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好几年,但一些学校却是“新课程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今年暑期我有幸再次被派出去参加化学新课程培训。经过老师的点拨和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熏陶,我才明白:课程改革不是换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革命。在这场革命面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面临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要挑战传统、挑战书本、挑战自我。课改的本质是追求民主、科学、开放、合作、共建的文化,力求给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关注他们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是,教育理论家不可能提出适合我们所在学校、班级的那些学生具体的教育方法,必须由一线教师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可行的教学策略。
我校是一所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多媒体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奢侈品。教学仍旧是以“笔耕舌种”为主的模式进行。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用课程而不唯进行课程,对课程进行再度开发,有的内容进行删减,有的内容自行调整以成系统性。模块的选用,课时的搭配也作灵活分配。我们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下面我谈谈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别样的教学尝试。
一、“互动”与“无为而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自身各蕴涵的课程资源只有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效的教学就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因为只有互动,教师和学生才可能获得相互理解,才能激励和唤醒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且,教师能从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那里寻找和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达到教学相长。
在《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学习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问题解决→总结归纳→反思评价”的活动,完成了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活起来了。互动教学有时需要我们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要过多干扰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我们的使命,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让学生亲自去接触、体验课程资源,在原始性的资源背景中寻找有价值的主题。
对于易理解的单元,我采用让学生自己阅读、归纳、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重点,归纳概括的能力。学完这些单元后,我要求每组学生出份试卷,互相交换考题考试及评阅。新颖的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筛选重点、活化知识、自我考核的能力。
二、分组探讨
我们根据具体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8人一小组,指定小组长,负责课题的汇总整理和发言。按“分组布置任务→小组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程序开展了角色扮演,课堂辩论,分组实验课后探究等活动。
如在《化学与生活》单元中,我结合课程内容举行题为“我们是否应该禁止使用塑料制品”的小组辩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家庭小实验
实验,化学学习的最高“法官”。我们除了在学校里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试验,提高实验能力外,还重视课后的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家中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体验科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完《水的净化》课题后,我让学生在家中自制简易净水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体验,在做中学,体验了成功的欢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
四、学法指导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单元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复习课用“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法;实验课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五步法;学习元素和化合物采用改变顺序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存在→制法”知识主线,让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理念。
五、习题拓展
“教之道在于渡,学之道在于悟”。新课程中习题不多,我们通常对习题进行拓展。在习题训练方面,采用“低起点,引方法”的策略。“低起点”就是从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然后一小步一小步地引导学生,让他们逐渐看懂原来以为自己看不懂的东西。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信心,就不再害怕难题。而“引方法”是运用课程中的一些方法或技巧来引导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在拓展的题目训练时,除进行巧解、妙解外,还注意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和方法的迁移,使思维更活跃。这样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最后自然而然就会上一个台阶。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因地制宜地探索新型培养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去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我校是一所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多媒体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奢侈品。教学仍旧是以“笔耕舌种”为主的模式进行。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用课程而不唯进行课程,对课程进行再度开发,有的内容进行删减,有的内容自行调整以成系统性。模块的选用,课时的搭配也作灵活分配。我们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下面我谈谈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别样的教学尝试。
一、“互动”与“无为而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自身各蕴涵的课程资源只有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效的教学就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因为只有互动,教师和学生才可能获得相互理解,才能激励和唤醒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且,教师能从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那里寻找和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达到教学相长。
在《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学习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问题解决→总结归纳→反思评价”的活动,完成了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活起来了。互动教学有时需要我们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要过多干扰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我们的使命,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让学生亲自去接触、体验课程资源,在原始性的资源背景中寻找有价值的主题。
对于易理解的单元,我采用让学生自己阅读、归纳、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重点,归纳概括的能力。学完这些单元后,我要求每组学生出份试卷,互相交换考题考试及评阅。新颖的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筛选重点、活化知识、自我考核的能力。
二、分组探讨
我们根据具体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8人一小组,指定小组长,负责课题的汇总整理和发言。按“分组布置任务→小组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程序开展了角色扮演,课堂辩论,分组实验课后探究等活动。
如在《化学与生活》单元中,我结合课程内容举行题为“我们是否应该禁止使用塑料制品”的小组辩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家庭小实验
实验,化学学习的最高“法官”。我们除了在学校里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试验,提高实验能力外,还重视课后的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家中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体验科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完《水的净化》课题后,我让学生在家中自制简易净水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体验,在做中学,体验了成功的欢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
四、学法指导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单元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复习课用“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法;实验课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五步法;学习元素和化合物采用改变顺序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存在→制法”知识主线,让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理念。
五、习题拓展
“教之道在于渡,学之道在于悟”。新课程中习题不多,我们通常对习题进行拓展。在习题训练方面,采用“低起点,引方法”的策略。“低起点”就是从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然后一小步一小步地引导学生,让他们逐渐看懂原来以为自己看不懂的东西。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信心,就不再害怕难题。而“引方法”是运用课程中的一些方法或技巧来引导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在拓展的题目训练时,除进行巧解、妙解外,还注意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和方法的迁移,使思维更活跃。这样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最后自然而然就会上一个台阶。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因地制宜地探索新型培养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去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