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员工培训可分为新员工培训和在职员工培训。每位新员工均须参加单位举办的新员工培训,接受企业系统文化的通识训练和部门基本技能训练,从而对企业运作有整体的感受,适应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了解企业的政策和目标。
[关键词]员工培训;企业目标
中图分类号:S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154-01
孤岛采油厂维修大队现有职工200余人,从事电气焊、管工、抽油机安装等工作。职工技术参差不齐,为了提高职工技术水平,根据我们企业自己的具体状况,创新实施具有采油厂自己特色的培训,来提高企业竞争等方面的能力,是企业竞争和经营管理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1、培训的分类
按员工进入单位先后顺序分类,企业员工培训可分为新员工培训和在职员工培训。每位新员工均须参加单位举办的新员工培训,接受企业系统文化的通识训练和部门基本技能训练,从而对企业运作有整体的感受,适应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了解企业的政策和目标。学习本部门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以提高工作绩效。在职员工的培训对象是所有已经参加过新员工培训的在职员工,通过在职员工培训,有效开发人员的潜在能力,使所有在职人员都最大程度的掌握完成规定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行业发展的趋势,提高员工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
按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分类,企业员工培训可分为一般员工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管理人员培训。一般员工的工作职责主要是执行工作命令,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对一般员工的培训主要是依据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使其掌握必要的工作职能。让一般员工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规章制度,使其行为方式符合企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是引导其合理利用自己的经验以充分发挥才能,帮助其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建立企业的管理梯队。
按培训的内容分类,企业员工培训可分为员工知识培训,员工技能培训和员工态度培训。员工知识培训通过不断实施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知识的培训,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迎接新挑战所需的新知识。员工技能培训主要通过不断实施岗位职责,业务规范、操作规程的培训,使员工掌握完成本职工作所必备的技能。而员工态度培训则不断通过实施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价值观的培训,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任,使员工具备自我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目标实现相结合需求。
2、员工培训的基本方法
课堂讲授法:是传统模式的培训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授课方式。它是一种将大量知识通过语言表达,是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浅显易懂。一次性传播给众多听课的教学方法。该种授课方式常用语一些知识理念方面的培训。
课堂讲授法的优点在于一次性传授的内容较多并且全面,应用条件宽松。在一般的培训条件下就可以采用,培训者对时间和内容的掌控程度较高,可以旁征博引,最大限度的发挥培训者水平。但也有局限性,由于讲授内容较多,学员记忆和消化存在难度,如果培训者水平不高将明显影响培训效果,这种灌输式的培训面向所有学员讲课,往往无法顾忌个体差异,容易致使培训者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够,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视听法:就是利用电影、录像、幻灯、录音、计算机等视听教材进行培训。
视听法的优点在于有助于激发学员的兴趣,介绍主题,激励,改变行为。其局限性在于比较被动,要花较多时间和精力准备,受到设备和场所限制,比如看录像,这是一种被动行为,因次需要培训者事前先介绍看录像带的原因,要发现什么,并附带一些讨论题。
3、培训方案设计
岗前培训的特点;基础性培训。岗前培训的目的,是使被录用者具备一名合格职工的基本条件。
适应性培训,被录用职工,尽管很多已经具备相关工作经验,但由于具体工作特点,在转向新工种的时候仍需培训才能进行新的工作。
4、培训种类和方法
我们主要用课堂讲授法、视听法、小组讨论法,工作轮换法。通过这些方法,使职工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和个人基本素质得到进一步升华。都能够出色完成生产任务,并能够在工作中创新创效。像职工发明的“新型对口器,”“带压补漏器”都獲得不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员工培训模块化管理研究的过程,是对整个培训系统各环节要素进行分析、重新排列组合的过程,是解决员工培训现实问题的过程,也是对培训体系优化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顺了培训流程。通过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模型,分析环节要素,强化主要结点的工作,从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全过程细分培训步骤、内容和相应的资料录取,环节控制,使培训流程更加简洁、清晰、便于操作控制。
二是优化了培训资源。通过对培训内容按功能进行排列组合,建立功能模块,使培训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工艺、设备的更新,可以及时对培训内容进行更新,同时,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和培训需求的不同可以对模块进行重新组合,形成适合不同培训对象和不同专业的培训内容,培训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明显增强。
三是规范了培训运行。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和培训师的过程参与,使培训师对培训工作的必要性、现实性、战略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培训环节的关键要素更加清楚,对培训制度、资料的录取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组织行为,培训过程衔接更加紧密,培训效果不断提升。
四是提升了培训质量。通过培训模块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培训资源的整合,吸收了传统的培训文化和有效内容,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的网络教育有机结合,把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结合人才选拔机制和技术能力奖惩机制的有效执行,使培训投入降低,而培训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丽娟,《员工培训与发展》2008年2月华东理工大出版
[2] 高明,《技术经济》2002
[关键词]员工培训;企业目标
中图分类号:S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154-01
孤岛采油厂维修大队现有职工200余人,从事电气焊、管工、抽油机安装等工作。职工技术参差不齐,为了提高职工技术水平,根据我们企业自己的具体状况,创新实施具有采油厂自己特色的培训,来提高企业竞争等方面的能力,是企业竞争和经营管理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1、培训的分类
按员工进入单位先后顺序分类,企业员工培训可分为新员工培训和在职员工培训。每位新员工均须参加单位举办的新员工培训,接受企业系统文化的通识训练和部门基本技能训练,从而对企业运作有整体的感受,适应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了解企业的政策和目标。学习本部门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以提高工作绩效。在职员工的培训对象是所有已经参加过新员工培训的在职员工,通过在职员工培训,有效开发人员的潜在能力,使所有在职人员都最大程度的掌握完成规定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行业发展的趋势,提高员工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
按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分类,企业员工培训可分为一般员工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管理人员培训。一般员工的工作职责主要是执行工作命令,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对一般员工的培训主要是依据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使其掌握必要的工作职能。让一般员工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规章制度,使其行为方式符合企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是引导其合理利用自己的经验以充分发挥才能,帮助其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建立企业的管理梯队。
按培训的内容分类,企业员工培训可分为员工知识培训,员工技能培训和员工态度培训。员工知识培训通过不断实施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知识的培训,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迎接新挑战所需的新知识。员工技能培训主要通过不断实施岗位职责,业务规范、操作规程的培训,使员工掌握完成本职工作所必备的技能。而员工态度培训则不断通过实施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价值观的培训,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任,使员工具备自我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目标实现相结合需求。
2、员工培训的基本方法
课堂讲授法:是传统模式的培训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授课方式。它是一种将大量知识通过语言表达,是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浅显易懂。一次性传播给众多听课的教学方法。该种授课方式常用语一些知识理念方面的培训。
课堂讲授法的优点在于一次性传授的内容较多并且全面,应用条件宽松。在一般的培训条件下就可以采用,培训者对时间和内容的掌控程度较高,可以旁征博引,最大限度的发挥培训者水平。但也有局限性,由于讲授内容较多,学员记忆和消化存在难度,如果培训者水平不高将明显影响培训效果,这种灌输式的培训面向所有学员讲课,往往无法顾忌个体差异,容易致使培训者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够,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视听法:就是利用电影、录像、幻灯、录音、计算机等视听教材进行培训。
视听法的优点在于有助于激发学员的兴趣,介绍主题,激励,改变行为。其局限性在于比较被动,要花较多时间和精力准备,受到设备和场所限制,比如看录像,这是一种被动行为,因次需要培训者事前先介绍看录像带的原因,要发现什么,并附带一些讨论题。
3、培训方案设计
岗前培训的特点;基础性培训。岗前培训的目的,是使被录用者具备一名合格职工的基本条件。
适应性培训,被录用职工,尽管很多已经具备相关工作经验,但由于具体工作特点,在转向新工种的时候仍需培训才能进行新的工作。
4、培训种类和方法
我们主要用课堂讲授法、视听法、小组讨论法,工作轮换法。通过这些方法,使职工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和个人基本素质得到进一步升华。都能够出色完成生产任务,并能够在工作中创新创效。像职工发明的“新型对口器,”“带压补漏器”都獲得不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员工培训模块化管理研究的过程,是对整个培训系统各环节要素进行分析、重新排列组合的过程,是解决员工培训现实问题的过程,也是对培训体系优化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顺了培训流程。通过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模型,分析环节要素,强化主要结点的工作,从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全过程细分培训步骤、内容和相应的资料录取,环节控制,使培训流程更加简洁、清晰、便于操作控制。
二是优化了培训资源。通过对培训内容按功能进行排列组合,建立功能模块,使培训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工艺、设备的更新,可以及时对培训内容进行更新,同时,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和培训需求的不同可以对模块进行重新组合,形成适合不同培训对象和不同专业的培训内容,培训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明显增强。
三是规范了培训运行。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和培训师的过程参与,使培训师对培训工作的必要性、现实性、战略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培训环节的关键要素更加清楚,对培训制度、资料的录取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组织行为,培训过程衔接更加紧密,培训效果不断提升。
四是提升了培训质量。通过培训模块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培训资源的整合,吸收了传统的培训文化和有效内容,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的网络教育有机结合,把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结合人才选拔机制和技术能力奖惩机制的有效执行,使培训投入降低,而培训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丽娟,《员工培训与发展》2008年2月华东理工大出版
[2] 高明,《技术经济》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