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楹联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尝试,积极让国粹在课堂中鲜活起来。音韵独特,趣味诵读,夯实学生创作基础;趣味教学,扎根课堂,增添学生学习乐趣;丰富活动,服务生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楹联教学;服务生活;课程开发;研究探索
【本文系济源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名称:《小学楹联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JKGHA-015 )研究成果】
对联也称楹联,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称为“诗中之诗”。它生动活泼、雅俗共赏、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文学艺术中的奇葩。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势。”近年来,我校在楹联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积极让国粹在课堂中鲜活起来。
一、音韵独特,趣味诵读,夯实学生创作基础
对联教学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用发展的眼光有所变通,以兴趣引导学生,寓教于乐,通过诵读声律启蒙章句,积累名联,让学生充分积淀。
我校从学生入学初就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各年级每周利用早读课,进行朗读训练。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韵律的平仄相谐,节奏相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韵律结构美,为学生对对联、做诗、填词、写赋与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趣味教学,扎根课堂,增添学生学习乐趣
(一)节奏诵读,展现节律优美
在诵读《笠翁对韵》中,语文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朗读节奏划分的知识,让学生划分出节奏。然后告诉学生“节奏点”就是每节奏中最后一个读音,让学生找出一字对、二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初步感受楹联的魅力。再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联中节奏点上“平仄是交错的”,而上下两联节奏点上的字又是“平仄相对的”。最后教师总结用律规则,即“一联之中平仄交错,两联之间平仄相对”的特点。
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意标新二月花”,教师会指导学生划分节奏,即“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意/标新/二月花”,然后标出相应的平仄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难看出这副楹联在节奏点上的“繁”“意”“树”“花”用律就是“一联之中平仄交错,两联之间平仄相对”的,这样学生就会立刻领悟。
(二)故事引入,增添生活乐趣
楹联趣味小故事是我们每节楹联课必不可少的项目。小学生受认知水平限制,学习楹联基本概念有些困难,因此在楹联教学中,我们采用“故事引入”的方式,让孩子感知楹联基本概念。
如:在介绍楹联概念时,我们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告诉他们楹联就是写在门柱两旁的一对句子,它们的字数相同,平仄相对,读上去朗朗上口,非常好听,简单说就是对联。同时让学生分别数数上下两联的字数,加强其感性认识。
再如,引入对联故事《解缙作对,为父解围》,而后学习对联“天当棋盘星座子,谁人敢下?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上联中把“天”当作“棋盘”,把“星”当作下棋的“棋子”,这里夸大了棋盘的面积,也夸大了下棋的棋子,可见对弈二人有多么大的气魄和口气!下联把“地”当作“琵琶”,“路”当作琵琶的“弦”。试想:这弹琵琶的人该有多么大的胆量才能弹得动。此故事不仅让学生明白运用夸张的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还懂得楹联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三)训练对课,打下坚实基础
“对课”,就是对对子,学习对仗。如:“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在学生们前期对《笠翁对韵》的不断吟诵的基础上,我校还开展了“对课”训练,以达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目的。比如:老师说“天”,学生对“地”;老师出“山花”,学生对“海树”;老师对“莲子心中苦”,学生对“梨儿腹内酸”。就这样,从一字练起,一直练到七言、九言、十一言……在不断的对课训练中,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楹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活动,服务生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生活中实践,实践中成长
春节家家贴对联,喜事时时用对联,景点处处有对联,更彰显出极大的生命力和广泛性。我校开展了“我做春联小医生”活动。
让学生在寒假中收集春联,然后拿到课堂上,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一起给春联治病。如有的家户把上下联贴反了,学生在辩论中,懂得了如何区分上下联;有的家户的对联上下联中有的词词性不对,学生积极参与,一起来改正。此活动科学高效地检验了学生对基本功的掌握程度,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楹联的兴趣。
(二)赛与教相长,素养能提高
学校组织开展自办楹联小报、用楹联标语布置班级板报、组织师生参加“《民间对联故事》擂台征集”,楹联书法赛等活动,竞赛结果在全校公布,学校为获奖同学颁发奖品、奖状,树立榜样。楹联比拼的劲头上来了,学生除了课上认真学习外,还会在课外时间给自己“开小灶”,以求在下一次的竞赛中能有不俗的表现。如此以赛代教、以赛促教、以赛养教,丰富了学生的楹联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语文素养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
生活因楹联而多彩,楹联因教学而鲜活。我们珍视楹联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自由漫步楹联乐园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对祖国古老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用优美的楹联陶冶他们的身心,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玉秀. 语文教学中楹联应用的尝试 [J].宁夏 学苑教育 2011(14期)
[2] 张永剑. 讲故事 学楹联 [M].济源:诗词楹联学会2014.
李军霞 济水南街学校
关键词:楹联教学;服务生活;课程开发;研究探索
【本文系济源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名称:《小学楹联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JKGHA-015 )研究成果】
对联也称楹联,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称为“诗中之诗”。它生动活泼、雅俗共赏、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文学艺术中的奇葩。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势。”近年来,我校在楹联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积极让国粹在课堂中鲜活起来。
一、音韵独特,趣味诵读,夯实学生创作基础
对联教学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用发展的眼光有所变通,以兴趣引导学生,寓教于乐,通过诵读声律启蒙章句,积累名联,让学生充分积淀。
我校从学生入学初就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各年级每周利用早读课,进行朗读训练。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韵律的平仄相谐,节奏相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韵律结构美,为学生对对联、做诗、填词、写赋与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趣味教学,扎根课堂,增添学生学习乐趣
(一)节奏诵读,展现节律优美
在诵读《笠翁对韵》中,语文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朗读节奏划分的知识,让学生划分出节奏。然后告诉学生“节奏点”就是每节奏中最后一个读音,让学生找出一字对、二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初步感受楹联的魅力。再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联中节奏点上“平仄是交错的”,而上下两联节奏点上的字又是“平仄相对的”。最后教师总结用律规则,即“一联之中平仄交错,两联之间平仄相对”的特点。
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意标新二月花”,教师会指导学生划分节奏,即“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意/标新/二月花”,然后标出相应的平仄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难看出这副楹联在节奏点上的“繁”“意”“树”“花”用律就是“一联之中平仄交错,两联之间平仄相对”的,这样学生就会立刻领悟。
(二)故事引入,增添生活乐趣
楹联趣味小故事是我们每节楹联课必不可少的项目。小学生受认知水平限制,学习楹联基本概念有些困难,因此在楹联教学中,我们采用“故事引入”的方式,让孩子感知楹联基本概念。
如:在介绍楹联概念时,我们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告诉他们楹联就是写在门柱两旁的一对句子,它们的字数相同,平仄相对,读上去朗朗上口,非常好听,简单说就是对联。同时让学生分别数数上下两联的字数,加强其感性认识。
再如,引入对联故事《解缙作对,为父解围》,而后学习对联“天当棋盘星座子,谁人敢下?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上联中把“天”当作“棋盘”,把“星”当作下棋的“棋子”,这里夸大了棋盘的面积,也夸大了下棋的棋子,可见对弈二人有多么大的气魄和口气!下联把“地”当作“琵琶”,“路”当作琵琶的“弦”。试想:这弹琵琶的人该有多么大的胆量才能弹得动。此故事不仅让学生明白运用夸张的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还懂得楹联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三)训练对课,打下坚实基础
“对课”,就是对对子,学习对仗。如:“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在学生们前期对《笠翁对韵》的不断吟诵的基础上,我校还开展了“对课”训练,以达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目的。比如:老师说“天”,学生对“地”;老师出“山花”,学生对“海树”;老师对“莲子心中苦”,学生对“梨儿腹内酸”。就这样,从一字练起,一直练到七言、九言、十一言……在不断的对课训练中,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楹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活动,服务生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生活中实践,实践中成长
春节家家贴对联,喜事时时用对联,景点处处有对联,更彰显出极大的生命力和广泛性。我校开展了“我做春联小医生”活动。
让学生在寒假中收集春联,然后拿到课堂上,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一起给春联治病。如有的家户把上下联贴反了,学生在辩论中,懂得了如何区分上下联;有的家户的对联上下联中有的词词性不对,学生积极参与,一起来改正。此活动科学高效地检验了学生对基本功的掌握程度,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楹联的兴趣。
(二)赛与教相长,素养能提高
学校组织开展自办楹联小报、用楹联标语布置班级板报、组织师生参加“《民间对联故事》擂台征集”,楹联书法赛等活动,竞赛结果在全校公布,学校为获奖同学颁发奖品、奖状,树立榜样。楹联比拼的劲头上来了,学生除了课上认真学习外,还会在课外时间给自己“开小灶”,以求在下一次的竞赛中能有不俗的表现。如此以赛代教、以赛促教、以赛养教,丰富了学生的楹联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语文素养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
生活因楹联而多彩,楹联因教学而鲜活。我们珍视楹联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自由漫步楹联乐园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对祖国古老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用优美的楹联陶冶他们的身心,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玉秀. 语文教学中楹联应用的尝试 [J].宁夏 学苑教育 2011(14期)
[2] 张永剑. 讲故事 学楹联 [M].济源:诗词楹联学会2014.
李军霞 济水南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