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回归路上的六道门槛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jie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汾酒需要在相关品牌的整合传播上进一步深化和聚焦。如国藏汾酒,目前传播的重点是在行业内提升关注度,而在与目标消费者的深度沟通上明显不足。
  
  从汾酒近年来的动作可以看到,从2002年起,汾酒以加强市场开发、适时推出高端产品等举措,使公司的业绩逐步回暖;2009年,汾酒又以营销思路的调整和一系列变革,使公司的回暖得到了提速;2010年,已显现改革成效的汾酒,年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汾酒在逐步实现名酒回归的路途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并进入到了再度崛起的快车道。
  笔者认为,步入发展快车道的汾酒,尚在品牌战略、全国化发展略径等层面,存在着几个高阶“门槛”,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变革。
  
  战略门槛:肩负品类重任,战略有待调整
  
  曾迷失于“名酒”变“民酒”的汾酒,籍由“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和“清香汾酒、国际香型”的战略定位,将其进一步重塑高贵品牌形象的发展意图已充分彰显。2015年达到百亿,每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0亿元的增长,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成为行业第三的发展规划,同样也显露汾酒实现王者归来的自信与决心。
  笔者认为,汾酒的战略变革和发展规划是成功的,但同样也是任重而道远的。
  首先,基于清香型白酒的差异性和市场占有率现状,汾酒需要担负起品类振兴的责任,而这要求汾酒应以引领清香品类发展的高度,快速实现品牌形象的重塑、提升与推广,进而以自身品牌完成对市场和消费的有效带动与促进,将整个清香品类的蛋糕做大。
  其次,在全国化布局的路径中,汾酒需要在既定的品牌战略大背景下,从全国市场高度确立企业能够形成全国市场竞争优势的细分市场,进而明确战略目标,包括企业品牌目标、区域目标、销售额增长目标、占有率目标,并将目标分解。
  再者,汾酒需要进一步明确资源配置,并围绕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集中资源,在核心市场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以此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市场门槛:实现细化分类,建立差异化营销
  
  汾酒以山西省为中心辐射河北、山东、河南、内蒙等为主的区域布局,以及在完成华北市场圈地后南下华中的发展规划,在目前全国市场对清香型白酒接受度有待提高的环境下来看,不失为明智之举。
  针对市场发展规划和全国布局,汾酒应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以区域市场的品牌基础和市场开发价值为标准,根据区域市场目标、区域市场特点和企业资源状况等情况,对区域市场进行有效分类,深化区域市场规划。
  其二,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建立差异化的营销策略,集中资源,完成重点市场的突破。比如,重点市场可以由厂家建立运营中心,厂家直接管理营销团队,以前置性市场投入,加大品牌传播和终端投入。而非重点市场则以建立渠道基础、适量品牌传播为宜。
  
  产品门槛:突出主导产品,实现销量优化
  
  “定位次高端,变单品为系列运作,进行产品线上下延伸,实现全价位覆盖,争做高、中、低档领袖品牌”的变革思路,使汾酒的产品线成功瘦身,从早期的千余个降至目前的几十种,形成了以汾酒为主线的清晰的产品结构,并变单品为系列运作,丰富产品线。
  截至目前,汾酒的产品线看起来已比较完整,但针对全国化的发展来说,其在产品的推广上还不够聚焦,各档位主力产品的产品力、品牌力还有待提升。因此,汾酒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品明确企业品牌资源配置,进一步明确其市场定位和核心诉求。另外。在汾酒目前的销量中,老白汾占约四成左右,青花系列和国藏系列有待继续优化提升。
  从2006年起,汾酒针对旗下产品展开了一系列的提价举措,提价范围涉及汾酒系列、老白汾系列、竹叶青系列等。经过近几年的多轮提价,汾酒以主导产品跟随提价的策略,已经实现清香型白酒和保健酒的中高端占位。
  笔者认为,建立价格标杆和如何进一步提价,是汾酒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的地方。首先,在全国化的发展中,汾酒的主导产品必须在某一细分市场以统一的价格定位,建立价格标杆,才能提升品牌形象,引导消费;其次,以国藏汾酒为例,其价格与茅台和五粮液的年份酒,以及泸州老窖的定制酒仍存在着不小的价格差距,而汾酒其他各档产品的价格设置,尤其是中高档价位均低于其他高端白酒品牌。由此可见,汾酒产品的提价潜力还未能充分得到挖掘,其产品线尚有进一步升级的空间。
  
  品牌门槛:重塑品牌信心,注重整合传播
  
  汾酒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已重新整合规划汾酒、杏花村、竹叶青三大品牌,并高举文化营销大旗,采取聚焦传播策略,在事件营销、公益营销中彰显高端白酒形象,重塑汾酒“清香鼻祖”地位。同时,汾酒则以大剂量广告投放,欲通过前期高额的市场投入换取未来的销量增长。
  曾经饱受品牌之殇的汾酒,因前几年的品牌伤害事件,使其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受到极大打击。笔者认为,品牌力低下已经成为汾酒在全国化进程中的制约。重新构建、强化市场和消费者对汾酒品牌的信心,对于汾酒来说已迫在眉睫。
  另外,基于全国化发展的需要,汾酒在其品牌的整合传播过程中,应选择主流媒介形成聚焦,配合终端、公关、软文、事件营销,与全国传播、全省传播形成互动。在这一思路下,汾酒需要在其相关品牌的整合传播上进一步深化和聚焦。如国藏汾酒,目前传播的重点是在行业内提升关注度,而在与目标消费者的深度沟通上明显不足。
  
  渠道门槛:完善全国化管理,兼顾统一与灵活
  
  变革后的汾酒在省内实行渠道扁平化建设及管理,将触角下沉到县一级,以深度分销掌控核心终端,完成对渠道的深度掌控。在省外,则采取区域经销制,变原先的品牌代理商为渠道经销商,不仅有利于公司直接掌控地市级市场甚至县一级的市场终端,更促进经销商对团购、名烟名酒店面、卖场、专卖店等核心终端的公关和销售的注重,提高了经销商的获利空间。
  关于汾酒的渠道变革,未来的工作重心应是进一步建设、完善全国统一的品牌管理、销售管理指挥系统,兼顾全国统一管理和区域市场的灵活性。
  
  管理门槛:考验变革决心,管理持续深化
  
  在管理变革上,汾酒从人事、组织架构人手逐步推进激励机制、股权改革、薪酬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制度。此外,从领导层到中层的人员均采用竞聘上岗,以此提高领导的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并通过优化企业职能部门、推进扁平化管理等举措,实现了“营”“销”资源统筹管理,职能得以进一步细分,继而通过打造销售团队,实现了深度分销模式变革。
  汾酒在2009~2010年试图通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显示出了汾酒为谋求回归而勇于承受的切肤之痛。但面对全国化的发展路径,汾酒领导层更需要坚定信念、把握方向,将其他改革设想和举措予以贯彻和执行,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体制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另外,随着汾酒销售区域的扩大和未来产能的扩展,必定对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身为国企的汾酒能否充分适应,还要经受管理体制的考验。
其他文献
食品企业要顺利涉足网购,首先需要区分出网购客体,即网购消费者。  “今天不电子商务,明天已无商可务”,这一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所认可。不少食品企业纷纷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促进销售,其中也不乏国内食品巨头的的身影,如白酒大亨五粮液建立了“五粮液在线”网,乳业巨头蒙牛建立“蒙牛商城”,方便粉丝企业白家也开通了官网“白家食城”,中粮集团也开始野心勃勃地运作食品B2C平台——我买网等。  长期极度依赖
期刊
能否做好根据地,是区域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  能否走出根据地,是区域企业能否崛起的关键。  发轫于小区域、单个板块,成长于大区域、相邻板块,腾飞于全国市场、多个大板块。无数经历了从小到大这个成长历程的企业用营销奇迹印证了这一发展轨迹。  对许多中型甚至小型企业而言,他们面临的基本命题仍然是“如何活下去”的命题。  他们需要思考以下营销命题并找到正确答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板块?如何打造自己的基
期刊
品牌是品质的基础,是消费者心中的预先购买,是消费者心智中对优质产品的认知和信赖。    在中国市场似乎没有什么底线不可以逾越。近期死灰复燃的“皮革奶”丑闻,又为经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大病初愈而信任脆弱的中国乳业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首先。皮革奶事件再次证明,品牌的本质是认知。品牌的生杀大权在互联网环境下越来越被消费者掌握,无论对于一家企业还是一个行业。仅仅是源于农业部下发的《2011年度生鲜乳制
期刊
“十二五”开局之年,青岛啤酒从经济全球化高度和未来中国转型的宏观视角,提出了青岛要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的战略,身为青啤国际化的有力推动者,金志国是如何诠释青啤的发展轨迹的呢?    构建“三维立体”的发展空间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专业化能力,这三者的结合实际上是为城市和企业构建了一个“二三维立体”的发展空间,而本土优势则是发展空间里的一种环境或者说资源。就像一个坐标图,横向标
期刊
在定位思考模型上,“减法”是有价值的;而在商业模型上,“加法”才最有价值。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家乐福与康师傅闹纠纷后,1月19日又传来与中粮因采购合同发生摩擦的消息。  零供关系“吃紧”,矛盾激化,但短时间又难以相互舍弃,恩怨何时了?  笔者认为,零售商与供应商的不对等关系是必然存在的。表面上看,这两家都是平等的商家,而实际上,零售商是老板,供应商是打工的,地位有天壤之别。    供应商是
期刊
不科学的品类命名造成一个致命的后果,即品类名成为消费者购买时的主要识别信号而商标成了陪衬。消费者选购时不是按照品牌名购买而是按品类购买,对保健酒企业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近几年,众多白酒企业为寻求新的增长点,纷纷进入保健酒行业(如五粮液推出黄金酒,茅台推出白金酒),激活了保健酒市场。中国的保健酒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从市场份额看,保健酒发展还很缓慢,其60个亿的市场份额与保健品900个亿相比,
期刊
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决战。    2010年,物价不断上扬,催生出了从“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等层出不穷的民生热词。这一系列物价飞涨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我国经济转型期高成本时代的到来。  作为调味品企业,在当前社会及经济发展共性问题面前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
期刊
作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名酒,作为清香型白酒的典范,汾酒曾经有过三次辉煌;  一是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廿四史之一的《北齐书》,使汾酒一举成名;二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诗吟出千古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汾酒的二次成名;三是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中国品牌白酒惟一的甲等大奖章。成为中国酿酒行业的佼佼
期刊
牢牢占据清香板块制高点,并将清香白酒老大的优势不断放大,同时在此领域树立标杆,应当是汾酒东山再起的战略性任务。    2010年是汾酒发展历史上最激荡的一年。一年前,汾酒集团提出了“百亿目标”的宏伟设想,被业界很多人认为是“臆想”。2011年,当汾酒把耀眼的成绩“晒”于公众面前的时候,或许不再有人对汾酒的豪情产生质疑。  最新的数据显示,汾酒集团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同比实现净增长16亿
期刊
茅台的回归在于抓住了酱香型白酒的回归,但这不是消费者的主动选择,而是茅台培育和引导的结果。汾酒要在自己赖以成名的清香型上做足文章,深度培育自己的忠实消费者。    汾酒贵为曾经的行业老大自然有其成为老大的理由。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已经印证了汾酒的文化底蕴,但近几年随着洋河和郎酒的崛起,以及泸州老窖高端品牌国窖1573的红遍全国,老四大名酒之一的汾酒似乎失去了一个全国性品牌应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