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的隐性流失不容忽视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qing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教师认为,中等生不会给班级增添光彩,也不会给班级添什么麻烦。他们是班级中较为稳定的群体,对中等生不必太关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许多老师、班主任都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作法,即通过培养尖子生和抑制转化后进生来触动、促进中等生,以带动整个班级的发展。然而,正是由于教师、学校、家庭对中等生缺乏关注,导致了他们的发展缓慢,甚至越来越落后,即所谓“隐性流失”。为此,认真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规律,积极做好强化教育工作,是每一名教师当前不可忽视的一个新课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篇《渴望做差生》的学生作文,让我震惊不已。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一直做着平凡的中等生。做尖子生这辈子恐怕是没希望了,智力有限,还不肯整日泡在书本作业里;做差等生容易,可我又没这个胆。要是哪次我考个不及格,我妈不骂死我、我爸不打死我才怪呢!可我真的恨自己是个中等生。老爸老妈总是这样说:‘这孩子不上不下的,考名牌大学没什么指望,放弃了又太可惜,真是烦人哪!’而老师更是忽略了我,鲜花样的微笑、阳光般的温暖都给了尖子生,个别辅导的机会和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又施舍给了差等生。我和那些‘不上不下、不饥不饱’的中等生只能呆在被遗忘的角落,没有阳光雨露,甚至连雨雪风霜都没有。为了不让老师忘记我的存在,只能故意制造些事端。可差等生把那一点点批评都抢走了,那批评对我来说也是爱和关注啊!”这篇作文的小作者姓什名谁我不清楚,但他(她)的心理独白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在学校中,尖子生学习优异,能够为班级增光添彩,给老师带来光环,因此老师们视之若掌上名珠,精心呵护培养,多给他们开小灶;后进生则是“麻烦制造者”,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给老师、班级脸上抹黑带来不良影响,故老师常重拳出击进行差生转化,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加管教。唯有中等生,学习还过得去,也很少有违反校规班纪的现象,因此平时引不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很少有表扬和批评落到他们身上,正是由于教师、学校、家庭对中等生缺乏关注,导致了他们的发展缓慢,甚至越来越落后,造成了“隐性流失”。
  “抓两头促中间”是一种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的教育模式,它是教师从自己的个人私利出发——培养尖子生为自己争光,转化后进生不给自己惹麻烦,以牺牲广大学生的发展为代价,它违背了教育的普遍性公平性原则。抓两头必然削弱和忽略了对广大中等生的关注和管理,使广大中等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成了沉默的羔羊,他们没有人疼爱、没有人管、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情感将变得失落、压抑、麻木冷落、消极,没有上进心,没有荣誉感,慢慢丧失学习信心、热情、兴趣,纪律涣散,慢慢成为新的后进生。同时中等生群体停滞不前,使尖子生“后无追兵”,大大缓解和减少了对尖子生的压力和冲击,使尖子生骄傲自大,易于满足现状“孤独求败”。同时,使原来的后进生看到“志同道合”者增多,将更加肆无忌惮地纵容自己的错误行为。长此下去,尖子生不尖,后进生规模扩大,班级舆论、学风班风进一步恶化。
  中等生,是后进生的预备队,是先进生的后备军。他们往往在班级中人数较多。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互相斗争,有时表现较好,有时表现较差,不断向两极分化。为此,认真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规律,积极做好强化教育工作,是每一名教师当前不可忽视的一个新课题。
  在竞争机制引入教学活动领域的今天,每个学生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同学之间也会产生竞争。处于中等状态的学生并非不求上进和无特长、无潜力或能力极差,他们也有丰富的思想、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亟待班主任、科任教师开发的各种潜能。他们不在这方面显露,就在那方面逞能,勃勃的青春活力是无论怎样也压抑不住的。进入高一级学校或班级后才得以崭露才华的中等生不乏其人,这说明只是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才使他们暂居中等的。这就要求我们当老师的,根据中等生的潜在才能和兴趣,从实际出发,积极挖掘,热情激励,使那些在学习领域里暂时还没有力量做出突出成绩的学生,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尽可能在其他方面找到发挥自己潜能的天地。同时,还要培养中等生具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竞争,并自觉地克服竞争可能带来的心理失衡,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促使其完善人格的逐步形成。
  人们常说:师爱是无私的,师爱是博大的。作为老师要把爱和关心撒向每一名学生,让每一个中等生也能沐浴在老师爱的阳光下。 拥有和享受老师的爱,这是每一位中等生的渴望。可是事实上,各科教师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优生和后进生上,表现良好的中等生反而被无意中冷落了,使中等生的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使最具可塑性的中等生得不到切实的关心和培养,这实在是教育的严重失误,也是一些学生管理工作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要关注中等生的隐性流失,教育者就必须树立人人都是教育对象、人人都是关心对象的教育思想,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同样要预以足够的关注,不仅在学习上提出希望和要求,也要在思想上和生活上进行关心,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谈心交流,多去听取他们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时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笑脸、一句赞语、一声问侯都会给自感被忽视的中等生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甚至给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并转化为前进的内在动力。但愿我们每一位教师能把自己的情和爱同样慷慨无私地献给每一位中等生,让每一位中等生在老师爱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作为教师,让我们牢记法国作家圣·埃克休帕里的一句话“也许你一生下来就具有成为诗人、音乐家或天文学家的才能,但在时间还不算太晚的时候,没有人拉你一把,时机一过,就再也无法唤醒在你身上沉睡着的这些才能了”。
  (作者联通:266104山东省青岛市崂山第十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创新国际化的世纪,作为教师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素质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国际化的世纪。“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们作为教师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
期刊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改革呢?一些教师有很大的困惑,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本人从前年开始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
期刊
一、调查目的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作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
期刊
“双基”,顾名思义,指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语文基础知识通常指字、词、句、段、篇的理解掌握;基本能力通常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实,除此之外,我认为,语文的基本能力还应该包括”赏“的能力,即欣赏与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第一次把“情感”涉及了进去,就说明语文能力的培养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前了解的范畴,确切地说,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完善,新课标已全面贯彻,新教材正在我市全面使用。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感到:新教材给我们教学似乎带来许多不便,特别是在配套练习中,有些题目在讲授新课时若不添加知识点,简直无法解答,甚至感觉老教材物理知识点分布更合理。其实不然,新教材与现实社会生活及技术发展的联系更紧了,新课程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科学理念,为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以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教学开通了道路
期刊
培养初中学生朗读能力是提高其语文水平的好办法之一,通过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朗读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文章思想感情。由于放声朗读时,大脑受杂念和外界的影响较小,学生可以在朗读中专注、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很快地抓住要点。这对自制力不强,容易受外界干扰而思想“抛锚”的初中学生来说,是提高阅读效率、增强阅读能力的一个
期刊
爱生是老师的天职,是照亮孩子心灵的灯塔,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只有爱的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教育,是事半功倍的教育。    一、情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之一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在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和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学习氛围。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倾注丰富的情感,以此唤起学生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二、情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期刊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动手实践,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自己的一点做法和想法。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
期刊
专家呼吁:“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公开课如此,常规课亦如此”。   谈起这个话题,我就想到了本期的教研月活动。我校四年级教研组开展了“同课比赛”活动,学区三位教师同上了《长城》一课,课堂上三种不同的效果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思索。三位教师在课前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都渗透着课程
期刊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2002年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为中国教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准》,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科学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