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关于环境保护的研究持续走热。本文采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探讨了低碳供应链研究的热点与趋势。研究结论表明,低碳供应链研究产出持续增加,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度与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作者、机构间尚未形成稳定紧密的合作网络。低碳与供应链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绿色低碳;低碳供应链;知识图谱
引言
碳排放对可持续发展的破坏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企业只有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管理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碳排放的降低[1]。低碳供应链管理即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设计的过程中要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作为目标的管理[2]。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供应链在生态环境领域的表现进行研究。首先被学者提出的概念是“绿色供应链”[3]。胡培等研究了政府补贴能降低供应链中的碳排放[4];许彤等研究了企业低碳供应链的搭建受到融资难易程度的影响[5]。一些研究表明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的碳减排行为,能够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优势。例如李林秋等研究了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显著提升创业板企业的竞争优势[6];魏营研究了低碳产品能够为企业带来附加价值并且拓宽产品设计思路[7]。针对企业通过何种途径能够实现供应链低碳化这一目标,温廷新等对比分析了双渠道供应链下不同减排的模式[8];刘小红等通过对资源配置问题的分析,研究解决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平衡问题[9]。
本文运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低碳供应链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图谱分析,重点回答了相关国内外研究的整体态势与研究热点。
一、研究设计
本文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检索平台,以2009-2019年的“低碳”、“供应链”同时作为主题,最终检索中文文献639篇、外文文献326篇。基于Citespace5.6.R1分析软件对低碳供应链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1)文献作者图谱分析
经分析,被引次数较高的作者分别为CHUANXU WANG、LEI YANG和BISWAJIT SARKAR,三位作者各自的子网络合作关系凸显。各位作者间的整体合作网络关系并未形成,但以小范围的子网络存在的合作关系较多,且子网络合作关系多分布在以高产作者为核心的范围内。国内被引次数较高的作者分别为赵道致、汪传旭、刘名武,以高被引作者为中心的子网络合作关系已形成,但作者间整体合作网络关系仍相对分散,未成规模。与国外文献相比,国内核心作者人数偏低,但核心作者发文量高。
(2)研究机构图谱分析
国外关于低碳供应链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国内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与上海海事大学发文量名列前三名。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密度低、尚未形成紧密型子网络。国内关于低碳供应链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天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与上海海事大学。以这三个大学为中心的合作网络已经形成。
三、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本文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国内外文献获取平台,采用Citespace具体分析了2009-2019年国内外低碳供应链的相关文献研究,主要结论有:(1)以低碳供应链为主题的研究产出持续增加,国外研究早于中国,但国内成果产出速度与数量的后发优势凸显;(2)低碳供应链的国内外文献作者、机构间均未形成紧密型合作网络,合作范围与广度相对较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二)研究展望
通过对低碳供应链的文献梳理能够清晰识别该研究领域的整体态势与进展情况,对于后续供应链的研究方向给予科学指導。同时有助于了解在环境污染的严峻背景下“供应链能否实现低碳发展”这一论题在国际学术研究领域的关注度与认可度。未来有关该领域的研究应更加注重作者间跨区域、多领域合作,可尝试与国外高校学者合作,拓宽研究领域,继续增加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范贺花,张超,周永卫.考虑随机需求环境下的低碳供应链渠道选择[J].统计与决策,2020,36(14):166-170.
[2]吴隽,徐迪.基于文献计量的低碳供应链管理研究述评[J].经济管理,2020,42(03):192-208.
[3]Debabrata Ghosh,Janat Sha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eening policies across supply chain structur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 2011 (2).
[4]胡培,代雨宏.基于消费者行为的低碳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J].软科学,2018,32(08):73-77+90.
[5]许彤,张雄.资金与碳排放双重约束下低碳供应链决策研究[J].工业工程,2019,22(05):75-81+117.
[6]李林秋.环境领导力、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J].财会通讯,2020(03):72-76.
[7]魏营.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供应链运作优化[J].财会通讯,2017(14):71-74+129.
[8]温廷新,闫冬.消费者双重偏好对低碳供应链的影响研究[J].情报探索,2020(10):16-22.
[9]刘小红,张人龙,单汨源.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及算法的鲁棒性研究[J].企业经济,2020,39(08):79-86.
作者信息:
张娇宁(1995-),女,河南济源人,硕士研究生,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关键词:绿色低碳;低碳供应链;知识图谱
引言
碳排放对可持续发展的破坏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企业只有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管理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碳排放的降低[1]。低碳供应链管理即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设计的过程中要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作为目标的管理[2]。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供应链在生态环境领域的表现进行研究。首先被学者提出的概念是“绿色供应链”[3]。胡培等研究了政府补贴能降低供应链中的碳排放[4];许彤等研究了企业低碳供应链的搭建受到融资难易程度的影响[5]。一些研究表明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的碳减排行为,能够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优势。例如李林秋等研究了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显著提升创业板企业的竞争优势[6];魏营研究了低碳产品能够为企业带来附加价值并且拓宽产品设计思路[7]。针对企业通过何种途径能够实现供应链低碳化这一目标,温廷新等对比分析了双渠道供应链下不同减排的模式[8];刘小红等通过对资源配置问题的分析,研究解决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平衡问题[9]。
本文运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低碳供应链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图谱分析,重点回答了相关国内外研究的整体态势与研究热点。
一、研究设计
本文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检索平台,以2009-2019年的“低碳”、“供应链”同时作为主题,最终检索中文文献639篇、外文文献326篇。基于Citespace5.6.R1分析软件对低碳供应链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1)文献作者图谱分析
经分析,被引次数较高的作者分别为CHUANXU WANG、LEI YANG和BISWAJIT SARKAR,三位作者各自的子网络合作关系凸显。各位作者间的整体合作网络关系并未形成,但以小范围的子网络存在的合作关系较多,且子网络合作关系多分布在以高产作者为核心的范围内。国内被引次数较高的作者分别为赵道致、汪传旭、刘名武,以高被引作者为中心的子网络合作关系已形成,但作者间整体合作网络关系仍相对分散,未成规模。与国外文献相比,国内核心作者人数偏低,但核心作者发文量高。
(2)研究机构图谱分析
国外关于低碳供应链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国内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与上海海事大学发文量名列前三名。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密度低、尚未形成紧密型子网络。国内关于低碳供应链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天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与上海海事大学。以这三个大学为中心的合作网络已经形成。
三、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本文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国内外文献获取平台,采用Citespace具体分析了2009-2019年国内外低碳供应链的相关文献研究,主要结论有:(1)以低碳供应链为主题的研究产出持续增加,国外研究早于中国,但国内成果产出速度与数量的后发优势凸显;(2)低碳供应链的国内外文献作者、机构间均未形成紧密型合作网络,合作范围与广度相对较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二)研究展望
通过对低碳供应链的文献梳理能够清晰识别该研究领域的整体态势与进展情况,对于后续供应链的研究方向给予科学指導。同时有助于了解在环境污染的严峻背景下“供应链能否实现低碳发展”这一论题在国际学术研究领域的关注度与认可度。未来有关该领域的研究应更加注重作者间跨区域、多领域合作,可尝试与国外高校学者合作,拓宽研究领域,继续增加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范贺花,张超,周永卫.考虑随机需求环境下的低碳供应链渠道选择[J].统计与决策,2020,36(14):166-170.
[2]吴隽,徐迪.基于文献计量的低碳供应链管理研究述评[J].经济管理,2020,42(03):192-208.
[3]Debabrata Ghosh,Janat Sha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eening policies across supply chain structur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 2011 (2).
[4]胡培,代雨宏.基于消费者行为的低碳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J].软科学,2018,32(08):73-77+90.
[5]许彤,张雄.资金与碳排放双重约束下低碳供应链决策研究[J].工业工程,2019,22(05):75-81+117.
[6]李林秋.环境领导力、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J].财会通讯,2020(03):72-76.
[7]魏营.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供应链运作优化[J].财会通讯,2017(14):71-74+129.
[8]温廷新,闫冬.消费者双重偏好对低碳供应链的影响研究[J].情报探索,2020(10):16-22.
[9]刘小红,张人龙,单汨源.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及算法的鲁棒性研究[J].企业经济,2020,39(08):79-86.
作者信息:
张娇宁(1995-),女,河南济源人,硕士研究生,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