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富有战略思想的中西医结合专家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恩同志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老一代专家的优秀代表之一,是一位富有战略思想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是一个由基础走向临床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也是一位善于着眼全局及思考长远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李恩同志对中西医结合教育贡献是实实在在的……决心与献身贯彻始终,不断探索正确与可行性的思路是成功的保障,他强调“医学—哲学—人文”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国医大师吴咸中院士
  
   李恩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内涵、思路、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教育、人才培养以及科普等方面,开展了全面工作,对中西医结合理论建设、贡献良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
  
   2009年12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中西医结合高端论坛暨《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首发式”召开,该书是对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李恩教授50余年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医疗和人才培养的总结,由李恩的学生——蔡辉等五位博士后、教授编写。以上节选自发布会上两位院士的发言
   带着崇敬与好奇之心,在一个明媚初春的上午,本刊记者走访了这位为中西医结合事业探索和奉献了半个世纪的老者。
   中西合璧 融会贯通
   记者:何为中西医结合?您是怎样走上中西医结合研究之路的?
   李恩:从事中医研究和教学,跟我的家庭出身和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旧社会,贫穷和疾病是一对难兄弟,我的童年是在贫穷和疾病中度过的。因此,我从小就立志学医,专为穷人看病。在读私塾时受老师影响,对中医很感兴趣,后来考上河北医学院,学的是西医,参加了课外“中医研究小组”。1957年,我大学毕业,留在了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工作,后来又参加“西学中班”。在不断的学习中,对于中西医结合的认识不断深化,就一步步走上了中西医结合之路。
  中医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母体,在医学实践中以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形成的完整理论体系,并体现中医整体的思想和辨证的观点。这恰好与西医的微观局部的实验分析方法互补,二者结合起来,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特色和结合的优势,形成一门新的医学学科。
   中西医结合不是方法学,而是一门“学科”,是中医、西医两门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我通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给中西医结合下了一个定义: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观察方法,比较二者的异同点,吸取二者之长,融会贯通,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医学,简称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比较、吸取、创建、服务”这10个字,能够概括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性质、内容、方法和目的。
   现在对中西医结合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不可能结合,这是正常现象。我深知任何学科的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继承发扬、互相渗透、引进借鉴以及本身的自生殖性”这四条基本原则,中西医结合医学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的建立,是在中医和西医发展中的结合,是前进中的结合、提高中的结合,它既不会代替西医,更代替不了中医。舍弃任何一方,中西医结合便不复存在。
   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的建立,在于它的理论体系和教育体系的创建和完善。有了根基,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也就是我50多年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研究和实践的根本目的。
   记者:在您看来,我国的中西医结合未来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李恩:谈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首先要对我国现有的中医和西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研究中西医结合的前提。
   我国有三个医学,即中医学(传统医学)、西医学(现代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整体医学)。医学的发展经历了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现已进入了整体医学(系统医学)时代,这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如: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自然—社会—心理—个体”模式转变,更重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人口谱发生变化,老龄化社会更重视摄生、养生保健;疾病谱也发生变化,代谢性疾病取代传染病的地位,应更重视整体调节;心身健康中,与中医的五脏、五志相关的心理学特点研究增多;医学的研究方法日益分化,需要高度综合,需正确认识还原论分析方法的贡献与局限性,应对人体开展整体研究;以及文化建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结合与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融为一体等。
   多年来,西医学以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得分子生物学成为生命科学中的带头学科,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因此,现代医学所追求的方向,恰是中医的特色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把中西医二者之长结合起来。目前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已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立足传统 求新求变
   记者:您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并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医肾本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李恩:生物化学是现代医学的理论基础,也一定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我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的首届主任委员,应当成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的带头人。我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形神统一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治疗观,最终形成了“生物—自然—社会—心理—个体”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这是对1977年美国内科学教授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修改和补充。
   生物的进化,物种的灭亡,首先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这就是中医学的“天人相应”的思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现代认为,任何疾病(除外伤)都是遗传基因与环境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目前癌症发病率之高,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引起了多种基因突变的结果。
   人既有生物学属性,更有社会属性。人的心身健康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心理活动,形成了“心理—生理—病理”一体论,体现了中医形神统一的整体观,说明心理因素在致病和治病中的作用。
   不同病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反应,同样的药物对不同人也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中医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治疗个体化的依据,形成了辨证施治的治疗观。
   以上“三观”说明了任何疾病都是全身性疾病在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的一种特殊表现。因此,医生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病”,这就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治疗观。
   在中医藏象学中,非常重视“肾”。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包括“肾主骨生髓”、“髓生血”、“髓通脑,脑为髓之海”、“肾主生殖”、“其华在发”等的理论。我根据中医的理论,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补肾法求理,相应的研究了“肾主骨”与佝偻病、原发性骨质疏松;“髓生血”与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髓通脑,脑为髓之海”与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肾主生殖”与不孕不育;“其华在发”与脱发、黑色素代谢等,进行了动物实验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观察,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我主持编写、出版了《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系统地论述了“肾—骨—髓—血—脑”一体论的学术思想的理论与临床,并为中医学其他藏象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的范例。
   记者:您曾说“创新才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在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中,怎样才能做到自主创新?
   李恩:思维决定科学的命运。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和创新,首先在于思路与方法的突破。研究中医,不在于解释中医,而是用中医的观察法和形象思维超前的原创性思想,去发现新事物,阐明新功能,得到新发展。我通过近50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通过肾藏象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得到的启发,提出了中医药学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维模式,概括为五句话:以中医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理”,最终达到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创新。
   形象思维是认识事物的突破口。中医学医哲交融,自然哲学是中医学的指导思想,以形象思维中“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对中医学的许多原创性思维进行研究,可能会有所发现。历史上源于中医的思想通过国外的现代研究方式获得诺贝尔奖者不乏其例,如牛痘的接种发展了免疫学等。
   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情志等构成了以功能为主的理论体系,只有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才能有发展和创新。如五味与五脏归属,那么是否心肝脾肺肾也存在有“味蕾”?
   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是中医本身特点所决定的,中医学的根基在中医理论,生命力在临床,也只有通过临床疗效,才能为理论研究提供思路。
   中医治疗方法与脏腑功能不全有关,通过治达到疗效,有助于从解剖学对脏腑研究进行定位,并转变和扩大为功能定位。利用治法,探讨中医理论的内涵,将得到发展和创新。
   有人预测,中国在近几年如果能获得诺贝尔奖,可能在生理学和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对中医学的研究大有希望,关键在于有没有这种思想准备。
  
   务实探索 言传身教
   记者:多年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您对目前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有怎样的认识?您认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李恩: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的建立,关键在于学科体系的创建。目前中西医结合只有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二级学科,需要到三级学科,深入到基础和临床各个学科,才能为教育体系的建立打下基础。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支持和鼓励下,于1988年以学会的名义、以民办形式在全国第一个创建了“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经过20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教育模式为“两个基础、一个临床、先西后中”。即,中医和西医两个基础课分开上,打好中西医理论基础;临床可以中西医对照着讲,努力达到结合着讲;采用“西学中”的路子,先学西医后学中医,以便对照和比较并进行结合的思考,为到临床工作中探索结合点打下理论基础。
   目前中西医结合有不同的学年制,3年制大专班主要为基层培养中西医两法治病的“赤脚医生”;5年制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7年制为临床培养中西医结合医生,其中也有部分人可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
   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逐步解决各学科教材的编写、师资队伍的培养、临床基地的建设等问题,还要提高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
   我生活中最大的安慰就是看到学生成才,作出突出的成绩。我是一个没有拿到“世界冠军的教练”,但要让我的学生去拿“世界冠军”。我只是“场外指导”,临场发挥主要还是靠学生。我的座右铭是:“培养不出超过老师的学生,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生命的延续、事业的继承和发展都寄托在学生身上,青年是人类的未来,我将为了学生而活着。”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传授知识传播学术思想。我要求学生要努力做到“三个素质”和“三个能力”。“三个素质”即政治素质—为事业而奋斗的人生观、思想素质—为事业而奋斗的思想品德、业务素质—为事业而奋斗的才能;“三个能力”即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高度、动手能力—解决事物的方法、表达能力—解释问题的水平。
   如何做?在于老师的言传和身教。另外我要求研究生毕业必须写3篇论文。一篇自然辩证法论文,了解他的课题设计和对实验结果抽提概括的思维能力;一篇实验论文,看他掌握最新技术的动手能力;一篇科普论文,看他的表达能力。只有完成3篇论文才能申请答辩。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记者:您如何看待名利?现在还有哪些工作在做?
   李恩:名利不是贬义词,你为人民、为国家乃至为人类做了有益的事,出名了有什么不好?你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国家给予奖励肯定也算作理所应当。名利褒贬的关键在于,它是你追求的目的,还是工作的结果,这是分水岭。
   我以杜甫的两句诗作为座右铭:“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我怕表扬,不怕批评。因为表扬容易使人骄傲,而善意的批评却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是动力。名利有时也会带来烦恼。
   我已经迈入了“80后”,用公岁来表达是41公岁。离休以后,我的“三五规划”要做三件事:一是继续完成在职时未完成的工作,总结科研工作,著书立说,我正组织和主持编写《黄帝内经理论传承与中西医结合现代研究》(600万字,中英文对照),让《黄帝内经》走向世界;二是关心下一代,用自己的阅历为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做人生观、价值观的学术报告;三是科普创作,普及医学知识,完成《医学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系列丛书的编写出版,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读书是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哲学、文学……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思路,提高生活的动力。我现在每天打太极拳,保证身体健康,以便用充沛的精力去完成我要从事的事业,做到鞠躬尽瘁为人民。
   李恩,1929年12月生于河北武清县(今天津武清区),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原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50年来,李恩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和中医肾本质的研究,以及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探讨。他提出中西医结合内涵和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为“生物—自然—社会—心理—个体”,并以此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指导思想;进行了中医肾本质有关“肾主骨生髓,髓生血,髓通脑,脑为髓之海”的“肾—骨—髓—血—脑”一体论相关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发展了中医肾本质内涵;从学科的要素和本质切入,为中西医结合进行了科学定义;1981年参与创建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1988年主持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西医结合学院─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项课题,多次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主编和出版了《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临床医学问答》、《李恩学术论文选》(一、二集)等著作、教材20多部,达4000多万字,其中《临床医学问答》被翻译成维吾尔文,与《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同时获得“学术著作奖”;主持多项科普活动,撰写了大量科普文章,被河北省科协授予“河北科普奖章”。
其他文献
关键词:行动导向;飞机与发动机维护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多采用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即将专业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岗位工作,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在以往的飞机与发动机维护课程教学中,这种教育模式也被广泛应用,但由于近年来我国航空事业对维修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人才需求。因此,进行飞机与发动机维护课程教学改革十分紧迫。行动导向法教学又称
期刊
关键词: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专业教育;完满教育  一、完满教育理念内涵  “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赫伯特·斯宾塞一个半世纪前认定,这是教育的大事。但是,随着国民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应试型教育或者功利性教育的诸多弊端也随之产生。社会热点常常报道一些“高分低能”的大学生又被坑蒙拐卖甚至被陌生人残杀等悲剧、也有一些成绩好、工作好的成年人做出谋杀亲人的极恶犯罪行为,当然更为普遍的
期刊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气象教育培训;人工增雨  气象教育培训是一项与气象事业发展全局及其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工程,同时也是建设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新的技术、方法在气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针对气象人才队伍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并使现有气象人才的业务综合能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气象教育培训提高气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与能力成为各气象部门必须重视的关键问
期刊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曼陀罗绘画疗法;抑郁状态  在日常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中,笔者发现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前普遍存在抑郁情绪,这往往对他们的实习与就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中及时采取心理干预,从而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曼陀罗绘画疗法是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荣格开创并推广使用的心理治疗技术,已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是表达
期刊
关键词:线上;超星学习通;大学生;自主学习  科技的发展体现时代的进步,电子设备的发展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提供了极大便利,网络拉近了师生彼此的距离,借助网络的能量,可以将过去只能在课堂上进行的线下课程搬到了线上,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学并设计和探索出了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了线下到线上的成功转换。各学校有效利用各种线上教学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然而,线上教学的开展使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许多问题,需
期刊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组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必然是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多种新型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也层出不穷。移动教学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教学方式,是将电子网络平台学习作为基础,有利于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植物组织培养是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植物生物技术。近十几年该项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了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生物
期刊
摘要:《水污染控制新技术》是一门针对环境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环境学科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但尚处于渗透式交叉阶段。研究生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持续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慕课平台在提供了多个相关学科大量优质课程资源的同时,也可保证授课内容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先進性,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因此,慕课平台为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化学、
期刊
世事总是笼罩在扑朔迷离的状态下,人们愈想看清楚就愈会陷入迷茫当中。维基解密如是,气候变暖如是。为什么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天气还这么冷?全球变暖趋势是不是真像某些媒体所言是一些国家的阴谋?碳交易与冰冻圈有什么内在联系?大家渴求有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为我们释疑解惑。   为此,《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秦大河。秦大河院士长期从事冰川和极地研究,多次组织南、北极和亚洲
期刊
建设创新型国家,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掌握创新方法的创新型人才是根本。创新型人才(或者团队)善于传播、积累和应用各种创新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过程,又会加强和完善他们所掌握的创新方法,由此形成创新知识应用和传播扩散的良性循环。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钢)就是这样一个在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推广、建设方面形成良性循环的企业,在引入创新方法TRIZ理论学习应用一年多的实践中,莱钢探索出一整
期刊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疾病护理、医疗保健等问题日趋严峻,养老护理难题日益凸显。   为了减轻护理人员和家属的负担,减少卧床人群的痛苦与无奈,益阳市医疗器械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胡礼元先生发明了全功能电动自理床。   这一护理床能够通过遥控智能控制,使病人享受到吃喝拉撒睡、洗漱、工作、娱乐等全方位服务,最重要的是,其设计解决了便后自动冲洗、臀部清洁风干、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