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语文老师常困惑:拘束于参考答案难圆其说。当自己的思考与参考答案矛盾时,往往屈服于参考答案。当学生拥有参考答案时,常常不知讲什么与如何讲。
【关键词】 参考答案 科学使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1-159-01
而高中学生也常困惑:迷信于参考答案无法自如。只要有参考答案,课堂上完全可不听老师的讲解。做一题丢一题,不能举一反三,对语文答题兴趣渐淡。
教师与学生的问题症结在于把参考答案误当标准答案。其实语文试题,尤其主观题,主观性强,理解多元,严格讲没有标准答案。若一定说有,则须综合考量命题人的参考答案、教师的重组答案与学生的卷上答案。这才是科学的态度与做法。
一、参考答案的规律研究
真题是高考最重要的考试资料,命题人命题意图是什么?题目如何设制的?参考答案如何命制的?这些都要研究,掌握参考答案的命制规律,是科学使用参考答案的前提,每位师生都要认真研究。如2016年全国课标一卷古代诗歌: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第一问参考答案是“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研究可知,命题人是依据景象无析题型来命制的,答案必须用景象形容词,而壮阔境常用词有辽、廖、阔、雄、苍、壮、奇,可四四组合为雄浑壮阔、莽苍辽阔、苍茫雄浑、深远高藐、壮阔深远、廖廓旷远、迷蒙暗淡、大气磅礴、波澜壮阔、神奇壮丽、奇妙神秘、浩瀚无边、雄奇壮丽等。只要学生平时积累,正确作答此题没难度。这说明参考答案是科学的,而师生科学使用参考答案的方式不是照讲照抄,不是拘束迷信,而是掌握题型规律及解答方法。
第二问参考答案是“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此答案至少明确了两个要点:情感、主象(诗歌中的核心景、物或人)。这正是“景象作用”题型规律,明白这点,参考答案的科学使用就有路可寻了。
二、教师答案的重组研究
参加过高考评卷的老师都知道,评卷前要学习评分细则。这评分细则就是教师答案,是老师根据题型规律与解答方法对参考答案的重组,其特点是要点明确,分值细化。
其实,参考答案只是参考,并非标准,更不唯一。师生都不应拘束迷信。如上述2016年全国课标一卷古代诗歌第8题第二问:“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实际上只答到“情感”和“主象”两个要点,其实“景象作用”题型还有“它象”(诗歌中除主象外的其它景、物、人都是它象)这个要点,因此教师答案可重组如下:“暗示六朝都已在江水泛滥中沉寂沦亡,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六朝”就是诗歌前两联的它象,与诗主象“盛唐”不同。景象既作用于主象、情感,也可作用于它象,这就是题型规律与解答方法。
实际上,评分细则早已不是高考评卷场上的专利,各地模拟测试大都使用,目的是统一标準,减少误差,方便操作。如19年深圳二模文言文阅读第13题翻译“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参考答案是“刘弘于是就评定功绩,衡量德行,根据(各人的)才能委任(补授)职务,(这些做法)被当时的评论者大加赞赏。”
但教师评分细则却是:
“叙”可翻译“评定”“衡量”“因为”“考查”等,不能翻译“记叙”“记录”“重视”等。
“铨”可翻译“衡量”“评判”“考察”,不能翻译“成全”“关注”等。
“随”可翻译“根据”“按”“参照”等,不能翻译“凭借”“随后”等。
“补授”可翻译“补授官职”“补任”“补任授予”“授予”“添补空缺”等。
“为……所”可翻译“被”“受到……”等。
显然,教师答案所遵循的是题型规律和解答方法,这就为科学使用命题人的参考答案提供了依据。
三、学生答案的修正研究
学生答案是能否科学使用命题人参考答案的检验。老师的责任就是运用题型规律与解答方法,修正学生答案。授之以渔才是科学使用参考答案的根本。
面对学生答案,评卷老师理应认真细心,务必先做出教师答案,绝不能随意抡起参考答案之大棒,棒杀一切不同于已的学生答案,这是对学生的最大不公与伤害。如果老师足够细致,可能有还意外惊喜。对于完全不同于参考答案却又合情合理并能自圆其说的学生答案,老师要尊重与呵护,生成资源要珍惜,教学相长要提倡。
如2019年深圳二模古诗题《商山富水驿》的第15题:“这首诗的第二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一学生答案如下:
(1)对仗工整,“朱云”“白日”之对,以人名对景物,尤其巧妙。
(2)用对比手法,以当日朱云遭轻视与其故事流传至今作对比,表达对阳城的同情与宽慰。
(3)颔联用典,因其遭遇与阳城相似,借引些抒发对二人的同情及对昏庸当权者的愤慨。
此学生的作答显然与参考答案并不完全一样,但其作答能围绕“手法”和“赏析”两要点来组织,这就是题型规律和解答方法,因此满分。
还有一学生答案是“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朱云在后世的美好名声比喻成白日高悬,表达了诗人对朱云和阳城的赞扬,生动形象。”
虽然“比喻”不是参考答案,与参考答案“夸张”相比,作用基本只停留在喻体的生动形象上,对诗歌主旨的揭示不到位,但学生作答只要符合题型规律与解答方法的,都应酌情给分。
对学生答案进行修正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最终提高核心素养,这是科学使用参考答案的终极目标!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高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科学使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5071)】
【关键词】 参考答案 科学使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1-159-01
而高中学生也常困惑:迷信于参考答案无法自如。只要有参考答案,课堂上完全可不听老师的讲解。做一题丢一题,不能举一反三,对语文答题兴趣渐淡。
教师与学生的问题症结在于把参考答案误当标准答案。其实语文试题,尤其主观题,主观性强,理解多元,严格讲没有标准答案。若一定说有,则须综合考量命题人的参考答案、教师的重组答案与学生的卷上答案。这才是科学的态度与做法。
一、参考答案的规律研究
真题是高考最重要的考试资料,命题人命题意图是什么?题目如何设制的?参考答案如何命制的?这些都要研究,掌握参考答案的命制规律,是科学使用参考答案的前提,每位师生都要认真研究。如2016年全国课标一卷古代诗歌: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第一问参考答案是“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研究可知,命题人是依据景象无析题型来命制的,答案必须用景象形容词,而壮阔境常用词有辽、廖、阔、雄、苍、壮、奇,可四四组合为雄浑壮阔、莽苍辽阔、苍茫雄浑、深远高藐、壮阔深远、廖廓旷远、迷蒙暗淡、大气磅礴、波澜壮阔、神奇壮丽、奇妙神秘、浩瀚无边、雄奇壮丽等。只要学生平时积累,正确作答此题没难度。这说明参考答案是科学的,而师生科学使用参考答案的方式不是照讲照抄,不是拘束迷信,而是掌握题型规律及解答方法。
第二问参考答案是“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此答案至少明确了两个要点:情感、主象(诗歌中的核心景、物或人)。这正是“景象作用”题型规律,明白这点,参考答案的科学使用就有路可寻了。
二、教师答案的重组研究
参加过高考评卷的老师都知道,评卷前要学习评分细则。这评分细则就是教师答案,是老师根据题型规律与解答方法对参考答案的重组,其特点是要点明确,分值细化。
其实,参考答案只是参考,并非标准,更不唯一。师生都不应拘束迷信。如上述2016年全国课标一卷古代诗歌第8题第二问:“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实际上只答到“情感”和“主象”两个要点,其实“景象作用”题型还有“它象”(诗歌中除主象外的其它景、物、人都是它象)这个要点,因此教师答案可重组如下:“暗示六朝都已在江水泛滥中沉寂沦亡,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六朝”就是诗歌前两联的它象,与诗主象“盛唐”不同。景象既作用于主象、情感,也可作用于它象,这就是题型规律与解答方法。
实际上,评分细则早已不是高考评卷场上的专利,各地模拟测试大都使用,目的是统一标準,减少误差,方便操作。如19年深圳二模文言文阅读第13题翻译“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参考答案是“刘弘于是就评定功绩,衡量德行,根据(各人的)才能委任(补授)职务,(这些做法)被当时的评论者大加赞赏。”
但教师评分细则却是:
“叙”可翻译“评定”“衡量”“因为”“考查”等,不能翻译“记叙”“记录”“重视”等。
“铨”可翻译“衡量”“评判”“考察”,不能翻译“成全”“关注”等。
“随”可翻译“根据”“按”“参照”等,不能翻译“凭借”“随后”等。
“补授”可翻译“补授官职”“补任”“补任授予”“授予”“添补空缺”等。
“为……所”可翻译“被”“受到……”等。
显然,教师答案所遵循的是题型规律和解答方法,这就为科学使用命题人的参考答案提供了依据。
三、学生答案的修正研究
学生答案是能否科学使用命题人参考答案的检验。老师的责任就是运用题型规律与解答方法,修正学生答案。授之以渔才是科学使用参考答案的根本。
面对学生答案,评卷老师理应认真细心,务必先做出教师答案,绝不能随意抡起参考答案之大棒,棒杀一切不同于已的学生答案,这是对学生的最大不公与伤害。如果老师足够细致,可能有还意外惊喜。对于完全不同于参考答案却又合情合理并能自圆其说的学生答案,老师要尊重与呵护,生成资源要珍惜,教学相长要提倡。
如2019年深圳二模古诗题《商山富水驿》的第15题:“这首诗的第二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一学生答案如下:
(1)对仗工整,“朱云”“白日”之对,以人名对景物,尤其巧妙。
(2)用对比手法,以当日朱云遭轻视与其故事流传至今作对比,表达对阳城的同情与宽慰。
(3)颔联用典,因其遭遇与阳城相似,借引些抒发对二人的同情及对昏庸当权者的愤慨。
此学生的作答显然与参考答案并不完全一样,但其作答能围绕“手法”和“赏析”两要点来组织,这就是题型规律和解答方法,因此满分。
还有一学生答案是“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朱云在后世的美好名声比喻成白日高悬,表达了诗人对朱云和阳城的赞扬,生动形象。”
虽然“比喻”不是参考答案,与参考答案“夸张”相比,作用基本只停留在喻体的生动形象上,对诗歌主旨的揭示不到位,但学生作答只要符合题型规律与解答方法的,都应酌情给分。
对学生答案进行修正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最终提高核心素养,这是科学使用参考答案的终极目标!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高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科学使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5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