进行创新性设计,打好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长期以来只把实验当作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这样做既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没能促使其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现如今,《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我们指明了实验教学的方向。我们除了需要做好明确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外还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物品来弥补现有实验的不足,设计出创新实验,特别要增加演示实验,满足学生探究实验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讲解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一节教学中,教材中引入压强计,并利用假想的液柱来进行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得到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但是受到这些固有仪器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不能对科学知识勇于去质疑。枯燥的机械性的字母公式的推导,也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使学生将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我便积极引导、提问:“液体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呢?同是在水面下相同的深度,河水与细而高的深容器内水的压强是否一样呢?”学生们大多认为河水的压强大,我便借此时机,设计了一个由自制教具来演示的实验,两个1L的大可乐瓶一个将瓶底去掉、另一个将瓶身去掉,并分别在两个瓶口封好橡皮膜,去掉了瓶身的接好一根带有漏斗的橡皮管,分别向两容器中倒水,学生对于夸张的实验现象而感到震惊,并由此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及积极思考的兴趣,使本节内容的知识教学不再呆板,不再过于平淡。
又例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部分新增的教学内容中,教材中的实验与生活实际联系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飞机的升力”的内容虽是生活实际,但又离学生生活较远,不能很好地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我自制了一个房屋模型,带有门帘、相对敞开的两个窗户,通过实践演示頑外“大风”吹过以及吹过堂风时门帘的飘向的实际情况,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强化学生们的思维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物理知识。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强化学生们的思维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真切地感受到物理为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八年级物理《探究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向学生们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照明电路、灯泡、保险丝等等以此引起学生们对物理的熟悉感和亲切感。然后,教师向学生发出提问: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哪些?学生们会主动探究保险丝的材料对家庭电路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理论分析和对电路的实际观察能够提升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养成将科学技术应盱日常生活的意识,为以后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起学生们主动探究
“合作”一词从古至今都不可或缺,物理实验中存在许多需要动手操作的环节,教师可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们实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们在实验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们自主合作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八年级物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并且共同合作讨论滑动变阻器如何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最大限度地感受到物理规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除此之外,学生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分工,每个人都为组内出一份力。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合作竞争意识。
结论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物理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去保持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培植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热情和提供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使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培养出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倪佳燕.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物理核心素养教育[J].名师在线,2019(12):39-40.
[2]毕尉红.怎样让初中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穿上魔术的罩衣[J].中学理科园地,2019,15(02):25-26.
[3]王红标.实验前的讨论比实验更重要——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前问题”的设计[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04):71-72.
[4]郑晓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