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责任田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sha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五一长假期间,我回到了两年多没有回过的家乡——粤西一个小山村。
  母亲说,和你去看看你的责任田。
  我惊奇地问母亲,我还有责任田吗?
  母亲说,你虽然大学毕业后到了大城市工作,你的户口也迁出去了,但你还有二分责任田在家里,一直以来都是我种着,有近30年了。
  于是我拿起多年没有拿过的锄头,跟着母亲向我的二分责任田走去。我的责任田种着一行行绿油油的青菜,有的开着朵朵小花,像母亲在土地上写下的一句句诗行。
  我和母亲把一担约百来斤的青菜挑回家,我感觉到这劳动果实还有一点分量。母亲说,明天一早和你把青菜挑到小镇的市场去卖。
  我和母亲走了近5公里的山路到了小镇的市场。今天是圩日,出来赶集的人真不少。母亲见人就叫:卖菜呀,自家种的青菜,新鲜得很呀,七角一斤。我第一次对着这么多人在街头叫卖,很紧张,不敢大声叫,感觉到有点不好意思,总站在母亲的后面。
  母亲说:乡下的市场和大都市的不一样,要大声叫才有人知道,过来向你买的。你怕见到熟人吧,报纸电视上不是说省委书记、省长都到下岗工人开的小店吃小吃。我们又不是去抢、去偷来的,是自己责任田种出来的,你怕什么呢?
  我的脸一阵热乎乎的。是呀,怕什么呢?不论你是谁,在生活面前都是平等的,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抬起头来,就能看到远方的生活是那么热烈,向自己招手。我鼓起勇气,和母亲一样大声叫喊着。一会儿来了很多人,其中有一位是我高中时的女同学。
  你什么时候回到家乡学人家做起卖买的?同学问。
  我笑着说,休假在家中闲着没事,就出来帮助母亲卖卖菜。这菜好呀,绝对是自家种的,没有打过药,要多少,老同学嘛,一定要优惠点卖给你。
  好,来三斤……
  一担青菜从早到中午才卖完,一共得到85.3元。
  母亲告诉我,我的二分责任田一年可以种6批青菜,平均每批能卖到90元,一年就有540元的收入。减去化肥18元(3元一批),水利费用15元,每年还要交公粮92.3元,人工和加班费不算进去,能够真正到手的只有300多元。辛辛苦苦耕耘一次我的责任田,用两个月时间,只能拿到50元。
  但是,母亲很乐意种我的责任田,既然是农民,就有责任种好责任田。因为生活就在一种一收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无论是风是雨,母亲坚信,只要不放弃,今天播下的希望,明天一定会有收获。就算一批的青菜没有收成,希望就在下一批之中。只有希望常在,生活就常乐。
  母亲在家乡种着责任田,我在另一边的城市也种着我的一片责任田。我想,只要像母亲一样,不放弃,不自卑,笑看生活,努力耕耘,就一定会有好收获。
其他文献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就意味着我将要走进身体某一部分的记忆里。这些经历是我记忆中的珍品,在岁月不断的流逝中闪烁着金属般的光芒。    亲情    这是奔腾在血脉中不可阻挡的激流,任何人都无法漠视它的存在。即使时光变老,即使生命终结,它也会以另外的方式延伸到另一个身体里,生生不息地传承接继。让这种感情时时涌动着新生的力量,如熊熊的烈火,如滚滚的波涛。  在这感情的世界中,不得不提到三个人。一是我的奶奶
期刊
除夕夜的浪漫与爱情无关    《江门文艺》1997年10月号(总第185期)刊登了我的自传体散文《贤妻偏遇狠心狼》,述说了我的一段坎坷的感情历程后,在读者群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只只鸿雁轻轻飘落我的手掌心。只不过两年的生活波折,却让那么多素未谋面的读者为我愤愤不平为我牵肠挂肚为我伤心落泪,还有一些才华横溢的朋友为我写诗、画画、点歌……深深的感激和内疚油然而生,于是,那段日子,我的业余时间大多忙于回信
期刊
这天发了工资,腰包有钱,心情自然就开朗,干活也很有劲。然而,好景不长,下午装车所受的委屈让我的心境一下子阴云密布。叹息天地之大,为何没有我的容身之所。  “装货柜车了。”主管吩咐。于是,我也像往常一样同几个工友一块去装车。深深体会到失业之苦的我对这份工还是挺珍惜的。从来都是老老实实地工作,什么脏活累活总是争着干。  因为人手少,厂长亲自指挥装车。有厂长压阵。我们处处都小心谨慎。二楼的货源不断的从滑
期刊
祖孙俩正疾行在僻静的乡间小路上,突然路边高粱地里蹦出一个彪形大汉来。大汉亮出锋利的匕首,杀气逼人。约摸十一二岁的孙子紧张地退缩到爷爷身后。那大汉晃晃手中的凶器,恫吓道:“识相的,快快把钱掏出来,否则定让你俩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这位爷爷有七十多岁了,经历过世事沧桑,他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地对面前的打劫者说:“好汉,你年纪轻轻,身强力壮,干点什么不好,为什么偏要去抢劫呢?”  彪形大汉鼻子里“哼”
期刊
一  一场突然而至的台风裹着暴雨向万物倾泻。  孤悬在阳台一角的空鸟笼孤独地飘摇着。而那只可爱的、在这笼里只呆了不足两个月的小八哥已经不在。看不到它点脚跳跃的身姿,也听不到它婉转可人的鸣唱。  禁不住暴风雨的肆虐,那娇小的生灵——随风而去。    二  面对湿漉漉的八哥的尸体,儿子蹲下身子,小手轻轻地抚摩着它的羽毛,问,小鸟为什么不动了?我说,小鸟死了。  儿子问,死了是怎么了?我说,死了就是再也
期刊
“老杨呀,我要和你说个事。”局办公室主任来找门卫老杨。  “何主任,有什么事?尽管吩咐!”老杨赶紧从小矮屋子里走出来。  “别,我们还是到你的屋里谈吧!”  老杨进了屋,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张木条凳。把自己天天坐的、有个海绵垫的方凳递给何主任,自己坐在木条凳上,等着何主任发话。  何主任没坐,站着说:“最近局里收到了一个文件,要求每个单位必须聘用占全体职工1.5%的残疾员工,不然就要加收什么保障金。我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一位已故老人的档案。这位老人30岁左右的时候丈夫因车祸去世,在她以后的档案中,婚姻家庭状况“配偶”这一栏,无一例外地写着“不幸去世”四个字,直到她临近退休那几年。她填写表格时才将这栏内容简化为“已故”。  看到那似乎多出的“不幸”两个字,我心里酸酸的,为她的不幸。我猜想:丈夫去世,每次填写这样的表格,于她都是一次折磨,写下“不幸”两个字,她的眼里也许早已涌出了泪。她甚至来不及
期刊
天台山是四川省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有“四绝”、“五奇”之美,令人向往、令人陶醉。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回溯天台山的历史,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今天的天台山在很久以前叫东蒙山。开山祖师王福深看上了山川秀丽、景色迷人的东蒙山。他用万贯家资买下了这个地方,修庙宇,招僧徒,自取法号海沣,念经诵佛,清闲自在。  在东蒙山中住着十多户人家,这里的老百姓都以种茶为生,茶树漫山遍野。这里的茶,浓
期刊
我文学开始的地方  罗 青    仲夏的江门侨乡,风和日丽,阳光普照。  7月14~15日是江门文艺杂志社首届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笔会的好日子。怀着对文学的向往和憧憬,今年37岁的我,报名参加了《江门文艺》文学创作培训,有幸成为与会成员中一员。  八十年代末,中学刚毕业的我也是一位爱好文学的青年。尽管没什么文凭与学历,但对文学的追求如饥似渴。为了生活,我从二十岁开始展转上海、深圳,到现在在东莞务工,
期刊
二    那一年的“黑色七月”,我因高考时午觉睡过了头,导致平时最拿手的政治一门不及格,不幸以二三分之差落榜,被迫灰溜溜地从城里回到了农村。我不死心,打算再复读一年,但父亲突然去世,只得作罢。灰头土脸地在几亩责任田里瞎折腾了一年,穷得竟连一条短裤都买不起,我决定远走高飞,另谋出路。然而,山里头信息不灵,只听说外出淘乌金——挖煤比较赚钱。村里不少人就是靠着这营生盖了新房子,买了自行车,其中包括我堂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