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汾酒需要在相关品牌的整合传播上进一步深化和聚焦。如国藏汾酒,目前传播的重点是在行业内提升关注度,而在与目标消费者的深度沟通上明显不足。
从汾酒近年来的动作可以看到,从2002年起,汾酒以加强市场开发、适时推出高端产品等举措,使公司的业绩逐步回暖;2009年,汾酒又以营销思路的调整和一系列变革,使公司的回暖得到了提速;2010年,已显现改革成效的汾酒,年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汾酒在逐步实现名酒回归的路途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并进入到了再度崛起的快车道。
笔者认为,步入发展快车道的汾酒,尚在品牌战略、全国化发展略径等层面,存在着几个高阶“门槛”,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变革。
战略门槛:肩负品类重任,战略有待调整
曾迷失于“名酒”变“民酒”的汾酒,籍由“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和“清香汾酒、国际香型”的战略定位,将其进一步重塑高贵品牌形象的发展意图已充分彰显。2015年达到百亿,每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0亿元的增长,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成为行业第三的发展规划,同样也显露汾酒实现王者归来的自信与决心。
笔者认为,汾酒的战略变革和发展规划是成功的,但同样也是任重而道远的。
首先,基于清香型白酒的差异性和市场占有率现状,汾酒需要担负起品类振兴的责任,而这要求汾酒应以引领清香品类发展的高度,快速实现品牌形象的重塑、提升与推广,进而以自身品牌完成对市场和消费的有效带动与促进,将整个清香品类的蛋糕做大。
其次,在全国化布局的路径中,汾酒需要在既定的品牌战略大背景下,从全国市场高度确立企业能够形成全国市场竞争优势的细分市场,进而明确战略目标,包括企业品牌目标、区域目标、销售额增长目标、占有率目标,并将目标分解。
再者,汾酒需要进一步明确资源配置,并围绕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集中资源,在核心市场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以此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市场门槛:实现细化分类,建立差异化营销
汾酒以山西省为中心辐射河北、山东、河南、内蒙等为主的区域布局,以及在完成华北市场圈地后南下华中的发展规划,在目前全国市场对清香型白酒接受度有待提高的环境下来看,不失为明智之举。
针对市场发展规划和全国布局,汾酒应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以区域市场的品牌基础和市场开发价值为标准,根据区域市场目标、区域市场特点和企业资源状况等情况,对区域市场进行有效分类,深化区域市场规划。
其二,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建立差异化的营销策略,集中资源,完成重点市场的突破。比如,重点市场可以由厂家建立运营中心,厂家直接管理营销团队,以前置性市场投入,加大品牌传播和终端投入。而非重点市场则以建立渠道基础、适量品牌传播为宜。
产品门槛:突出主导产品,实现销量优化
“定位次高端,变单品为系列运作,进行产品线上下延伸,实现全价位覆盖,争做高、中、低档领袖品牌”的变革思路,使汾酒的产品线成功瘦身,从早期的千余个降至目前的几十种,形成了以汾酒为主线的清晰的产品结构,并变单品为系列运作,丰富产品线。
截至目前,汾酒的产品线看起来已比较完整,但针对全国化的发展来说,其在产品的推广上还不够聚焦,各档位主力产品的产品力、品牌力还有待提升。因此,汾酒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品明确企业品牌资源配置,进一步明确其市场定位和核心诉求。另外。在汾酒目前的销量中,老白汾占约四成左右,青花系列和国藏系列有待继续优化提升。
从2006年起,汾酒针对旗下产品展开了一系列的提价举措,提价范围涉及汾酒系列、老白汾系列、竹叶青系列等。经过近几年的多轮提价,汾酒以主导产品跟随提价的策略,已经实现清香型白酒和保健酒的中高端占位。
笔者认为,建立价格标杆和如何进一步提价,是汾酒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的地方。首先,在全国化的发展中,汾酒的主导产品必须在某一细分市场以统一的价格定位,建立价格标杆,才能提升品牌形象,引导消费;其次,以国藏汾酒为例,其价格与茅台和五粮液的年份酒,以及泸州老窖的定制酒仍存在着不小的价格差距,而汾酒其他各档产品的价格设置,尤其是中高档价位均低于其他高端白酒品牌。由此可见,汾酒产品的提价潜力还未能充分得到挖掘,其产品线尚有进一步升级的空间。
品牌门槛:重塑品牌信心,注重整合传播
汾酒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已重新整合规划汾酒、杏花村、竹叶青三大品牌,并高举文化营销大旗,采取聚焦传播策略,在事件营销、公益营销中彰显高端白酒形象,重塑汾酒“清香鼻祖”地位。同时,汾酒则以大剂量广告投放,欲通过前期高额的市场投入换取未来的销量增长。
曾经饱受品牌之殇的汾酒,因前几年的品牌伤害事件,使其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受到极大打击。笔者认为,品牌力低下已经成为汾酒在全国化进程中的制约。重新构建、强化市场和消费者对汾酒品牌的信心,对于汾酒来说已迫在眉睫。
另外,基于全国化发展的需要,汾酒在其品牌的整合传播过程中,应选择主流媒介形成聚焦,配合终端、公关、软文、事件营销,与全国传播、全省传播形成互动。在这一思路下,汾酒需要在其相关品牌的整合传播上进一步深化和聚焦。如国藏汾酒,目前传播的重点是在行业内提升关注度,而在与目标消费者的深度沟通上明显不足。
渠道门槛:完善全国化管理,兼顾统一与灵活
变革后的汾酒在省内实行渠道扁平化建设及管理,将触角下沉到县一级,以深度分销掌控核心终端,完成对渠道的深度掌控。在省外,则采取区域经销制,变原先的品牌代理商为渠道经销商,不仅有利于公司直接掌控地市级市场甚至县一级的市场终端,更促进经销商对团购、名烟名酒店面、卖场、专卖店等核心终端的公关和销售的注重,提高了经销商的获利空间。
关于汾酒的渠道变革,未来的工作重心应是进一步建设、完善全国统一的品牌管理、销售管理指挥系统,兼顾全国统一管理和区域市场的灵活性。
管理门槛:考验变革决心,管理持续深化
在管理变革上,汾酒从人事、组织架构人手逐步推进激励机制、股权改革、薪酬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制度。此外,从领导层到中层的人员均采用竞聘上岗,以此提高领导的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并通过优化企业职能部门、推进扁平化管理等举措,实现了“营”“销”资源统筹管理,职能得以进一步细分,继而通过打造销售团队,实现了深度分销模式变革。
汾酒在2009~2010年试图通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显示出了汾酒为谋求回归而勇于承受的切肤之痛。但面对全国化的发展路径,汾酒领导层更需要坚定信念、把握方向,将其他改革设想和举措予以贯彻和执行,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体制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另外,随着汾酒销售区域的扩大和未来产能的扩展,必定对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身为国企的汾酒能否充分适应,还要经受管理体制的考验。
从汾酒近年来的动作可以看到,从2002年起,汾酒以加强市场开发、适时推出高端产品等举措,使公司的业绩逐步回暖;2009年,汾酒又以营销思路的调整和一系列变革,使公司的回暖得到了提速;2010年,已显现改革成效的汾酒,年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汾酒在逐步实现名酒回归的路途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并进入到了再度崛起的快车道。
笔者认为,步入发展快车道的汾酒,尚在品牌战略、全国化发展略径等层面,存在着几个高阶“门槛”,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变革。
战略门槛:肩负品类重任,战略有待调整
曾迷失于“名酒”变“民酒”的汾酒,籍由“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和“清香汾酒、国际香型”的战略定位,将其进一步重塑高贵品牌形象的发展意图已充分彰显。2015年达到百亿,每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0亿元的增长,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成为行业第三的发展规划,同样也显露汾酒实现王者归来的自信与决心。
笔者认为,汾酒的战略变革和发展规划是成功的,但同样也是任重而道远的。
首先,基于清香型白酒的差异性和市场占有率现状,汾酒需要担负起品类振兴的责任,而这要求汾酒应以引领清香品类发展的高度,快速实现品牌形象的重塑、提升与推广,进而以自身品牌完成对市场和消费的有效带动与促进,将整个清香品类的蛋糕做大。
其次,在全国化布局的路径中,汾酒需要在既定的品牌战略大背景下,从全国市场高度确立企业能够形成全国市场竞争优势的细分市场,进而明确战略目标,包括企业品牌目标、区域目标、销售额增长目标、占有率目标,并将目标分解。
再者,汾酒需要进一步明确资源配置,并围绕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集中资源,在核心市场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以此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市场门槛:实现细化分类,建立差异化营销
汾酒以山西省为中心辐射河北、山东、河南、内蒙等为主的区域布局,以及在完成华北市场圈地后南下华中的发展规划,在目前全国市场对清香型白酒接受度有待提高的环境下来看,不失为明智之举。
针对市场发展规划和全国布局,汾酒应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以区域市场的品牌基础和市场开发价值为标准,根据区域市场目标、区域市场特点和企业资源状况等情况,对区域市场进行有效分类,深化区域市场规划。
其二,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建立差异化的营销策略,集中资源,完成重点市场的突破。比如,重点市场可以由厂家建立运营中心,厂家直接管理营销团队,以前置性市场投入,加大品牌传播和终端投入。而非重点市场则以建立渠道基础、适量品牌传播为宜。
产品门槛:突出主导产品,实现销量优化
“定位次高端,变单品为系列运作,进行产品线上下延伸,实现全价位覆盖,争做高、中、低档领袖品牌”的变革思路,使汾酒的产品线成功瘦身,从早期的千余个降至目前的几十种,形成了以汾酒为主线的清晰的产品结构,并变单品为系列运作,丰富产品线。
截至目前,汾酒的产品线看起来已比较完整,但针对全国化的发展来说,其在产品的推广上还不够聚焦,各档位主力产品的产品力、品牌力还有待提升。因此,汾酒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品明确企业品牌资源配置,进一步明确其市场定位和核心诉求。另外。在汾酒目前的销量中,老白汾占约四成左右,青花系列和国藏系列有待继续优化提升。
从2006年起,汾酒针对旗下产品展开了一系列的提价举措,提价范围涉及汾酒系列、老白汾系列、竹叶青系列等。经过近几年的多轮提价,汾酒以主导产品跟随提价的策略,已经实现清香型白酒和保健酒的中高端占位。
笔者认为,建立价格标杆和如何进一步提价,是汾酒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的地方。首先,在全国化的发展中,汾酒的主导产品必须在某一细分市场以统一的价格定位,建立价格标杆,才能提升品牌形象,引导消费;其次,以国藏汾酒为例,其价格与茅台和五粮液的年份酒,以及泸州老窖的定制酒仍存在着不小的价格差距,而汾酒其他各档产品的价格设置,尤其是中高档价位均低于其他高端白酒品牌。由此可见,汾酒产品的提价潜力还未能充分得到挖掘,其产品线尚有进一步升级的空间。
品牌门槛:重塑品牌信心,注重整合传播
汾酒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已重新整合规划汾酒、杏花村、竹叶青三大品牌,并高举文化营销大旗,采取聚焦传播策略,在事件营销、公益营销中彰显高端白酒形象,重塑汾酒“清香鼻祖”地位。同时,汾酒则以大剂量广告投放,欲通过前期高额的市场投入换取未来的销量增长。
曾经饱受品牌之殇的汾酒,因前几年的品牌伤害事件,使其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受到极大打击。笔者认为,品牌力低下已经成为汾酒在全国化进程中的制约。重新构建、强化市场和消费者对汾酒品牌的信心,对于汾酒来说已迫在眉睫。
另外,基于全国化发展的需要,汾酒在其品牌的整合传播过程中,应选择主流媒介形成聚焦,配合终端、公关、软文、事件营销,与全国传播、全省传播形成互动。在这一思路下,汾酒需要在其相关品牌的整合传播上进一步深化和聚焦。如国藏汾酒,目前传播的重点是在行业内提升关注度,而在与目标消费者的深度沟通上明显不足。
渠道门槛:完善全国化管理,兼顾统一与灵活
变革后的汾酒在省内实行渠道扁平化建设及管理,将触角下沉到县一级,以深度分销掌控核心终端,完成对渠道的深度掌控。在省外,则采取区域经销制,变原先的品牌代理商为渠道经销商,不仅有利于公司直接掌控地市级市场甚至县一级的市场终端,更促进经销商对团购、名烟名酒店面、卖场、专卖店等核心终端的公关和销售的注重,提高了经销商的获利空间。
关于汾酒的渠道变革,未来的工作重心应是进一步建设、完善全国统一的品牌管理、销售管理指挥系统,兼顾全国统一管理和区域市场的灵活性。
管理门槛:考验变革决心,管理持续深化
在管理变革上,汾酒从人事、组织架构人手逐步推进激励机制、股权改革、薪酬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制度。此外,从领导层到中层的人员均采用竞聘上岗,以此提高领导的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并通过优化企业职能部门、推进扁平化管理等举措,实现了“营”“销”资源统筹管理,职能得以进一步细分,继而通过打造销售团队,实现了深度分销模式变革。
汾酒在2009~2010年试图通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显示出了汾酒为谋求回归而勇于承受的切肤之痛。但面对全国化的发展路径,汾酒领导层更需要坚定信念、把握方向,将其他改革设想和举措予以贯彻和执行,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体制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另外,随着汾酒销售区域的扩大和未来产能的扩展,必定对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身为国企的汾酒能否充分适应,还要经受管理体制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