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谈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g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同时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逝世纪念日。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为什么要读书?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赫尔岑说:“书和人类是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中形成结晶,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生活的宏大规模的自由,记述了叫作世界史的宏伟自传。”朱熹认为,人需要在实践中历练,但人生有限,不能事事亲历,我们的先贤们把他们经历过的事件与体会写在书上,我们读书是要把先贤的真知灼见变成自己的东西。
  为什么而读书?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非读书,不能立身处世。读书不仅仅是为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德性的培育和人格的养成,如《大学》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简而言之,读书是为立德树人。
  以什么心态读书?圣人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求知而读——学知识,增见识,板凳坐得十年冷,苦心孤诣,这是第一种境界。因意愿而读——做学问,探未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流连忘返,这是第二种境界。痴迷于读书——既无文字之累,也无学问之苦,率性随意而读,趣味盎然,其乐无穷,这是第三种境界。万历皇帝问他的老师张居正说:“读书多苦,何来‘不亦乐乎’?”张居正严肃地告诫他:“读书,要读出意趣来。”这“意趣”,大概便是“好之”或“乐之”。
  读书固然要读出意趣来,但先要读书,然后才能产生意趣,不读书怎会有读书之意趣呢?现实生活中,或功利之阅读,或审美之阅读,呈现交叉复杂的样态。为生计而读书,为稻粮谋而著书,不能一概斥之为低俗。在校学生为求知而读书,不免应对考试与升学之要求;专业学者为研究而读书,需要直面考核与晋升之现实。学生之读书与教授之读书,尽管有不同的责任与使命,但求得精神之圆满与生命之自觉,这一点是共同的。学生读书求知而沉溺其中,教授读书做学问而乐此不疲,读书之功利与审美由此融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读书,言“学”,不言“教”,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均在其中。此次课程改革津津乐道之所谓新理念,中国教育的老祖宗居然早已洞悉,看来学问无分东西,科学无分中外,斯为真理。读书受教而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当是学习的应然状态和教育的理想境界,但生活中更多的是寒窗苦读。叶剑英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读书,尤其是读一些知识含量比较高、思想比较深邃的书,需要下点苦功夫,而不是一味地轻松愉快,这或许是读书的题中之义。
  读书以求知本来是起码的要求,但现在流行的话语是以“儿童中心”取代“知识中心”,谈及知识便有保守、落伍之嫌。让人困惑的是那些花花草草、阿猫阿狗、小明小芳的稚龄化设计,那一篇千儿八百字的白话文教三个课时的轻松愉快学习,那热热闹闹、七嘴八舌的菜市场式的课堂教学,是否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文史哲而言,有多少大師是在这样的教育中诞生的?今天我们为什么鲜有大师级人物崭露头角,我们不是拥有前沿的教育理论并自诩掌握了教育规律吗?
  读书,我们今天依然需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用的教材资源,往往已经拥有了固定的体系.在不同的区域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教材版本.如我们熟悉的人教版教材,西师版教材.本文中,笔者就对
一、人间的两棵树  《父亲的树》没有什么曲折离奇的故事,它讲述了和父亲有关联的两棵树,一棵是父亲生前本应属于父亲,但由于政策的变化最终易主、被砍的箭杨树,一棵则是父亲死后出现在父亲坟头的那棵弯柳树。  作者在描绘箭杨树时既有正面描写,写它“越过碗粗”“笔直”的外形特点,又有侧面描写,写父亲“曾经用手和目光几次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就是把它卖了去,也可以卖
期刊
基于新课改的环境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在日常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挡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论述了基于新课改背景下
课外阅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起来,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更加应该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年来,我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了课外阅读的内容,让孩子们浸润在书香氛围中,渐渐感悟到了阅读的快乐。一、以童谣为饵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金波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根据童谣内容的不同,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
期刊
为了初中学生能够学好各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对语文课程教育工作形成重视.对于初中语文课程来说,不仅有简单的识字教学,而且还包含了阅读以及写作等内容,而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
整本书阅读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促使学生对优秀文化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提高文化品位。这就要求学生大量阅读。以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若学生能结合《巴黎圣母院》整本书的阅读,那么定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一、分析条理,把握内容  若要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率,则要先鼓励
期刊
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日渐加重.小学阶段是学
一年级作为小学起始阶段,正是处于培养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段,晚则晚矣,所以提高一年级学生阅读的量和质刻不容缓。如何打通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壁垒,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地阅读,积累语言,积淀语文素养?本文尝试从精选阅读材料、找准阅读时机、丰富阅读形式、建立阅读档案这四个方面做些粗浅的探究。一、精选阅读材料,以一带多  “语文”是汉语教育和文学教育的结合。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不仅是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
期刊
本文立足于新课改基本理念,深入课堂教学观察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实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阅读教学要将个各种信息编制成精彩的图画,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