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方言与普通话“可"的多功能性对比研究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ati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乾县方言“可”与普通话都具有多功能性,通过对比分析可发现:“可”在乾县方言中作实义动词时,义项没有普通话多;作副词时,比普通话用法多且复杂;另外尝试分析了乾县方言“可”的语法化过程。
  关键词:乾县方言普通话“可”多功能性对比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1-022-03
  乾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乾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中的一个地点方言,无论是语音、语法、词汇方面与普通话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多功能词“可”就是其中之一。学界对“可”的研究比较透彻,但与方言作对比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文章描述了普通话与乾县方言中“可”的多功能性,分析了多功能词“可”在乾县方言与普通话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尝试分析多种意义间的联系。
  一、普通话“可”的多功能性
  (一)“可”作为实义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可”作实义动词比较少并且很少单独使用,在固定短语和习语中有少量残存。
  1.表示“同意,允许”义
  (1)他们提出的问题,我无可置辩。
  (2)他在前例可援的基础上做到这一步已经非常好了。
  2.表示“符合,适合”义
  (3)这次你女儿的表演非常成功,算是可了你的心了。
  (4)在这次可他心的生日派对上,他感动的哭了。
  “可”在例(3)例(4)中表示“符合,适合”,并且“可”后所接的名词只能是“心”,形式为“可(了)+代词+心”,所以出现频率较少。
  (二)“可”作为助动词
  “可”作助动词在普通话中用例较多,也比较常见,后可接动词短语或构成固定格式,《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有两个解释,具体如下。
  1.表示“许可,可能”义
  (5)公司的福利不错,每位员工可领一万元的年终奖。
  (6)如果在座的每个人能够捐出一角钱,那么山里的一百个孩子就可拥有上学的机会。
  2.表示“值得”义
  (7)不要再笑了,这么悲伤的故事你觉得可笑吗?
  (8)如今可看的国产电视剧不多了。
  (9)他不过是考了全班第一,又不是全校第一,有什么可表扬的。
  (三)“可”作为语气副词
  王力先生1954年提出“语气副词”这一概念,而后在1957年又将“可”归人语气副词中。语气副词的主要功能是表示不同的语气,齐春红认为“语气副词实在状语位置上表示语气的词”。“可”作为语气副词具体有下几个语气。
  1.表祈使语气,有叮嘱、告诫之义;
  (10)你想好了吗,咱们可要说话算数的!
  (11)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坚持到最后的,可千万不能放弃啊!
  (12)这个翡翠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宝贝,你可小心点。
  2.表终于
  (13)我可(算是)把这份工作做完了。
  (14)我可(算是)把你找到了。
  (15)机会可(算是)轮到你了。
  3.表转折语气
  (16)你喜欢艾薇儿的歌。我可不喜欢。
  (17)我欺负你可以,别人可不行。
  (18)如果你想要坐火车去西藏旅游,我可不会陪你的。
  4.表强调语气
  (19)你同桌长得可真好看,好羡慕你呀。
  (20)她可是王主任的女儿,你要好好照顾她。
  (21)小福子可真可怜,连她父亲都不要她了。
  (四)“可”作为转折连词
  “可”作为转折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分句,表示语义上的转折。要注意区分“转折连词”与“转折语气”,转折连词“可”可以用“然而”进行替换,但语气副词“可”不可以被替换。
  (22)妈妈虽然年纪大了,可依旧很美丽。
  (23)我问了他几次去不去,可他就是不告訴我。
  (24)我妹妹虽然已经上初一了。可她还是这么不懂事。
  二、乾县方言“可”的多功能性
  (一)“可”作为实义动词
  “可”作为实义动词在乾县方言中比较少见,仅有“同意,允许”义,很少单独使用,只在少量固定短语和习语中出现。乾县方言“可”作为实义动词没有“符合,适合”之义。
  (25)你像这些问题都是无可置辩的。(像这些问题都是无可置辩的)
  (26)居委会发言人对这个事不置可否。(居委会发言人对这件事不置可否)
  (二)“可”作为助动词
  “可”在乾县方言中作助动词与普通话的意义基本一样,具体如下。
  1.表示“许可,可能”义
  (27)每位贫困村民可领一壶花生油和一袋大米。
  (28)你把车买了,我家就可逛去咧。(你把车买了,我们就可以去逛了。)
  2.表示“值得”义
  (29)我说完咧,么啥可介绍的咧。(我讲完了,没有什么可介绍的了。)
  (30)乾县可逛的地方真不少。
  (三)“可”作为语气副词
  乾县方言“可”作为语气副词,下列意义中“表祈使语气、转折语气”和普通话大致是一样是的,差异较大的是表“强调语气”。
  1.表祈使语气,有叮嘱、告诫之义;
  (31)这回你可得好好表现。
  (32)马上考试了,你可得抓紧时间好好复习。
  (33)我看你最近胖了不少,你可要注意呀。
  2.表转折语气
  (34)你去吧,我可不想见你朋友。
  (35)你陕把你朋友带走,我可不想和你朋友待在一块。   3.表强调语气
  (36)(37)(38)可以看出,“可”用于问答句的答句句末或者陈述句句末。(39)(40)例可以看出“可”用于比较句句末。(41)(42)例可以看出“可”与“算是”连用,并且在表示强调语气时不可删去。
  (36)你中午吃的啥呀?——米飯么可。(米饭。)
  (37)你刚给我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可。(真的。)
  (38)今儿他来的早可。(今天他来的早。)
  (39)这家比兀家好吃可。(这家比那家好吃。)
  (40)我觉得这个比兀个好看可。(我觉得这个比那个好看。)
  (41)我可算是等到你了。
  (42)你可算是回来了。
  (四)“可”作为频率副词
  在乾县方言中,“可”作为频率副词,表示动作或者状态重复出现,与普通话的“又,再”较为相似。一般用在动词前作状语,有时会带有埋怨的语气。下面的例子中,(43)(44)(45)(46)例的“可”是“又”的意思,带有埋怨的语气:最后一例的“可”释为“再”,表示将来动作对现在动作的重复,没有埋怨语气。另外,其所在句中的语义可以是实现的,也可以是未实现的。
  (43)你咋可吃零食呢?(你怎么又吃零食呢?)
  (44)你咋可走咧?(你怎么又走了?)
  (45)明儿就收假了,你可得去上班咧。(明天就收假了,你又得去上班了。)
  (46)我妈可给我买咧一件难看的衣服。(我妈又给我买了一件难看的衣服。)
  (47)你快多吃些,吃完了我可给咱买去。(你多吃点,吃完了我再给咱们去买。)
  (五)“可”作为转折连词
  “可”在乾县方言中作转折连词的用法与普通话基本一致。
  (48)我妈虽然老咧,可漂亮着呢。(我妈虽然老了,可她依旧漂亮。)
  (49)你耍看他年纪小,可是个小大人。(你不要看他年纪小,他可是个小大人。)
  三、乾县方言与普通话“可”的多功能性对比
  (一)共性
  通过对“可”在乾县方言与普通话中多功能性的描述,可以看出:它们有着很大的共性,都可以作为实义动词、助动词、语气副词、转折连词,并且具体的用法也有共性。就意义上来说,普通话和乾县方言有很多的相同点,他们都表示“同意、允许”“许可,可能”“值得”等等。
  (二)差异
  1.用法差异
  “可”在作语气副词表“强调语气”时,乾县方言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普通话中,一般“可”出现在句中,而乾县方言则出现在句末。如上文所举例子“你同桌长得可真好看,真羡慕你呀”,若用乾县方言来讲则是“你同桌长得真的好看可,真羡慕你呀”。另外,乾县方言表示强调语气的“可”还可以用在问答句答句的句末和比较句的句末,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这是比较有特色的地方。
  2.意义差异
  (1)“可”在作语气副词时,普通话“可(算是)”表示“终于”的语气,并且可以删掉“算是”,但乾县方言“可算是”表示“强调语气”,而且不能删掉“算是”,删掉后“可”表“又”义,并且语气有变化。这个差异显示了同一词语在普通话与方言间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2)“可”在作实义动词时,普通话有两个意义分别是“同意,允许”和“符合,适合”,而乾县方言只有一个意思“同意,允许”。
  (3)“可”在乾县方言中可以作为“频率副词”,表示“又,再”义,而普通话是没有这种用法和意义的。
  四、乾县方言“可”的语法化途径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副词、介词等虚词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实词虚化而来,“可”的用法也是这样。上文中对“可”的多功能性进行了共时描述与对比,由“可”的义项可以看出,它的这些词性虽是并存的,但共时平面上的语言变异是历时演变的结果,因此有必要简要分析乾县方言“可”的语法化过程。
  (一)动词“可”到助动词“可”
  “可”,许慎《说文解字》释作:“从口,丂;丂亦声。”“可,肯也。”《广韵》释作:“可,许可也。”因此,“可”的本意应该是“同意,准许”,为实义动词。比如《史记·李斯列传》中“胡亥可其书”一句中的“可”就作实义动词,表示“同意,准许”义。“可”由“准许”义动词虚化为助动词,表示“可以,能够”;再由“准许”义引申为“值得”。
  (二)助动词“可”到语气副词“可”
  语气副词“可”是助动词“可”表“值得”义演变而来的,表“强调语气”最早是用来加强疑问语气,如《楚辞·九章》中“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再到后来单纯加强语气,用于祈使句、陈述句等句中,并且增加了很大的主观性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这是主观化伴随着语法化、虚化的过程。“可”作为频率副词表“又,再”应该是由表强调的语气副词引申而来的,这是普通话没有的一个意义。
  (三)语气副词“可”到转折连词“可”
  “可”在上古和中古时期就以助动词身份出现在“虽……可”这样的表转折意义的句式中,如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表转折的“可”是由表语气的“可”发展而来的,但这里的表转折的“可”是指语气副词,因为直到清《红楼梦》中,“可”还没有发展出明确的连词用法,还是在句中作述前语,如“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太田辰夫指出:“仅用‘可’一个字,古代就有表示转折的用法……但是应该看作副词。随着时代往后,就看到了连词化的例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进一步虚化为转折连词,一直到现在很多作品中都有出现。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乾县方言与普通话“可”的多功能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它们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乾县方言“可”在作实义动词时,义项没有普通话多,并且很少使用:作副词时用法与意义比普通话多且复杂:另外简要分析了“可”的语法化过程,它是符合汉语实词虚化规律的,目的是使读者更加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了解一些词语的多功能性特征,用对比的视角发现语言中的现象。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些年来各位学者对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的研究主要围绕“对作品多重主题的综合解读、《朗读者》与其它作品的比较研究、对女主人公汉娜的分析研究、对历史反思的研究、对《朗读者》作品地位研究”这几个方面,做出的文献研究进行说明,阐述近些年来对《朗读者》在中国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关键词:本哈德·施林克;《朗读者》;文献综述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4-
期刊
摘 要: 唐诗中生活化的语言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自初唐四杰起,诗人们注意关注社会生活,诗歌语言开始平易明快。本文试从唐诗生活化的语言入手,简要分析唐诗生活化语言的取材,以及生活化语言的特点。  关键词:唐诗;生活化语言;语言特点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4-146-02  林庚在《唐诗综论》谈到“唐诗语言是高度诗化的,又是日常生活的;这种语言的更深的基础,则是唐
期刊
摘 要: 杂文是鲁迅写作中的高产区,七百多篇杂文编纂在十九部杂文集内,每部杂文集又各有名称,这十九个杂文集名称内饱含鲁迅的思想。但学界尚未对鲁迅杂文集名称的释名、意义进行系统的、整体的研究。因此以《坟》《热风》《华盖集》为例对鲁迅杂文名称进行释名,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鲁迅文学史、精神史,同时对研究鲁迅文学作品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鲁迅;《坟》;《热风》;《华盖集》;释名  文章编
期刊
其一 读《汉宫春 立春日》  渡江策马雁南翔,北望中原恨未央。  桑梓青山频入梦,醒觉花落是他乡。  其二 读《满江红 暮春》(家住江南)  战事频发挽雕弓,兵败符离半壁惊。  谁敢从今言北上,腥风吹雨到深宫。  其三 读《水调歌头 寿赵漕介菴》  汴梁废殿自嗟呀,万里江山肃气发。  长夜难眠磨宝剑,时时不忘净胡沙。  其四 读《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金陵自古帝王州,醉饮千斛暂解
期刊
摘要:《中国历史中的佛教》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芮沃寿研究中国佛教的代表作,该书思路清晰、精简明朗,以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背景下出发,深刻分析佛教起伏跌宕的演变历史及其背后成因,为当代认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及其中国化进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关键词:芮沃寿;中国历史;佛教;中国化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1-0
期刊
摘 要: 历史重叙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民国和“十七年”及“文革”重叙,其文学价值更不可小觑,再叙历史无疑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通过梳理重叙文本的思想脉络,对其历史、现状和缺失进行了深层次解析,导致现代性部分性遮蔽和缺乏前瞻性的反思性干预,除了时间因素的局限,还有主、客观等因素的制约。新世纪语境下,面对现代性逐步暴露出的重重危机或后果,强化反思性重叙旨在弥补缺失、达到干预现实的目的,致使
期刊
十多年前,在饭桌上认识了书法大家邵老师,当时邵老已经是资深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听说一个小方斗字都价值三万哩!但看上去却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他儒雅博学,诲人不倦,桃李遍天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者。我很敬佩、很崇拜。   与邵老的第二次见面是在网上,缘分的使然,我们成了微信好友。邵老经常表扬和鼓励我们灵宝作家协会的活动做得好,言语间无不流露出他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愫。再后来我们交流就多了起来,
期刊
摘要:《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按照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说文解字》对字义的说解中,有时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词与词之间地音义关系。本文具体分析该书《目部》说解所涉及的三组同源词。  关键词:《说文解字》;《目部》;同源词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1-025-02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为东汉许慎所撰,是一部流传
期刊
摘要:道教我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时期,其思想来源“杂而多端”,受到巫术之学、阴阳五行家、神仙家、墨家中的鬼神之学、黄老之学,以及儒学、道学和佛教等的影响,杂取九流百家形成了道教。中国道教的思想与教义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本文将简要分析道教的天道承负思想的来源、在道教中的作用,以及对后世中国人思想的影响,从中看到天道承负思想是在吸收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中形成的,其形成之后又
期刊
摘要:作家李印功的处女作,长篇小说《胭脂岭》具有鲜明的影视剧本化特征。这种特征既使得小说更加具有画面感,也使得小说中场景的切换变得更加流畅。描述性语言与叙述性语言的综合运用则使得小说既具体形象而又颇为生动。但受到作者初次创作小说和作者曾经的编剧身份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胭脂岭》也具有一些瑕疵。若作者能避免这些弊病,其创作水平或许能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胭脂岭》;剧本化;小说;场景;蒙太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