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新的目标条件下重新认识、审视和把课程概要对双语教育工作加深理解和产生新的认识。
关键词:双语教学;新课程;汉语教学;民族中小学
双语教学实施的渠道主要是课堂教学,有时还辅之以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是学校最稳定、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教学活动,双语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课堂教学就必须成为双语教学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情况不同来进行学科的教学。
一、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
坚持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中坚持双语教学,因为对当前的中国学校教育来说,双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开辟了新的天地,挑战意味着我们要去解决有关双语教育教学的一系列难题。意味着教师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双语教学的时代背景
为了迎接国际化科技,信息化环境,全球化经济的到来,新世纪人才必须在语言、文化、知识、事业等方面向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标准迈进,由此,学校在新世纪人才的培养上,必须应时代的需求,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双语教学的提出与实施就是真正改变传统教育体系,确立新的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①科技创新的呼唤;②信息环境的需求;③经济全球的凭借。
三、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义
所谓双语教学,就是在课堂上能够熟练运用汉语或本民族两门语言进行学科的教与学。师生共同进入一种真实汉语和本民族语境,并熟练运用汉语和本民族语言进行学科知识上的教学与交流,最后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因此,双语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哈语教学不同,在语言的应用上、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上、以及语言的思维方式上有着全新的目标。
(一)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
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在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科教学,逐步使汉语能成为教与学的另一种适用媒体。这就需要师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再逐渐发展到学科领域,使学生逐步掌握各学科。如: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等专用术语与语句,独特的语言结构与表达方式,能听懂该学科的汉语授课,读懂该学科的汉语教学资料,进而能用汉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交流与书面交流。
(二)双语教学的知识目标。
双语教学的知识目标就是能够从本民族语言和汉语两种媒体,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由于编写在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学科教材过程中,我们文科与理科教材的编写思想、体系结构、内容取舍、习题配置等多个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这类教材当中能够从多一种角度认识所学的学科,从而扩大视野,加深理解。
(三)双语教学的思维目标。
双语教学的思维目标就是在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学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具备对该学科的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思维的能力,思维是人脑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概括和间接认识,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而概念、判断、推理的运行必须依赖语言,不同语言其组织信息的方式与功能有很大区别。
本民族语言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之间不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汉语思维和本民族语言思维者,其思维方式不尽相同,翻译常会将信息遗漏,甚至错误理解。对于那些原来用汉语表达的信息,只有同汉语思维者一样思考,将信息放置在特定汉语背景下,根据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思考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师生在双语教学中,必须适时地调整思维方式,用其最本色的思维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惟其这样,才能达到原汁原味的理解,而师生在思维方式的调整中也将得到长足的进步。
四、双语教学实施的三个方面
双语教学的第一个层面,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汉语教学为主体,以汉语教学为渗透。汉语的渗透地位取决于学校的教学状况,师资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大部分民族中小学校,已经完全使用汉语,而且转向普及双语教学,但城乡差异,还存着学习汉语的困难,虽说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师资队伍健全,但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老师水平的不一,也造成了汉语听、说、读、写的区别,学生虽然孜孜不倦地学习汉语,但运用汉语显然有相当的困难,在此背景下,不妨将汉语渐渐地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学活动之中。
双语教学的第二个层面,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将汉语和母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互为主体。在条件许可的学校内,教师有着一定的汉语教学能力,学生有着相当汉语运用能力可以将汉语教学更多地投入到学科课堂教学中,先可以将通俗易懂,非难点的,专业性不够强的知识,用汉语教学,也可以将最新的学科动态用汉语向少数民族学生介绍,还可以请学生用汉语来问答和讨论。另外,每星期还可以专门设置一定节数学学科汉语课。刚起步时,可以选择学生已经学过和了解的学科知识进行全汉语教学,承受着教师汉语功底的不断扎实,学生运用汉语能力的不断提高,不妨可以涉足一些全新的知识领域来提高学生汉语的运用理解能力。
五、在汉语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一)关于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为语言能力是学生把语言知识在头脑中溶化以后而生成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才能准确、流利地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这种能力是语言运用的基础。作为汉语学习,汉语语言能力包括两个相铺相成、不可分割的因素:一是对语言知识的认知,二是语言知识的内在。语言能力是一种潜能,只有在语言运用当中才能得到体现。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是交际能力。汉语教学要把培养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②语言知识内化的训练;③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④交际活动。
(二)老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狠抓以下几点。
(1)语音教学,在少数民族中小学中,尤其是高中的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要强调语音、语调在实际口语交流中的运用。
(2)字词教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中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初中掌握多少字词,高中掌握多少字词等,掌握大量词汇或字,可以提高学生的组词、造句和表达能力,任何一个词语都不是在一节课里学会的,对于任何一个词语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都要经过初次的回忆,不断的校正,才能成为长久的记忆。
因此,提倡从运用的角度出发学习字词,老师要重视字词在语篇和情景中的运用;要把字词学习与课文学习,与语音、语法、文化内涵的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运用字词的条件和语境,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学会运用。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意识补充一些与时事、社会生活、现代科技等密切相关的鲜活的字词。
(三)关于语篇教学。
首先,要把语篇看成是信息的载体,让学生直接接触学习材料,使他们学会接受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信息的获取能力只有通过参与信息的获取过程来获得,不可能通过老师讲解和传授知识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体验这个过程,而不应该简单地告诉学生信息的结果。
根据《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1)引导学生从语篇角度出发,了解语篇体载,分析语篇结构,从文章的关键字、词、句、段中把握语篇的内容、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意图等。
(2)教师应关注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并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巧(如:预测、略读、跳读、细读、词义猜测等),通过读前活动、阅读活动和读后活动,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3)教师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使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其知识面,感受文化熏陶。
(4)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等补充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且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体裁广泛的汉语读物,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扩大词量,而且可以了解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四)关于课堂教学。
在现行的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实施新课程的大阵地中,作为老师应必须围绕《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来进行教学设计:
(1)以教学模块为单位,设计和策划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在每一模块教学的开始即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本模块的教学要求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各项任务,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奠定心理基础,也为他们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导入、开展、深化、强化训练、反思总结)上遵循以下原则:汉语课堂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教学内容和活动应符合认知水平,才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对每一堂课的教学,提倡教师和学生共同用汉语做事,备课不再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工作,应有学生的参与,师生一起完成,共同构建民主、和谐和公平的课堂教学环境;新型课堂强调师生两者相得益彰的行动,倡导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和网络的互动、学生和家庭的互动以及学生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倡导师生共享学习的快乐,我们应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
(3)在课堂教学实际中,我们应该策划和实施六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从教师对语言知识的提炼转变为学生对汉语语言的体验。
第二、变教“应试汉语”为学“应用汉语”。
第三、从满堂灌的传授转变为开放式的自主、合班和探究性的学习。
第四、从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大胆取舍教材,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第五、从过去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教学评价转变为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多元化评价,不断开发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评价工具,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六、从过去单一的听课中学,阅读中学转变为多渠道多种方式的学习,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4)对不同学校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教学要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为了使双语教学工作的更好进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来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使用汉语的机会。
六、双语教学中汉语课的作用
在民族中小学中,双语教育教学中,新疆省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地区汉语学科的地区和作用极大,任务重,时间紧,因此每个地区主管教学工作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抓好这一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要理解以下几点:
(1)新课程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少数民族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相比之下,我们如何进行汉语教学改革,新汉语课程改革的任务、性质、特点是什么等问题。
(2)众所周知,作为我国的通用语,汉语在社会交际和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少数民族学生虽然同时也学习本民族语,用本民族语进行交流,但无论从语言使用范围,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还是从与现代社会的适应性方面,少数民族语言都无法和汉语相比。
近几年内地新疆高中班、疆内初中班、新疆双语班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和他们用汉语学习密切相关。这也充分证明了汉语作为工具,有利于少数民族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扩大知识面,养成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要认真理解和领会汉语课标准的意义、功能、内容、目标。因为汉语新课程教学是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要体现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组织方式,在学习方式上,采用活动途径,倡导参与教学,注重在实践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氛围。
(4)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历来不排斥新的教学方式,吸取了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各流派的优秀成份,即加强语言结构规划的教学,又重视了语言功能的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既强调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重视通过模仿操练形成习惯;既重视课堂上的自觉学习,并以此为主,又重视课堂和课下的自然习得,不排斥其辅助作用;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又重视了教师的主动作用;教材既要用规范、循序渐进,有利于学习的材料,也要逐步增加了“真实”教材的比重。
现在,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材更新,同时,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工作也在展开,并不断向我们每个汉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我们面临的是一种考验。当然,作为中小学汉语老师,我们所了解的语言教学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更多的是沿用以往的经验,不能自觉地选择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因为汉语教学还没有走上科学化的教学之路。所以说不了解汉语课程相关原则,要求、目的,教学方法,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汉语教师,我们不能老是凭着经验搞教学,否则就是不科学的教学。
七、要求和建议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包括教师和学生,教与学关系。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使各地区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做到:
(一)继续加强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的目的要完整化,要求老师具有更加全面的知识系统和教学组织能力。只有这样汉语课程标准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方面有所新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要在参与新课程的过程中更好地应对挑战,教师必须在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育能力以及教学行为等诸多方面作出调整,转变角色。
(三)现代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思考,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教师应该具有汉语教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新课程要求老师应该是一位研究者。教师要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成功地学习,必须对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具有深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一个不具备研究能力的教师,不可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具备全面的良好素质和完善的教学能力,是汉语教育教学发展对老师的客观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术,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综合能力,才能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教育,不断创新教育。
最后,向有关部门提出,为了使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完善和提高质量,对双语教师工作者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高度重视,给他们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他们为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方晓华.《新课程汉语教学论》.
[2] 崔永华,杨寄洲.《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3] 余哥.《素材大全》.
[4] 《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5]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解读.
关键词:双语教学;新课程;汉语教学;民族中小学
双语教学实施的渠道主要是课堂教学,有时还辅之以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是学校最稳定、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教学活动,双语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课堂教学就必须成为双语教学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情况不同来进行学科的教学。
一、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
坚持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中坚持双语教学,因为对当前的中国学校教育来说,双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开辟了新的天地,挑战意味着我们要去解决有关双语教育教学的一系列难题。意味着教师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双语教学的时代背景
为了迎接国际化科技,信息化环境,全球化经济的到来,新世纪人才必须在语言、文化、知识、事业等方面向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标准迈进,由此,学校在新世纪人才的培养上,必须应时代的需求,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双语教学的提出与实施就是真正改变传统教育体系,确立新的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①科技创新的呼唤;②信息环境的需求;③经济全球的凭借。
三、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义
所谓双语教学,就是在课堂上能够熟练运用汉语或本民族两门语言进行学科的教与学。师生共同进入一种真实汉语和本民族语境,并熟练运用汉语和本民族语言进行学科知识上的教学与交流,最后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因此,双语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哈语教学不同,在语言的应用上、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上、以及语言的思维方式上有着全新的目标。
(一)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
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在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科教学,逐步使汉语能成为教与学的另一种适用媒体。这就需要师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再逐渐发展到学科领域,使学生逐步掌握各学科。如: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等专用术语与语句,独特的语言结构与表达方式,能听懂该学科的汉语授课,读懂该学科的汉语教学资料,进而能用汉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交流与书面交流。
(二)双语教学的知识目标。
双语教学的知识目标就是能够从本民族语言和汉语两种媒体,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由于编写在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学科教材过程中,我们文科与理科教材的编写思想、体系结构、内容取舍、习题配置等多个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这类教材当中能够从多一种角度认识所学的学科,从而扩大视野,加深理解。
(三)双语教学的思维目标。
双语教学的思维目标就是在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学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具备对该学科的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思维的能力,思维是人脑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概括和间接认识,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而概念、判断、推理的运行必须依赖语言,不同语言其组织信息的方式与功能有很大区别。
本民族语言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之间不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汉语思维和本民族语言思维者,其思维方式不尽相同,翻译常会将信息遗漏,甚至错误理解。对于那些原来用汉语表达的信息,只有同汉语思维者一样思考,将信息放置在特定汉语背景下,根据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思考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师生在双语教学中,必须适时地调整思维方式,用其最本色的思维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惟其这样,才能达到原汁原味的理解,而师生在思维方式的调整中也将得到长足的进步。
四、双语教学实施的三个方面
双语教学的第一个层面,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汉语教学为主体,以汉语教学为渗透。汉语的渗透地位取决于学校的教学状况,师资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大部分民族中小学校,已经完全使用汉语,而且转向普及双语教学,但城乡差异,还存着学习汉语的困难,虽说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师资队伍健全,但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老师水平的不一,也造成了汉语听、说、读、写的区别,学生虽然孜孜不倦地学习汉语,但运用汉语显然有相当的困难,在此背景下,不妨将汉语渐渐地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学活动之中。
双语教学的第二个层面,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将汉语和母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互为主体。在条件许可的学校内,教师有着一定的汉语教学能力,学生有着相当汉语运用能力可以将汉语教学更多地投入到学科课堂教学中,先可以将通俗易懂,非难点的,专业性不够强的知识,用汉语教学,也可以将最新的学科动态用汉语向少数民族学生介绍,还可以请学生用汉语来问答和讨论。另外,每星期还可以专门设置一定节数学学科汉语课。刚起步时,可以选择学生已经学过和了解的学科知识进行全汉语教学,承受着教师汉语功底的不断扎实,学生运用汉语能力的不断提高,不妨可以涉足一些全新的知识领域来提高学生汉语的运用理解能力。
五、在汉语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一)关于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为语言能力是学生把语言知识在头脑中溶化以后而生成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才能准确、流利地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这种能力是语言运用的基础。作为汉语学习,汉语语言能力包括两个相铺相成、不可分割的因素:一是对语言知识的认知,二是语言知识的内在。语言能力是一种潜能,只有在语言运用当中才能得到体现。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是交际能力。汉语教学要把培养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②语言知识内化的训练;③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④交际活动。
(二)老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狠抓以下几点。
(1)语音教学,在少数民族中小学中,尤其是高中的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要强调语音、语调在实际口语交流中的运用。
(2)字词教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中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初中掌握多少字词,高中掌握多少字词等,掌握大量词汇或字,可以提高学生的组词、造句和表达能力,任何一个词语都不是在一节课里学会的,对于任何一个词语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都要经过初次的回忆,不断的校正,才能成为长久的记忆。
因此,提倡从运用的角度出发学习字词,老师要重视字词在语篇和情景中的运用;要把字词学习与课文学习,与语音、语法、文化内涵的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运用字词的条件和语境,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学会运用。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意识补充一些与时事、社会生活、现代科技等密切相关的鲜活的字词。
(三)关于语篇教学。
首先,要把语篇看成是信息的载体,让学生直接接触学习材料,使他们学会接受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信息的获取能力只有通过参与信息的获取过程来获得,不可能通过老师讲解和传授知识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体验这个过程,而不应该简单地告诉学生信息的结果。
根据《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1)引导学生从语篇角度出发,了解语篇体载,分析语篇结构,从文章的关键字、词、句、段中把握语篇的内容、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意图等。
(2)教师应关注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并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巧(如:预测、略读、跳读、细读、词义猜测等),通过读前活动、阅读活动和读后活动,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3)教师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使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其知识面,感受文化熏陶。
(4)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等补充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且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体裁广泛的汉语读物,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扩大词量,而且可以了解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四)关于课堂教学。
在现行的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实施新课程的大阵地中,作为老师应必须围绕《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来进行教学设计:
(1)以教学模块为单位,设计和策划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在每一模块教学的开始即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本模块的教学要求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各项任务,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奠定心理基础,也为他们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导入、开展、深化、强化训练、反思总结)上遵循以下原则:汉语课堂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教学内容和活动应符合认知水平,才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对每一堂课的教学,提倡教师和学生共同用汉语做事,备课不再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工作,应有学生的参与,师生一起完成,共同构建民主、和谐和公平的课堂教学环境;新型课堂强调师生两者相得益彰的行动,倡导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和网络的互动、学生和家庭的互动以及学生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倡导师生共享学习的快乐,我们应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
(3)在课堂教学实际中,我们应该策划和实施六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从教师对语言知识的提炼转变为学生对汉语语言的体验。
第二、变教“应试汉语”为学“应用汉语”。
第三、从满堂灌的传授转变为开放式的自主、合班和探究性的学习。
第四、从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大胆取舍教材,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第五、从过去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教学评价转变为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多元化评价,不断开发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评价工具,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六、从过去单一的听课中学,阅读中学转变为多渠道多种方式的学习,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4)对不同学校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教学要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为了使双语教学工作的更好进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来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使用汉语的机会。
六、双语教学中汉语课的作用
在民族中小学中,双语教育教学中,新疆省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地区汉语学科的地区和作用极大,任务重,时间紧,因此每个地区主管教学工作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抓好这一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要理解以下几点:
(1)新课程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少数民族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相比之下,我们如何进行汉语教学改革,新汉语课程改革的任务、性质、特点是什么等问题。
(2)众所周知,作为我国的通用语,汉语在社会交际和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少数民族学生虽然同时也学习本民族语,用本民族语进行交流,但无论从语言使用范围,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还是从与现代社会的适应性方面,少数民族语言都无法和汉语相比。
近几年内地新疆高中班、疆内初中班、新疆双语班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和他们用汉语学习密切相关。这也充分证明了汉语作为工具,有利于少数民族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扩大知识面,养成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要认真理解和领会汉语课标准的意义、功能、内容、目标。因为汉语新课程教学是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要体现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组织方式,在学习方式上,采用活动途径,倡导参与教学,注重在实践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氛围。
(4)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历来不排斥新的教学方式,吸取了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各流派的优秀成份,即加强语言结构规划的教学,又重视了语言功能的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既强调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重视通过模仿操练形成习惯;既重视课堂上的自觉学习,并以此为主,又重视课堂和课下的自然习得,不排斥其辅助作用;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又重视了教师的主动作用;教材既要用规范、循序渐进,有利于学习的材料,也要逐步增加了“真实”教材的比重。
现在,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材更新,同时,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工作也在展开,并不断向我们每个汉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我们面临的是一种考验。当然,作为中小学汉语老师,我们所了解的语言教学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更多的是沿用以往的经验,不能自觉地选择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因为汉语教学还没有走上科学化的教学之路。所以说不了解汉语课程相关原则,要求、目的,教学方法,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汉语教师,我们不能老是凭着经验搞教学,否则就是不科学的教学。
七、要求和建议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包括教师和学生,教与学关系。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使各地区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做到:
(一)继续加强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的目的要完整化,要求老师具有更加全面的知识系统和教学组织能力。只有这样汉语课程标准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方面有所新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要在参与新课程的过程中更好地应对挑战,教师必须在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育能力以及教学行为等诸多方面作出调整,转变角色。
(三)现代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思考,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教师应该具有汉语教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新课程要求老师应该是一位研究者。教师要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成功地学习,必须对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具有深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一个不具备研究能力的教师,不可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具备全面的良好素质和完善的教学能力,是汉语教育教学发展对老师的客观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术,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综合能力,才能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教育,不断创新教育。
最后,向有关部门提出,为了使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完善和提高质量,对双语教师工作者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高度重视,给他们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他们为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方晓华.《新课程汉语教学论》.
[2] 崔永华,杨寄洲.《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3] 余哥.《素材大全》.
[4] 《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5]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