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面对新形式下的基础教育改革,新世纪教育要求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有进一步提高,因体育教师授课的环境、授课形式以及授课内容和对象等对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储备要求更丰富,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途径研究,以期待对广大体育教师有所实际意义。
关键词 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 途径 基础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发展,我国近年来也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了课程改革。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始在全国各个实验区进行课程实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理念、价值取向、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以往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些新的变化要求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严峻挑战,促使我们必须在新课程背景下重新认识体育教师的知识问题。
二、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涵义、特点
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概念尚未统一。目前,国内学者具有代表性的是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1]。他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并提出教师实践性知识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关系、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以及批判反思知识。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蔡亚平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并实际产生影响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包括个人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大多表现为高度个人的隐性知识[2]。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在实践中表现出色教学与训练能力是教课书中没有的,是体育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与训练理论,这种知识被称为实践性知识,它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三、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途径
(一)体育教师自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变化中的教师作用》的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自我教育应该被看作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必须在他自身和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把自身教育作为他终身的任务。”体育教师通过自学、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等自修方式自觉提高自深素质,是一种既方便又极其重要的素质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二)学校自培体系
学校制定培训计划,组织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和帮助新教师,是学校培训教师的最基本、最经常、最普通的方式。
组织必要的教育科研活动,如辅导讲座、热点问题报告、教学观摩、参观、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学术研讨等,就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普遍问题、有代表性的重要问题组织大家进行诊断分析,开展教改科研探索,强化教师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使体育教师在众多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开展区域教研活动。区域教研形式有: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比赛以及专题培训等。
(三)学校互培
由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重点中学的建设,学校间的差距拉大,重点学校的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较高;而一般学校与薄弱学校的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较低。过去两种群体间的教师缺乏往来,存在隔阂,这种想象不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就这种现象,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应较为频繁,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创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好似接受其他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来校接受培训,并通过开放日活动、论坛、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交换对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相互启发,改进工作,提高水平。
(四)全国教学观摩比赛。
能够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教师都是各地的佼佼者,可以说他们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并且带有区域性的教学特色。如2005年开始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与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每年共同举办一届全国中学体育课现场观摩活动。活动中教师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展示、专家的精彩点评和同行间的热情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并内化成为自己的经验,这也是实践性知识习得过程。
(五)基于网络学习
因体育教师没有晚自习的压力,有空余时间合理利用网络进修学习。有体育学术论坛,分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组建,如“新思考体育与健康论坛”;二是由体育专业期刊杂志为依托组建,如“学生体育协会论坛”;三是自发组建,如“中体论坛”。通过这些论坛,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以网友的身份进行探讨,从而有利于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高。
三、结语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视角下,根据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经验性,行动性,综合性,个体性,动态性的特征,通过教师自修、学校自培体系、学校互培、全国教学观摩比赛、基于网络学习五种途径进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参考文献: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104-112.
[2] 蔡亚平.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失语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1):16-18.
摘 要 面对新形式下的基础教育改革,新世纪教育要求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有进一步提高,因体育教师授课的环境、授课形式以及授课内容和对象等对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储备要求更丰富,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途径研究,以期待对广大体育教师有所实际意义。
关键词 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 途径 基础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发展,我国近年来也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了课程改革。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始在全国各个实验区进行课程实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理念、价值取向、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以往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些新的变化要求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严峻挑战,促使我们必须在新课程背景下重新认识体育教师的知识问题。
二、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涵义、特点
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概念尚未统一。目前,国内学者具有代表性的是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1]。他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并提出教师实践性知识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关系、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以及批判反思知识。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蔡亚平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并实际产生影响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包括个人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大多表现为高度个人的隐性知识[2]。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在实践中表现出色教学与训练能力是教课书中没有的,是体育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与训练理论,这种知识被称为实践性知识,它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三、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途径
(一)体育教师自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变化中的教师作用》的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自我教育应该被看作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必须在他自身和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把自身教育作为他终身的任务。”体育教师通过自学、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等自修方式自觉提高自深素质,是一种既方便又极其重要的素质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二)学校自培体系
学校制定培训计划,组织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和帮助新教师,是学校培训教师的最基本、最经常、最普通的方式。
组织必要的教育科研活动,如辅导讲座、热点问题报告、教学观摩、参观、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学术研讨等,就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普遍问题、有代表性的重要问题组织大家进行诊断分析,开展教改科研探索,强化教师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使体育教师在众多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开展区域教研活动。区域教研形式有: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比赛以及专题培训等。
(三)学校互培
由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重点中学的建设,学校间的差距拉大,重点学校的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较高;而一般学校与薄弱学校的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较低。过去两种群体间的教师缺乏往来,存在隔阂,这种想象不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就这种现象,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应较为频繁,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创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好似接受其他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来校接受培训,并通过开放日活动、论坛、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交换对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相互启发,改进工作,提高水平。
(四)全国教学观摩比赛。
能够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教师都是各地的佼佼者,可以说他们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并且带有区域性的教学特色。如2005年开始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与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每年共同举办一届全国中学体育课现场观摩活动。活动中教师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展示、专家的精彩点评和同行间的热情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并内化成为自己的经验,这也是实践性知识习得过程。
(五)基于网络学习
因体育教师没有晚自习的压力,有空余时间合理利用网络进修学习。有体育学术论坛,分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组建,如“新思考体育与健康论坛”;二是由体育专业期刊杂志为依托组建,如“学生体育协会论坛”;三是自发组建,如“中体论坛”。通过这些论坛,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以网友的身份进行探讨,从而有利于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高。
三、结语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视角下,根据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经验性,行动性,综合性,个体性,动态性的特征,通过教师自修、学校自培体系、学校互培、全国教学观摩比赛、基于网络学习五种途径进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参考文献: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104-112.
[2] 蔡亚平.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失语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