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首农双河米香之源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粒米,源自东北黑土地的自然造化,阿伦河、音河“双河”环绕,
  绝佳的气候与土壤为其提供了生长的无穷动力。
  这粒米,遵循着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追随纯朴的味道,回归谷物的本意。
  终于等到了来自双河农场种植户老常的电话,告知今夏虽然持续干旱缺水,但由于灌溉及时,管理细致,稻谷长势良好,可以期待好收成。老常的电话让几千公里之外身处四川的黄文听到了蛙鸣,闻到了稻香,她知道,今年又有好米可吃了。
  老常种植有二百来亩稻田,他既是黄文的朋友,也是其经销的“双河大米”的供应者。
  双河农场—非常有名的一块“宝地”,它隶属于北京市人民政府,却游离于母体,孤悬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境内。要到“宝地”,从飞行航程上看,途中需要跨越河北、辽宁和吉林三省,直线距离超过了1000公里。
  在总土地面积380平方公里的双河农场,可耕种土地有40多万亩,占北京总耕地面积的12%以上,相当于北京一个郊县。
  车行至双河农场地界,大大的圆拱门上“北京市双河农场欢迎你”几个大字,让人仿佛行入密云、延庆等某个京郊之地。一望无际的一片玉米地旁边,停着一辆蓝色的农用车,车身上“北京”两个字,好似在提示着:这里属于北京。
  一方水土,一方稻香。双河大米,原产地便是双河农场。这里所在的北纬47°东北大平原,正是世界第三大黑土带,全世界仅有三块黑土地(另外两块分别分布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乌克兰大平原),而我国也仅仅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因此资源稀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的一段话,说明了同样一件事物,由于环境的不同,其结果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也表明了产地环境土壤的重要性。


  从事水肥土壤研究四十多年的窦新田研究员,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研究所的奠基者之一。据他介绍,双河农场处于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这些黑土层母质土层多以黏土层为主,其厚度多为10厘米至40厘米,黑土发育在这之上,自然形成保水保肥能力优良的特性,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高。
  不仅如此,水也是关键因素。稻生于水,米融于水。稻米是有生命的。水,就是这生命的灵魂和品格。要细品双河的米香,就不能不纵情于双河的山水。双河农场北倚大兴安岭、南临嫩江、东有阿伦河、西有音河,地下地上处于原始状态无污染。
  光照时间足,也是一大理由。夏天的双河天蓝如洗、地绿如画、云白如雪、阳光似火,充足的阳光照射为水稻生长提供了2600~2700度的有效积温,这是优质寒地水稻光合作用最佳的光照条件。
  双河大米一年一收,色泽白亮,颗粒晶莹,口味香甜。在北京的很多地方,双河大米已经家喻户晓,“吃好米,找双河”已成为双河大米的金牌广告语。目前,双河大米有高端御稻、中端贡米、普通圆粒三大系列八个品项24个包装规格,还有七种20个包装规格的杂粮产品。
  今年8月20日,作为经销商,黄文所在的企业受邀前往双河农场参加30万吨稻谷加工项目正式投产暨双河大米上市的相关活动。来到老常家的稻田边上,黄文突然叫起来:“看呀,还有小鱼,还有青蛙!”老常说,因为这里土壤肥沃,农药撒得少,甚至不用,所以稻田里的小生物很多。
  黄文俯身察看眼前的稻苗,想看出双河大米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结果枉然。对于外行的她来说,天下的稻苗似乎都样貌一样。果真是内行看门道,老常拔出一棵稻苗,用手掰开,露出嫩嫩的花蕊:“你们看,长得多好,今年的稻子值得期待哦!”


  在双河农场,黄文还参观了双河米业公司、京双粮库以及水稻催芽车间等。在大米生产线上,米业公司负责人毕克龙娓娓道来,他说,在双河大米的生产过程中,农场执行了严格的标准,在磨制过程中经过7道过滤,7次金属含量检测,并进行颜色、形状、千粒重、水分、残留物等多种检测。在水稻催芽车间,双河农场分管农业科技的场长助理朱兴华一边指着车间里的设备,一边讲解说,在种子处理上,为提高种子的成熟度和饱满度,他们增强了种子的通透性,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和吸水均匀度,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催芽时,坚持精选种子,坚持晒种,坚持药剂浸种。种子处理过程的精细程度,充分体现了“好种出好苗”。
  据介绍,农场还开辟了3000亩左右的水稻品种繁育基地,与多家种子公司合作开展水稻品种的订单生产。投资100余万元,购置了一条先进的水稻种子加工生产线,设立了种子检验检测实验室,对生产用种质量严格把关。“摆进超市的每一粒双河大米,都是绿色、健康、安全的大米。”朱兴华说。
  黄文感叹,从品种选育、催芽、种植、收储、加工、营销,双河农场已完成了全产业链的打造。
  当晚,黄文再一次吃到了双河大米,那是一碗普通简单的白米饭。她说,最能吃出大米真正味道的就是白米饭,什么佐料都不用。碗里的“双河大米”,粒米晶莹,闪着温润的光泽,嚼在嘴里,米香浓郁。
  “双河大米有点黏,它黏住了我的胃,我更想用一颗颗好吃的双河米黏住更多人的胃!”黄文笑着说。
  喧嚣飞转的生活,千滋百味的美食,使我们已久违了淡淡而悠远的饭香,那带着家的温馨舒适,带着母亲慈爱目光的纯粹的米饭原香!如果有机缘,能像品一盏龙井香茶一样品一碗纯正的双河大米饭,你一定不要错过。
其他文献
中国新文明的创造将走什么道路、展现怎样的文明?这既是世界各国关心的话题也是中国的现实问题。二十一世纪中国复兴的一个本质内涵是中华文明的复生(regeneration)。  中华文明的复生意味着构筑一种新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超越西方中心论的世界观、非此即彼的方法论等,以独立、平等、自主的文明主体身份思考和行动。从世界观层面来说,培育新文明可以立足中国“天下”世界观理解天人关系,以“天下”胸怀和视野超越
期刊
中文翻译:《财富》  出刊时间:  2015年8月23日  http://www.forbes.com/  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中美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世界货币的所有权。中国8月的货币政策调整引起了全球市场的担心,同时也引起了美国对美元作为“全球货币之王”地位的担忧。人民币会威胁到美元的地位吗?《财富》杂志说短期内不会。尽管中国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跨境结算,但是美元依然是中国对外经贸最主要的结算货币
期刊
竹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源于对自然的仿生,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森林。经过数代建造者的探索改良,逐渐演变成造型美观、居住舒适、与自然环境交相辉映的人类居所。可以说,竹楼的演变过程,融汇了数代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是森林民族创造出的艺术奇葩,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现代文明的崛起,就像一场大火,烧掉了旧,生发了新。滚滚浓烟中,传统傣族村寨也未逃脱这场被焚毁的命运。新与旧的较量,爱与舍
期刊
“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需要坚定不移的行动。为了行动,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生态文明新时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为了弄清这一问题,需要正确理解“文明”一词的含意。在“生态文明新时代”语境下,“文明”显然不是对个体人的言行举止的判断,而是对社会的判断。要认识或判断一个“社会”是属于什么文明,应该看这个社会的组织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在这三个方式背后起主导作用的主流价值观。  弄清楚“文明”的
期刊
我国的生活垃圾问题一直存在,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落后,是和西方相比较而言的。例如,德国从民间到政府、从技术到社会支撑体系、从基本的经济战略到具体的伦理规则,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再例如,日本对垃圾问题展开“精细化”研究,不仅有垃圾处理设施、工艺装备、具体技术和工程标准,以及检测和监测手段,预期工艺和设施的寿命周期评估、突发事件应急的技术和工程替代方案等硬件,还有与之相配套的社会
期刊
生产力大爆炸的时代,营养物泛滥。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唯一的自然糖,蜂蜜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奢侈品。但是,各种光怪陆离的营销概念充斥、掺糖制假的丑闻频曝,纷乱的市场带给我们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无奈和疑虑。我们刨根问底:生活的甜蜜都去哪了?  好的蜂蜜,是没有污染、完全成熟、饱含能量的大自然的恩物,比钻石更加稀有!  邂逅最好的蜂蜜,品尝人间最沁人心脾的甜蜜,《中国周刊》带你发现什么是甜蜜、天然和健康。  新西
期刊
学习知识是培养智慧的必要条件。但现代性知识阻碍人们追求智慧,所以,突破现代性知识框架的局限,建构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知识框架,是培养生态智慧的必要条件。  生态哲学是吸取了生态学知识营养的新哲学,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是未来时代的时代精神。它将指引人们去追求生态智慧。生态哲学的要点如下:  一、生机论自然观。与迄今为止仍占主导地位的物理主义自然观相对,生机论自然观不认为大自然只是物理实在的总和,而
期刊
“保持生态平衡,保护中蜂蜂种,  拯救中蜂,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2006年,中华蜜蜂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但是一纸文书并没能拯救中蜂濒临崩溃的绝境。在全球范围内,蜜蜂危机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相较于世界上其他的蜂种,中蜂处境堪虞,更迫切需要人们一起来拯救。  中蜂是中华蜜蜂的简称,也是我国的唯一蜂种,在我国有几千年的生活历史,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宝贵蜂种。  中蜂在我国分布很广
期刊
中文翻译:《新西兰先驱报》  出刊时间:  2015年8月23日  网址:  http://www.nzherald.co.nz/  经济学人智库(EIU)最近发布了对140个城市的报告,根据安全、医疗保健、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和环境等五个因素对城市的宜居程度进行了排名。全球十大宜居城市依次为:墨尔本、维也纳、温哥华、多伦多、卡尔加里和阿德莱德(并列)、悉尼、珀斯、奥克兰、赫尔辛基和苏黎世(并列)。
期刊
如同“蝴蝶效应”一般,  “蜜蜂危机”并不是小小蜜蜂的问题,  它影响整个人类的命运,影响整个地球的命运。  应对“蜜蜂危机”,刻不容缓。  对于蜜蜂大量死亡的原因,科学家们至今仍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在各项原因当中,被提及最多的,是杀虫刹。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称,杀虫剂在蜜蜂大量死亡的事件当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作者说杀虫剂可能会导致“对蜜蜂神经系统的损害,特别是导致记忆、认知与行为能力方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