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与非真实之间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巴赞的电影美学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的。但是“真实”却是心理上的真实,真实也是景深镜头所追求的效果。在数字化电影冲击视觉的时代,真实是建立在“非真实”的影像中的本质的真实。
  关键词: 真实;非真实;景深镜头;数字化
  
  3D电影的出现,是观影者有了更加新奇的观影感受,也改变了传统的电影拍摄手法。从数字化进入电影制作以来,更多的奇观影像出现在不同类型的电影中。重读巴赞的《摄影影像的本体论》和《电影语言的演进》,以及《电影是什么》,对于巴赞的“真实”有了新的理解。
  
  一
  
  每一位电影理论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当下或是以前思潮的影响,巴赞的理论也是如此。受到诸多影响的巴赞在理论中留下了这些思潮的痕迹。巴赞的理论主要为:电影影像的本体论、电影起源的心理学和电影语言的进化观。巴赞的美学是以真实为基础的,真实的旨归贯穿了理论的全部。
  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中文章开篇讨论的是造型艺术如何更加长久的留存。巴赞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电影发明的心理学依据就是渴望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电影是人类追求逼真地复现现实的心理产物。在和绘画对比后,认为造型艺术“涉及的不再是人的生命延续的问题,而是更广泛的概念,即创造出一个符合现实原貌、而时间上独立自存的理想世界”①,他把这种追求追溯到木乃伊身上,是人类自古就有的无意识的情结:与时间抗衡,使生命永存。这种木乃伊情结就外化成了对造型艺术的追求,进而发明照相术,一直到了电影摄影,用不断的新的技术更新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巴赞认为到了电影,这种需求就找到了和现实的最佳的结合点。这种寻找根源的方法,就是从个人的角度为电影找到生存的血统,为其成为艺术找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已。其目的是为了把西方造型艺术发展的历史同电影艺术的美学本质联系起来,把它们看作是人类活动的一条绵绵不绝的链条。方法找到了,“在原物体与它的再现物之间只有另一个实物发生作用,这真是破天荒第一次”②,接着就是怎么在镜头前面把真实给表现出来。“外部世界的影像第一次按照严格的决定论自动生成,不用人加以干预,参与创造……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④巴赞看来,摄影师和摄影机一样,对待真实是无作为的,是一个整体,就是处于原物体和再现物中的另一个实物。人只是掌控摄影机的机器,“只是在选择拍摄对象,确定拍摄角度和对现象的解释中表现出来”⑤。原物体便摆脱了时间流逝的影响,完全陷入真实。
  巴赞既是一位影片评论家,又是一位电影理论家。也许巴赞忽略了一点,摄影机前的真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真实。作为评论家他应该知道电影的生成,如果把电影的生成简单的划分为摄影机前,摄影机中和摄影机后三个模糊的阶段来讲,巴赞的真实是在于在摄影机后这个阶段真实的反应了通过摄影机中所表现的摄影机前的东西。是摄影中的过程里,“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狭隘的理解就是这样。然而在摄影机前这个阶段里,是不是一种真实的生活反应呢,借用文学上的说法,是狭义的表现生活还是再现生活。如果真实的化就应该再现生活的原生态的东西,原物体一定是生活中的状态,而原态的生活通过摄影机后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往往不是那回事,给人的感觉很假,由于技术的不足,画面效果与人眼的观察效果始终会有差异,会让人产生不真实的感觉,这就要在拍摄前做功夫,就要有人的干预,才能营造出银幕上的生活的真实感。并且镜头前的排演总是人为的设计,有各个部门的合作,这种真实就不是生活原态的真实,而是表现的生活原态的真实。并不是摄影机自动生成的,是一种非真实的真实。
  在巴赞死后的第十八个年头,也就是1976年,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把数字技术引入电影的制作,到今天的《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的3D展现,越来越多的影片运用数字技术来完成传统电影中的一些遗憾,充分满足人们的想象。从巨大到细微,从神仙灵兽、魔鬼异形到星外胜景、童话乐园,可能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阿凡达》中的外星空间、《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梦幻世界,都是数字技术的杰作。这种可以完全脱离摄影机的数字技术的应用便又将真实发展入另外一个层面。这种真实是在摄影机前和摄影机中的非真实来营造摄影机后的真实感觉,更甚者完全脱离了摄影机的阶段,直接给我们展示摄影机后的结果。这种真实可能是真实世界的真实,也可能是虚拟世界的真实,但是这种真实就是满足了我们的真实感受,是美学上的真实,并不是物理学上的真实。如果巴赞把电影产生的心理机制算在木乃伊情结的化,到今天这种机制的推算能不能到岩洞的壁画?一种对不可能事情的亲历欲望?契合了艺术产生的巫术说?
  
  二
  
  巴赞的《电影语言的演进》则主要论述他的镜头观,就是景深镜头和镜头-段落的构思来拍摄影片。“不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进步,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景深镜头不仅是更洗练更简洁,更灵活地实现事件的一种方式。景深镜头不仅影响着电影语言的这种结构,同时,影响着观众和画面之间的思想联系。”⑥其实景深镜头的运用还是和真实的美学追求一致的,在表现时空和叙事结构的真实上,巴赞认为景深镜头比蒙太奇更能体现出对原生态的真实表现。巴赞不是反对蒙太奇,他只是把蒙太奇放到一个次要的位置上,在他所推崇的《公民凯恩》中,仍有蒙太奇的影子。 因为要求真实,所以就要抛弃蒙太奇生硬的暗示事件的安排。“影片的最终含义更多地取决于这些元素的组织安排,而不是取决于这些元素本身的客观内容。……它是一个抽象的结果,而任何一个具体元素都并未预先包含这些新意。”⑦“通过隐喻或联想来提示概念……原始素材形态的镜头之间,插入了一个附加物,一个美学的‘变压器’。”⑧这与巴赞所提倡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是抵触的。蒙太奇的叙事效果使影片所展示的必然是非真实的,并且通过隐喻或联想来提示的概念又左右了观众的思考。巴赞强调禁用和使用蒙太奇的前提,都是电影的真实性。在能够保持电影再现现实的“真实性”的前提下他认为不必强求影片都必须使用镜头段落——景深镜头的叙事方法,也不必摒弃其它的(包括蒙太奇)电影叙事和镜头变换的手段。
  作为效果的蒙太奇和作为叙事方式的蒙太奇在这里是不同的,巴赞所反对的也只是蒙太奇所带来的“非真实”的效果。
  
  三
  
  巴赞的纪实美学曾经对我国新时期电影产生过很大影响。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在其影响下曾经出现过一大批令中国观众耳目一新的影片,如《逆光》、《如意》、《夕照街》、《见习律师》、《都市里的村庄》 等,“进一步尝试纪录式镜头风格、心理情绪结构等整体上的创造,银幕上的造型、音响、时空结构、叙事方式不断出现新的风貌”⑧。
  对于中国的电影来讲,巴赞理论的引入开拓了电影人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纠偏有着帮助。但是,任何的理论都是在一定的时期所产生的,并且都是不完备的。绝对的完备的理论是不存在的。我们没有资格对巴赞的理论大发议论,巴赞带给我们的对于真实的追求是我们挥之不去的。理论的好坏只能在实践中得到检测,判断理论实用与否的办法就是将理论诉诸现实。我们判断一部影片好坏时,真实是我们最先使用的标准。这种真实往往并不只是简单的“物质现实的复原”,也可能是观者心理真实的外化,满足了相同或者相似经历的亲历欲望。这种感觉的真实已经和巴赞的意图已有相异。而这种经历或许是我们绝对不可能有的,或许也只是一种移情的结果。
  对于今天的电影来说,巴赞的理论似乎已经没有了赖以支撑的基础,在技术不斷进步的今天,真实往往是建立在非真实上的更加泛化的真实,我们说的真实是扩大化了的真实,这种真实和巴赞的真实在本质上却是相同的。电影在满足创造者的所有想象的同时,也满足了观看者对奇观的窥视欲,创造者尽可能的创造出合情的真实,观赏着也相信看到的都是真实,这种非真实的真实在双方之间达成了默契,对巴赞的电影美学传统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从现今电影的存在状态来理解和发展电影理论,不能盲目忘典,也不能固步自封。
  
  [注释]
  ①[法]安德烈•巴赞著 崔君衍译,摄影影像的本体论.《外国电影理论文选》,第283页。
  ②[法]安德烈•巴赞著 崔君衍译,摄影影像的本体论。《外国电影理论文选》,第287页。
  ③ 同上,第287页。
  ④同上,第287页。
  ⑤[法]安德烈•巴赞著 崔君衍译,电影语言的演进。《外国电影理论文选》,第303页。
  ⑥[法]安德烈•巴赞著 崔君衍译,电影语言的演进。《外国电影理论文选》,第293页。
  ⑦ 同上。
  ⑧ 郑洞天,一群中国年轻电影人与一个外国智者的神交。《当代电影》2008(4):4-6
  
  [参考文献]
  [1][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2]李恒基 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3]余纪.电影影像的本体论——从电影到后电影的美学发生学问题研究[J].当代电影,2001(2):98-101.
  [4]余纪.数字化生存中的电影美学[J].文艺研究,2001(1):113-119.
  [5]郝建. 安德烈•巴赞在中国:被言说与被消减[J].当代电影,2008(4):13-17.
  [6] 崔君衍. 《电影是什么?》宣扬了什么?——纪念安德烈•巴赞90诞辰[J].当代电影,2008(4):29-32.
  [7]胡克. 中国电影真实观念与巴赞影响[J].当代电影,2008(4):6-12.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都是体育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多用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多用真诚和得体的非语言形式,就可以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文化修养。  关键词:体育教学;语言艺术;非语言艺术;教师    一、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    1、多运用赞赏性语言  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
期刊
一、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低效的成因    根据国内学者针对大学新生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获知,有98%的学生认为中学阶段英语词汇的学习收获不大,有67%的学生认为中学阶段词汇是最难学的语言项目。基于此,笔者对本校两届高一新生(2007届和2008届,中考成绩在90分至118分之间)的英语学习情况也进行了跟踪调查。在“英语学习兴趣方面”调查表明,由于高中英语新教材在选材上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时代气息,开
期刊
摘 要:新农村建设把地方农业院校推上了历史舞台,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五重五轻”倾向,地方农业院校应采取“加强对大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操守教育;科学规划专业、课程设置,适应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体现地方特色,并与创新结合起来”等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地
期刊
摘 要: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云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就业期望以及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针对社会体育学生在社会体育领域就业少;就业趋向仍然以体育教师为主;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社会需求    1998年,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对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440名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家庭、学校、社會及自身等方面分析与师范生焦虑感相关度较高的因素,同时参考衡量焦虑感强弱的两个指标,即主观幸福感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师范生中的分布情况,以确定师范生焦虑感的诱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尤其强调了学校教育在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感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焦虑感;师范生;原因;建议;教育学视角;分层随机抽样法    焦虑是当今社
期刊
摘 要:管理出战斗力。但管理的要素和方法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精确管理,已经成为当今管理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管理教育;改革;创新;对策    一、新形势下加强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军队院校时代发展的需要  由学历教育向岗位任职教育转变,已成为21世纪军校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战略发展方向,这也意味着军队院校在
期刊
摘 要:从提高体育硕士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对体育硕士生创新素质的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论题展开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采用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精神、提高导师创新能力、学习科学方法和科学规范、激发研究兴趣、开设研究型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方式等基本观点,旨在为体育硕士生的创新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体育硕士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教育观念;科学精神;研究型课程    我国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成人教育方式的缺陷,提出了成人素质教育探寻的目标与方向,从六个方面多角度、多侧面的探讨了有利于成人素质教育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 成人教育;教育观念;素质教育;途径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安危、民族兴衰息息相关。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资文明和精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澳大利亚师范教育的背景、机构、课程及学历作了简要介绍,以便我们能深入理解、借鉴学习澳大利亚的师范教育的新动向,为进一步开展教育的国际合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澳大利亚;师范教育;机构;课程;学历    一、背景    近几十年来,澳大利亚师范教育受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澳大利亚师范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更加丰富、灵活的教育技能、终身学习的使命、日益
期刊
摘 要:分析成教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现状,提出在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上倡导数学思想教学,考试采用半开卷及提交数学作文等。  关键词:高等数学;数学思想;数学作文;通识教育    高等数学是大学理工科各专业必开的理论基础课。  成教高等数学的学习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学生公认比较难学的科目,但不得不承认它们又是非常重要的又必须学好的一类科目。    一、成教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现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