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参与革新的柳宗元被贬至永州,任司马一职,在此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也是其中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柳宗元记叙了自己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奇特风景,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下面,笔者就紧扣一个“醉”字来解读文章。
一、身醉
柳宗元的幼年是在长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均有所见闻和感受,他二十一岁便进士及第,三十岁被调回长安任职,并且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不料宦官把持朝政,永贞革新只持续了数月便宣告失败,柳宗元也因此获罪,被贬往永州。“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作者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僳”三个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怀着这样的心情,他在游山玩水时获得的感受自然与那些风流雅士们不同。“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施施”是慢慢地走,“漫漫而游”则是毫无目的地随处行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每到一处,作者便举壶而饮,直到酩酊大醉。作者想借酒消愁,正如曹操在《短歌行》中说过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者是茫然、痛苦、失落的,怀有满腔抱负的他以为能够通过革新实现壮志,兴国安邦,不料奸佞当道,宵小横行,他非但无法施展抱负,还被贬永州,担任没有实权的司马一职,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朝堂,满腹经纶再无用武之地。作者虽存于天地之间,却茫茫然不知该去往何处,只能通过醉酒的方式得到片刻的安宁。
二、心醉
作者漫无目的地在天地间游走,不料却意外地发现了“怪特”的西山。“怪特”二字概括了西山的情态。作者之前没有看到过西山,没有游览过西山,所以说“未始知西山怪特”。他用简洁的几笔总结了自己游西山前的感受、发现西山景色“怪特”时的欣喜,承上启下,自然地引出下文。西山的出现令作者眼前一亮,使他的精神也随之振奋,“游历”也因此有了清晰的指向。为了尽览西山之美,作者率领随从,“缘染溪,斫榛莽,焚筏茅,穷山之高而止”,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灌木杂草,焚烧枯敗草叶,披荆斩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处。居高临下,放眼远望,‘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直到登上西山,方才“箕踞而遨”。再向四周望去,“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身边青烟白云缭绕,仿佛同天空连为一体,无论朝哪个方向望去,景色都是如此。西山之高、西山之奇令作者眼界大开,胸中颓闷之气一扫而空,不禁发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填为类”的感叹。在这样的情形下,作者再一次开怀畅饮,“引觞满酌,颓然而醉”,这一次饮酒并非是因为仕途上的失意,而是为西山美景而醉。作者心中的烦闷情绪在他见到西山的种种美景之后渐渐消散,壮美的西山带给他一种全新的感受,让他渐渐意识到多日以来的“惴栗不安”是多么的可笑。在壮美的西山面前,什么功名富贵,什么凌云壮志,完全不值得一提。面对眼前奇异的景观,作者顿觉视野开阔,醉心于眼前的美景,以至于暮色降临也浑然不觉,不愿归去。作者发现了西山的美,发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而西山也以自己的广博接纳了作者,让他开始解脱出来,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
在游览西山的过程中,柳宗元醉了,一是因眼前的困境而身醉,二是因西山“怪特”的风景而心醉。他由西山之壮美,看到了天地的辽阔,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宇宙的浩渺无穷,心灵的世界更加开阔了,眼前的功名利禄、挫折困境也就不再重要了。此时的他心系西山,心系流云,已经超然。柳宗元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更是一位智者。在细细赏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文本,紧扣一个“醉”字,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获得独特的感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民族中学)
一、身醉
柳宗元的幼年是在长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均有所见闻和感受,他二十一岁便进士及第,三十岁被调回长安任职,并且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不料宦官把持朝政,永贞革新只持续了数月便宣告失败,柳宗元也因此获罪,被贬往永州。“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作者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僳”三个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怀着这样的心情,他在游山玩水时获得的感受自然与那些风流雅士们不同。“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施施”是慢慢地走,“漫漫而游”则是毫无目的地随处行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每到一处,作者便举壶而饮,直到酩酊大醉。作者想借酒消愁,正如曹操在《短歌行》中说过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者是茫然、痛苦、失落的,怀有满腔抱负的他以为能够通过革新实现壮志,兴国安邦,不料奸佞当道,宵小横行,他非但无法施展抱负,还被贬永州,担任没有实权的司马一职,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朝堂,满腹经纶再无用武之地。作者虽存于天地之间,却茫茫然不知该去往何处,只能通过醉酒的方式得到片刻的安宁。
二、心醉
作者漫无目的地在天地间游走,不料却意外地发现了“怪特”的西山。“怪特”二字概括了西山的情态。作者之前没有看到过西山,没有游览过西山,所以说“未始知西山怪特”。他用简洁的几笔总结了自己游西山前的感受、发现西山景色“怪特”时的欣喜,承上启下,自然地引出下文。西山的出现令作者眼前一亮,使他的精神也随之振奋,“游历”也因此有了清晰的指向。为了尽览西山之美,作者率领随从,“缘染溪,斫榛莽,焚筏茅,穷山之高而止”,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灌木杂草,焚烧枯敗草叶,披荆斩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处。居高临下,放眼远望,‘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直到登上西山,方才“箕踞而遨”。再向四周望去,“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身边青烟白云缭绕,仿佛同天空连为一体,无论朝哪个方向望去,景色都是如此。西山之高、西山之奇令作者眼界大开,胸中颓闷之气一扫而空,不禁发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填为类”的感叹。在这样的情形下,作者再一次开怀畅饮,“引觞满酌,颓然而醉”,这一次饮酒并非是因为仕途上的失意,而是为西山美景而醉。作者心中的烦闷情绪在他见到西山的种种美景之后渐渐消散,壮美的西山带给他一种全新的感受,让他渐渐意识到多日以来的“惴栗不安”是多么的可笑。在壮美的西山面前,什么功名富贵,什么凌云壮志,完全不值得一提。面对眼前奇异的景观,作者顿觉视野开阔,醉心于眼前的美景,以至于暮色降临也浑然不觉,不愿归去。作者发现了西山的美,发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而西山也以自己的广博接纳了作者,让他开始解脱出来,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
在游览西山的过程中,柳宗元醉了,一是因眼前的困境而身醉,二是因西山“怪特”的风景而心醉。他由西山之壮美,看到了天地的辽阔,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宇宙的浩渺无穷,心灵的世界更加开阔了,眼前的功名利禄、挫折困境也就不再重要了。此时的他心系西山,心系流云,已经超然。柳宗元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更是一位智者。在细细赏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文本,紧扣一个“醉”字,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获得独特的感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