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文成为学生学语文最痛苦的一件事,学生往往感觉教材提供给他们的写作资源太少,但实际上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读写资源,课后练习也设计了很多以读促写的习题,教师应认真地利用教材提供给学生最直接的资源,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具体的方法有:结合解题,指导审题;积累素材,用于写作;读中学写,写中促读。通过教师系统的训练,相信写作文不再是学生学语文的难题,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一定会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途径;以读促写;积累;审题;仿写;联想
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特别突出地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读是“说话”的起步阶段,写对一个人来说,更为重要。现代人有三张名片:一是他的仪表,二是他的语言,三是他的书写。我针对许多小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一、结合解题,指导审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小学生而言,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审题至关重要。审题,就是要抓住题目中的字眼,按照这个字眼来安排文章的思路。大部分学生不懂得怎样寻找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因此,写出来的文章文不对题的现象非常普遍。怎样让学生学会审题呢?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联系课题,看看作者是抓住课题中的哪一个字或词来展开叙述的。如小学语文第十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学生通过读课文后,很容易发现作者是围绕课题中的“借”来展开叙述的。先写为什么借?再写怎样借?最后写借的结果怎样?这个“借”字就是这篇文章的关键字词。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的题目,让学生认识文章命题各有特色:有的课文是以人名做题目,其中,有的是写一个人的一生,如《爱迪生》《李时珍》;有的是写一个人的几件事,如《詹天佑》;有的课文是以事件名称做题目,如《手术台就是阵地》《飞夺泸定桥》;有的课文是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做题目,如《课间十分钟》。通过启发学生进行题目归类,使他们初步认识了课文命题的规律。这样,在经常性的解题与审题相结合的训练下,学生审题能力不断提高,那种文不对题、偏离中心和言之无物的毛病也大大减少了。
二、积累素材,用于写作
现在有些学生提起写作文,便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那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积累什么素材,所以无从下笔。我认为,积累素材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從课文中积累素材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就开始学习组词、造句,可以说,单独让学生组词或造句,学生或许都能组一个很好的词和说一句比较完整而又有新颖的句子。可是如果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准确运用平时组过的词或造过的句子,我想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很难。他们不知道在句中怎么去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读课文时,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加以理解和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和句子是什么意思,好在哪里,在自己作文时,怎样去运用好的词语和句子。同时,学生如果能写出一篇精彩感人的文章,前提是大量阅读书籍,对词汇日积月累。那么教师在上课前,把教材中出现的词语通过多媒体出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用这些词语组成一段话。
(二)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他们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三)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我想,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只要掌握了读书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作文教学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等。
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读中学写,写中促读
我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做到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相得益彰。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联系到写,把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在指导学生写的时候又联系到读,学生提高读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写的能力,提高写的能力的同时,即提高读的能力,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过程。比如,五年级下册作家谈歌的文章《桥》,本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文中当洪水暴雨如猛兽般袭击整个村庄之时,全村人都惊慌了,只有年迈清瘦的老支书,像山一样临危不惧,指挥若定,他忠于职守,念念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顾全大局,牺牲自己和儿子的生命,帮助村民们安全跨过这座生命桥,诗一样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几个剪影,几幅画面,寥寥数笔,将舍己救人的父亲的形象推到读者面前,这样一篇朴实但却感人至深的文章,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用心感受老汉那高大光辉的形象!课后,我及时的出示本课的小练笔题目:洪水退了,老汉和他的儿子牺牲了。假如同学们是村民中的一员,想想你要对老支书说些什么?同学们可以自定题目,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写完后要求每位学生反复读,再修改。这样严格的强化写作训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写作能力就提高了。
总之,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我认为上述几种方式,都是简便快捷、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都可以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它对学生来说不但达到了写作的锻炼,而且增加了积累,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作者简介:
赵金艳,女,汉族,中卫市第六小学,学历:本科;职称:小教二级。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途径;以读促写;积累;审题;仿写;联想
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特别突出地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读是“说话”的起步阶段,写对一个人来说,更为重要。现代人有三张名片:一是他的仪表,二是他的语言,三是他的书写。我针对许多小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一、结合解题,指导审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小学生而言,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审题至关重要。审题,就是要抓住题目中的字眼,按照这个字眼来安排文章的思路。大部分学生不懂得怎样寻找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因此,写出来的文章文不对题的现象非常普遍。怎样让学生学会审题呢?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联系课题,看看作者是抓住课题中的哪一个字或词来展开叙述的。如小学语文第十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学生通过读课文后,很容易发现作者是围绕课题中的“借”来展开叙述的。先写为什么借?再写怎样借?最后写借的结果怎样?这个“借”字就是这篇文章的关键字词。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的题目,让学生认识文章命题各有特色:有的课文是以人名做题目,其中,有的是写一个人的一生,如《爱迪生》《李时珍》;有的是写一个人的几件事,如《詹天佑》;有的课文是以事件名称做题目,如《手术台就是阵地》《飞夺泸定桥》;有的课文是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做题目,如《课间十分钟》。通过启发学生进行题目归类,使他们初步认识了课文命题的规律。这样,在经常性的解题与审题相结合的训练下,学生审题能力不断提高,那种文不对题、偏离中心和言之无物的毛病也大大减少了。
二、积累素材,用于写作
现在有些学生提起写作文,便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那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积累什么素材,所以无从下笔。我认为,积累素材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從课文中积累素材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就开始学习组词、造句,可以说,单独让学生组词或造句,学生或许都能组一个很好的词和说一句比较完整而又有新颖的句子。可是如果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准确运用平时组过的词或造过的句子,我想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很难。他们不知道在句中怎么去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读课文时,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加以理解和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和句子是什么意思,好在哪里,在自己作文时,怎样去运用好的词语和句子。同时,学生如果能写出一篇精彩感人的文章,前提是大量阅读书籍,对词汇日积月累。那么教师在上课前,把教材中出现的词语通过多媒体出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用这些词语组成一段话。
(二)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他们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三)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我想,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只要掌握了读书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作文教学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等。
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读中学写,写中促读
我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做到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相得益彰。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联系到写,把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在指导学生写的时候又联系到读,学生提高读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写的能力,提高写的能力的同时,即提高读的能力,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过程。比如,五年级下册作家谈歌的文章《桥》,本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文中当洪水暴雨如猛兽般袭击整个村庄之时,全村人都惊慌了,只有年迈清瘦的老支书,像山一样临危不惧,指挥若定,他忠于职守,念念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顾全大局,牺牲自己和儿子的生命,帮助村民们安全跨过这座生命桥,诗一样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几个剪影,几幅画面,寥寥数笔,将舍己救人的父亲的形象推到读者面前,这样一篇朴实但却感人至深的文章,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用心感受老汉那高大光辉的形象!课后,我及时的出示本课的小练笔题目:洪水退了,老汉和他的儿子牺牲了。假如同学们是村民中的一员,想想你要对老支书说些什么?同学们可以自定题目,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写完后要求每位学生反复读,再修改。这样严格的强化写作训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写作能力就提高了。
总之,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我认为上述几种方式,都是简便快捷、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都可以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它对学生来说不但达到了写作的锻炼,而且增加了积累,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作者简介:
赵金艳,女,汉族,中卫市第六小学,学历:本科;职称:小教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