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搞好《科学》探究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xiao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序言中有这样一段充满童趣的诗句:“我们喜欢游戏,玩小车、玩滑梯。跷跷板上比高低,弹簧、磁铁真有趣。小朋友们做游戏,游戏里面有秘密。”它不仅概括了本单元的知识,而且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一种向导,即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在教学这个单元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在具体操作中抓住关键环节,让学生在各种游戏里开阔了眼界,看到了游戏中蕴藏的有趣知识,领悟到游戏中真的有好多秘密,从而对《科学》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车的运动》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物体运动中的拉力和推力,唤起学生好动的兴趣,我首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们玩起了游戏。刚开始,让一位个头不高的学生来拉我,结果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我向前拉动了半步。此时很多孩子都笑了,其中一个高个男生站了起来,调皮地对我说:“老师,我帮他一把,准能让你在水泥地上成为滑冰运动员。”我兴奋地说:“好啊!上来试试吧。”班级顿时响起一片掌声。二人一齐用力,把我拉动了四米多,学生当时的高兴劲就甭提了。借助学生的兴奋劲,我顺水推舟,把游戏的目的及时转移到课堂的学习上,提出了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在刚才的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除了刚才的方法能让老师运动起来,你们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学生们想了想,陆续举起了嫩嫩的手,共同的答案是:“在老师的背后向前推,照样能让老师运动起来。”我对学生做出的快速而正确的反映,当即给予很高的评价:“大家真是太聪明了。”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提出了分组讨论的问题:“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可以用到哪几种力?”六个组的汇报,得出一个共同的答案:一个是拉力,一个是推力。二十多分钟过去了,课堂上始终洋溢着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们个个显得十分愉悦而轻松。为引导学生深入开展探究活动,我把课堂上的剩余时间留给了学生,要求他们利用课前准备的小车、坦克等玩具继续探究本课新学的知识,围绕“小车怎样钻过山洞”、“怎样才能过‘桥’”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探究空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推向了“探究——认识——发现”的高潮,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自我发展作好了铺垫。
  利用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活动,使我尝到了甜头: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积极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借鉴本课的经验,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坚持把握一个原则,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種旺盛的求知状态,实现全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科学知识。
其他文献
一位学生小声向我申请着:“老师,咱们还听音乐吧!”“当然。”我看著他笑了,每周五的第八节课我们都这样度过,被学生们称之为“音乐浴”。不错,放松了,快乐了,作业也顺便写完了。  开始进入状态,“栀子花开,是如此可爱……”听着听着,我的眼睛湿润了,望着窗外,看看我的学生,我突然急切地想说点什么,想告诉他们青春是多么易逝,于是我五分钟便完成了一篇日记。“同学们,打扰一下,念一篇我的日记给你们听好吗?”说
期刊
历史是研究人类自身活动的一门学科,它不仅跨越古今、博大精深,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除了授予人知识和智慧外,更具有坚定信念、陶冶情操、道德感化、培养能力等多种功能。因此,历史是一门思想性、知识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性质就决定了历史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中学历史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使命。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历史教学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历
期刊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一直是家长对孩子的期盼。每位家长都很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但这种关心大都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能不能完成作业;二是考试得了多少分。然而这两个问题对培养人才来说并不是主要的,真正需要关心的应是孩子们的能力,即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那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能做点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要让孩子多读课外书    凡是孩子感兴趣的书
期刊
【摘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巧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地进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在抽象概括的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达到想学、乐学、会学的自主参与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抽象概括    有关研究表明:人类接受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说明视听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有效形式。我们知道
期刊
课堂提问,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而提出的问题。它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启发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直接获取教学效果。  课程提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样设计课堂教学提问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围绕课题来设计    课堂教学的提问,首先考虑围绕课题来设计。课题,有的直接提示了中心思想,是课堂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因此,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体现学生的“创造学习”精神。    一、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传递——接受”模式的一种改造,是对“学生中心论”和“教师中心论”两种教育观纠偏改正的产物。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把从教出发转换到从
期刊
电化教育以其直观、高效、易行的优势被各界教育者喜爱。投影是众多电教仪器中的“小字辈”,它使用方便灵活、简单快捷,能发挥出“一点一滴”的作用,具有相当大的教学应用优势,目前在电教课堂中唱主角,被广大教师所推崇。  识字的难点是识字形,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只有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使学习成为自主学习的
期刊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但是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沿袭的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为建构主体性课堂模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一、创设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具体形象、
期刊
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许多的资料学生也有条件收集到。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去发现,去了解,去感悟家乡的人文地貌、物产风情、历史现实、优势劣势,并把这种感性的认识逐渐深化为理性的认识,最终融进血液中去,形成一种永不丧失的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沉的情感。  我在上新中国成立后的那段历史时设计了一堂课:“哈哈哈……”八年级某班教室里传来学生们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原来教室里正在举行“我家与新中国同成长
期刊
红花还需绿叶扶,要让十岁左右的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当然离不开我们教师的扶持、引导。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探索、求知,学习起来才会感到兴奋、激动,产生愉快的感觉,学习效果就好。新课改下的学生,不再单纯追求知识的量,而是更关注知识的质,即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的能力。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体现了学生既是学习结果的创造者,又是学习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