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教科研队伍教育教学指导能力和水平,广西区教育厅组织全区各地市共112名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赴上海参加研修学习。此次研修学习,共听了数十位专家、教授的学术报告,考察了上海市6个教科院、4所学校,可谓时豪华阵营精英,名师云集,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发达地区的教育改革先进经验,使我们取得了极大的收获,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借监经验。
1 研修学习内容丰富,启迪教学改革思路
上海众多教育专家们以先进的理念、丰富的教学内容,启迪了我们的思路,让我们接受了教育思想的撞击,感受了国际大都市的教育改革,领略了教育家的人格魅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教育的使命与专业素养》报告中,以其激励的言辞,从一个教师的职业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健康,以其自身的经历,阐述了她对教育的清晰认识与探索热情,解读了她的至理名言:“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学生千人千样,没有大爱,没有水磨的功夫,就不可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奏出悦耳的乐曲”。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徐定芳在《坚持教育质量公平,反思课程教学观》中,从教育质量公平的基本内涵-----教育质量公平,教育质量公平观下教育价值观反思、课程观反思、教学观反思、评价观反思、教研工作反思和我们一起探讨教育是为了孩子今天的成绩还是为了明天的发展,教育质量是显性的考试成绩还是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人格发展。他提出,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不能透支学生的未来,透支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而用今天的分数获得换取短暂的满足。建议要着力建设和探索建立基于全面教育质量观的评价体系,辩证思考教与考的关系,建设课程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探索基于过程的真实性评价,探索和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赵中建博士的报告《国际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谈四个方面的内容:国际教育发展基本趋势;从创新的视角看教育改革;从若干著作看课程教学改革的外部因素.从美国课程改革重心窥见国际课程改革趋势。提出教育的重心并不属于我们学校已有的具体的“学科内容”,而是今天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必定要面临的真实世界,它应该在我们的学校课程中得以体现。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吴刚教授在《课程领导与学校改进》介绍了认知加工取向、学术理性主义、人格关联取向、社会适应和社会改造、技术性的取向等五种课程取向和新千年课程的取向。他认为有效能的课程领导指标一是被领导者会主动向课程领导者寻求协助,二是各种课程文件的质量具一致性,三是有经验的教师愿意参与课程发展委员会的运作,四是能利用多种渠道进行沟通,五是能确立制度化的工作模式,六是以能力而非仅赖权威进行领导。
2 学习上海教改经验,促进北海教育科研发展
1、要深入研究上海教改经验,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未来上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是要求未来上海的教育,更好地公平惠及所有学生,要关心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成长,让每一个人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科学人文素养;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是要求未来上海的教育,着眼于每一个学生长远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所有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高水平优秀人才。 在推进北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上海“促进公平、追求卓越、推动创新、服务发展”的工作方针,促进公平,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为宗旨,努力教育公平,实现学有所教、学有优教,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发展。要做到教育公平,必须做到教学公平,也就是课堂教学公平,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属于教育过程公平范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和主要阵地,是义务教育的本意与诉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要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平等性、发展性和差异性:平等性一是指每个人“生而平等”,体现在师生地位平等和学生与生俱来的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发展权利两个方面,二是要求教师“一视同仁”,不能歧视某些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应成为教师不公平对待学生的理由;差异性,一是学生之间“千差万别”,如家庭背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等各不相同,教师必须了解、认识、理解、尊重这种差异性,二是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发展性一是每个学生要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价值得到体现,二是每个学生要能够实现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能够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发展,做最好的自己。作为教学研究部门,首先要做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现状调查:深入了解课堂教学中教育不公平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寻找促进课堂教学教育公平的对策,形成如何促进课堂教学教育公平的基本思路。要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实践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引导教师增强关注学生差异的意识,探索“以学定教”的方法与策略,为学生提供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还要作课堂教学公平的评价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实施教育公平情况的评价,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准,优化和完善体现教育公平的教学行为。
2、要提升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内涵发展。教研部门要健全管理制度,优化教科研策略,做到“三真”、“四实”。 “三真”:做真研究、真做研究、出真效果。“四实”:务实的研究态度、踏实的研究作风、扎实的研究过程、真实的研究结果。要创新工作机制 ,要重视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形成了有学段特色的培训策略。完善区域教育科研制度体系;优化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和评价导向机制,形成与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科研工作格局。创新教育科研方法和技术的培训模式,整合市内、市外专家资源,搭建高层次科研交流研讨平台,提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关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破解,重视成功管理与教学经验的提炼和推广。加强科研品牌项目和品牌学校的锻造,提升广西北海教育质量,促进公平和提升质量的内涵发展品质与公共服务的良好形象。要关注科研薄弱校和空白校的突破,促进区域教育科研的均衡优质发展。构建高层次专家资源库,提高课题研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整合区域条线工作,扩大课题研究有生力量,提升课题研究水平和成果应用效益。加强教育科研激励机制的探索,建立激发教育科研后劲的长效机制。 加强对教育发展中的难点破解研究,寻找北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围策略。 3、构建区域中小学质量保障体系,作为教研室的重大项目来研究。教研室对区域的教学质量要始终怀有一种“忧患” 意识,要把保障区域教学质量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目前,分析北海市区小学的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其一,新颁的课程标准线条过粗,缺少精细化描述;新教材缺少适合的配套教辅材料;对新教材的教学质量缺少有效的监控指导;其二,面对课改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教师缺少应变的能力,课堂教学重形式而忽视其内容,教学秩序相对紊乱,教学过程管理缺位。其三,生源数量增多,大班额现象普遍,教学质量下降。其四,学生学习负担偏差不合理。其五,教师专业素养随教学年限的增加逐渐退化,教师学科素养的欠缺,正在成为课改推进的瓶颈。其六,学校的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学校教学质量差距日趋明显。其七,是课改新课程理念认识存在误区,三类课程建设的力度尚不均衡。综上所述,,构建区域中小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针对北海市海城区的教育现状,我们应当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定位是学生的“学业水平”质量,即“满足标准的程度”逐渐走向“满足需求的质量”。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跟踪控制,这里的“控制”包含着领导、管理、操纵、监督、调节等多方面的涵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实际就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促使教学过程的改进优化,从而获得稳定可控的质量。我们学习上海教改经验,应制定出教学科研规范条例,落实课堂管理措施,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要形成“质量控制链”,全面了解监控中小学教学质量。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三形成一条“质量控制链”,每学年由教研室统一组织的质量调研。对每次的质量调研,教研室要充分的重视,各学科教研员要作精心的准备,部分年段和学科在命题过程中要请学科专家审题把关。质量调研的命题严格遵循各学科课程标准,杜绝繁难偏旧,“考”“导”结合,凸现课改精神。 认真改革质量调研的评价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势,对质量调研进行科学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北海教育科研的发展。
3 要健全有效的教研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机制”建设而非“制度”建设,说明面对新的形势,中国的教育发展必须要有新的目标、新的对策。“教研机制”不等同于“教研制度”,“教研制度”是教研工作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主要是用以约束教研员的行为;而“教研机制”则是教研工作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而产生的新目标、新策略、新方法、新原则,其目的是为了应变和发展。“教研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必定会有新的“教研机制”产生,旧的“教研机制”逐渐消亡。“教研机制”建设会带来教研室内部结构和职能的变化,促成教研室和教研员的主动发展。从广西教育自身的发展看,新的发展目标、核心理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需求需要教研部门提供更有效的专业支持。形成有效的教研机制能应对教育的新发展、新形势,提升工作效益,促成教研室的主动发展。学习上海的经验,应形成有效的项目工作机制、教研员兼职和兼职教研员工作机制、 教研员亲历课堂实践工作机制、 教研工作网络管理机制、 以学校需求为中心的视导服务机制、 区校合作的校本研修机制、 教研员业务学习进修机制、 教研员工作绩效考评机制、 教研员流动机制。
我们要重视教研员自身的发展。在教育局下属教研室单位,应该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传播和课程设计的研究机构;成为课程实施过程中,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培训的服务机构;成为教育质量分析、诊断和改进的指导机构。教研机制要注意提升教研员的研究能力、服务能力、指导能力等核心能力。目前,各地、市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普遍多而杂,教研员很难有时间来进行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业务学习的时间也难以保证,长此以往,教研员的业务水平很可能被过往的经验束缚,发展性堪忧, 教研工作可能会出现导向性的失误,教研人员乃至教研室的专业地位受到威胁,难以承担“区域教育专业支持中心”的职能,教研人员在研训课程开发能力上的薄弱使,研训一体的工作模式难以得到长期的充分保障。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日益深化的课改形势,教研员亟需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面对日渐“苛刻”的引领要求,教研员亟需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面对自身局限和区域“瓶颈”,教研员亟需搭建开阔的交流平台,面对研训一体的工作模式,教研员亟需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教研员要成为“五台”高手:统观全局,蹬得上“高台”;专业引领,站得稳“讲台”;共享交流,搭得起“平台”;规范公正,把得牢“擂台”助师成功,耐得住“后台”。教研员还应该成为:课程建设的设计者、课程实施的引领者、课程评价的探索者。教研工作要增强计划性、整体性、研究型、实证性、规范性、成果性,做实学科教研、做强综合教研、做好科学实验研究带头人,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 研修学习内容丰富,启迪教学改革思路
上海众多教育专家们以先进的理念、丰富的教学内容,启迪了我们的思路,让我们接受了教育思想的撞击,感受了国际大都市的教育改革,领略了教育家的人格魅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教育的使命与专业素养》报告中,以其激励的言辞,从一个教师的职业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健康,以其自身的经历,阐述了她对教育的清晰认识与探索热情,解读了她的至理名言:“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学生千人千样,没有大爱,没有水磨的功夫,就不可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奏出悦耳的乐曲”。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徐定芳在《坚持教育质量公平,反思课程教学观》中,从教育质量公平的基本内涵-----教育质量公平,教育质量公平观下教育价值观反思、课程观反思、教学观反思、评价观反思、教研工作反思和我们一起探讨教育是为了孩子今天的成绩还是为了明天的发展,教育质量是显性的考试成绩还是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人格发展。他提出,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不能透支学生的未来,透支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而用今天的分数获得换取短暂的满足。建议要着力建设和探索建立基于全面教育质量观的评价体系,辩证思考教与考的关系,建设课程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探索基于过程的真实性评价,探索和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赵中建博士的报告《国际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谈四个方面的内容:国际教育发展基本趋势;从创新的视角看教育改革;从若干著作看课程教学改革的外部因素.从美国课程改革重心窥见国际课程改革趋势。提出教育的重心并不属于我们学校已有的具体的“学科内容”,而是今天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必定要面临的真实世界,它应该在我们的学校课程中得以体现。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吴刚教授在《课程领导与学校改进》介绍了认知加工取向、学术理性主义、人格关联取向、社会适应和社会改造、技术性的取向等五种课程取向和新千年课程的取向。他认为有效能的课程领导指标一是被领导者会主动向课程领导者寻求协助,二是各种课程文件的质量具一致性,三是有经验的教师愿意参与课程发展委员会的运作,四是能利用多种渠道进行沟通,五是能确立制度化的工作模式,六是以能力而非仅赖权威进行领导。
2 学习上海教改经验,促进北海教育科研发展
1、要深入研究上海教改经验,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未来上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是要求未来上海的教育,更好地公平惠及所有学生,要关心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成长,让每一个人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科学人文素养;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是要求未来上海的教育,着眼于每一个学生长远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所有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高水平优秀人才。 在推进北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上海“促进公平、追求卓越、推动创新、服务发展”的工作方针,促进公平,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为宗旨,努力教育公平,实现学有所教、学有优教,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发展。要做到教育公平,必须做到教学公平,也就是课堂教学公平,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属于教育过程公平范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和主要阵地,是义务教育的本意与诉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要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平等性、发展性和差异性:平等性一是指每个人“生而平等”,体现在师生地位平等和学生与生俱来的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发展权利两个方面,二是要求教师“一视同仁”,不能歧视某些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应成为教师不公平对待学生的理由;差异性,一是学生之间“千差万别”,如家庭背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等各不相同,教师必须了解、认识、理解、尊重这种差异性,二是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发展性一是每个学生要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价值得到体现,二是每个学生要能够实现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能够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发展,做最好的自己。作为教学研究部门,首先要做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现状调查:深入了解课堂教学中教育不公平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寻找促进课堂教学教育公平的对策,形成如何促进课堂教学教育公平的基本思路。要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实践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引导教师增强关注学生差异的意识,探索“以学定教”的方法与策略,为学生提供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还要作课堂教学公平的评价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实施教育公平情况的评价,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准,优化和完善体现教育公平的教学行为。
2、要提升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内涵发展。教研部门要健全管理制度,优化教科研策略,做到“三真”、“四实”。 “三真”:做真研究、真做研究、出真效果。“四实”:务实的研究态度、踏实的研究作风、扎实的研究过程、真实的研究结果。要创新工作机制 ,要重视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形成了有学段特色的培训策略。完善区域教育科研制度体系;优化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和评价导向机制,形成与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科研工作格局。创新教育科研方法和技术的培训模式,整合市内、市外专家资源,搭建高层次科研交流研讨平台,提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关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破解,重视成功管理与教学经验的提炼和推广。加强科研品牌项目和品牌学校的锻造,提升广西北海教育质量,促进公平和提升质量的内涵发展品质与公共服务的良好形象。要关注科研薄弱校和空白校的突破,促进区域教育科研的均衡优质发展。构建高层次专家资源库,提高课题研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整合区域条线工作,扩大课题研究有生力量,提升课题研究水平和成果应用效益。加强教育科研激励机制的探索,建立激发教育科研后劲的长效机制。 加强对教育发展中的难点破解研究,寻找北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围策略。 3、构建区域中小学质量保障体系,作为教研室的重大项目来研究。教研室对区域的教学质量要始终怀有一种“忧患” 意识,要把保障区域教学质量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目前,分析北海市区小学的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其一,新颁的课程标准线条过粗,缺少精细化描述;新教材缺少适合的配套教辅材料;对新教材的教学质量缺少有效的监控指导;其二,面对课改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教师缺少应变的能力,课堂教学重形式而忽视其内容,教学秩序相对紊乱,教学过程管理缺位。其三,生源数量增多,大班额现象普遍,教学质量下降。其四,学生学习负担偏差不合理。其五,教师专业素养随教学年限的增加逐渐退化,教师学科素养的欠缺,正在成为课改推进的瓶颈。其六,学校的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学校教学质量差距日趋明显。其七,是课改新课程理念认识存在误区,三类课程建设的力度尚不均衡。综上所述,,构建区域中小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针对北海市海城区的教育现状,我们应当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定位是学生的“学业水平”质量,即“满足标准的程度”逐渐走向“满足需求的质量”。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跟踪控制,这里的“控制”包含着领导、管理、操纵、监督、调节等多方面的涵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实际就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促使教学过程的改进优化,从而获得稳定可控的质量。我们学习上海教改经验,应制定出教学科研规范条例,落实课堂管理措施,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要形成“质量控制链”,全面了解监控中小学教学质量。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三形成一条“质量控制链”,每学年由教研室统一组织的质量调研。对每次的质量调研,教研室要充分的重视,各学科教研员要作精心的准备,部分年段和学科在命题过程中要请学科专家审题把关。质量调研的命题严格遵循各学科课程标准,杜绝繁难偏旧,“考”“导”结合,凸现课改精神。 认真改革质量调研的评价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势,对质量调研进行科学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北海教育科研的发展。
3 要健全有效的教研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机制”建设而非“制度”建设,说明面对新的形势,中国的教育发展必须要有新的目标、新的对策。“教研机制”不等同于“教研制度”,“教研制度”是教研工作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主要是用以约束教研员的行为;而“教研机制”则是教研工作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而产生的新目标、新策略、新方法、新原则,其目的是为了应变和发展。“教研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必定会有新的“教研机制”产生,旧的“教研机制”逐渐消亡。“教研机制”建设会带来教研室内部结构和职能的变化,促成教研室和教研员的主动发展。从广西教育自身的发展看,新的发展目标、核心理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需求需要教研部门提供更有效的专业支持。形成有效的教研机制能应对教育的新发展、新形势,提升工作效益,促成教研室的主动发展。学习上海的经验,应形成有效的项目工作机制、教研员兼职和兼职教研员工作机制、 教研员亲历课堂实践工作机制、 教研工作网络管理机制、 以学校需求为中心的视导服务机制、 区校合作的校本研修机制、 教研员业务学习进修机制、 教研员工作绩效考评机制、 教研员流动机制。
我们要重视教研员自身的发展。在教育局下属教研室单位,应该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传播和课程设计的研究机构;成为课程实施过程中,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培训的服务机构;成为教育质量分析、诊断和改进的指导机构。教研机制要注意提升教研员的研究能力、服务能力、指导能力等核心能力。目前,各地、市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普遍多而杂,教研员很难有时间来进行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业务学习的时间也难以保证,长此以往,教研员的业务水平很可能被过往的经验束缚,发展性堪忧, 教研工作可能会出现导向性的失误,教研人员乃至教研室的专业地位受到威胁,难以承担“区域教育专业支持中心”的职能,教研人员在研训课程开发能力上的薄弱使,研训一体的工作模式难以得到长期的充分保障。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日益深化的课改形势,教研员亟需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面对日渐“苛刻”的引领要求,教研员亟需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面对自身局限和区域“瓶颈”,教研员亟需搭建开阔的交流平台,面对研训一体的工作模式,教研员亟需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教研员要成为“五台”高手:统观全局,蹬得上“高台”;专业引领,站得稳“讲台”;共享交流,搭得起“平台”;规范公正,把得牢“擂台”助师成功,耐得住“后台”。教研员还应该成为:课程建设的设计者、课程实施的引领者、课程评价的探索者。教研工作要增强计划性、整体性、研究型、实证性、规范性、成果性,做实学科教研、做强综合教研、做好科学实验研究带头人,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