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品德与生活课程性质

来源 :教育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countst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的基本特征是: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针对以上的阐述,我们可以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浅析如下。
  1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课程
  众所周知,实现课程综合化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其中,设置、开发并实施综合课程是实现课程综合化的一条主要途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实现课程综合化已成为世界基础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许多国家设计并开发出了多种多样的综合课程,如美国的“自然与社会研究”英国的“社会研究”、“设计学习”,日本的“特别活动”等,其中,以活动为课程开发和实施方式的综合课程尤其丰富多彩。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样将这一形式的课程开发视为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国家新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开发并设置了艺术、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系的分科课程的内容统整、综合在一起,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整体意识,养成运用知识与信息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综合课程与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条理化、结构化为主的分科课程存在着价值互补关系,即综合课程弥补了分科课程的缺陷,而分科课程则是综合课程所不具备的。
  品德与生活是新设置的一门课程,它在课程类型上就属于综合课程的范畴。首先,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并非局限于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许多领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出的要求。例如人教版《春天来了》一课课文提示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要求我们的教师指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春天、说春天、画春天、赏春天、唱春天、爱春天。这样的内容和多维的目标不通过多种活动是无法完成的。其次,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社会和活动等课程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课程,所以它兼具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在小学三年级之后将分化为综合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科学三门课程,相对于这三门课程来说,品德与生活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
  2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具有极强的活动性的综合课程
  我们知道,综合课程有诸多具体的课程开发模式,如相关或交叉课程、融合或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或经验课程等。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因而也被称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这里所说的“活动型”体现为:①本课程以引导儿童获得经验,形成经验,并养成良好的品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而非以知识教育为主要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学科教学和儿童的实践活动共同完成的。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所涉及的儿童现实生活主要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如观察小动物、家务劳动、个人生活自理等;模拟化的儿童的真实生活,如有关家庭生活的游戏、以爱护自然为主题的各种活动等等。③本课程的实施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方式,如游戏、讨论、交流、欣赏、练习、参观访问、实践操作、调查研究等。这些方式主要体现为探究性活动、体验性活动、交往性活动和操作性活动。例如:“人教版《夏天,我们注意什么》一课它既要求学生要有感受,又要让学生知道活动时应注意哪些,还要知道夏天有哪些疾病容易发生,提醒学生要在生活中注意什么,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无法靠教师的传授完成,只有通过多种活动,使儿童在生活中体验、在活动中升华,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多种能力。因此,我们说这门课程具有极强的活动性。
  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通过与儿童现实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的,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并体验关于世界和自我的直接经验,并使儿童获得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课程。鉴于这种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范畴,且以活动的方式开发和实施,因此,本课程的性质被界定为“活动型综合课程”。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归纳、整理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和创造力。其主体是学生,而研究的客体是课本上或我们周围活生生的地理事像。研究性学习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研究性学习的地点看,一般分为在课堂上和课外进行两大类。课堂上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课本的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它体现学生掌握地理
期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初始课非常重要,这是学生第一次的英语学习体验。对于没有任何英语学习经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一开始就产生“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非常重要的。  1 大胆放手,自信逐增强  要增强自信心,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大胆放手,用各种机会帮助、鼓励学生去尝试应尝试的各种活动,掌握他们应该掌握的能力,如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交往相处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等。  现在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仍是说
期刊
“语文课程学什么?”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正确认识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和方式,客观辩证地看待它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语文课改,特别是对其中的主体部分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透视:从课程目标看语文教育的实质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作为课程价值具体化的课程目标随之而重建。课标制定了十大总目标,对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
期刊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 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
期刊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1
期刊
物理实验是指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的控制或模拟物理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活动。物理实验可以简化研究过程;可以强化研究条件;可以加速或延缓物理过程;可以重复再现物理过程;可以对物理现象或过程进行定量研究。总而言之,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
期刊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杨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教育学生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因素的限制,学生作文水平普遍较低。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这一现象也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质量,走出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瓶颈,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特色,形成风格,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原因  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中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相对较少,眼界狭小,可供阅
期刊
钱梦龙先生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或有‘文’而无‘言’。”即要么上成了纯粹的古汉语课,要么上成了文章的分析课,且是完全的架空分析。这两种倾向,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那么,文言文教学应该从哪儿入手呢?  1 加强预习  预习是学习一篇新文章的课前准备,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教师首先教给学生阅读、翻译、分析文言文的方法: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句读停
期刊
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英语课当作只是进行外语教与学的课,它同时还担负着思想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任务。因此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以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有“情”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