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中之意非常明确,就是艺术高于一切。这个以诗言志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书法大师米芾。
米芾,字元章,生于1051年,殁于1107年,一生痴于书法艺术,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的字,淋漓畅快、奇变纵横。传世墨迹颇多,其中尤以长卷及小品为最重。
米芾自幼即聪慧过人,酷爱诗书,尤好古人翰墨。八岁临帖,十岁即迷上碑刻。但最初几年,米芾的长进不大。为此教他的私塾先生很不耐烦,先生的态度让米芾很受刺激,但他没有气馁,暗下决心一定要将字写好。
从此他,疯了似地练字,甚至睡梦中是在写字。也许是上天被他的痴情和虔诚所感动,把一个杰出的启蒙老师送上门来。他是一个准备上京赶考的秀才,就落脚在他们家附近的客店。米芾很早就听说过这个先生,听到消息,兴冲冲地前去求教。不想那秀才只是漫不经心地看了看他的字,淡淡地对他说:“要我教你写字也可以,但是有个条件,就是要用我的纸。”米芾说:“可以呀!我就买您的纸。”
可是米芾没有想到先生的纸,可不是那么好用的,一张纸要五两银子。米芾顿时就愣住了,世间哪有这么贵的纸呢?自己的整个家怕也不值这么多钱呢!米芾被难住了,他想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自己一定会后悔!习字心切的米芾,含着眼泪咬牙答应了。米芾的母亲将自己所有的首饰送到当铺。秀才接过银子,递给米芾一张纸,说:“你就在上边好好写吧。”然后把银子放进兜里就走了。
米芾反复端详了半天也没有觉得这张纸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于这么贵的纸,他实在舍不得使,几笔下去,母亲心爱的首饰就没了。他不敢轻易下笔,只是一个劲儿钻研字帖,一个字一个字地拆开了,揉碎了,仔细地揣摩琢磨每个字的笔画与间架。
晌午时分,秀才回来了,米芾竟然没有发觉。秀才看到这张纸上一字都没有,便问:“都半天了怎么一个字没写啊?”米芾不好意思地说:“纸太贵了,不舍得用。”秀才就问他“敢不敢写个字让我看看?”米芾捏着笔,凝神许久,才落笔成字,与帖相较,似与不似之间。秀才见了,满意地点了点头。对米芾说:“写字不光动笔,更要动心,用心观其形,用心悟其神,这就是写字的诀窍。”秀才的一席话,让米芾茅塞顿开。
第二天,秀才走了,米芾十分眷恋,一直送了很远仍然不舍得止步。分别时,秀才从兜中掏出一个小布包送给了他,并说:“等回到家后才能打开。”米芾依言而行,等他终于将布包打开时,已是感动得热泪横流了。原来秀才给他的就是他买纸的那五两银子。这五两银子,米芾一直保存了一辈子,以缅怀他的启蒙先生对他成才的一番苦心。
古今中外,很多艺术家,无不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矢志不移地躬行于继承、创新。米芾也不例外, 颜体的“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柳字的“体势雄健,瘦硬遒劲”,欧体的“中宫紧结、外形竦削,笔力劲险”,给米芾的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褚遂良是米芾一生敬佩的前辈,清初书法家王澍这样评道:“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如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米芾对其爱之深,迷之深。日夜揣摩,终于得其真髓。
后来,他又把兴趣和眼光转到王羲之父子身上。晋书的自由灵性、无拘无束,使米芾真正地体会到了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终于在他50多岁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米氏风格,以《研山铭》《蜀素帖》《草书四帖》等为代表的一批艺术瑰宝精彩纷呈地喷涌而出。
他的书法与前人相比,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创新。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从容不迫,随机而变。
用笔上,强调执笔轻虚,富于变化又不失真趣。 以侧锋为主,注意粗细、轻重、疾徐、动静、刚柔的变化,以圆劲秀挺为依皈。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笔锋较外露, 故能使线条造成爽利峻拔的感觉;笔毫方向多变, 故而“八面出锋”。米芾还喜欢大量的提按顿挫的动作, 而且这些动作的幅度往往都较大,富于跳跃性。
结体上,米芾特别强调“势”,就是写字如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讲究字型欹侧夸张, 使每一个字型都有一种走向。他的字型又大小不一, 任其自然。因而能有跌宕起伏的气势。 米芾能将尖、方、直、圆等多种形式要素极端化地融合在一纸之间, 从而形成强烈酣畅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这些独特无双的笔墨,让他平生傲视群雄的自信与狂放,当宋徽宗让他评论一下当世的几位书法大腕时,他竟这样毫不客气地说:“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宋徽宗又问道:“卿书如何?”米芾骄傲地回答说:“臣书刷字。”
米芾的艺术实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书法,他的不朽之作,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的璀灿明珠。
米芾,字元章,生于1051年,殁于1107年,一生痴于书法艺术,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的字,淋漓畅快、奇变纵横。传世墨迹颇多,其中尤以长卷及小品为最重。
米芾自幼即聪慧过人,酷爱诗书,尤好古人翰墨。八岁临帖,十岁即迷上碑刻。但最初几年,米芾的长进不大。为此教他的私塾先生很不耐烦,先生的态度让米芾很受刺激,但他没有气馁,暗下决心一定要将字写好。
从此他,疯了似地练字,甚至睡梦中是在写字。也许是上天被他的痴情和虔诚所感动,把一个杰出的启蒙老师送上门来。他是一个准备上京赶考的秀才,就落脚在他们家附近的客店。米芾很早就听说过这个先生,听到消息,兴冲冲地前去求教。不想那秀才只是漫不经心地看了看他的字,淡淡地对他说:“要我教你写字也可以,但是有个条件,就是要用我的纸。”米芾说:“可以呀!我就买您的纸。”
可是米芾没有想到先生的纸,可不是那么好用的,一张纸要五两银子。米芾顿时就愣住了,世间哪有这么贵的纸呢?自己的整个家怕也不值这么多钱呢!米芾被难住了,他想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自己一定会后悔!习字心切的米芾,含着眼泪咬牙答应了。米芾的母亲将自己所有的首饰送到当铺。秀才接过银子,递给米芾一张纸,说:“你就在上边好好写吧。”然后把银子放进兜里就走了。
米芾反复端详了半天也没有觉得这张纸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于这么贵的纸,他实在舍不得使,几笔下去,母亲心爱的首饰就没了。他不敢轻易下笔,只是一个劲儿钻研字帖,一个字一个字地拆开了,揉碎了,仔细地揣摩琢磨每个字的笔画与间架。
晌午时分,秀才回来了,米芾竟然没有发觉。秀才看到这张纸上一字都没有,便问:“都半天了怎么一个字没写啊?”米芾不好意思地说:“纸太贵了,不舍得用。”秀才就问他“敢不敢写个字让我看看?”米芾捏着笔,凝神许久,才落笔成字,与帖相较,似与不似之间。秀才见了,满意地点了点头。对米芾说:“写字不光动笔,更要动心,用心观其形,用心悟其神,这就是写字的诀窍。”秀才的一席话,让米芾茅塞顿开。
第二天,秀才走了,米芾十分眷恋,一直送了很远仍然不舍得止步。分别时,秀才从兜中掏出一个小布包送给了他,并说:“等回到家后才能打开。”米芾依言而行,等他终于将布包打开时,已是感动得热泪横流了。原来秀才给他的就是他买纸的那五两银子。这五两银子,米芾一直保存了一辈子,以缅怀他的启蒙先生对他成才的一番苦心。
古今中外,很多艺术家,无不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矢志不移地躬行于继承、创新。米芾也不例外, 颜体的“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柳字的“体势雄健,瘦硬遒劲”,欧体的“中宫紧结、外形竦削,笔力劲险”,给米芾的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褚遂良是米芾一生敬佩的前辈,清初书法家王澍这样评道:“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如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米芾对其爱之深,迷之深。日夜揣摩,终于得其真髓。
后来,他又把兴趣和眼光转到王羲之父子身上。晋书的自由灵性、无拘无束,使米芾真正地体会到了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终于在他50多岁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米氏风格,以《研山铭》《蜀素帖》《草书四帖》等为代表的一批艺术瑰宝精彩纷呈地喷涌而出。
他的书法与前人相比,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创新。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从容不迫,随机而变。
用笔上,强调执笔轻虚,富于变化又不失真趣。 以侧锋为主,注意粗细、轻重、疾徐、动静、刚柔的变化,以圆劲秀挺为依皈。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笔锋较外露, 故能使线条造成爽利峻拔的感觉;笔毫方向多变, 故而“八面出锋”。米芾还喜欢大量的提按顿挫的动作, 而且这些动作的幅度往往都较大,富于跳跃性。
结体上,米芾特别强调“势”,就是写字如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讲究字型欹侧夸张, 使每一个字型都有一种走向。他的字型又大小不一, 任其自然。因而能有跌宕起伏的气势。 米芾能将尖、方、直、圆等多种形式要素极端化地融合在一纸之间, 从而形成强烈酣畅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这些独特无双的笔墨,让他平生傲视群雄的自信与狂放,当宋徽宗让他评论一下当世的几位书法大腕时,他竟这样毫不客气地说:“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宋徽宗又问道:“卿书如何?”米芾骄傲地回答说:“臣书刷字。”
米芾的艺术实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书法,他的不朽之作,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的璀灿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