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后”作为一个特定的称谓,泛指1990后出生,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为90后的年轻一代,和他们的父辈相比较有着太多的差异,他们衣食无忧,充满活力,富有朝气,思想活跃,享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一项又一项成果.作为“90后”的年轻一代总的说来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一批“90后”由于种种原因,沦落为罪犯,成为社会的危害。
一、“90后”违法犯罪的特点
(一)从犯罪类型看,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许多青少年因文凭不高或无一计之长又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思想身体懒惰,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抢夺、抢劫的犯罪道路。其次是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犯罪人数众多,此类犯罪主要是青少年暴力思想增加,哥儿们义气比较浓,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能挥刀相向。
(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90后”违法犯罪的有组织、集团性是特殊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反应,也是他们极易受外界影响、好冲动、情绪不稳定、模仿能力强和社会环境的综合结果。结伙共同实施犯罪高于个体单独作案;相当一部分“90后”犯罪嫌疑人在萌生犯意时,担心作案势单力薄,故伙同他人作案,以缓解自身的恐惧及希望顺利制服被害人的反抗。
(三)违法犯罪动机突发性,犯罪目的模糊化。有人认为“90后”正处于中国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转型期,在他们身上,的确存在过于自我、奢侈等缺点,但他们的昂然自信、富有创新的精神,也是有别于70年代、80年代生人的鲜明特点。这一代人对网络、传媒等信息传播方式有敏锐的体验力和高度的吸纳性。一些旧的体制、价值观念正在他们身上瓦解,新的价值观念在他们身上重新塑造、建构、形成。同时,他们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对社会造成了强烈冲击。总的来说,他们观念前卫、敢想敢做,容易消极、倾向悲观,享受生活、目的淡化,富有激情、易于冲动等。因此,“90后”的行为往往事出无因,极易冲动,犯罪动机具有突发性,犯罪目的具有模糊性。
二、“90后”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
“90后”正处于人生的成长、学习的关键阶段,风华正茂就陷入犯罪泥潭,对社会、对家庭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令人扼腕痛惜。高发和增幅态势的学生犯罪案件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其各中原因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黄色污染的加剧,致使部分“90”后丧失了自我控制能力。追寻每位“90后”的犯罪历史和初始不良行为的形成,几乎都受过社会不良风气和黄赌毒现象的感染。一方面是社会上大量黄色文化的泛滥。一些不法经营者贪图眼前利益;借助开办游戏厅,KTV,录像厅,网吧,兜售图书音响制品等形式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引诱,教唆“90后”犯罪。犯罪嫌疑人都接触过黄色碟片和黄色书刊,这些黄色制品重大量充斥的黄色情节,对这些涉世未深和身心正在发展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无疑是有极大的诱惑力的。另一方面是正面教育形式的枯燥乏味,现实教育中以应试教育为主,许多“90后”对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知之甚少,甚至几近文盲。这样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极强的“90后”便会被黄色文化吸引,有的沉迷其中,这种黄色文化长期作用,使“90后”对社会的认知产生偏差,导致了这些学生的心理畸变,理智被严重扭曲,心灵遭到毒化,会使他们产生渴望性的欲望,当这种欲望因为种种条件的制约而无法满足,又不能理智调整时,就会容易促使他们无视法律,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90后”走上犯罪道路。翻开“90后”的案卷,会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的事实,即大多数“90后”犯罪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存有很大的误区。现在大部分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姥姥疼,舅舅爱,家长对其要求尽量满足,溺爱其中,逐渐放任了对这些孩子的良好管理,使其在畸形的环境中长大。还有很多青少年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正确的教育方式,这些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父母的索取已不能满足。就去偷就去抢,任意所为,有的家长不去管孩子,甚至不愿管。有的家长外出打工,顾不上管,这些得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和缺乏温暖的孩子,容易产生人格缺陷,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有关部门缺位也使导致“90后”犯罪的重要原因。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教学质量,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对一些学习好的学生重点培养,对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弃之不顾,在学生中造成明显反差,造成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使学生心理产生偏差,甚至是破罐破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会监控的不力,导致网吧丛生,腐烂文化的蔓延, 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从近两年我院受理的犯罪案件看,绝大多数涉案的“90后”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几乎空白。大多数发生犯罪地周围网吧林立,录像厅,游戏厅比比皆是。
(四)“90后”这一群体与众不同的行为机制、心理和生理以及价值等构成了“90后”独特的人格,也为其犯罪人格奠定了基础。“90后”违法犯罪的出现与他们的人格特点和发展趋势
息息相关。这主要体现在他们独特的行为机制、规律和心理特征,如好冲动,爱表现,易模仿,好面子,消费无度等,而因为金钱的欲望而犯罪的案例是最好的例证。“90后”这一群体以及其中的个体正处于犯罪学视野下极易走向犯罪或受外界影响而诱发违法犯罪行为的阶段。虽然任何犯罪人和犯罪人格都有相似的心理和生理或行为特征和机制,但是“90后”具有其独特之处,这是时代背景的结果,也是他们主观受体互动的产物。但是,“90后”独特的行为、心理和生理特征作为犯罪的诱发因素具有相对性,需要结合其他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
三、建议对策
当然导致“90后”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社会环境的因素、家庭的因素、学校的因素,都不可小视。
(一)社会预防。社会各个部门严格整顿文化市场,坚决打击并杜绝一切违禁的消费现象,净化文化娱乐场所,铲除诱发“90后”犯罪的环境条件。同时多建立一些科技和健身为主的娱乐场所,引导“90后”远离犯罪环境,减少违法犯罪。可以招募一些志愿者会同街道、学校建立青少年学习活动基地,为在校生及非在校的“90后”提供法制学习和娱乐活动场所。并由其牵头组织实施对特殊家庭的社会支援,落实对失足青少年及有行为偏差的未成年人的帮教措施,及时同有问题的青少年的家人联系,协助他们重建与家人的关系。
(二)家庭预防。大多数“90后”走向犯罪,家长都是有责任的。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在抓子女教育时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好表率。家长要带头遵纪守法。家长要坚持用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正确引导,严格要求,耐心教育,使子女从小就打下一个良好的道德法制思想基础。要鼓励督促子女自觉克服自己的缺点,激发其自尊、自信、自强。在家庭教育中不要采用简单粗暴、溺爱、放任自流等不良教育方式,避免因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的不满和对立情绪。家长要主动学习针对落后青少年的教育方法,还要配合学校,做好对落后子女的教育,不能推卸责任。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长不仅要把教育子女作为一件家庭私事看待,更要把子女教育与国家、社会利益联系起来。在家庭环境中,不仅要有严教善教的家教,还需有文化、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强的好父母,在家庭环境中消除子女的犯罪的因素和条件。
(三)学校预防。很多“90后”为在校学生,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开展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90后”的道德认识和法制观念。从道德方面预防犯罪,一定要针对这个群体的特殊情况,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增强积极的影响,削弱消极的因素。在学校教育中设置法制教育课程,普及法律常识,培养法制观念。法制教育要制度化、长期化,要让他们具有民主法制的概念、权利义务的观念,自觉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充分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将守法变成自觉的行为。
一、“90后”违法犯罪的特点
(一)从犯罪类型看,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许多青少年因文凭不高或无一计之长又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思想身体懒惰,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抢夺、抢劫的犯罪道路。其次是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犯罪人数众多,此类犯罪主要是青少年暴力思想增加,哥儿们义气比较浓,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能挥刀相向。
(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90后”违法犯罪的有组织、集团性是特殊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反应,也是他们极易受外界影响、好冲动、情绪不稳定、模仿能力强和社会环境的综合结果。结伙共同实施犯罪高于个体单独作案;相当一部分“90后”犯罪嫌疑人在萌生犯意时,担心作案势单力薄,故伙同他人作案,以缓解自身的恐惧及希望顺利制服被害人的反抗。
(三)违法犯罪动机突发性,犯罪目的模糊化。有人认为“90后”正处于中国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转型期,在他们身上,的确存在过于自我、奢侈等缺点,但他们的昂然自信、富有创新的精神,也是有别于70年代、80年代生人的鲜明特点。这一代人对网络、传媒等信息传播方式有敏锐的体验力和高度的吸纳性。一些旧的体制、价值观念正在他们身上瓦解,新的价值观念在他们身上重新塑造、建构、形成。同时,他们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对社会造成了强烈冲击。总的来说,他们观念前卫、敢想敢做,容易消极、倾向悲观,享受生活、目的淡化,富有激情、易于冲动等。因此,“90后”的行为往往事出无因,极易冲动,犯罪动机具有突发性,犯罪目的具有模糊性。
二、“90后”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
“90后”正处于人生的成长、学习的关键阶段,风华正茂就陷入犯罪泥潭,对社会、对家庭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令人扼腕痛惜。高发和增幅态势的学生犯罪案件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其各中原因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黄色污染的加剧,致使部分“90”后丧失了自我控制能力。追寻每位“90后”的犯罪历史和初始不良行为的形成,几乎都受过社会不良风气和黄赌毒现象的感染。一方面是社会上大量黄色文化的泛滥。一些不法经营者贪图眼前利益;借助开办游戏厅,KTV,录像厅,网吧,兜售图书音响制品等形式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引诱,教唆“90后”犯罪。犯罪嫌疑人都接触过黄色碟片和黄色书刊,这些黄色制品重大量充斥的黄色情节,对这些涉世未深和身心正在发展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无疑是有极大的诱惑力的。另一方面是正面教育形式的枯燥乏味,现实教育中以应试教育为主,许多“90后”对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知之甚少,甚至几近文盲。这样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极强的“90后”便会被黄色文化吸引,有的沉迷其中,这种黄色文化长期作用,使“90后”对社会的认知产生偏差,导致了这些学生的心理畸变,理智被严重扭曲,心灵遭到毒化,会使他们产生渴望性的欲望,当这种欲望因为种种条件的制约而无法满足,又不能理智调整时,就会容易促使他们无视法律,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90后”走上犯罪道路。翻开“90后”的案卷,会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的事实,即大多数“90后”犯罪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存有很大的误区。现在大部分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姥姥疼,舅舅爱,家长对其要求尽量满足,溺爱其中,逐渐放任了对这些孩子的良好管理,使其在畸形的环境中长大。还有很多青少年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正确的教育方式,这些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父母的索取已不能满足。就去偷就去抢,任意所为,有的家长不去管孩子,甚至不愿管。有的家长外出打工,顾不上管,这些得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和缺乏温暖的孩子,容易产生人格缺陷,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有关部门缺位也使导致“90后”犯罪的重要原因。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教学质量,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对一些学习好的学生重点培养,对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弃之不顾,在学生中造成明显反差,造成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使学生心理产生偏差,甚至是破罐破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会监控的不力,导致网吧丛生,腐烂文化的蔓延, 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从近两年我院受理的犯罪案件看,绝大多数涉案的“90后”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几乎空白。大多数发生犯罪地周围网吧林立,录像厅,游戏厅比比皆是。
(四)“90后”这一群体与众不同的行为机制、心理和生理以及价值等构成了“90后”独特的人格,也为其犯罪人格奠定了基础。“90后”违法犯罪的出现与他们的人格特点和发展趋势
息息相关。这主要体现在他们独特的行为机制、规律和心理特征,如好冲动,爱表现,易模仿,好面子,消费无度等,而因为金钱的欲望而犯罪的案例是最好的例证。“90后”这一群体以及其中的个体正处于犯罪学视野下极易走向犯罪或受外界影响而诱发违法犯罪行为的阶段。虽然任何犯罪人和犯罪人格都有相似的心理和生理或行为特征和机制,但是“90后”具有其独特之处,这是时代背景的结果,也是他们主观受体互动的产物。但是,“90后”独特的行为、心理和生理特征作为犯罪的诱发因素具有相对性,需要结合其他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
三、建议对策
当然导致“90后”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社会环境的因素、家庭的因素、学校的因素,都不可小视。
(一)社会预防。社会各个部门严格整顿文化市场,坚决打击并杜绝一切违禁的消费现象,净化文化娱乐场所,铲除诱发“90后”犯罪的环境条件。同时多建立一些科技和健身为主的娱乐场所,引导“90后”远离犯罪环境,减少违法犯罪。可以招募一些志愿者会同街道、学校建立青少年学习活动基地,为在校生及非在校的“90后”提供法制学习和娱乐活动场所。并由其牵头组织实施对特殊家庭的社会支援,落实对失足青少年及有行为偏差的未成年人的帮教措施,及时同有问题的青少年的家人联系,协助他们重建与家人的关系。
(二)家庭预防。大多数“90后”走向犯罪,家长都是有责任的。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在抓子女教育时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好表率。家长要带头遵纪守法。家长要坚持用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正确引导,严格要求,耐心教育,使子女从小就打下一个良好的道德法制思想基础。要鼓励督促子女自觉克服自己的缺点,激发其自尊、自信、自强。在家庭教育中不要采用简单粗暴、溺爱、放任自流等不良教育方式,避免因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的不满和对立情绪。家长要主动学习针对落后青少年的教育方法,还要配合学校,做好对落后子女的教育,不能推卸责任。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长不仅要把教育子女作为一件家庭私事看待,更要把子女教育与国家、社会利益联系起来。在家庭环境中,不仅要有严教善教的家教,还需有文化、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强的好父母,在家庭环境中消除子女的犯罪的因素和条件。
(三)学校预防。很多“90后”为在校学生,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开展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90后”的道德认识和法制观念。从道德方面预防犯罪,一定要针对这个群体的特殊情况,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增强积极的影响,削弱消极的因素。在学校教育中设置法制教育课程,普及法律常识,培养法制观念。法制教育要制度化、长期化,要让他们具有民主法制的概念、权利义务的观念,自觉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充分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将守法变成自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